典籍中的“盛衰”说

2022-02-03 22:29
新传奇 2022年1期
关键词:执政者有售商汤

国家之兴在于执政者能对百姓倍加关心、体恤。而国家灭亡的原因,则在于对百姓随意践踏。执政者如果能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落实到治理中,做到爱民如子,那么百姓、下属就会与之同心同德、患难与共。

《群书治要》(本刊有售,全4册,原价598元,现价168元,订购热线:027-87927015)是唐太宗李世民命谏官魏徵(别名魏征)等人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删繁择精,辑录治国理政之精要而成,是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经典之作。

历史是一面镜子,记载着大量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明确揭示了国家运转的客观规律。

盛世之君以民为本,衰世之君残害其民

《群书治要·魏志下》中指出,夏、商、周三代的君主能够和天下的人民同甘共苦。而秦朝自秦始皇开始便独裁专制,压迫百姓,所以最终倾覆。因此,那些能够和天下共享安乐的人,人们也一定会与其共同承担忧虑。那些能够与天下人共享幸福的人,人们也一定会竭尽全力拯救其于危难之中,这说明执政者对待百姓、下属的态度,与其基业的兴衰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

《春秋左氏传·哀公元年》中指出,国家之兴在于执政者能对百姓倍加关心、体恤,这是国家的福祉所在。而国家灭亡的原因,在于将百姓看得如同泥土、小草一样微贱并随意践踏,这就会给国家招致灾祸。执政者如果能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落实到治理中,做到爱民如子,那么百姓、下属就会与之同心同德、患难与共。

盛世之君考察历史,衰世之君自骄自智

《孔子家语》(本刊有售,全6册,原价1580元,现价268元)中说:“夫明镜者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于其所以危亡,是猶未有以异于却步,而欲求及前人也,岂非惑哉?”在历史长河中,凡是有成就的执政者都能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唐太宗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他从少年开始从军打仗,没有时间深入学习圣贤经典,对于古圣先王的治国之道茫然无知。做皇帝后,他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所以,他就命令大臣把唐朝以前治国理政的经验汇集起来,编纂了《群书治要》一书。唐太宗认真阅读后说:“览所撰书,博而且要。见所未见,闻所未闻。使朕致治稽古临事不惑。其为劳也,不亦大哉!”

盛世之君考察历史、以史为鉴,而衰世之君则自骄自智。《吕氏春秋》中指出,在位者对士人傲慢无礼就会闭明塞聪。反过来,如果在位者不想闭塞视听,一定要礼贤下士,这是君主治国的大道。

盛世之君任用忠贤,衰世之君听信奸佞

《群书治要·中论》中指出,亡国之君的朝中并不是没有贤臣,也并不是没有圣贤的礼法,但最终还是灭亡了。原因就在于虽有贤臣却不能被任用,虽有圣贤的礼法却不被推行。历史上,无数典故告诉后人,但凡任用奸佞小人的君主,都不能避免国家灭亡的结局。

《群书治要·典语》也指出,只要任用有才能的、有德行的人为官,那么治理之道就会清明。如果奸诈的、谄媚的官员干预政治,祸乱就会兴起。”然而,忠贤之士并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吕氏春秋》指出,亡国之臣看起来都很忠心,这些表象会迷惑君主。所以,明智的君主一定要明辨什么样的大臣才是忠贤之士,并能够把这样的人选拔出来。

盛世之君反求诸己,衰世之君怨天尤人

《春秋左氏传·庄公十一年》指出,尧、舜、禹、汤在位时,国家之所以兴盛,是因为他们遇事能反省自己而不是责怪别人。相反,桀、纣亡国,是因为他们不知自省而只会怪罪别人。

商汤在位时,秉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做法。《群书治要·后汉书》记载,在遇到大旱时,商汤以六事来自责:“是我的政事不合法度吗?是我过度使用民力吗?是我的宫室建造得太奢华吗?是女宠干预朝政吗?是收受的贿赂太多吗?是进献谗言的人太猖狂吗?”

正是因为尧、舜、禹、汤都有这种为国为民的高度责任感,所以才能够把天下治理好。因此,执政者能否率先垂范、自我反省,对于一个国家能否昌盛至关重要。

而衰世之主则恰恰相反。据《淮南子》(本刊有售,全3册,特惠价154元)记载,夏桀不关心朝政,放纵欲望而没有节制,商汤起兵后在焦门把他抓获。而商纣王只知道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不顾百姓疾苦,还制造炮烙等酷刑,最后被周武王打败。他们都没有反省自己的过失,濒临灭亡时还在怨天尤人,下场可想而知。

盛世之君以天下为公,衰世之君以天下为私

《淮南子》记载,周成王继承了周武王的基业,遵守着明堂的政教制度,能够明察前代兴亡的轨迹、看清成败的变化。不符合道的话不说,不符合义的事不做。他从来不随便说话、不随意作为,能够择善而从,可以作为万世师表。

《群书治要·汉书七》则记载,自周成王、周康王以后,几乎也有上千年了,但太平盛世却不能够再现。这是因为这些君主都舍弃了古圣先王治国之道,凭自己的私心来行事,结果导致奢侈盛行、仁义废弃,所以盛世不再。

所以,盛世之君能够崇尚道义,以天下为公;衰世之君则违背道义,以天下为私。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应对国家盛衰的规律进行深入研究总结,牢记经验和教训。    (《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执政者有售商汤
伊尹摄政
规执政
中国味
孑旦的箭术
复古点缀
商汤并非靠仁慈夺得天下
反腐败:“重点查处”≠“只能查处”
浅谈科学发展观与战略思维能力
哪里有美容书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