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研究

2022-02-04 03:41张新平魏开宏
理论与评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长征红军革命

张新平 魏开宏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百年峥嵘历程。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史,“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来一以贯之的初心使命。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红军历经千辛万苦,战胜千难万险,经受千锤百炼,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火热的革命实践践行初心使命。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诠释。近年来,国内学界对红军长征的研究广泛深入,主要集中于长征精神、长征遗迹、长征活动、长征人物等方面的考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究中国共产党人在长征时期践行初心使命的光辉历程,对于新时代党员干部赓续长征精神、牢记初心使命,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长征路,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意义。

一、通过思想淬炼,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涵养初心使命

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最亮丽的底色。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经过建党初期的孕育与大革命时期的洗礼,在土地革命时期,尤其在长征时期得到进一步淬炼,为涵养初心使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长征向全中国、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的、以共产主义为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2日。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坚定理想信念、涵养初心使命。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指导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2)《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53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的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1、413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党的一大纲领明确指出“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并把我们党的名称确定为“中国共产党”(4)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年,第3页。。因此,从本质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与马克思主义“为人类求解放”的核心要义一脉相承。

一种思想理论正确与否,检验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土地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先后多次打败国民党军队,取得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然而,此时“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逐渐盛行起来,以博古、李德为代表的临时中央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忽视了中国具体革命形势与敌我军事力量,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坚持“以单纯防御路线(或专守防御)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了运动战,并以所谓‘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来支持这种单纯防御的战略路线”(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454页。,致使中央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于1934年10月中旬被迫实施战略转移。1935年1月中旬,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会议,批评了长征以来临时中央指导的错误路线,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领导地位,使马克思主义的路线在党内重新发挥作用,从而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新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央红军有力扭转此前混乱挨打的被动局面,最终于1935年10月下旬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奠定了基础。红军长征的实践也充分证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长征取得伟大胜利的关键。

(二)发挥革命领袖坚定革命信念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万五千里长征,无疑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思想、政治和身体素质的一次严峻挑战和重大考验。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支撑,红军就无法完成长征,无法完成三大主力会师的壮举,无法打开革命新局面。回顾这段艰难困苦的岁月,中国共产党的绝大多数领导人展现出博大的革命情怀和高尚的领袖风范,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其一,革命领袖始终坚持远大的革命理想。虽然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许多领导人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但大多数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毛泽东曾师从北京大学著名伦理学教授杨昌济,并经老师推荐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王稼祥、张闻天、邓小平、陈云、任弼时等在早年求学时期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耳闻目睹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榨,由此产生改变民族命运、扭转社会现实的远大理想,并能始终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其二,革命领袖始终抱有坚定的革命信念。长征期间,瑞士来华传教士薄复礼曾亲历红二方面军的部分西征历程,对红军作出这样评价:“红军的领导人是坚信共产主义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徒,并在实践着其原理,是另一种频率和形式的‘苏维埃’。”(6)[瑞士]薄复礼:《一个西方传教士的长征亲历记》,严强、席伟译,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8年,第6页。其三,革命领袖始终保持乐观的革命精神。长征时期,尽管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在革命领袖们看来,任何困难都挡不住、压不垮英勇威武的红军将士。《七律·长征》一诗就是毛泽东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红军将士毫不惧怕长征路途之艰难,万水千山在红军看来不过是“等闲之辈”,重峦叠嶂的“五岭”就像溅起的浪花,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如同小小“泥丸”。诗歌的尾联形象展现了红军战士在翻越4 500米之高的岷山之后欢呼雀跃的神态,也从侧面衬托出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三)发挥党员干部和红军将士的先锋模范作用

中国工农红军是由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最革命的力量——工人和农民武装起来的军队,具有超乎寻常的勇敢精神与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长征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和红军将士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身先士卒,勇敢战胜各种困难挑战,对其他红军战士起到极大的鼓舞鞭策作用。其一,展示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红军在长征时期遇到过无数次艰难险阻,血战湘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先锋部队党员干部和红军指战员硬是凭借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勇敢的牺牲精神攻克一个个堡垒关隘。朱德曾对强渡大渡河的“十七勇士”给予高度评价,“红军体现了英雄主义的新观念。我们培养出革命的群众英雄,他们不自私自利,不为任何诱惑所动,决心为革命牺牲,一直战斗到我们的人民和国家获得解放为止”(7)[美]艾格尼丝·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朱德的生平和时代》,梅念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第377页。。其二,弘扬官兵一致、民主平等的革命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在创建人民军队之初就提出在军队实行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8)《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5页。,并废除“雇佣、打骂、枪毙士兵”的旧军阀制度。长征期间,红军各级领导和士兵吃住在一处,关系十分融洽,遇到困难时团结协作、并肩战斗,这种民主平等的作风对红军战士的思想鼓舞作用极大。其三,发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革命精神。从军队方面看,长征期间,各方面红军虽属不同军队,但是广大红军指战员军心相通、亲如骨肉。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汇合,士兵们激动地欢呼、拥抱、流泪,给予兄弟军队人力、物力方面大力支持,并互相学习交流,从而增进了两军之间的团结和友谊。从军团内部看,红军在行军过程中,先头部队往往充当“急先锋”,为红军主力和机关干部开路架桥、扫除障碍,毫无怨言;炊事班战士担任军队粮草、后勤重任,在其他战士短暂的休整期间赶紧埋锅造饭,任劳任怨;抬担架的士兵在长征途中同样饿着肚子,拖着疲惫的身躯,还要负责照顾伤病员,其中艰苦可想而知。但绝大多数红军战士都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各司其职、恪尽职守,有效保障了军队的战略转移。从士兵方面看,长征途中,红军战士积极发扬阶级友爱精神,在危难关头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强帮弱,大助小,走不动的扶着走,扶不动的抬着走”(9)杨成武:《忆长征》,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82年,第145页。是长征时期常见的情景,也是红军战士团结互助的真实写照。

二、通过理论武装,以生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厚植初心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离不开后天的学习教育。长征时期,党中央和红军各级政委因地制宜加强理论武装,适时开展思想政治宣传教育,使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理解和坚守进一步得到加强。

(一)教育对象坚持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

红军在长征战略转移的同时还肩负打仗、做群众工作等重要任务。因此,中国共产党坚持普遍性与差异性相结合的教育原则,对红军指战员、当地群众、俘虏等不同教育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促使他们统一思想认识,积极投入革命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体现为:一是教育时段的延续性。陈云曾指出:“西征途中,我们从未放松对战士的政治教育工作。每天早晨出发前,训练时,或每天晚上,我们都进行政治谈话。我们利用一切机会来教育红军战士,教他们如何使用步枪,如何看军用地图等等。”(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68页。二是教育对象的广泛性。长征时期,从党和军队领导人到一般士兵,红军内部都要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教育全覆盖、无禁区。此外,红军还要对当地群众、白军以及俘虏做教育动员工作,有效起到宣传革命、动员群众、补充红军、瓦解敌军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差异性体现在,对不同教育群体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教育原则。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通过召开会议总结反思,进行批评教育。针对各级红军战士,中国共产党继续发挥“支部建在连上”的优良传统,每个连队设政治指导员,对所辖部队红军战士及时开展思想政治动员工作。“在每个连队中召集支部大会,军人大会,进行实施战斗的广大的政治鼓动,最高度的发扬战斗情绪,以百倍勇气坚决进攻敌人”(11)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406页。;针对当地群众,红军每经过一个地方,实施“打土豪、分田地”政策,废除土地契约,发放粮食物品,解决了当地百姓的基本生活物资问题。通过散发传单、张贴布告标语,红军向群众宣传党中央与红军的政策,打消当地群众思想疑虑,鼓励动员青壮年积极参军,“使群众清楚了解目前战争形势,相信我们能够胜利,巩固群众对战争的必胜信心”(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11页。;针对俘虏,红军一贯坚持“瓦解敌军、优待俘虏”的政治工作原则,“扩大我们胜利的影响到白军士兵中去,用释放俘虏,优待俘虏士兵,医治敌军伤兵,及其他方法(如普遍写标语等)瓦解四面的白军部队”(13)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497页。。对加入红军的俘虏,召开“迎新”大会热烈欢迎,对不愿意加入的发放路费遣散回家。事实证明,许多俘虏通过思想转化工作后选择加入红军队伍,并积极为革命事业建立功勋。

(二)教育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适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一是理论学习教育。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理论学习教育工作,自人民军队创建以来,通过创办红军教导队、红军学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红军大学等机构来加强理论学习教育。长征以来,中国共产党还保留红军大学,组织红军指战员利用休息时间读书识字、学习军事理论、进行军事训练、接受政治教育。刘伯承曾担任红军大学校长,“主持红军大学的教学工作,亲自给干部讲授打骑兵的战术问题,还编写了深入浅出的专门教材”(14)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红军长征史》,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第368页。。二是形势政策教育。长征时期革命形势风云变幻,党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新形势新问题,及时调整战略方针政策,制定新的战略计划,作出新的安排部署,并适时开展宣传教育,为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三是战略战术教育。就战略教育而言,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战略教育安排。长征初期,“我们的战略路线当然是决战防御,即是我们的防御不是单纯的防御,而是为了寻求决战的防御,为了转入反攻与进攻的防御”(15)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455页。。因此,“红军必须经常的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1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491页。。长征后期,随着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入侵,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2月下旬召开瓦窑堡会议,将一年来的战略转移调整为“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的战略方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坚决同日本侵略者作斗争。就战术教育而言,教育红军指战员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如“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诱敌深入”“十六字决”“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等,沉重打击敌军的“围剿”。这一时期的战略战术教育既为中国工农红军战胜敌军、胜利走完长征路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后来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一系列胜利提供宝贵经验。四是革命纪律教育。长征时期,总政治部紧密结合实际,在不同阶段、不同地域及时发出布告,要求加强红军纪律教育,“不拿群众一点东西,借群众的东西要送还,买卖按照市价。如有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每个群众都可到政治部来控告”(1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3页。,并且严格贯彻执行,对违纪违规行为作出严肃处理。这些举措有力维护了红军整体形象,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与爱戴。

(三)教育形式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

长征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一些常规形式,如张贴标语、布告、通知,召开战前宣传动员、战后总结等各类会议,又会根据具体革命形势及时创新教育方式,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一是召开“飞行集会”。长征时期红军时时遭遇敌军围追堵截,几日强行军情况时有发生,为把紧急任务快速传达到基层连队,红军创造了“飞行集会”,即连队党支部委员会和党小组一边行军,一边开会传达革命精神、解释宣传动员、认领革命任务。二是表彰奖励先进。对于长征中立功的红军将士,中央军委在主办的《红星报》上进行广泛宣传报道,弘扬先进事迹,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在当时物资十分匮乏的条件下,每个获奖战士的奖品不过是一枚红星奖章或一个搪瓷碗、一双筷子而已,然而对广大指战员而言,相较于物质奖励,精神上的激励更为鼓舞人心。三是丰富行军生活。长征期间,各军团组织一些文艺爱好者自发成立“文工团”,在行军途中为战士们讲故事、喊口号、编快板、唱地方戏。红军每开辟一个新的革命根据地,“用能打动人心的标语口号向部队解释每一次即将到来的行动,很多村庄都召开群众大会宣传红军的神圣使命并招募新兵,具有文艺天才的战士还给群众唱歌跳舞”(18)[美]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胡为雄、郑玉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48页。。这些自编自创的节目既提振了红军战士士气,丰富了业余生活,也增进了军民感情。四是开展各类教育文体活动。红军在新的革命根据地或短期休整期间,往往会临时成立一些活动中心,组织红军指战员及党员干部群众接受教育和开展文体活动,如红二方面军建立“列宁室”“十人团”,红四方面军成立“红场委员会”,举办各种纪念大会、运动会、展览会等。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对提升党员干部和红军战士的思想理论素养、坚定其革命初心使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三、通过实践磨炼,以火热的革命实践砥砺初心使命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场域。经过长征革命实践,党领导红军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化险为夷、转危为安,最终开辟出“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为日后的革命积累了宝贵经验,打下了坚实基础。长征同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砥砺初心使命的重要阵地,经过长征的洗礼、磨炼与锻造,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淬炼成钢,初心使命进一步得到巩固,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坚持群众路线,根据形势变化建立强大的统一战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毛泽东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19)《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页。通过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深刻分析,毛泽东得出一条科学结论,即“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20)《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页。。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以群众路线为思想理论基础,广泛宣传动员群众参与革命实践。长征以来,尽管要时刻同力量数倍于自己的国民党“围剿”部队艰苦斗争,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严明党的群众纪律,尊重当地群众生活习俗,打土豪、分田地。红军所到之处,没收当地地主劣绅的土地、粮食、财产、物资,废除各项苛捐杂税,严厉打击、瓦解进而摧毁了农村地区的封建残余势力,为根据地建设扫清各种障碍,并以实际行动向当地群众宣传红军的宗旨、作风。人民群众获得了赖以维持生命的土地和生活物资,解除了封建社会几千年遗留下来的精神枷锁。因此,凡是红军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群众夹道欢迎,送衣送粮,在物质和行动上提供大量援助和支持,如做饭、放哨、充当向导、提供情报、运输物资、救护隐蔽伤员,等等。尤为重要的是,许多农家子弟积极加入红军队伍。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既为红军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与人力供给,充实了人民军队的力量,又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共产党员和红军将士革命的信念信心。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国革命形势发生急剧变化。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发起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在占领东三省之后,又步步紧逼,入侵华北五省。中华民族半壁河山沦陷,人民群众流离失所;另一方面,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置民族危亡于不顾,继续实施“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对各地工农红军进行“围剿”,对抗日救亡运动进行镇压,对各根据地进行破坏。针对抗日救亡运动出现的新形势、新变化,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即“在阶级观点上说,党不管什么阶级(从工农起资本家止),若果他们不愿做亡国奴,愿尽一点救中国的义务,中国共产党愿与之联合以共同策谋抗日反蒋行动;再从政党的观点上说,不管什么党(自生产党至社会党、民主党、国家主义派止),若果他们愿意做任何反日反蒋的活动,有一点救国救亡的情绪时,中国共产党都愿意很诚意诚恳地与之统一战线以共同担负起救中国的责任”(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2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432、433页。。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也指出:“目前是大变动的前夜。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革命的动力,基本上依然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现在则可能增加一个民族资产阶级。”(22)《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1、160页。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改变以往对中产阶级右翼——富农进行土地征收的政策,由此扩大了群众基础,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提供了广泛的政治力量。

(二)发扬顽强的斗争精神,实现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武装斗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就是武装斗争的历史。毛泽东在总结过去18年的历史经验时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23)《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10页。

长征开始时,无论是踏上西征之路的红军,还是部分留在苏区、国统区以及各游击区的共产党员及红军指战员,都遇到了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与挑战。中国共产党带领红军将士,发动人民群众,发扬斗争精神,不惧困难、英勇斗争,谱写了长征史上的壮丽史诗。其一,与国民党“围剿”军队展开英勇顽强的斗争。毛泽东在总结红军长征时的艰险时指出:“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24)《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50页。如何保存革命力量,消灭敌人?中国共产党人在斗争中学会斗争,在困苦中逐渐成长,注重斗争策略,讲究斗争艺术。遵义会议之后,在新的中央领导的指挥下,中央红军充分发挥井冈山时期“朱毛”红军的优良传统,展开灵活机动、声东击西的运动战术,四渡赤水、佯攻贵阳、巧渡金沙江等一系列革命斗争实践都是中国革命军事史上的光辉典范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据统计,长征时期,红军指战员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粉碎了敌人一次次围追堵截以及将“共匪”消灭的“神话”。其二,与恶劣自然环境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长征途中,红军将士“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 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25)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2日。。红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后,遇到了重重困难。此时已值隆冬,气候严寒,滴水成冰,但指战员们却缺乏冬装,仅穿着难以蔽体的单衣、单裤。尤其在沙漠中行军时,寒风怒号,飞沙走石,每行一步都十分艰难。”(26)秦生:《红西路军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第126页。在这种艰苦恶劣的环境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红军将士,在思想上为红军战士加油鼓劲,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勇气;在组织上对红军将士关怀激励,激发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在生活上互帮互助,共渡难关,锤炼战士们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品质。其三,与国民党反动统治势力展开坚持不懈的斗争。长征时期,在各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东北抗日前沿阵地以及其他各游击区,中国共产党也积极组织当地游击队、赤卫队、少年先锋队以及当地群众,发扬斗争精神,与敌军、地主、民团组织进行顽强不屈的斗争,开展土地革命,巩固革命根据地,有力配合红军主力长征,推动革命形势向前发展,使革命星火在中国呈燎原之势。

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在斗争策略上也作出相应调整变化,旗帜鲜明地提出“北上抗日”战略方针。1935年9月,中央红军达到甘肃哈达铺后,党中央作出与陕甘红军汇合的重大决定,并将军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这既为长征最艰难时期的红军革命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激发了红军指战员的革命热情,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信心,“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因素。这帮助他们把原来可能是军心涣散的溃退变成一场精神抖擞的胜利进军”(27)[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董乐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79年,第180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长征途中,我们党通过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成功把解决生存危机同拯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把长征的大方向同建立抗日前进阵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夺取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28)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2日。

(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坚力量

长征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与党内错误思想路线的反复斗争中,不断加强党的建设,经受住各种困难挑战,最终成为战斗在抗日最前线、指引中国革命走向新胜利的中流砥柱,成为受人民拥护和支持的先进政党。但长征时期,党内也发生过几次“左”、右倾错误思想,曾给红军造成巨大牺牲和严重危害。

“左”倾思想具体表现为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和“肃反”扩大化。如前所述,长征开始前,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导致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这在遵义会议上才得到纠正,使革命形势出现好转。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肃清反革命”运动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呈扩大化态势,陕甘红军党政领导干部被错杀不少人,党中央立即召开会议下令停止“肃反”,派人解救释放刘志丹等领导人,并成立专项小组审理“肃反”案件,稳定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局势。

右倾错误具体表现在长征初期的悲观主义、逃跑主义和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分裂主义、投降主义。长征开始后,临时中央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致使红军遭受重大牺牲。党中央加强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对部分思想动摇者积极开展思想教育,促使其坚定革命信念,增强革命意志。1935年6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合后,红军面临分裂的严重危险。党中央顾全大局,一致认为,“必须采取一切具体办法去纠正张国焘同志的严重错误,并号召红四方面军中的全体忠实于共产党的同志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同这种倾向做坚决的斗争,以巩固党与红军”(29)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0册,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第558页。。经党中央多次劝导、争取,红军一、二、四方面军终于在1936年10月会合,最终促使全党、全军上下取得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一致、组织上的团结和军事上的胜利。

四、结语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30)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页。。学习党的百年历史,可以映照现实、远观未来。研究历史问题不仅仅是为了挖掘历史的陈迹,更重要的是为现实与未来提供镜鉴和指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英雄的、史诗般的长征,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反之,长征也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将其锻造成为一个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先进政党,一个始终心系国家兴亡、民族前途命运的先进政党,一个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初心使命的先进政党。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以崇高的革命理想、坚定的革命信念、博大的革命情怀、无畏的革命精神、顽强的革命意志,最终淬炼成钢,铸成伟大长征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31)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10月22日。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体现和最好注脚,也是今天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通过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32)《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年11月17日。,赓续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猜你喜欢
长征红军革命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少寨红军桥
十送红军
再唱十送红军
倔强的小红军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