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周刊“短评”栏目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理念的宣扬*

2022-02-04 03:41潘振颖
理论与评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抗战栏目中国共产党

江 烜 潘振颖

所谓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念,是用于解决“何者领导”“如何领导”与“为何领导”等问题的认知和观念的集合。抗日战争时期,《群众》周刊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域(以下简称国统区)内出版的唯一机关刊物,历时近12年,共405期。其中,“短评”栏目虽然篇幅简短,但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理念在国统区的传播和实践,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笔者搜集到的“短评”共44篇,其中42篇集中发表于1937年12月11日至1938年5月21日,2篇发表于1939年1月10日。本文之所以选择“短评”栏目作为切入点,是因为这一栏目的存在时间涵盖了全面抗战初期(从1937年“七七事变”至1938年武汉广州沦陷)的大部分阶段,探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领导理念具有重要意义。其后,“短评”栏目被“国外一周”和“国内一周”栏目替代,行文风格也有所改变,从以犀利文风为主的时政评论转向偏重事实性的新闻报道。全面抗战初期,由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宣扬自身领导方针和领导策略时采取相对隐蔽的路线,导致国统区大部分人民群众并不能很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而“《群众》周刊如漫漫长夜里的一盏明灯,给广大人民群众指明方向,又如一声铿锵有力的号角,让广大人民群众听到中国共产党的声音”(2)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编:《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8年,第70页。。可以说,中国共产党通过《群众》周刊的“短评”栏目(以下简称“短评”栏目)宣扬了其独特的领导理念,不仅“振奋了士气”,还“鼓舞了中国人民必胜的信心”(3)《群众周刊大事记》编写组:《群众周刊大事记》,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年,第3页。,以此动员大后方的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反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

一、一切以夺取抗战胜利为目标

“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了对华侵略步伐。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务转变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4)《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353页。,这也是《群众》周刊及其“短评”栏目的使命所在。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的立体战争,不仅考验着中国的军事实力,还需要有可靠的经济力、政治力、文化力做支撑,民众情感的向背以及国内外的舆论支持与物质帮助,都是不可或缺的取胜要素。为此,《群众》周刊发表数篇短评,试图通过一切可行的力量与途径为抗日战争谋取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战到底、坚信抗战必将胜利的领导理念。

(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财力与人力是用以反击日本侵略者的首要资源。《群众》周刊的短评直接明了地指出,继续抗战和争取最后胜利的阶段性领导理念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5)涤:《国防及金公债》,《群众》1938年第1卷第20期。“短评”栏目的作者往往使用单字的简称作为标识,如“汉”“馥”“西”“涤”等。据笔者掌握的史料统计,“短评”栏目的主要作者有汉夫、蔡馥生、石西民、许涤新等14位,其中有2篇短评未标明作者。。提出这一原则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不少民众的民族意识有待激发,认为中国的消亡与自身无关,没有意识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另一方面部分已有反抗意识的群众认为个体势单力薄,无法为抗战大局作出贡献。短评对社会各方投入财力与人力的号召,是引导民众从消极无为的战争受害者转变为积极有为的抗争者的一种尝试。

“短评”栏目在宣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领导理念时,力图影响各类群体。一则短评这样写道:“除了汉奸卖国贼之外,只要他是真正抗日救国的,不论他的立场与出身如何,都应该欢迎他动员他,来共同负起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6)涤:《政治犯绝食捐款助战》,《群众》1938年第1卷第12期。一是资本家,短评《有钱出钱》呼吁那些“为了自己财产的安全,宁愿无利息寄存外国银行”的资本家为抗战捐款,在民族危亡之际不可苟且偷安,做“千古的罪人”(7)涤:《有钱出钱》,《群众》1938年第1卷第9期。。二是工人,短评《欢迎马来亚敌矿中罢工返国的侨胞》热烈赞颂工人尽己所能地反抗敌人:“在敌人的势力范围之下,而能够坚决的进行大规模的罢工,这是何等英勇?在生活的鞭笞打击之下,而能够牺牲自己的生计,这是何等热切?如果再看看他们把仅有的生活费拿出一部份来捐给八路军的事实,那就使人更加佩服了。”(8)涤:《欢迎马来亚敌矿中罢工返国的侨胞》,《群众》1938年第1卷第23期。

可以看出,“短评”栏目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念时,刻意淡化了各个群体的阶级属性。尤其是资本家,短评从未使用“资产阶级”这一政治话语作为他们的称谓,而是以“有钱人”(9)涤:《有钱出钱》,《群众》1938年第1卷第9期。或“殷富之户”(10)涤:《国防及金公债》,《群众》1938年第1卷第20期。代之,采取了相对温和的批评形式,着力批判他们逃避抗战以求财富自保的行径。“短评”栏目虽然对阶级矛盾进行了淡化处理,但仍然积极宣传资产阶级之外的其他积极抗战阶级。

(二)日军必定失败与中国绝不灭亡

没有必胜的决心就谈不上反击敌人。面对侵略者的强劲攻势,民众难免会出现低落的情绪甚至失去希望,因而“短评”栏目不遗余力地挑选正面战场的战况与功绩进行报道,宣传日军必定失败与中国绝不会灭亡的理念,鼓舞、提振军民士气,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在报道正面战场时,“短评”栏目往往选用捷报。如短评《全世界欣忭台儿庄胜利》提出,台儿庄战役既是战术上的胜利,更是战略上的胜利,“台儿庄之役及其他各线的胜利,说明了中华民族已经紧密的团结起来了,已经学习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正确的运用战术了……将使中华民族获得解放”“此盖中国之利,亦即世界和平之利”(11)瀚:《全世界欣忭台儿庄胜利》,《群众》1938年第1卷第18期。。台儿庄战役被誉为抗战时期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的胜利”,在历时1个月的激战中,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12)林治波、赵国章:《大捷——台儿庄战役》,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247-250页。,日军自报的伤亡人数为11 984人(13)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2卷第1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41页。。虽然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付出了沉痛代价,但此役对于鼓舞军民士气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短评以此战例回击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和中国“亡国论”。不仅如此,《群众》周刊还通过2篇短评歌颂空军的胜利。短评《空军大捷》描绘了“二·一八”空战中敌我空军的交战情况,“敌机前后三十八架……我英勇空军起而应战,猛烈交绥,击落敌机十一架……这一胜利,不仅是武汉防空的空前大捷,而且也是整个军事上一个伟大的成就”(14)涤:《空军大捷》,《群众》1938年第1卷第11期。。在《我空军再获大捷》中也是如此,“我们忠勇的青年空军……与敌机三十六架作英勇空前的大战,击落敌机二十一架,其余十五架狼狈遁去,造成抗战以来,空战史上最光荣业绩”(15)云:《我空军再获大捷》,《群众》1938年第1卷第21期。。相较于中国空军,日本空军处于强势地位,“短评”栏目多次描绘空军大捷是为了以弱和强的对比体现我方将士的无畏,告诉民众弱者完全可以战胜强者。

当然,“短评”栏目并没有用盲目乐观的态度看待战争,而是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否定“速胜论”的错误倾向。当时多位党的领导人都发表过关于持久战的言论,如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提出“亡国论是不对的,速胜论也是不对的”(16)《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57页。观点;朱德在《实行对日抗战》中指出,抗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它将是一个持久的艰苦的抗战(17)参见朱德:《实行对日抗战》,《解放》1937年第12期。;周恩来和张闻天也在洛川会议上对持久战发表了意见(18)参见程中原:《张闻天传》,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第248-249页。。“短评”栏目同党中央的领导理念始终保持一致,所有描写战场状况的短评总会出现与“最后胜利”相类似的字眼,如短评《光荣的歼灭战》这样评价“临沂大捷”:“这一战绩就该成为歼灭日寇取得最后胜利的起点;虽则要取得这最后胜利,还需要各战区前线战士更英勇的奋斗,还需要后方民众更广泛的起来参加抗战。”可以看出,短评的撰文者对抗战的局势有着深入了解,明白侵略者固然不可能因为一次小型战斗的失利而被彻底打败,但是每一次小胜利都将为最终打败敌人奠定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我前线将士必胜的信心”和“全国民众的敌忾”。(19)馥:《光荣的歼灭战》,《群众》1938年第1卷第15期。

(三)争取国际舆论支持与物质帮助

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局的走向对世界大战的格局必然产生重大影响,而各国的舆论支持与物质帮助对中国局势发挥着重要作用。“短评”栏目通过报道其他反侵略国家,让群众明白中国并非孤立无援,其中蕴含以国外事例激发群众潜能的领导理念。

“短评”栏目多次报道他国在反侵略战争中成功的事例与经验,以及寻求通往胜利的方法。如短评《西国政府军之胜利》提到,西班牙政府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这一意义,不仅在于西班牙人民奠定了争自由独立的最后胜利之基础,不仅在于打击侵略阵线野心家,维护世界和平,而且还在于给予中华民族以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具体而言,这些经验与教训包含了三个方面,一是各党派之间即使有隔阂,也要开诚布公;二是群众的抗争积极性越高,取胜的机会越大,这不仅有利于加紧工业生产以备战,还有利于培养群众作为后备力量随时补充军队空缺;三是要建设强大可控的军队,想办法克服“缺乏整个作战计划与统一指挥等等”的弊端。(20)涤:《西国政府军之胜利》,《群众》1938年第1卷第5期。不难发现,短评在对国外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时,遴选的切入点都与中国国情相契合,试图借国外的情况向国民党政府提供可行的建议,这在另外一篇短评《西政府军局势好转》中可以得到佐证:针对国内国共两党合作的情况,该短评借西班牙公社两党的名义指出,国内两大党的团结是胜利的基础;针对国内多数群众还未被动员起来的情况,该短评提出,要在抗战的人民心中深深植下誓死也要完成击败国际法西斯的神圣任务的决心;针对国内军队战斗力低下的情况,该短评指出,改善此状况“唯一的方法”是呼吁“巩固与扩大团结,抗战到底,绝不屈服,战士个个做英雄,人民个个做勇士”(21)《西政府军局势好转》,《群众》1938年第1卷第19期。。

另外,“短评”栏目在报道非敌对势力国家的状况时,也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念隐藏其间。如短评《苏联北极探险家的伟大成功》利用苏联克服困难探索北极的事例向国民党政府倡议,要尽力支持中国共产党“抗战所必需的科学研究”“格外予以便利和帮助”(22)馥:《苏联北极探险家的伟大成功》,《群众》1938年第1卷第12期。。值得注意的是,该短评从经济、政治、科学等多方位阐述了苏联及其制度的优越性,试图让群众联想到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形象。中国共产党愿意同站在正义一方的各国结下友谊,因为朋友越多,党的影响力与领导力就越强,抗战胜利的可能性就越大。(23)在中国共产党与美国的关系问题上,这一领导理念得到发扬。中国共产党欢迎美国舆论代表(如斯诺、史沫特莱等)和官方代表(如迪克西使团)到延安考察,并动用人力和物力安置、转移迫降在根据地的数十位美国飞行员,其目的是争取美国的支持与帮助。参见[美]理查德·伯恩斯坦:《中国1945:中国革命与美国的抉择》,季大方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这是彼时中国共产党在对外关系上领导理念的最好诠释。

二、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随着日本加速蚕食中国,民族矛盾已然上升为主要矛盾,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势在必行。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方共同努力之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主要标志、以调动各阶级群众参与抗战为目标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形成了举国上下“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抗战守土之责任”(24)金辉:《恸问苍冥:日军侵华暴行备忘录——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年,第260页。的全面抗战局面。坚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导理念,也在“短评”栏目中得到了广泛宣传。

(一)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

在抗战初期,为促成全面抗战的局势,中国共产党有条件地承认国民党的抗战作用。(25)全面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及《群众》周刊承认国民党的抗战作用,有如下两点原因:一是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国民党在正面战场,阻击日军,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群众》周刊的发行地是国统区,为保证发行稳定和宣传效果,需要维护国民党的形象。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拥护蒋委员长的口号”,只要国民党坚持抗战,就“不应对蒋有不尊重的表示”(26)《毛泽东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220页。。在这一问题上,《群众》周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但“短评”栏目在承认国民党抗战作用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是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念贯穿其中。

“短评”栏目积极解读、书写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念相一致的国民党抗战方针和言论,这主要集中体现于短评《读国民党临时大会宣言即建国纲领》。首先,该短评积极维护国民党政府的抗战形象,表示国民党能够坚持抗战到底,是“打破了许多困难”“博得了目前整个战局的新转机”的缘由所在。其次,该短评引用重述了国民党关于激发群众战斗意志的话语,如“若怵于日本的暴力以屈服,谋一时之苟安,则将降为日本之殖民地,民众失其生存独立,国家之自由平等更无可望”“吾同志惟有更提高革命的精神,更集中革命的力量,以负起此重大的使命”等。再次,该短评表达了对“三民主义”的认同态度,阐释了“三民主义”对抗战的有益作用。该短评指出,关于民族主义,抗战目的在谋求民族之生存独立;关于民权主义,抗战之胜负取决于组织民众,这亦为增进民权之必要条件;关于民生主义,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存亡所紧,必当以国家民族之利益为共同之目的,施行计划经济,使最大多数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增高继长。最后,该短评对国民党施行的一系列具体抗战举措表示赞同:在外交方面,决定要通过“本独立自主之精神联合世界上同情于我之国家及民族为世界和平与正义共同奋斗”;在军事方面,决定“加紧军队之政治训练,充实民众武力,指导和援助各地武装人民”;在政治方面,决定组织国民参政机关,团结全国力量,集中全国之思虑与识见;在经济方面,决定以军事为中心,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在民众运动方面,决定发动全国民众,组织农工商学界各职业团体,加以改善充实;在教育方面,决定改订教育制度及教材,推行战时教程,提高科学研究水平。(27)《读国民党临时大会宣言即建国纲领》,《群众》1938年第1卷第17期。

“短评”栏目认可国民党的抗战作用是有条件的,在国民党犯错时会加以批评,且在批评中隐含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念。坚持国共合作的最大条件是国民党要始终站在抗日的立场上,虽然国民党的抗战态度发生过微妙变化,但未离开抗日阵营,因此“短评”栏目对国民党的态度并未出现过明显转向。然而,国民党犯过许多错误,这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念相悖,因此也遭到过短评指责。如短评《肃清贪污》批评国民党内部贪污成风、不愿动员群众,“六个月来抗战的失利,主要的原因是民众没有动员起来,而民众的所以不能动员,一般平日专知鱼肉乡民的贪官污吏是要负最大的责任的”。借此,继续提出中国共产党动员群众的方针与反腐败的党建策略,“为了要彻底完成肃清贪污,除掉政府慎人选,严刑律之外,还必须开放民众运动,让民众有组织的自由,使人民知道自己是国家的主人,而不是被宰割的羔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民有权”“政府有能”和贪污分子“绝迹”。(28)西:《肃清贪污》,《群众》1938年第1卷第7期。

(二)提倡民主党派和文教界的工作要同抗战相结合

各民主党派与文教界师生是抗战时期的先进群体,能否争取他们加入抗战行列,对战局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群众》周刊对这一群体的抗战言行有过多次报道,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和文教界的态度。只要是积极抗战的民主党派和文教界师生,中国共产党都同他们保持着良好往来。在实际互动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平等的姿态同民主党派和文教界师生交流合作,形成了良性的党际和党学关系。可见,同各界人士保持平等互助的友好往来是党的重要领导理念之一,这在“短评”栏目中被多次描写。

“短评”栏目以宣传、声援的方式大力支持民主党派的抗战言行。如短评《中山学社对时局的意见》深切赞同民主党派提出的“凡是主张抗日者,皆为同志”“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和“赶紧制定抗战救国纲领”等抗战原则与抗战方针。另外,该短评认为,各个民主党派没有高低之分,不能因为政治目标的差异和代表阶级的不同而推卸或独揽责任,要尽一己之力推进合作,“各党各派各界人士均应遵守力行,以领导和统一救国行动,这是巩固统一战线发挥抗战力量的枢纽,也是本刊同人一再建议”(29)汉:《中山学社对时局的意见》,《群众》1937年第1卷第3期。。

对于文教界,“短评”栏目提出教育要与抗战相结合,师生要培养抗战意识。短评《抗战教育和读死书》在开篇就点明了党的领导理念,“这是抗战时期。一切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都不能不适应当前的需要,而加以改革”。特别强调青年在学习时,不可因循守旧地“读死书”“死读书”,学校的老师更不能以无抗战学识而拒绝教授学生,确保教育要为抗战服务。(30)汉:《抗战教育和读死书》,《群众》1937年创刊号。《群众》周刊不是简单地提倡学生要学习抗战理论,而是要求学生们参与抗战实践,因而发表了多篇社论、短评和长文用以纪念“一二·九”运动。短评《纪念“一二·九”运动二周年》先是肯定了北平学生喊出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口号的历史作用,还肯定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程的推动作用,又肯定了学生让抗战力量成十上百倍地增强进而能够“完全打断日寇的‘泥腿’”的实际作用。(31)民:《纪念“一二·九”运动二周年》,《群众》1937年创刊号。此外,“短评”栏目还批判了文教界的叛徒,并呼吁文化教育领域应团结在抗战的旗帜之下。如短评《声讨周作人》从批判周作人的叛变行为谈起,逐步上升到反抗日本侵略者文化奴役的高度,呼吁文教界不仅要保留中华民族的“气节”,还须提高“警觉醒(性)”,希望“文化界加强团结力量并实行抗战动员,使大家的心思才力均能服务于抗战,肃清汉奸,驱逐日寇出中国!”(32)勃:《声讨周作人》,《群众》1938年第1卷第22期。

(三)组织动员武装广大人民群众

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是夺取抗战最终胜利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早已明白组织动员武装群众对于构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但问题在于“共产党那时还是比较小的力量,再加上过去国民党长期的歪曲宣传,又有我们自己‘左’的错误,有些人根本不相信”(33)金冲及:《一本书的历史:胡乔木、胡绳谈〈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83页。,因此亟需可靠的媒介对人民群众宣传党的领导理念和抗战思想。《群众》周刊及其“短评”栏目便担负起了在国统区组织动员武装人民群众的重任。

《群众》周刊提出,抗战时期宣传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发扬民族精神”,中心任务是“唤起全国的人民都起参加抗战”,完成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提高民族的觉醒,提高民族的信心,坚固民族的团结”(34)凯丰:《抗战中的宣传工作》,《群众》1938年第1卷第23期。。

以此为指导,“短评”栏目在对人民群众开展宣传工作时会根据不同的群体、地点和状况采取相应的宣传策略。在群体上,“短评”栏目力求涵盖最广泛的人民群众,确保党的领导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如短评《儿童的保育》就提出社会各界要关注儿童群体,防止儿童在战争中丧失生命或被日本奴化。(35)涤:《儿童的保育》,《群众》1938年第1卷第14期。儿童是战争中的弱势群体,《群众》周刊多次呼吁社会各界通过募捐的方式“救救孩子”,并提议将儿童的保育工作从城市地区推广至农村。(36)《保育第二代的国民》,《群众》1938年第1卷第16期。再如短评《开展春耕运动》点明农民对于抗战生产的重要意义,提出“必须从组织上去推动春耕的工作,在政府与民众团体的领导之下,成千成万的干部要涌入农村去”(37)涤:《开展春耕运动》,《群众》1938年第1卷第13期。,防止农村地区被排除出抗战格局。在地点上,“短评”栏目力图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念深入国统区和日占区的各个角落。如短评《反侵略的洪流》谈及中国共产党在武汉、福州、成都、金华、广州、贵阳等地开展反侵略的宣传活动,“在这里,我们不应当只以宣传为满足,应当更进一步地去组织民众,武装民众。使民众不但在心中能了解抗战的意义,不但在口头上能够说出抗日的理由,而且要使他们能够在行动上,实际有助于抗战”(38)涤:《反侵略的洪流》,《群众》1938年第1卷第10期。。上海的状况不同于其他地区,“短评”栏目的宣传策略也有所不同,体现了党的领导理念的灵活性。上海是战争前线,短评《上海的救亡运动》就建议身处上海的市民“不要停留在炸弹警告汉奸的阶段,要进行广泛地宣传,组织,和武装民众的工作,开展上海近郊的民众救亡运动,用民众的有组织的武装力量保卫上海消灭汉奸,收复失地”(39)汉:《上海的救亡运动》,《群众》1938年第1卷第5期。。

“短评”栏目对党的领导理念的宣传过程,也是组织动员武装人民群众的过程,两者相互交融。只有人民群众觉得中国共产党是真心抗战的、真诚维护统一战线的,是确实保障自身利益的,人民群众才愿意相信党的领导理念,自觉跟党走。

三、剖析抨击侵略者与提升军队战斗力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剖析、抨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性,让中国人民了解日本侵华的真正目的,激起全民义愤,促进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与巩固,是“短评”栏目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理念最为可取的方式,其中增强军队战斗力是“短评”栏目一再强调的重要内容。

(一)揭露侵略者暴行激起全民义愤

日本侵略中国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为殖民地。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侵略的过程中使用种种残酷手段,既残害中国人民的生命,又从经济文化上剥削奴役中国人民。因此,《群众》周刊撰写多篇短评,从多个角度揭示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告知群众日本法西斯的狼子野心,激起人民对侵略者的义愤。

“短评”栏目多次控诉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唤醒群众的抗战意识。短评《杀人比赛》讲到两位日本军官比赛谁先“杀满一百五十个人”,痛斥日本军官将人命当儿戏,告诫群众“不抗战就不能活命。国家的生命和个人的生命,是紧密地连在一块,分不开的”(40)民:《杀人比赛》,《群众》1938年第1卷第8期。。短评《是“打破毒气的恐日病”还是“鼓励日寇施用毒气”》报道了日军施用毒瓦斯和坏疽菌血清进攻,提醒人民群众既不能害怕毒气更不能轻视毒气,绝不能得“恐日病”也不能患“不恐日病”,要以正确态度对待战争。(41)凯:《是“打破毒气的恐日病”还是“鼓励日寇施用毒气”》,《群众》1938年第1卷第20期。

除了显性可见的侵略恶行,“短评”栏目还提醒民众要注意日本的经济入侵和文化入侵。经济上,短评《敌人的“国策公司”梦》指出,日本通过建设银行、印制货币的手段控制日占区的经济,企图达到经济殖民的目的。对此,要在沦陷地域开展不间断的游击战争,破坏敌人的所谓“经济建设”和安定后方秩序的阴谋诡计,使敌占区永远处在战时状态直到收复为止,要组织、号召和训练一部分难民回乡,做游击及组织民众的工作。(42)民:《敌人的“国策公司”梦》,《群众》1938年第1卷第9期。在政府层面,要管控外汇,防止日本把控中国的经济命脉。(43)馥:《实行外汇统制》,《群众》1938年第1卷第14期。文化上,短评《扩大防空防毒运动》指出,日本不仅屠杀平民,还对平民实施“文化的暴行。对着这种暴行,只有引起我国同胞之更加愤怒,更加加强抗战的决心”。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部份的损失,就是全体的损失”,只有群众站起来反抗奴役文化,才能防止中华民族“罹浩劫”。(44)涤:《扩大防空防毒运动》,《群众》1938年第1卷第18期。

“短评”栏目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揭露,是中国共产党调动起群众情绪并领导群众行动起来的关键一步。“敌人愈是疯狂,只能更增加人民大众的斗争勇气,提高他们的觉悟程度,在反抗敌人的斗争中,把他们更加巩固的团结起来。”(45)敏:《日寇的疯狂》,《群众》1938年第1卷第16期。一篇篇短评让群众更加清楚地了解日本的侵略本质,既不为侵略的假象迷惑,也不惧怕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短评”栏目以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警醒亿万民众,促使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围。

(二)了解并攻击敌人的弱点

日本国内对待战争的看法并非铁板一块,侵华战争使得日本国内矛盾加剧,出现了许多反战人士。中国共产党深知日本的国内情况可以为抗战所用,只有了解敌人的弱点才能击败敌人,这也是“短评”栏目所体现的党的领导理念之一。

由于战争,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治安逐渐出现混乱。短评《敌议会之大纷乱》点明,日本早已因战争而丧失极多劳动力,治安体系面临崩溃局面。这导致日本议会呈现出纷乱态势:“各议员一致抨击内相之不能维持治安,民政政友两党之提出严重质问和要求采取严厉手段制止殴击议员之类似事件,社会大众党领袖之要求安全保障。”(46)馥:《敌议会之大纷乱》,《群众》1938年第1卷第13期。许多议员质疑、反对侵华战争,认为战争只会将日本引向毁灭。战争的巨大开销和政局的极端动荡必然造成日本国内经济的崩溃,短评《平沼上台仍难有办法》指出,日本经济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棉织品出口减少了百分之二十,丝织品出口减少百分之七十,国内失业人数达到三百余万之多,日本人民也有诸多不满。然而,“停战不能,欲和不得,且英美援华制日的活动”都会使得这种恶劣的经济形势日甚一日。(47)展:《平沼上台仍难有办法》,《群众》1939年第2卷第13期。“短评”栏目报道日本官员和日本民众反战情绪高昂的情况,一是为了强调日本有其致命弱点,并非不可战胜;二是为了巩固中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以持续抗战,“对于批判当时悲观消极的情绪,发生了重要作用”(48)许涤新:《风狂霜峭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年,第169页。。

“短评”栏目支持、赞扬日本国内反战人士的行动。短评《敌军中的反战英雄!》热烈赞颂了由于宣传反战思想而被枪决的十名日军士兵与两名日军军官:“我们要抗战到底,来回答这些崇高的英勇的国际主义的英雄们的义举来为中华民族和这些英勇牺牲的反战英雄复仇!”(49)涤:《敌军中的反战英雄!》,《群众》1938年第1卷第22期。中国共产党明白,在领导抗战时要分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日本侵略者不同于“全体日本人民”,抗战针对的是殖民者而非反战的日本人民。日本反战人民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重要突破口,短评《敌七千五百反战青年被捕》指出,日本已经陷入两难境地,国外战事缠身和国内群众反战情绪高涨让日本法西斯政府焦头烂额,“日本法西斯军阀不得不施行恐怖手段来对付国内反对侵略的群众……青年被捕以至枪决者日有所闻,先后被拒捕在七千五百人”(50)馥:《敌七千五百反战青年被捕》,《群众》1938年第1卷第11期。。“短评”栏目对日本国内反战势力的报道,深刻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内部矛盾,进而号召国内群众用实际行动回应世界范围内的反战趋势。从中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试图让广大的人民群众明白,抗日战争是一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正义战争,推翻帝国主义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群众的共同愿望。

(三)管理军队与提升军队战斗力

中国军队是反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力量。当时,中国人民的目光聚焦于军队的表现,只要抓住了军队就等于把握住了群众的关切点,而“短评”栏目恰恰向广大群众宣扬了中国共产党管理军队的方法与领导军队的理念,以此动员人民加入军队投身抗战。

领导好、管理好军队,军队才有战斗力,抗战才有保障。中国共产党极其重视军队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和纪律建设,短评《提高军队纪律》提出:“我们应该加强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和动员广大有高度政治觉悟的青年到军队里去,从速培养大批觉悟英勇的军队干部,同时积极提高士兵的政治认识,使他们全体官兵完全明了抗战的意义和目的,养成军队士兵的自觉纪律。”(51)民:《提高军队纪律》,《群众》1938年第1卷第8期。该短评认为,提升军队战斗力的关键在于,遏制军队思想倒退,警惕军队惧怕战争、骚扰人民甚至被帝国主义思想奴役或持有复辟封建主义思想的情形,谨防军队叛国、叛党。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军队时十分重视待遇问题。短评《与流氓土匪何干》报道,国统区伤兵发生暴动的情况,如“买了东西不给钱,打骂医生和看护,甚至阻拦行人,强夺物件”。但是,伤兵暴动并不是因为他们失去了牺牲精神,更不是因为流氓土痞等“一切不法之徒的挑拨煽惑”,而是因为国民党不顾伤兵死活,让伤兵“肚子空,创口疼,身上冷”,伤兵迫不得已才暴动。(52)民:《与流氓土匪何干》,《群众》1937年第1卷第2期。为了维护士兵的利益,提升军队战斗力,该短评提出,“必须有国家的整个计划,国家应当有固定款项去改良抗日军人的生活”(53)民:《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群众》1937年第1卷第3期。。对于牺牲的将士,“应当于全国范围内有极其隆重的追悼大典,使它不只是一种仪式,而且要是激励全国人民踏着先烈的血迹,沉着地勇敢地前进,去完成他们保卫祖国这伟大光荣事业的一个运动”(54)宰:《追悼阵亡将士》,《群众》1938年第1卷第6期。。对于军人的家属也要优待,如免除抗战军人家属的税赋,帮他们耕种收割,军人子女享受免费教育。中国共产党对军人及其家属的关心体现了党的领导理念,即“对于民族烈士们的遗族给予充分抚恤。这些都是巩固抗战军心和提高抗战力量有效的办法”(55)民:《优待抗日军人家属》,《群众》1937年第1卷第3期。。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上明确指出:“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坚定不移推动全民族坚持抗战、团结、进步,反对妥协、分裂、倒退。”(56)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277页。《群众》周刊“短评”栏目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理念的宣扬,在抗战初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短评以平实易懂的话语、一针见血的分析、丰富多样的形式支持了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领导工作,动员了中华儿女,“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57)《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80页。。抗日战争是一场全民族范围的伟大战争,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能夺取最后胜利,没有领导理念的支撑就无法把握一切工作的方向。对于新时代而言,只有切实做到坚持与完善党的领导,广泛宣传党的领导理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才会越走越光明。

猜你喜欢
抗战栏目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我们家的抗战
我们家的抗战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