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及控制路径分析

2022-02-05 13:12张秀茹
建筑与预算 2022年8期
关键词:工程量预算编制工程项目

张秀茹

(辽宁省建设事业指导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31)

新时期下的建筑企业若想实现自身的长久发展,就需要做好对经营成本的控制管理。而对于建筑企业来说,最为主要的经营成本控制就是对自身建筑项目的造价控制,特别是造价控制中的超预算情况的管控,更是建筑企业提升整体效益,减少成本支出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多个方面论述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并分析其控制路径,现具体论述如下。

1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基本概念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是发生于工程项目造价管理中的现实问题,该问题就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基于自身因素及外部因素的影响,未能合理地设置满足于工程项目建设需要的预算资金,进而导致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应用资金超过预期的问题[1]。

2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发生原因

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超预算情况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原因导致的,而是由各方面因素共同影响造成的,而具体分析可以得出如下主要影响因素。

2.1 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超预算发生的主要原因。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的主观错误和疏忽导致的预算超支,因此可以将人为因素总结为科学性上的不足,而更加深入地研究人为因素带来的造价预算科学性不足问题,一方面是工程预算编制的过程中,没有科学的编制体系制度,造成预算编制工作开展多以无序且杂乱的方式开展,其具体表现为预算工作流程混乱且重要流程缺失、未能形成完善的工程预算编制成果等;另一方面科学性的缺失还体现在造价人员技术水平不足上,具体来说,就是工程造价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实践素养和工作经验不足,不能实现对市场价格的敏感感知,难以落实对预算编制的细节管理,未能实地做好施工现场考察工作等,这些不科学的工作行为就容易导致造价超预算情况的发生。

2.2 工程因素

工程因素是基于各方面因素总结归纳的原因。工程因素的发生不同于人为因素,其产生可能是人为引起但不能全部归于人为因素,因为工程因素的成因比较复杂,其中作为工程因素主要构成的设计变更情况就可以充分体现其复杂性。设计变更是指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基于工艺技术的修改、工程功能的变更、设计错误处理、环境的影响等多方面原因[2],对原有工程设计予以部分或整体的变更,这种设计变更在工程项目的整个建设周期中都有可能出现,而这种对已经通过审核批准工程设计的各方面变更必然会导致工程预算的变化。因此,设计变更带来的工艺变革,会促使造价管理部门和施工技术部门重新对原工程设计的设备、材料等予以分析审核,判定其是否能够应用于本项目,一旦不适用就需要重新采购更换,而即使适用于本项目变更工艺需求,审核判断过程中产生的人力物力成本也会导致总建设成本的增加,进而提高工程造价超预算的风险。

2.3 市场因素

市场也是导致工程项目建设中预算超支的不可忽视因素。所谓市场因素,具体来说就是市场变化导致的工程项目原材料、设备等重要市场采购资源的成本提升,进而造成工程项目预算提高,特别是占据工程项目总成本60%的建筑原材料,一旦在市场波动下有价格上涨的趋势和情况,必然会造成工程建设总成本的升高[3],进而导致工程预算的超支。这种市场波动带来的预算超支,一旦发生几乎是很难避免的,相关单位部门只能尽力做好市场分析工作以及拓宽原材料供应来源,以此减轻市场波动下的成本增加和预算超支,这也就需要建筑单位具备良好的市场分析能力,但现状却是大部分建筑单位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亦或者不具备高度的市场敏感度,无法做到有效的市场波动预测,这也是市场因素能够长久持续影响造价预算超支的重要内在因素。

3 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控制路径

基于上文的研究分析可以明确得知,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发生,有人为、工程、市场三方面主要因素。虽然这些因素无法覆盖所有的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现实情况,但也足够解释超预算发生的根本原因,因此,针对上述造价超预算进行控制路径的分析就显得极为必要。

3.1 人为因素的控制路径

针对人为因素的控制,本文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出发。首先,为实现工程造价的控制,应先从制度体系上做起,通过对科学性强、规范性高的制度体系进行建设,实现对工程项目造价超预算情况问题的根源性控制,而对于科学性体系制度的建设,一方面应当明确工程预算编制工作的具体流程,通过书面的形式予以规范,其具体编制流程包括:①熟悉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也就是要求预算编制人员预先做好图纸的分析了解,并结合施工现场场地予以工序、组织、进度乃至各工程环节具体工作内容的了解掌握。在结合图纸和现场全面了解工程情况后,才可以实现正确无误的各部分工程量计算。②熟悉相关规则。熟悉相关规则是要求在明确图纸设计的基础上,对项目计价依据的有关工程量计算规则规定的明晰,以便为工程项目的准确列项、计算、套用子目做好准备。③列项、计算工程量。这一环节预算编制人员应以施工图和设计文件为参照,结合计价依据计算工程量的有关规定进行列项计算,计算过程要在符合规定的基础上予以仔细认真的计算并审核,做到不重复、不漏项,并做好计算底稿的留档保存,以便于后续的分析核对。④套用子目,编制工程预算书。该环节工作就是将前阶段计算得出的工程项目、工程数量等填入计价软件之中,并套用子目进行工程直接费的计算,工程直接费的计算按照相关规定计取其他直接费、现场管理费等最终汇总出工程直接费。工程直接费汇总后再按费用程序表及有关费用标准计取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等,将其汇总即可得出工程总造价[4]。⑤编制工料分析表,工料汇总表就是将项目各环节用料汇总,得出总的主要材料用料,再将其填入工料分析表并与前面各表格资料装订成册,经过审核及领导批示签字后,即可完成工程施工预算书。另一方面,为了确保上述流程能够得到彻底贯彻,建筑企业还应当设立一套直属高层领导管理的监管部门。监管部门直属高层领导能够杜绝同等级部门掣肘并有利于监管效率的提升,而基于部门的权力发挥和威严树立,为监管部门制定一套相得益彰的奖惩制度也是必要的,以便于监管部门结合奖惩制度对预算编制的流程遵循行为予以奖励和惩罚,实现公开化、法制化管理。对于人为因素的控制,仅仅做好制度体系的建设是远远不足的,相关企业单位还需要注意建设一支专业化程度高、职业道德素养强的编制团队,以高素质的造价管理人员实现对上述体系制度的落实遵守,并以此实现对超预算行为的根源性控制,而专业化程度高且职业道德素养强的造价管理团队,一方面需要企业做好对专业人员的引入,通过高薪资、高福利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引入,实现专业人才的快速补充;另一方面则需要做好人才的培训,通过建设服务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有效的预算编制人员培养。对此,本文认为建筑企业需做好与社会专业培训机构以及相关院校的合作,以弥补在人才培训上的不足。

3.2 工程因素的控制路径

基于工程因素的多样化以及其影响的深远性,本文认为工程原因的控制路径应当从做好设计变更的控制路径拓展落实。因为造价超预算的工程因素中,设计变更情况具备突出性和代表性,因此,需要做好对设计变更的控制。工程因素的控制,一方面应当做好对工程变更的审查批准,工程变更的审查批准其一应当做好对原则的坚持,即变更后使用标准不能降低、变更项目在技术上必须可靠、变更项目的工程费用相较变更前要合理、变更项目不得影响正常工期,只有在设计变更满足上述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才可以考虑变更要求并进行审批批准。工程变更的审查批准还应当做好变更文件的编写。如果变更文件未能做到变更内容及变更文件的合理性、严密性、公正性以及完整性,则不应予以审核批准,而变更文件中倘若缺少工程量清单、设计图纸以及其他相关文件也不应当予以审核批准。设计变更的控制在另一方面也应当做好变更价格的确定,对于变更价格的确定需严格依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予以开展落实[5]。特别要明确在设计变更并非因单方面原因导致的,则需要遵守合同规定进行造价调整。若没有合同规定,则依照工程量清单项目工程量变化幅度在10%以内,其综合单价不作调整,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超过10%且其影响分部分项工程费超过0.1%时,其综合单价及对应的措施费均应予以调整。调整的方法是由承包人对增加的工程量或减少后剩余的工程量提出新的综合单价和措施项目费,经发包人确认后调整的原则实施。

3.3 市场因素的控制路径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造价超预算问题的市场因素控制,本文认为应当基于如下几方面进行控制路径的建设。首先,基于市场的不可控以及波动因素特点,相关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要注意组建强有力的市场分析部门。市场分析部门主要的目的在于对建筑市场的供需变化、动态发展、价格趋势等进行分析判断,而为实现市场分析的职能落实,一方面应当建设规范的市场分析流程,包括:①确定问题。就是提出现实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市场分析架设基本方向。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也需要提出假设,也就是假设问题的产生因素,以预算超出这一问题为例,分析部门需要提出若干可能导致预算超支的市场行为假设,包括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中各企业恶意竞争抬高价格等,以此为基础进行后续分析;②确定所需信息。在明确问题和作出假设后就需要收集各种信息,信息的来源可以是网络资料、实时报刊、现场调查甚至小道消息,因为信息的来源愈广就更容易得出科学的分析结果;③信息分析。在获取各个渠道的各种信息后,即开始对信息的真实性予以分析,在明确保留真实信息后,将剩余信息汇总编制成表格、报告等,上报企业决策层进行浏览分析并决策。另一方面,为实现市场分析的有效落实,相关企业单位还需要做好对专业人才的引入,因为市场分析是一项需要专业性强且细心落实的工作,因此对分析人员的水平要求较高,相关单位对人才的引入不但要看专业程度,包括系统分析、比较分析、结构分析等各种分析法的掌握情况,更需要做好对从业经验、学历水平、道德素养等内容的明确,以实现优秀人才的引入和高素质队伍的建设。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以及国家政策对市场变化的高度影响,对市场原因的控制分析也不能脱离对政策制度的了解,其具体来说就是相关企业单位需要在市场分析的过程中,同步做好对国家政策、地区政策的了解分析,明确当下国家政策是否会对自身建设工作开展产生影响,以及国家地区政策是否会对建筑市场产生变化,以此为基础完善市场分析和风险调研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企业应对市场风险和政策变化能力,实现对工程造价超预算情况的控制。

4 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发生有多方面因素影响,包括人为因素、工程因素、市场因素等,都会导致超预算情况的发生。因此,本文基于问题的根源性处理,对人为、工程、市场三方面因素予以控制对策分析,具体地论述了控制路径建设方法,以期能对实际的造价超预算情况控制起到保障作用。

猜你喜欢
工程量预算编制工程项目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的工程预结算审核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新旧公路工程概算预算编制办法对比与分析
企业预算编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工程量清单计价管理模式下工程造价控制方法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路基设计横断面复测公路工程量及中间分次计量工程量的计算
海外大型铁路工程项目设备采购实践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