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2022-02-05 13:12
建筑与预算 2022年8期
关键词:工序施工现场建筑

陈 懿

(福建中诚诺建设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7)

我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行业的支持,加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管控是新时期针对建筑工程的重要举措,由于其自身工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管理过程中难免出现部分失误,导致最终质量偏离标准水平。基于此,需要提高对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视程度,结合工程具体概况和流程展开综合分析,加强核心地位,满足建筑行业日益增长的质量需求。

1 工程概况

福州大学旗山校区电镜中心工程,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上街镇福州大学学生生活区内。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4953.92m2,其中地上面积为4953.92m2。建筑高度为15.1m;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形式为桩基础。±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9.500m。

本工程主要由一栋实验楼组成,地上总层数为:地上3层,无地下室;结构为框架结构。主体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屋面防水等级:一级。

2 工程抽检问题及影响因素

根据该工程报告中所展示的内容发现,所涉及到的工序繁琐,现场操作流程存在很大的交叉性和复杂性,如屋面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等;同时在抽检环节,对建筑材料和设备依赖性较高的工艺中,抽检质量一般的概率相对较高,如桩基工程等。部分要求严格且较为复杂的工序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前期准备和应用技术的问题使得现场管理效果不佳,常见于智能工程。

2.1 屋面工程施工现场操作管理

现如今城市建筑工程规模逐渐扩大。为了缩短工期提升质量,部分建筑企业会选择对外分包的形式完成施工,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以屋面工程为首的复杂性工序在分包的模式下极易出现管理不严格或工序衔接不当的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质量。一些工序之间的施工人员缺乏有效交流,现场操作管理存在粗放性特点,落实情况不佳,施工安全与质量均有所下滑。

2.2 桩基工程材料设备与技术

桩基工程中的预应力管桩共投放了85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2350kN,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极限承载力为4700kN,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80。桩基工程是整个建筑项目工程的基础部分,具有一定的技术性,因此对材料和设备的要求均比较高。就目前来看,建筑企业在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对材料进行成本预算,并考虑设备技术等方面是否符合需求条件,部分工程为了缩短工期提升效益,往往会忽视材料部分的研究,导致施工成本提升,同时还存在购买量控制不合理、施工现场内堆积不规范等问题,如砂、石等,导致施工质量受到影响。在技术方面,由于越来越多的新设备、新技术投入到施工现场,部分操作者并不具备使用经验,一些错误操作会进一步加大对设备的损坏,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监管。

2.3 全过程监管落实

该工程中的现场管理智能工程主要包括综合布线、视频监控、图像存储、门禁管理系统以及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其作用在于实时监控现场环境,采用智能系统专网、前端采集传输存储、IPSAN存储技术以及系统消防设备等,致力于打造安全的现场环境。就目前来看,一些建筑企业在监管方面尚未实现全覆盖模式。

3 加强工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

3.1 加强施工现场的协调管理

本次工程在屋面工程中主要采用多种工艺手法,每道工艺用于不同的施工阶段,需要按照标准流程进行管理,以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标准。针对屋面工程,具体施工需要按照混凝土刚性保护层、砂浆隔离层、防水层、沥青防水涂层、水泥砂浆找平层、轻质混凝土找坡以及聚苯板保温层的顺序,完成以上工序后再进行原浆抹光。从施工内容方面来看,流程复杂且严谨,一旦在某一工序上发生小失误,都会影响建筑的最终质量[1]。

在建筑现场施工作业过程中,内容十分复杂,涉及多项工程,无论哪一环节发生失误,都会对后续相关联的工序产生一定影响,导致最终的工程质量不尽人意。基于此,管理者务必加强对现场的控制与管理,做到合理分工,科学管控施工顺序,统筹各项工作,提升衔接度,合理预测一些复杂工程施工阶段会发生的问题。以屋面工程为例,需要考虑到该工程自身的复杂性和连贯性,因此在现场管理中的侧重点应该针对各个工序的顺序管理,减少人为失误提升工程质量。针对工程返工问题,要求相关人员针对具体的施工内容制定合理的方案,参照施工内容时务必强调成本控制。此外,监理方还需进一步明确任务,履行相关职责,充分了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加以管理,认真监督,确保设备、技术等方面的使用均符合要求。不仅如此,在管理过程中应积极开展交流,明确工序进度做到实时控制,确保协调各方力量,提升施工管理质量。

3.2 优化设备管理和材料质量控制

针对设备与材料方面的监管需要从三个角度进行落实:第一,加强对材料采购的控制。在建筑工程施工前期,需要采购人员根据完备的施工方案制定采购计划,其中务必融入对施工进度的思考,明确不同阶段的需求,做好成本预算工作,避免造成超支。第二,加强对施工现场材料的管控。管理者务必关注材料的质量问题,在进场前期进行规格、质量、数量核对,确保满足施工需求,且符合合同内容。在材料进厂过程中需要再次对车辆和材料进行针对性质检和抽检,若不符合规定,则禁止进场,还要监测人员详细记录材料进场的时间、车次等信息,索要批次合格证。第三,加强对现场设备的管理。在新时期背景下,社会对建筑质量的要求更高,产品更迭速度快,且面向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在建筑施工现场中能够看到很多大型设备和小型设备交替作业,能够有效提升施工的安全性,同时降低人力成本。但在使用过程中若没有按照标准操作,或缺乏定期养护,则会出现运行中断、安全故障等问题。因此,要求施工企业在现场管理方面注重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大部分机械设备的材质都是钢铁制品,会受到温度、湿度以及人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发生生锈、腐蚀等现象,缩短设备使用寿命,而定期检查能够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要求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定期除锈,喷涂润滑油和防锈漆。

3.3 创新质量管理方式

新时期的建筑工程管理及质量控制工作需要融入现代化思考。第一,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实际需求积极引入现代化技术。建筑企业可以以大数据、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一个功能性强、操作便捷的内部运营系统。通过面部采集、指纹采集等方式收录全部施工人员的实名制信息,再利用大数据技术设置入场门禁,对信息进行对比和统计,从而快速落实进厂人员管理工作,提升身份审核的效率。例如,在操作高精度机械设备时,为了确保设备的使用安全,通常会放在统一的区域内,在施工现场中可以设置平台认证,只有通过认证的人员才能进入场内操作设备,既能保证设备安全,又能形成约束力,实现全方位管理。第二,在施工阶段可以适当引入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技术主要用于施工现场的监测与管理,一旦超出某一范围后能够立刻发出警报,形成实时监测。在落实过程中可以引入高精确度、功能全面的监测系统,如设备标准操作监测、扬尘监测等,从而实现动态化管理,既能及时发现隐患,又能降低人力和时间成本。例如,建筑企业可以在深基坑施工中引入变形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设备能够让地面工作者了解到详细的地下施工数据,从而消除隐患,确保相关工作顺利开展[2]。

4 其他建议

4.1 优化组织理念

为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性,施工企业应当从多个层面进行优化,具体分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企业需要根据已有的工程流程报告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实际需求完善建筑施工管理体系。在管理过程中,尽可能采用直线式监管,直接由对应的负责人下达指令,对所负责的工程项目进行管理。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可以进一步深化责任制度,真正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原则,依照合同中所规定的相关法律和技术规定落实全过程监督,无论日常管理还是最终验收,均需要进行全面建立。此外,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缩短工期提升质量。

第二,完善质检制度。以往的现场管理普遍针对施工部分,而忽视质检部分。基于此,需要制定工作评估标准体系,要求质检人员严格依照设计图纸和相关数据进行监测,同时委派独立的管理小组,对项目工程进行二次抽检,配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形成约束力,有效提升施工质量管控效果[3]。

4.2 强化工艺技术控制力度

在工程建筑施工前期,需要优先针对合同内容进行分析,明确各项工程的内容以及施工标准。针对本次工程来看,其中的分部工程包括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屋面、给排水与采暖、建筑电气、智能建筑、通风与空调、建筑节能等,根据实际施工内容建立一套完善的工艺技术,并深度分析各个部分的质量风险,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明确要点部分,以提高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工艺技术的缺陷进行预防,规避施工隐患。再者,还需相关管理者结合实际情况,对技术进行适当优化与调整,提升施工效果,这里需要从两个层面入手,其一是前期准备阶段,了解建筑工程对工艺技术的需求;其二是质量监管与检测阶段,需要总结技术缺陷。除此之外,还要立足于全局,从建筑行业的角度思考技术问题,紧抓核心环节,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工艺技术质量控制,最大限度提升施工流程的专业化程度,加强质量监管[4]。

5 结语

有关于建筑质量的社会关注度始终居高不下,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业外人士都十分看重建筑施工各个阶段的质量。作为新时期的工程施工质量管控人员,务必针对当前所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管控方案,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现场材料与设备方面的管理,助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工序施工现场建筑
品种钢的工序计划优化模式分析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庐山站改移武九客专上下行过便线拨接施工现场
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控制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大理石大板生产修补工序详解(二)
土建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