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2022-02-05 20:31宋琼
商展经济 2022年17期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训

宋琼

(石家庄工程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河北石家庄 050000)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我国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人才,人才严重短缺使许多企业难以做大做强。大学是企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形成的沃土。但是,人力资源的质量必须建立在精心招聘和以科学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基础上,以确保拥有高技能和先进性的人才。高等学校向社会输出大量物流管理人才,带动了物流企业的建设和发展。然而,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实际人才需求相去甚远的问题依然存在。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智能化物流背景下,企业物流开始向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物流化的工作环境管理岗位发展,经过变革,基层是智能化系统。因此,在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过程中,必须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只有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当前物流企业发展的新需求。因此,迫切需要在面向就业的中等职业培训机构中发展后勤管理专业人才的培训方法。

1 物流管理专业人才供需情况

现阶段,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人力资源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行业的整体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物流业发展相对缓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人才的“供给”相对数量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难度。通过相关的数据进行研究,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占比为:研究生学位可以达到5%,工学学士学位达到15%,大学学历的专业人士在80%。201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物流业人才需求平均为2~3万人,按照当时物流业的发展速度,2014年我国物流业从业人员数量缺口达到了600万人。虽然在最近两年,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供需情况有了较大改善,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依旧明显。

2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

2.1 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模糊

针对教育部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意见,高职院校专业教学需要适应社会需求,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主要目标,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但大学专业教师人才培养规划项目缺乏市场研究,从市场需求的静态角度出发。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企业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技术手段不断更新,各高校在人力资源开发规划过程中都要更加贴近市场、了解市场。真正了解市场的实际需要,才可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专业人才。

2.2 课程体系结构需要调整

课程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课程的设置较为片面;二是课程的教学时间设置不合理。例如,虽然大多数大学在其专业课程设置中全面涵盖了现代物流活动的所有领域,但很少有专业发展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技能。为了直观判断课程是否健全,笔者对就业后参加培训并返校的三年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对80名学生提出“课程是否符合实际市场?”的问题,回收的问卷共有73 份。其中,50%以上的学生认为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情况,同时对职业发展所需的课程认识较为模糊,只有十多名学生表示自己的职业需求与学校开设的课程完全吻合。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大部分高校在专业课程和市场需求方面存在不足。

2.3 师资队伍组建亟须完善

教师是教学中的重要领导者,是引导学生走向发展的指挥棒。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整体质量。然而,一项对一线教师工作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98%的教师在毕业后立即登上了讲台,他们的专业能力严重不足。一些学校鼓励他们从讲台上下来,进入公司接受培训,但大多只是形式,教师的专业性极低。在一些高校,物流专业的老师并非主修本专业,跨专业的师资队伍很难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

2.4 落后的教学方法

当前,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依然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知识进行讲述,虽然有的课程放在实验室,但教学方法基本没有改变。这种死板的教学方式对于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来说是十分熟悉的,不需要过多考虑课程和课堂设计,但最终的教学效果并不好。

2.5 评价机制比较单一

科学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保障过程中的教育效果,促进过程中的教育改革。因此,高校应在日常教育和课程设置中应积极寻求健全、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目前,大部分教授的素质只能通过简单的“量化方法”来实现,例如用考试论文或论文的研究结果来确定学生的最终学习成绩,这样的评价机制既不全面,也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同时,过程评价评估机制应积极吸引和引进学生、家长、企业等要素。对用人单位来说,毕业生应能够适应岗位,专业技能也是体现教育质量的关键。

2.6 缺乏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教育

总体而言,在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人文精神等职业素养培养方面,课时分配偏少。要想实现大专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需要包含全面、系统、科学的教育内容,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师资、教育设施、教育地点为基础。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心理自我调节的关键,但很多高校根本不参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新生入学后,只针对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学生进行介入,却不知道环境和年龄的变化会引起学生的心理变化,心理素质的发展也是一个重要过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2.7 培训和实践环节比较单一

主要使用实验室,场景设置枯燥乏味,训练设备陈旧落后。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有的学校虽然培训设备相对先进,但因为没有实景,无法充分实现培训设备的真正价值。在企业的支持下,学校的学徒相关资源越来越大,企业可以提供真实的画面和设备,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效的教育过程。

3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3.1 以就业为导向,明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3.1.1 物流相关知识

无论是与物流管理相关的经济管理知识,还是新的物流管理理念,都属于物流相关知识的范畴,要求专业学生能够基于就业导向,了解国际物流业务流程,学习与报关、检验、运输仓储、采购、营销、信息、成本等相关的物流管理知识,并熟练掌握操作物流软件和处理实物信息的计算机技能。

3.1.2 物流职业技能

根据现代物流管理流程,具备处理仓储管理形成的各种单据,完成产品收集、组装、装车,并根据客户订单提供各种服务的能力,同时具备收集、分析、处理物流市场信息,完成市场调研报告的能力,可为物流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同时,也要要求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能够顺利开展人际交往活动,解决岗位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具备商务沟通和谈判的能力。

3.1.3 物流专业人才素质

物流专业人才素质包括积极的心理状态、基本的心理调适能力、高度的岗位责任感、团队写作能力和创新工作能力,以及环保安全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3.2 建设实训基地,产教紧密结合

虽然很多学校都较为重视在校内及校外设立作业基地,但只有少数学校能真正妥善利用这类基地训练学生。各大专院校应充分利用多元化资源,在学校内设立特别的职业训练基地,增加学习机会。此外,还要加大校外企业安置学生的力度,要和校外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以有效地利用企业专用设备和专业培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机会。培训基地正在以更好的精神进行培训,并努力迅速成为社会和商业领域公认的专业人员。此外,政府应给予学校相应的支持,给予企业更多的优惠政策,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提高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3.3 校企合作模式

3.3.1 物流公司之间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联合构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三年级可签订长期协议,与物流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分派学生到学校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建立培训实习基地,该协议的目标主要是企业能够为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培养专业性的人才,让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工作选择更多,有效地提升其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求。

3.3.2 企业在学校开设“订单班”

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不可能全面,由于物流链漫长,管理复杂,行业涵盖了生产、销售和分销的全过程。在制定培训方案之前,学校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行业急需的人才进行培训,重点是培养最普通的技能。从教育的大方向看,物流有特殊需求的企业面临着寻找合适人才的问题。因此,企业可以在学校开设“订单班”,明确专业化,培养物流管理人才。

3.4 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科研机构由一定级别的科学家领导,有一定数量的具有明确方向和任务的研究人员参与。在产学研一体化战略中,科研机构承担着与企业在科技领域合作、发展先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任务。学校与科研机构的合作,需要科研机构与学校更广泛的科学交流,学校教育推荐最优秀的学生从事科研工作,培养最优秀的科研人员,让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和晋升机会。

3.5 加强师资培训,优化师资能力

物流管理专家的出现增加了对物流专家的需求,然而目前许多大学教师在后勤方面缺乏实践经验。无法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有的即使有经商经验,也缺乏认真的理论知识来完善理论和实践。因此,结合物流教员的培训质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个培训机构对专业教员进行集中培训,然后再派到企业进行岗前培训,以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此外,学校还举办了由合作企业物流保障专业人员参加的多样化讲座,使教师和学生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整合知识,理解和适应商业发展和社会物流的新趋势,提前了解社会、了解就业情况、做好就业准备。

3.6 鼓励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物流学生必须在学校层面积极参加考试,考试的方向可以集中在能力标准上,以便根据职业资格进行考试,而不总是关注学术背景,进入一个更理想的职业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在这个过程中要做好的任务如下。高职院校应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专业发展,积极开设课程,引导学生理解证书的价值,为未来的岗位选择合适的证书,并根据专业细分的企业需求做好自己的研究。例如在运输、物流方向,企业可能会要求学生考取证件、营业员、货物运输执照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引导学生提前考取这些证件,并能准确了解与企业的差距。因此,可以构建一个更加理想的职业能力成长环境,将学生的职业能力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物流业是目前最受欢迎的行业之一,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教师必须按照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就业为导向,制订更切合现时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活动空间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增强综合实力,逐步适应社会需求,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基于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就业竞争力的目标,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突出“行动导向”和“能力导向”的特点。本文简要分析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思路,旨在加快培养适应现代物流企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从目前我国对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出发,教育者应加强物流管理人才的出口,充分发挥核心技术人才、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优势。实现素质教育目标,促进物流业稳定高效发展。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国领先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中心,应深入分析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严格坚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和要求,探索物流管理培训目标,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物流管理战略,解决教育物流管理问题,从而促进高等职业学校物流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猜你喜欢
物流人才培训
人才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