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数字藏品”莫忘击鼓传花的教训

2022-02-05 21:07张玉胜
宁波通讯 2022年11期
关键词:传花鞋盒教训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数字藏品”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可在“95 后”甚至“00 后”等年轻人群体中,这却是一个红得发紫的话题。以前火的是炒鞋,现在火的是炒数字藏品(NFT)。随着数字藏品在年轻人中走红,“暗雷”也在一颗颗爆炸。曾经几十块的起始价炒到几万块,最终却又因无人接盘,之前花费了大力气抢购的“牛头马”“敦煌名画”等数字藏品一瞬间变成泡沫,只能砸在手里或低价卖出。(5月24日《成都商报》)

炒鞋、炒鞋盒、炒盲盒、元宇宙炒房……近些年,有关商品或概念的炒作一浪接着一浪,不少年轻人禁不住诱惑,兴冲冲地跑步进场,想分一杯羹、赚点快钱甚至一夜暴富。可是,当炒作的热浪退却,泡沫破灭,几人赚钱几人赔?几家欢乐几家愁?

现在,数字藏品炒作似乎又在上演着击鼓传花的剧情,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所谓数字藏品,指向的是非同质化代币,包含数字图片、音乐、视频、3D 模型、数字纪念品等形式。相关平台往往通过限量发行以及编号或颁发证书来保障每一个数字藏品的稀缺性和收藏价值。然而,这只是一种空洞的形式上的保障,缺乏市场价值规律的支撑。

炒数字藏品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年轻人一定要记住那些击鼓传花的血泪教训,摒弃盲目浮躁的投资心态,一定要警惕数字藏品成为新版“数字鞋盒”。而学校、家庭也应加强对年轻人的关注和教育,引导年轻人树立健康理性的理财观、投资观,增强风险规避意识。监管部门则应加强对新市场、新现象、新问题的研究,针对数字藏品交易行为尽快探索建立监管规则,填补监管空白,给数字藏品交易套上监管笼头,倒逼相关交易平台守住法律底线,完善交易规则,规范交易管理行为,把数字藏品交易行为导入法治轨道,为投资者、收藏者营造诚信、透明、有序的交易环境。

猜你喜欢
传花鞋盒教训
鞋盒修复师:鞋盒也有“外科医生”
难忘的“击鼓传花”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教训
梯形鞋盒
养鹅失误失败教训100例
玩“传花”
八五二农场蜜蜂采集白瓜蜜传花授粉又增收
巧用旧鞋盒
我的鞋盒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