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下的闽宁镇葡萄酒产业研究

2022-02-06 14:46戴玮辰
上海商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闽宁贺兰山葡萄酒

戴玮辰

一、引言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闽宁镇过去自然条件恶劣,土地沙化、水土流失严重,人迹罕至。20世纪80年代,来自“西海固”的移民来到此处开荒建设,引入葡萄种苗,并开始大规模的葡萄种植与葡萄酒厂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的闽宁镇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已将葡萄酒发展成了特色产业。本文利用SWOT理论模型对闽宁镇的葡萄种植以及葡萄酒产业进行策略分析,发现葡萄种植确实为闽宁镇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提升与生态环境改善。

二、闽宁镇的开端与其自然环境

闽宁镇位于银川市南部,地处贺兰山东麓,属于世界公认的葡萄黄金种植带,被称为中国的“波尔多”。闽宁镇依山傍水,西有贺兰山作为天然的御沙屏障,东临黄河,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条件优渥。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造就了优质的葡萄生长环境。位于贺兰山东麓的闽宁镇所产葡萄味道鲜美、原汁原味。时间倒退至上世纪,闽宁镇的自然环境并不像如今这般好。那时的闽宁镇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水土流失严重,西近腾格里沙漠,北接乌兰布和沙漠,东临库布齐沙漠,这种三面环沙的地理格局,在当时和现在看来都不容乐观。

自然地理位置奠定了今后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时间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来自海源、西吉两县的近千户移民由于原居住条件太过恶劣,便举家来到银川市南部,建立了玉泉营农场以及闽宁村,成为第一代移民。闽宁村就是闽宁镇的前身。从此,他们在贺兰山东麓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当时的闽宁镇域内处于戈壁滩,飞沙走石时有发生,沙尘暴更是家常便饭,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电路不通,第一代吊庄移民就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坚持了下来。政府为开荒拓荒的移民兴修水利工程,通电亮灯,给予了最基本的民生层面保障。安定下来的移民需要寻求一个可以谋生的活计。此时,为数不多可以适应当地特殊自然环境的葡萄种植技术进入了当地农垦人的视线。虽说闽宁地理环境得天独厚,但是贺兰山东麓本身地质确是岩石,植物难以生长,所以第一代农垦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整治荒地。他们先将大块的岩石靠人工一点一点地捡出,然后再种植白杨树等防沙林,以达到防风固沙的目的。由于当时环境缺水且风沙较大,树苗成活率很低,需要反复补苗才能长成。种植防风林,虽说是为了葡萄种植做好准备,但在无形中也为自然环境以及生态涵养打下了基础。

三、生态环境改善后的葡萄种植

防风固沙林的种植,只是葡萄种植的前奏曲。葡萄是最适合种植在干旱或者半干旱土地的经济作物,这与闽宁镇的先天地理条件不谋而合。闽宁镇靠发展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来发展经济既是命中注定又是外界因素使然。其处于黄河冲积平原以及贺兰山冲积扇上的荒漠与绿洲交织带,具有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垦玉泉营农场引入葡萄种苗并正式开始葡萄种植,同期葡萄酒厂也开始建设。由于初期的葡萄苗木成活率很低,农垦人至少等待了3年,才在这片处女地看到可以食用的鲜食葡萄以及酿酒葡萄。闽宁镇位于海拔1100~1200米,地势因处在贺兰山洪积物扇倾斜平原,所以相对平坦,土质主要是沙石地和碎石地。在引入葡萄种植前,闽宁镇到处都是人迹罕至的荒地,几乎没有人工种植开垦的痕迹,后期虽被开荒并逐渐发展为葡萄种植基地,但葡萄相较于其他农作物,种植年限较短,土壤中的重金属积累未超过食用农产品土壤环境标准的限值。葡萄的种植于闽宁镇自然环境而言,几乎百利而无一害。传统欧洲葡萄是闽宁镇的主要种植品种。该品种本来有不耐寒等特点,但经过本地淡灰钙土和风沙土的栽培与嫁接苗等种植方法的运用,该地葡萄苗抗寒抗病虫害能力大大增强,在越冬过程中几乎受不到威胁,因此,闽宁镇葡萄以及酿酒葡萄产量居全国前列。高产量、高质量的酿酒葡萄是生产葡萄酒的基础,也是葡萄酒产业化的保障。生产葡萄酒最重要的原料就是葡萄,因此酿酒葡萄的品质直接影响了葡萄酒的品质与风味,而这恰恰是市场最看重的,也是葡萄酒产业发展的金钥匙,更是以回族为代表的各族果农发家致富的财富密码。最重要的是,酿酒葡萄的好品质还能助推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低碳发展、永续发展。长久看来,经济、环境两手抓才是民族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上策。

四、生态建设促进葡萄酒产业化发展

葡萄产业与葡萄酒产业的协同发展,足以证明了闽宁人的先见之明。在第一代吊庄移民与政府的双重努力下,闽宁镇玉泉营农场的生产逐渐步入正轨。一户两户生产不足以形成气候,而一个地区的集体化大规模生产则会汇成凝聚力,将产业化推向一个新高度,做到各方串联,形成产业链。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经历40余年的发展,闽宁村已经变成了闽宁镇。闽宁镇的大型葡萄酒庄已逾20家,这20余家葡萄酒庄坐落在贺兰山东麓。贺兰山东麓布满了紫色的果实,这一粒粒饱满丰硕的果实见证了40余年来闽宁镇沧海桑田的变化。目前,宁夏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2020年第三季度至2021年第三季度,闽宁镇上级单位永宁县GDP稳中有进,在其他区县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长率为13.8%,在银川市乃至整个自治区都名列前茅。葡萄酒产业对于闽宁镇的经济贡献不可估量,同时为周边的玉泉营农场、原隆村、黄羊滩农场等村落提供了大量岗位,解决了就业问题。小小的葡萄从种植、采摘、加工,再到葡萄酒等各种衍生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串联起了第一、二、三产业,做到了三个产业的协同发展。除了各种类型、规模不一的酒庄外,闽宁镇葡萄酒博物馆也即将竣工,为闽宁人讲好闽宁故事,传播好闽宁声音。2021年7月,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在闽宁镇挂牌成立,该综合试验区规划面积502.2平方公里,标志着闽宁镇的葡萄酒产业更上一层楼。葡萄酒实现产业化生产后,将会吸收各种周边可用资源为其服务,合力促进葡萄酒产业发展,当葡萄酒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会向周边反向输出资金、资源等,带动其辐射区同时发展。闽宁镇正是依靠这条路径保证了生态环境在产业发展中从黄到紫、从沙到果、从荒到繁、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转变。

五、生态环境的嬗变

自然环境的改善,绝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完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积累以达到改造自然的目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第一代移民就下定了改造闽宁的决心,以造福子孙后代,给他们留下绿水青山。几十年后,新一代闽宁人守住了父业,将绿水青山变为了金山银山。在我们拥有了金山银山的同时,不能忘记绿水青山这个根基,要将金山银山中的一部分用来维护绿水青山以实现永续发展。闽宁镇选择种植葡萄,为其带来了经济、环境双丰收,经济效益助力自然环境的改善,改善后的自然环境又更加适于葡萄的生长,形成了积极的良性循环。

六、闽宁镇葡萄酒产业SWOT模型分析与改进建议

闽宁镇虽说发展葡萄酒产业时具有自然条件优渥、农垦背景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劣势,这种劣势有原生存在部分,也有外部因素使然。对于优势:结合外部机会,积极发展;若外部存在威胁,则应及时调整,防止被动。对于劣势:摸清外部机遇,打好翻身仗;若自身存在缺陷且外部环境形势复杂,则要规避,寻求其他发展路径。所以,使用SWOT模型来分析其产业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可以引导其发现自身优势与外部机会,针对性地进行优势发挥;同时看清自身劣势,做到扬长避短、可攻可守。以下将结合闽宁镇葡萄酒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对照SWOT模型,从四个组合来进行系统分析。

SO组合分析。根据闽宁镇的自然地理格局,闽宁镇显然需要依靠葡萄种植来带动经济发展,这可以看作是自身优势,同时由于地处西北沙漠戈壁,外部大环境急需荒漠化治理以及绿洲建设,因此,闽宁镇算是顺水推舟、顺势而为,既满足了自身发展的需要又为自然环境填补了绿色。而这又在无形中为其赢得了社会赞誉以及政府的政策倾斜。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政策导向是闽宁镇最大的外部优势。

WO组合分析。除了政策导向以及自身发展需求的巧妙结合外,闽宁镇还应抓住高端葡萄酒市场,进行WO组合分析:以往,高端葡萄酒市场几乎都被法国等老牌葡萄酒酿造国家垄断,我国包括闽宁镇在内的产区所生产的葡萄酒只能捡漏日常消费类的葡萄酒,无法跻身高端收藏级葡萄酒行列。2016年6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颐和园宴请德国总理默克尔,当日晚宴用酒就选择了贺兰山东麓产区银色高地酒庄所产的“阙歌”红葡萄酒,从此贺兰山东麓产区在世界葡萄酒业大放异彩。闽宁镇应抓住这次发展契机,改良生产技术,研发出更多高端珍藏葡萄酒,迎合高端市场,弥补以往高端市场的空白,同时实现自身的产品升级与产品多样化生产。

ST组合分析。闽宁镇因地广人稀等自然禀赋因素,近年来造就了鲜食葡萄以及葡萄酒产量的大幅增长。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期,包括闽宁镇在内的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规模达到100万亩,年产优质葡萄酒25万吨(3亿瓶)以上,实现综合产值1000亿元。同时,近年来由于市场饱和、外来冲击等影响,葡萄酒市场需求呈现负增长趋势。那么,企业生产的大量葡萄酒滞销,该如何处置生产过剩的葡萄酒反而变成了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闽宁镇的果农以及以酒庄为主的葡萄酒生产企业此时应该重新审视自身生产方向以及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尽可能做到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相匹配,调整存量、做优增量,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不断紧缩的市场。

WT组合分析。同时,闽宁镇对于自身的劣势(WT)也是不可忽视的。根据调研,目前闽宁镇葡萄收购存在一定程度的压价,由此导致部分果农放弃种植酿酒葡萄,这对于葡萄酒产业的长期发展是相当不利的。果农的优质葡萄没有销路,酒庄收购不到品质上乘的酿酒葡萄,二者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除此之外,闽宁镇的葡萄酒特色小镇的相关配套设施也不够完善。

通过以上四种组合分析,可以看出,闽宁镇发展葡萄酒最大的优势还是其生态保护功能,在如今这样重视生态文明与自然的经济发展环境下,绿色发展还是会赢得公众、政府、企业自身以及大自然的赞赏,这样的发展理念通过实践证明是符合当下的。

生态文明包括但不限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不破坏甚至改善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闽宁镇从早期的开荒、农垦,再到如今的种植、酿造,以及未来的三个产业融合发展这一态势,一路走来,其自然环境做到了与经济发展一荣俱荣,而不是背道而驰。如此看来,“闽宁模式”是正确而可靠的选择,葡萄种植为闽宁开辟了特色葡萄酒产业,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对于自然生态的修复力不可估量。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闽宁镇将代表着我国西北人对于大自然最淳朴、真挚的情感,在尊重中汲取、在保护中发展,这种注入了真情实感的人与自然关系,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首战告捷。闽宁镇把握住了自然环境的大局,选择对了自我发展的支柱产业,体现了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根扎下去了,土被固住了,风沙减少了,葡萄结出来了,美酒酿出来了,一切就都会变好了。

猜你喜欢
闽宁贺兰山葡萄酒
《1999-闽宁镇》油画190cm×190cm 2019年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在闽开机
宁夏贺兰山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技术
印象贺兰山
闽宁妇联签订互学互助对口扶贫合作交流协议
葡萄酒的产区品牌
灵魂只能独行之六
十款葡萄酒与十块石头
记闽宁教育发展之路
法国葡萄酒何以誉满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