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恒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1]。要实现中国科技的自立自强,就一定要坚守我国特色技术创新路线,发挥社会主义的优势,集中精力钻研攻克高端技术,全力推进技术创新,以克服我国被“卡脖子”的技术困难,不断增强本国的创新自信。
(一)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历史基础。近代,我国为了谋求自身发展壮大,兴起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建立了包括安庆内军械所、江南造船总局、福建造船政局等一大批近代制造业,但这些工业的发展严重依赖外国进口,对其中核心技术的掌握少之又少,导致后来甲午中日战争中,列强在表示中立并对中日两国实行禁运之后,中国在甲午海战中惨败。在这以后,列强对中国的武器禁运也成了常态化压迫手段。《辛丑条约》第五款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不准将军火暨专为制造军火各种器料运入中国境内。”[2]西方列强妄想通过此种方法限制中国国防的发展,并借此使中国再无反抗之力,使之成为自己的殖民地。民国时期,外国列强约束本国国民,禁止向中国境内输入武器及武器制造技术。而美国对中国实行的禁运政策,一直持续到中美建交。
回首清朝、民国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我国在寻求自身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我国的科技发展一直在被西方遏制、排挤,但我国也一直都在被西方列强的科技封锁中艰难前进。可是,我国却仍能从这些禁锢中突破而出,依靠的就是不屈不挠敢为人先的民族精神,以及自力更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习近平谈到:“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3]所以坚定对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的道路,是我国以史为鉴,秉持初心,推动科技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实际需要。当前,随着世界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开始不断再造世界的科技版图、世界经济格局也开始逐步被重塑,世界综合国力名在前列的国家都在积极探寻核心技术革新的突破口,并寄希望借此先发制人,夺取未来世界经济技术发展的“领头羊”地位,而我国同样也急切需要跨越式的技术革新成果。历经了七十多年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各项事业早已获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果,一次次刷新着中国的科技创新的上限,朝着建成科技强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途中阔步前进;可是我国技术创新路线的发展同样面对着巨大的挑战,部分西方发达国家联合对我国进行核心技术领域的封锁限制,将我国的许多技术领先的机构和技术企业纳入“实体清单”,企图以此阻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3]所以为冲破对核心技术的限制,从源头解决西方国家“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做到对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就必须进一步保持和发展具有我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特点和优越性,跟上时代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掌握竞争与发展的主动权。
(三)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生成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是在马克思主义科技理论指导下形成的道路,是一条中国根据建国以来自身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独自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马克思认为,“机器的发展则是使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革命化的因素之一”[4]。并指出新科技的发明在促进生产关系的演变的过程中,与旧有的生产关系之间形成了新的冲突,这也就形成了生产关系与生产方式之间产生了新的矛盾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共产党人十分注重发展科技,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和发展了一条适合我国科技发展的正确道路。1956年,中共中央向人民发出了“向科研前进”的口号,经过我国各族人民努力,科技实力大大提高,积累了大量的科技实践经验,科技事业也开始步入了一种有规划的发展的崭新阶段,为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明确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观点,江泽民通过实施科教兴国策略,胡锦涛坚持科学发展是“硬道理”,中国共产党对科技创新的理解也逐步深入,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水平同世界前列大国差距进一步缩短,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也逐渐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立足国内外发展的实际和发展大势,对我国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及其定位作了全盘考虑和精准部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新论断、新期待和新要求,把中国科技创新事业推向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一)持之以恒地加强基础研究。通过总结世界诸多科技强国的历史发展经验,不难发现,科研的总开关是要建立在雄厚的基础研究上的,国家的科技发展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研究作为后盾,核心技术就永远不会取得突破性进展。而我国科技创新被限制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基础研究较世界其他科技强国较为薄弱,所以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就必须要持续提升基础研究。
1.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做好基础研究工作首先就应该增加基础研究投入,研发投资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的综合实力,而目前我国对科技的基础研究投资,相比于全球技术强国在规模与数量上都尚有很大差距,所以建立以国家财政资金为基础的多元化基础研发支持制度,并加强国家对开展基础研发工作的金融机构与工程技术人员的支持力度,对我国科技强国目标的实现就显得尤为重要。
2.营造科研氛围,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基础研究同样也需要尊重科学规律,不能想着走捷径,这就需要摒弃当前学术界浮躁焦虑和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营造能坐得住冷板凳,俯下身子一心一意扑在科研上的良好氛围。因为无论是从“0”到“1”的突破还是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问题,都需要有创新的自信和志气,这既需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志气,也不能妄自菲薄、妄自尊大,而国家有关部门需要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解决目前诸如经费管理、课题申报等困扰科研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为科研工作者能够全身心放在科研上排忧解难,破解科技发展创新的难题。
(二)充实扩大创新人才资源库。人才在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人才政策是实现独立自主创新的依托。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也已经培育了大量科研人才,但在结构和质量上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我国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的主力局限于高校,且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与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实践相脱节的现象逐渐显现;二是在引领世界核心科技的核心项目中顶尖人才不足,人才结构与发展需要之间的矛盾亟需解决。为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就必须要在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方面下功夫。一是应强化高校人才培养,着重克服学校课程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脱节之间的问题,以提升高等学校创新教育管理水平;二是要更好地活用现有人员,形成较为灵活的人员机制,健全对科学家的考评体制,调动科学家的创新活力;三是应逐步健全现有人员引进办法,加强科技人才、创新人才与创业人才的引进工作,积极引进世界高层次人才,提升我国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的能力。
(三)积极探索金融支持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活力之本,用活用好以政府为主导的现代金融,建立现代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有力支撑。为创新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做创新企业的护航员,就要积极探索政府主导的现代金融模式,精准服务创新企业的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研究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发展新模式时,要以新的发展理念解决好金融机构支持科学技术创新问题,进一步优化金融服务理念、创新金融服务产品设计与业务方法,主动探讨商业银行资本与创投、风险投资、行业融资等领域资本的协同共赢制度,并进一步加强对初创期与成长阶段高新技术企业资本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处理好高新技术企业与资本市场的融合问题。要尽快健全科技金融系统,推进金融团队建设,提升服务技术创新的专业性程度,并主动拓宽金融应用领域,丰富金融手段。
总之,政府要围绕社会发展各类需求,投资创新创业产业,扶持更多有潜力的科技创新企业,将创新想法变成落地产业,真正推动我国的科技产业不断蓬勃发展。
(一)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国家在新时代取得进一步发展的题中之义。习近平强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所在[5]。关键的核心技术是一国之重器,加快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是我国科技自主创新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不过,坚持自主创新并不是要关上大门硬着头皮自己蛮干,而是要在独立自主、竭力突破核心技术的过程中,持续同世界的科技强国进行科技交流与协作,积极借助好这些科技强国发展科技的先进经验,合理利用好国际国内的创新资源,用“弯道超车”来完成我国科技创新的任务,并要矢志不移地坚持自主创新,争取追赶上世界的先进技术,把握科学发展主动权,在国际上增加自身对于核心科学技术的话语权,摆脱受制于人的现状,为我国经济、科技、国防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所以必须把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作为国家在新时代进一步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危难中孕育先机、在变局中开辟新局,将我国发展的“命门”牢牢攥在自己手中。
(二)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吸纳了大批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和设备,对我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不过也要明确的看到,中国如果只引进而不注意对科学技术的吸收、消化与再创造,那么中国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将毫无意义,甚至和全球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还会越拉越大。历史发展经验也告诫着人们,在事关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领域,真正的先进技术往往是无法利用交易手段获取的,特别是在像我国这样在短时间内又日益接近世界舞台中央,而被他国怀有戒心的强国,更是如此。我国在国际激烈的技术竞争中把握主动权,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就一定要以我为主,充分发挥国内、海外的资源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最终目的就是掌握核心技术,赢得全球竞争力。我国虽然站在新时期的历史方位,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仍与世界先进水准尚有相当的差距,为深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自主创新路线。
(三)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们党在建立一百多年来,一直坚持并弘扬自主创新精神,并且历史和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发展中国经济、科技和提升我国综合国力、核心竞争力的正确道路。面临着当前复杂多变的世界局势,需要清楚的看到,国内尽管同全球部分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基础条件和长期积累经验上仍存在着一些差距,仍有不少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但我国通过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技术创新道路,现已具备了全球最大的科研人员队伍,是当今世界上国家研究成果产量最多、国家发明专利数量和国际授权量最大的大国,同时还是世界最大的专利经费净支出国、高新技术生产和知识密集型业务进出口大国,在世界某些领域中担当着领跑者角色。为推进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让技术孕育创新发展动力,增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坚定发展中国特色自主创新路线,持续增强技术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