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面常见病害与养护技术应用研究

2022-02-06 23:31陈雨航
大众标准化 2022年13期
关键词:集料沥青路面沥青

陈雨航

(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院分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1)

公路将各个地区无缝衔接,使人们的交通变得更方便、更有效。然而,车辆长期行驶在公路上,由于负载、天气等因素,会导致路面受损。若不加以修理,则会危及行车安全,还会造成车祸。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在道路施工中积极运用预防性养护技术,在路面病害出现之前或出现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以达到对路面膨胀的有效控制,减少病害,提高道路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提高行车安全。

1 公路路面基本特征

从总体上讲,公路的结构构成包括面层、基层、垫层等,垫层的作用是增加路基的温度、湿度,将承载能力分散到基层,从而减少基础上的应力,预防变形,确保试验过程中的路面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对于基层,它的功能是直接将荷载转移到道路上。某些恶劣天气状况也会对某些特定的天气状况产生影响,所以,比其他结构更需要硬度和柔软性。任何一种结构的破坏都会对道路的性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公路的实际运用中,有关部门、专业人员要经常对其进行养护,以保证其安全稳定性。

2 公路路面常见病害及其成因

2.1 裂缝

裂缝是目前公路路面中最重要的病害。由于道路寿命的延长,车辆的反复装载,还有自然环境的影响,道路铺设完成后,车辆的行驶会使路面产生裂缝。裂缝是目前公路病害中最重要的一种。因此,裂缝主要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龟裂。第一,横向裂缝。裂缝往往会出现在与汽车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地方,其原因可能是气温或者地基的不同。在国内,大多数的路基还是半刚性的。由于半刚体材料的性质,在室温、湿度等不合适的条件下,会产生收缩,产生裂缝,并逐步在表面产生裂缝。当横向裂缝宽度小于3 mm时,其影响还不能导致墙体脱落,对路面的影响不大,而当裂缝宽度超过3 mm时,连接裂缝就会出现,而主裂缝则会出现脱落。当裂缝病变发展到很严重的时候,会慢慢地渗入到涂料中。沥青是一种很敏感的物质.在温度波动较大的情况下,产生的热应力超出了沥青混凝土的承载能力,从而导致了沥青路面的开裂。第二,纵向裂缝。是指与汽车行进方向平行的路面裂缝。造成纵裂的原因有:车辆重复荷载、超载、路面距离较近、基层开裂等。要么是表面开裂,要么是基础失稳,要么是地基不稳定,要么是因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要么是因为施工中没有达到要求,如果没有及时排水,那么在水中就会形成淤泥,从而造成道路结构的强度不够,从而在汽车的荷载下开裂。在3 mm以下,没有开裂或有轻微的剥离,没有或少量的分支,是较轻的;若主裂缝的宽度超过3 mm,则是较宽的,破裂的壁面脱落,并有分支,并有严重的断裂。第三,龟裂。是由许多纵横交错的网状的较小缝隙构成的,原因也是由于路面结构、路基等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或者沥青混凝土的总体强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另外,一些涂层在纵向上产生裂缝后未进行有效的处理,在外界和负载的作用下,结合在一起,形成龟裂。

2.2 坑槽

当沥青集料脱落时,会在沥青路面上产生凹坑,造成坑洞的主要原因是:雨水在路面上积聚,并渗入道路缝隙。在汽车的荷载作用下,水会慢慢地渗入并冲击到沥青与骨料之间,导致沥青与骨料之间发生剥离。在道路施工中,由于混合料的温度太高,会导致沥青和集料的老化。粘结性差,易剥落,形成凹坑;施工中,沥青混合料的层间污染严重,导致车辆荷载无法连续通过层间传递,最上面的部分会受到很大的压力,再次产生凹陷。

2.3 车辙

在汽车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会产生一定的变形,在经过载荷的转移后,大多数能恢复到原有的状态,而一些较小的变形不能复原,在多次加载下,会产生累积塑性变形,从而产生车轮车辙。首先,有一个结构型车辙。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受外力的影响,导致了道路的结构变形。这又叫永久的车辙,由于很难修理。路面的变形反映在道路上,而道路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些车辙一般不大,但是很宽,而且很浅。其次,它的基础不稳固。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夏天的高温天气或者是在公路的下坡处。高温下,沥青的黏度下降,其流动性增强。在这种情况下,道路上的沥青混合料由于受到汽车荷载的影响,会发生不可逆的流动,从而在公路路面上形成车辙。

2.4 泛油

泛油是指在沥青路面上,由沥青沿混凝土层路向上流动,在路面上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这就是所谓的“泛油”。由于高温、水害、施工工艺等原因,导致了泛油的产生,高温会使沥青的流变性增大,若沥青路面的高温特性较差,拌和料施工中掺入太多或孔隙率太低,则极易产生油污;由于沥青混合料的不均匀性,很容易在铺装过程中产生分层现象,造成路面局部出现细骨量偏多、偏小,因此易出现泛油病害。

2.5 松散

松散是指在沥青混合料中,由上而下的集料逐步脱落。造成松散的主要原因是集料与沥青的粘合能力下降。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沥青路面所用沥青质量低劣使粘结力过早衰减,集料表面积灰、沥青层间接触不良、集料易因外力而脱落;在没有足够细集料的情况下,沥青与集料的粘结性差,粘合力差。在使用中,由于沥青的老化或水渍,很容易损坏集料和沥青之间的接触,从而导致松散。

2.6 沉陷

在遇到地质灾害或道路荷载作用下,路面会出现失稳,从而引起路面的变形,从而产生塌陷,也就是所谓的塌陷性病害。沉降病害有均匀沉降和非均匀沉降两种类型。路面沉降不均匀,对路面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影响。

3 公路路面病害养护治理的必要性

路面作为一种交通组成部分,道路的品质直接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寿命,也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行驶安全。通过对公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和分析,发现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都是由于公路问题造成的,因此,有关方面应该对此予以充分的关注。如果道路不平坦或者有很深的凹坑,很可能会发生车祸。在公路路面发生较大的病害时,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防止发生交通事故,提高公路维修费用。为了使道路病害得到有效的解决,必须对其成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采用切实可行的养护与处理方法,以达到降低或消除道路病害的目的。这样既能保障行车的舒适度,又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加强对道路病害的防治。

4 公路路面养护技术

4.1 裂缝病害养护

裂缝是公路交通自身的一个主要问题。当公路交通容量有必要提高时,应在保护措施中排除裂缝的原因,以保证公路养护措施在排除裂缝的影响下进行改变。改善道路的养护工作。比如,针对路面裂纹的大小,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在不超过5 mm的情况下,必须先清除裂缝周围环境,再决定钻孔桩的施工工艺,并对灌浆材料进行科学的调节,以保证裂缝的均匀分布。对超过5 mm的裂缝,要进行切割,除去剩余的沥青,然后再铺上沥青,进行裂缝修复。在道路开裂严重的情况下,通过乳化沥青施工对路面进行修复,使其保持稳定,以保证能有效地控制裂缝,降低损坏程度。

4.2 路面沉陷养护

路面淤积的清理也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治理技术。随着我国当前道路技术的发展,对路面施工工艺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对淤泥的清理,可以有效地降低道路的损坏。在道路淤积方面,对于沉陷20 mm以下的道路,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在沉陷大于20 mm的路面上,必须进行表面修补。通过面层修补技术降低路面沉降造成的汽车反弹,降低路面沉降的影响。对路面下垂、开裂的路段,采用切割路面,再利用刮刀技术将沥青等物料填入沟槽,使路面恢复正常。

4.3 沥青路面养护

在当前的道路施工中,不同的施工工艺和处理措施也不尽相同。在改善道路防护性能的前提下,对沥青路面的防护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引入的沥青养护技术进行科学的调整,注重路面养护,保证了路面养护技术的优先级。同时,对路面进行清洁,在进行科学操作的基础上,要对路面的凹坑进行分析,消除坑洞,并适时地进行路面铺设,以提高路面的防护效果。

4.4 沥青再生技术

在道路病害治理中,沥青再生技术是一种较为关键的技术。在实现沥青再生技术的同时,如何有效地控制和提高其使用效率,是实现这一技术的关键。在一般条件下,沥青的再生工艺应由以下步骤组成:第一,经过长时间的高温和再生,将路面材料进行回热,从而达到改善材料品质的目的。第二,在修复道路病害时,采用就地热再生技术是目前使用频率较高的方法之一。主要是因为采用了路面再生技术,所以对再生深度的控制工作有所改变,一般在20~50 mm。科学地对表面或中间部位进行循环,以提高再生利用率,并协助道路的循环和优化。

4.5 预防性养护措施

在目前的道路病害防治技术中,养护防治技术也被广泛采用。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可以降低路面病害的发生率,并把对公路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一是采取预防措施,既能节省费用,又能减少经济损失,为预防疾病的发生和控制提供依据。二是从性能上来说,容易监控,能够改善防治措施的效果,并能有效地减少公路路面中的病害。

4.6 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料的品质管理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之一。合理地利用和控制原料的品质,能有效地防止路面病害,从而为公路的自身质量管理提供依据,提高公路的使用效率。同时,在原材料的控制上,可以按照路面养护技术的应用,注重对集料的分类,对道路施工的质量进行科学的调控。另外,根据沥青砼拌和比例的不同,可以有效地控制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从而达到最佳的工程效果。

4.7 路基强度控制

路基强度监测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能有效地改善工程质量,有利于优化和改善工程施工的绩效。在道路施工过程中,一般条件下,路面因其本身的强度变化而发生下陷和塌陷。加强对路基强度的科学监控与改善,有助于改善道路工程施工的质量。此外,在进行地基强度监控时,还可以对路基承载能力进行有效的转化,比如采用碾压技术,可以改善路基的强度,保证在监控期间进行地基加固,从而改善路基的稳定性,降低病害的发生。

4.8 施工质量控制

在工程建设中,施工质量的控制直接关系到路面治理技术的落实。随着我国公路总公里数的日益增长,对施工工艺的控制和施工的重要性也随之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有效地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为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与实施提供有力的保证支持。比如,工程质量监控包括对道路养护技术进行科学的监控,从而改善道路的治理效果,改善道路的压实性能,从而为道路养护技术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指导。强化工程质量管理的基础,提升工程施工技术的运用。同时,通过对工程质量的控制,还能使建材的使用得到有效的利用。

4.9 后期养护管理

在目前的道路养护技术管理中,进行后续的维修和管理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在现行的业务技术控制中,由于对业务技术应用的实现方式的偏离,实现方式发生了变化。正确地掌握养护技术,必须以路面养护技术的处置为先决条件,科学地调整养护技术的养护措施,以保证在处理与控制中进行适当的技术管理。比如,要强化道路沥青养护的实务,提升施工人员对养护技术的运用。实际应用证明,采用后期修补工艺进行技术控制,可以有效地改善道路的保护效果,从而达到最优保护质量、降低病害发生的目的。

5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公路使用年限的增加和车辆的增多,路面病害日益增多,并且日趋严重。为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提供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道路运输服务,必须加强对路面的维修技术的分析,以保证对道路的有效管理。通过对公路工程的调查和分析,可以看出,公路路面的裂缝、变形、松动是公路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路面病害治理技术要从消除裂缝、路面沉降养护、沥青路面养护、沥青路面修补技术及预防措施、原材料质量控制、路基强度控制、施工质量控制及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

猜你喜欢
集料沥青路面沥青
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运用分析
国内沥青市场“十三五”回顾及“十四五”展望
基于三维扫描与数值技术的粗集料形状特征与级配研究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技术研究
第九章 沥青湖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研磨功对再生集料性能改善的量化评价
再生集料水泥稳定碎石的力学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