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云南文化产业品牌的培育与发展

2022-02-07 04:07喻超群昆明理工大学
品牌研究 2022年25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云南建设

文/喻超群(昆明理工大学)

文化品牌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必须树立的特色和亮点。我们不能形而上学地将文化产业的崛起与文化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孤立起来,如果只是片面地看到文化产业在量上的扩张,而忽视了文化品牌及其产业化的文化经济,终究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滇南的文化品牌发展有着辉煌的过去,然而沉浸在美好的过去中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在新时代还要总结云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继续深挖云南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云南文化新品牌,实现滇南文化产业新业态。

一、“五朵金花”和“阿诗玛”:云南早期文化产业品牌的典范

《五朵金花》和《阿诗玛》是云南较早树立起来的典型文化品牌,距今已经有60~70年的历史,然而,这两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却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对于云南的瑰丽的回想,在带来了巨大的绿色的无形的文化经济效益和文化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将云南文化品牌的经典形象树立在了各国人民心中,对后来的云南文化品牌建设有着率马以骥的功效。笔者将分别回溯这两部电影带给云南文化产业的冲击以及随之产生的品牌效应。

(一)历史主义与爱国主义融合的杰作:《五朵金花》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佳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下,以云南为文化背景的佳作《五朵金花》被创作了出来。表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人们洋溢着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然则,电影取得成功的背后除了当时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议的满腔热情之外,与深入发掘背后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是分不开的。笔者看到,电影《五朵金花》的配乐充分汲取了云南白族的传统音乐,对白族的传统歌曲进行了“生活化、民族化、本土化”的改编,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当时云南白族人民的风土人情。“作曲家的创作态度与精神为当下民族音乐的创作者树立了榜样,作曲家处理素材的手法为后来者提供了重要的参照”[1]。总而言之,这样的优质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是对民族文化的充分肯定,又为实现传统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这显然值得我们深思。

(二)从口口相传的故事到经典电影:《阿诗玛》

“1964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阿诗玛》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2]。而它的原型是滇南石林地区彝族支系撒尼人世代口口相传的一个漫长而悲苦的民俗故事,它是一部以唱为主的传说色彩深厚的歌舞片,以板块式的结构为特点,通过云南民族的独特舞蹈和演员对三个撒尼年轻人阿诗玛、阿黑和阿支之间的爱恨情仇,生动展示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我们梳理电影《阿诗玛》大获成功的背后,是云南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云南文化品牌的进一步生长和成熟。如果没有云南撒尼人民世世代代的集体创作和反复加工的话,撒尼地区的民族风情和纯洁精神品质是难以想象的,这为我们继续开发以文化品牌为代表的新时代云南文化产业有着重要的启示。

二、浓郁醇厚的民族文化资源

(一)未被探寻的人类先祖记忆:元谋社会

“从历史文化资源来看,云南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展现的全过程”[3]。元谋猿人是云南史前文化极负盛名的文化品牌,这样的文化品牌在过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之前的焦点往往关注于元谋猿人作为研究人类起源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学术价值,而对于扩展云南文化产业的深度和广度的现实价值则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前资本主义社会时期的各种社会形态在云南都有着近乎完整的留存,这不能不说是一块对于文化产业发展和品牌树立的肥沃土壤。从纵向上看,元谋猿人的现实价值在于大大地扩展了云南的史前史,证明了云南社会形态变迁的完整性和独特性。从横向上看,今天云南的文化工作者仍然有极大的工作空间,挖掘元谋人以及元谋原始社会相关的文化产业,并在这一过程中打造相应的全新的滇南旅游文化品牌。

(二)多元民族文化和传统:仅有的多民族聚居地区

云南的文化是在悠久的历史中不断冲突、不断融合形成的,最有特色,也最令总书记喜爱,因此2008年、2009年和2011年这三个前后相隔不远的年份先后对云南的民族工作作出指导并提出建议,他多次提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建立对于云南有着非凡的意义,示范区的建立会将云南的民族文化品牌带上一个新的台阶。而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仍然是尘封的宝库,譬如这些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带有深刻民族烙印的各民族语言及其独特的文学艺术、服饰装扮、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等待着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去挖掘和创造更多的民族文化品牌。

三、云南文化产业品牌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云南文化品牌的建立与发展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通过之前两节对云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辉煌历史和当前发展的巨大潜力的梳理,我们更应该以振兴云南的文化产业,打造独属于云南的新生文化品牌为鹄的。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更应该抽丝剥茧地分析在进行云南文化产业复兴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和已经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应该脚踏实地考虑云南文化品牌树立过程中的一般问题和特殊问题,以思辨的眼光看待当今云南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出更多实际的贡献。笔者以历史性的眼光考察云南文化品牌与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体把握,总体规划,提出了以下4个问题和6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希望能对云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所启发。

(一)可能存在的问题

1.在文化品牌创建过程中政府的主导性未能明确体现

云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政府职能定位还不明确, 政府职能还没有完全从管理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国有文化企业还存在政府与企业不分的现象,在处理和解决重要问题时,多头管理的现象导致办事效率降低,政府的主导性没有明确的体现,只有政府主导,才能使云南开发特色文化品牌的路途少走弯路,行稳致远。与此同时,各地文化产业也应该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积极联系,积极沟通,打造由政府主导的新时代文化品牌。

2.文化产业品牌精品项目少、质量不高

文化产业的量与文化产业的质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作为伴随着社会主义建设而酝酿、发生、发展的一种事物,它也有着自己的性质,正确看待它的性质可以使我们合理面对文化产业多,但是精品项目少,普遍质量不高的现状,云南的文化产业只有发掘自己内在的潜力,积极向先进的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靠拢,推陈出新,坚持文化产业的自我革命,将更多优质的文化产品缔造出来,将更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树立起来,才能在未来的文化竞争中不断取得优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创建文化品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资金匮乏

资金的缺乏是文化产业遇到的一个实实在在的难题,“从总体上看,我省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资金实力、科技水平、市场运作、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先进国家及国内发达省区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与不足”[4],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资本的缺乏不是扼住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咽喉的无法解决的难题,我们考察云南文化产业资金缺乏的原因,是云南文化产业虽然有着良好的基础,譬如过去的《五朵金花》和《阿诗玛》等文化品牌,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立足实际追逐新时代文化产业的步伐,长期落后于其他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也没有充分挖掘地区潜力,让地区的文化潜力变成显性的经济实力,又将这样的经济实力馈还给文化品牌的建设,如此一来,良性循环就有可能实现。

4.树立文化产业品牌的工作中专业人才缺位

专业人才是研究和启动云南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品牌树立的起点,一切工作回到原点还是人的问题,云南文化产业的落后首先就是从事文化产业的人的落后,准确来说,是从事文化产业和文化品牌树立的人的思想不够先进,文化从来不是一个静止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概念,如果人的思想性质大大落后于现状,不能够从文化产业的实际出发,怎么能够继续把握主流思想意识的建设?这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人才的缺位是应该尽早解决也能够尽早解决的难题。

(二)可能的解决方案

1.强化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文化产业品牌培育和发展的坚强领导

政府是当地文化产业培育和发展的压舱石。只有政府对云南文化产业的各种问题进行抽丝剥茧的分析,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在云南新时代文化经济的扶植和引导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深刻解读民族文化栽培和云南地方经济塑造之间的时空关系和互动关系,从而引发云南省委省政府如何对新时代文化教育、文化娱乐、文化旅游、文化转型、民族特色等时代之问的阐发和思考,在变局中寻找发展云南民族文化的新机会,将文化产业大而不精的臃肿现状、资金缺乏的困境、专业文化人才缺失的窘境转化为百花齐放的文化产业新生态。以文化产业的蓬勃兴盛为云南新时代发展的主要线索,与云南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深度融合,开创滇南文明的璀璨未来。

2.全力推动云南文化产业品牌强省建设

文化产业品牌的建设不是一个人可以胜任的,需要云南省委省政府的组织,尤其是建设云南文化产业品牌强省,脱离了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相关文化部门的积极配合是难以想象的。反之,当政府以积极的政策推动文化新芽的萌生,以合理的方式保护新生代文化幼苗的酝酿、发生和发展,只有政府以强硬姿态为本省文化产业的成长保驾护航,品牌强省的建设才能扬帆起航。过去,云南省对于文化品牌的无形功效不足够重视,因而在一个较长的时期没有形成文化品牌强省。

3.深度挖掘云南民族文化特色,提升云南文化产业品牌自身“造血”功能

资金匮乏是云南文化产业进步道路的“拦路虎”,可是只要我们充分挖掘云滇优秀民族特色,将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扎实推进昆明、曲靖、玉溪、大理文化产业扶贫,组织引导广大民间资本投身边远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山区的文化产业,将民间资本与贫困地区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相结合,努力走一条云南特色文化产业化、项目化、市场化的新路子,就有可能摆脱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实现滇南文明和地区经济建设与文化扶贫的一石三鸟,为滇南文产带来新的曙光。

4.丰富文化产业品牌发展形势,加快“数字云南”建设步伐

文化产业的形式也包含着文化产业自我更新、自我革命、自我新陈代谢的重要内容。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形式也是文化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辩证地看待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虽然文化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文化产业的形式和文化品牌的树立,可是,文化内容不会自动地在形式上与文化前沿保持一致,在新时代,智能手机是重要的信息载体,“数字云南”的建设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将网络形式与文化品牌的建设相结合,能够将更年轻的群体纳入云南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中,有了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和恰当的形式,云南的文化产业将迸发新的生气和活力。

5.“四项机制”补齐云南文化产业品牌人才短板

云南的文化产业长期面临专业人才缺位的难处,针对这一难处,笔者以发扬云南文明为鹄的,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文化人才创新、文化人才扶贫,实施“滇南文化人才培养”、创建文化人才激励制度等“四项机制”来改良这一贫窭。首先,要建立高位推动机制。云南省委应将云南文化人才创新贯穿人才工作始终,层层压实责任,建立市县领导亲自抓,组织部门牵头抓,职能部门具体抓,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其次,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实行文化侧重的差异化考核。最后,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让重视文化人才工作、实绩突出的领导干部更有干劲、更有力量。以科学机制的建立和落实让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长期缺位的恶性循环在新时代云南文化产业建设的洪流中消弭于无形。

6.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品牌建设

当前社会主义文化是大众的,真实的、民主的。可是,这并不意味社会主义文化就已经是完善的,既然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就更应该以士不可以不弘毅的精神去完善和发掘更多的社会主义文化产品,为更多元的人群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服务,既体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公益性和服务性,引导人民群众在这一过程中自觉进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主导性。也只有同时把握服务性和主导性,更多的人才能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品牌的建设中,在实现复兴的路途上,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云南故事。社会主义文化品牌的建设与社会主义的其他建设是息息相关的,有了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以及以先进社会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品牌,对于云南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生态建设、社会建设有着难以替代的重要功效,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品牌的先进性质,保持先进地位,是实现云南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四、小结

总之,云南是一座有着璀璨绚烂的文化品牌历史,有浓郁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城市。换句话说,是一座有文化更有灵魂,有信仰更有精神,有价值更有追求的城市。新时代的云南更应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品牌树立的相关论述,贯彻十九大精神,切实增强发展云南文化产业品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云南文化产业和文化平拍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过去的云南文艺创造了《五朵金花》和《阿诗玛》这样灿烂的文化品牌,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我们有理由也有底气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打造更多更好的云南文化品牌。

相关链接

晋宁是古滇国的都邑治所,滇文化的发祥地、云南青铜文化的中心。据考古研究推断,古滇国约于公元前5世纪即已形成存在,滇国时期,滇池地区的经济社会已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据《史记》记载:“蹻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饶数千里。”可见古时的滇中地区非常富饶。“郡土大平敞,有原田,多长松,臬有鹦鹉、孔雀、盐池田渔之饶,金银蓄产之富”。古滇国在历史上曾一度辉煌。公元前286年,楚人庄蹻率领一支数千人的军队,用武力降服了“靡莫之属”各部落。这时秦军攻下了四川、贵州,截断了他回楚国的路,庄蹻便“变服,从其俗”,加入了当地民族社会行列,史书称其为“滇王”。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汉王朝发巴蜀兵数万人击劳浸、靡莫,以兵临滇,滇王降汉,“请置吏入朝”。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云南建设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