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高校图书馆新冠专题特藏资源建设研究*

2022-02-07 12:17李雅洁
甘肃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特藏指南抗疫

王 虹,李雅洁,张 琳

(兰州大学图书馆,甘肃 兰州 730000)

1 引言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意味着同样要建设一流的大学图书馆。多伦多大学是2021年QS世界大学综合排名Top30的学校,拥有加拿大最庞大的图书馆系统,其资源与服务发展堪称世界一流,及时了解其动态,学习和借鉴其优长之处,可为国内高校图书馆相关实践给予一定的启示。2019年底至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且持续时间长,各个国家的各行各业都在经受着这一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严峻考验,都在积极应对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在此期间形成了大量COVID-19相关的珍贵文献资料。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记忆存藏机构,理应承担起记录学校及所在地区重大公共事件并保存相关资料的责任,完整、有序地收集和保存此次疫情期间形成的文献资料,完整记录全校师生及其社区民众的抗疫历程,为该领域相关研究、为国家和社会健康、平稳发展,为重大公共应急事件应对和大众科普阅读积累有价值的资源[1],图书馆责无旁贷。国外大学图书馆积极投入到此类文献的收集与整合工作中,经过预调查,发现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的COVID-19专题资源建设系统的全面性,具有代表性和参考意义。

采用网络调查与对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访问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的官方网站,对其开设的COVID-19图书馆专栏、发布的相关新闻和公告、COVID-19期间图书馆开展的应急及常规服务、图书馆指南中新添加的相关指南导航等进行调查,系统梳理分析图书馆COVID-19专题特藏资源建设方面的实践情况,从而为国内高校图书馆相关实践研究提供指导和借鉴。

2 多伦多大学图书馆COVID-19专题特藏资源建设调查分析

由于这次疫情是全球性的,且持续时间长,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应对,采取了多种措施,因此也形成了大量COVID-19相关的文献资料。完整、有序地收集和保存这些文献资料图书馆责无旁贷,所以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积极投入到这个工作中,形成了其丰富而详实的COVID-19专题特藏资源,该专题特藏资源建设主要分2个部分。

2.1 广泛收集整合疫情期间形成的各种文献资料,建立COVID-19研究资源专栏

多伦多大学图书馆在馆网上开设了COVID-19 Resources专栏,其下整合编辑了供研究使用的“COVID-19 Research Resources(新冠肺炎疫情研究资源)[2]”专题资源,包括政府信息COVID-19指南、COVID-19数据指南、健康科学COVID-19指南、HathiTrust紧急临时访问集、引航COVID-19证据领域和研究历史艺术和文学中的流行病6个部分,信息全面而详尽,如政府信息COVID-19指南[3]中有疫情更新、疫情发展情况时间表、疫苗、COVID-19 数据与出版物、COVID-19研究与发展、COVID-19相关调查、移民与难民指南、住房与人权指南、艺术、文化、商业、金融、食品环境、工人、工作场所、儿童、父母、学生、教育等多达42种详细分类指南,囊括了加拿大联邦、省、市及全球的相关信息;健康科学COVID-19指南[4]中涵盖了当前疫情形势、COVID-19有关的101个名词解释及其治疗与管理等15个一级分类指南和若干个二级分类指南。

2.2 反映民众抗疫生活和经历的真实记录资料的整编发布与存储

在COVID-19研究专题资源的“历史、艺术和文学研究中的流行病[5]”部分图书馆员不仅整编了鼠疫、天花、SARS等11种传染病的原始及二次文献为相关研究提供资源方便;重点还有加拿大各图书馆基于COVID-19 7大项目而发起征集并筛选发布的反映当地民众抗疫生活和经历的真实记录,包括照片、日记、绘画、视频、录音磁带、不同年龄人的抗疫生活故事等(见表1),如“项目6”是全球范围内针对疫情危机的社会反映的网站收集,包含80多个国家50多种语言的2 000多个网站,数量大且覆盖面广,是常青藤图书馆联盟(IPLC)的网络收集项目。又如“项目7”是安大略公共图书馆员和档案馆员共同收集策划的该省城市和乡村居民抗疫经历的在线展览,是多馆联合推进项目。截至目前,列举的4个当地公共图书馆共有近1 500项选中作品展出。这些珍贵的资料全部整编在其“COVID-19 Primary Sources(新冠肺炎疫情原始资料来源)”栏目中,是多伦多大学图书馆COVID-19专题资源建设的特色。在这特殊时期收集发布全球、省市级、学校、社区或个人亲身经历的真实记录鼓励人们面对困境积极生活,并将这些资料长久保存下来供研究者和后人了解与借鉴,其意义非凡,恰是图书馆人和档案馆人科学精神的生动彰显。

表1 多伦多大学图书馆新冠病毒原始资料来源一览表

续表

3 启示

3.1 构建COVID-19及重大公共事件专题特藏资源平台的必要性

COVID-19专题资源是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文献资料的一部分,具有特殊的历史价值和意义。阅读文献“2020年度中国图情档学界十大学术热点[6]”,其中新冠病毒疫情防控场景下的信息存档、信息组织、信息服务等,以及围绕抗疫重大事件进行社会记忆建构和研究均入选年度研究热点。构建COVID-19及重大公共事件专题特藏资源平台的实践正是利用数字技术还原和再现现实世界、心理世界中人们的社会记忆;同时为国家和社会健康、平稳发展,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及大众科普阅读积累有价值的资源。

中国抗疫期间党和政府正确决策、人民群众理解支持并积极配合的成功抗疫经验、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典型案例、先进事迹、疫情治疗护理方面积累的丰富成功经验与措施、人们真切难忘的抗疫经历等形成了大量宝贵的资料,这些资料都能为目前世界各国的抗疫提供有力参考,也会为今后遇到类似重大应急事件时制定合理有效的应对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2020年世界读书日国家图书馆启动中国战“疫”记忆库建设项目;同年2—6月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馆通过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也陆续向社会发布了征集疫情档案的公告[7]。

而高校师生以自己的方式投身于疫情防控中的经历也是独一无二且极其珍贵的,将他们的经历记录资料收集起来,能全面反映高校师生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精神面貌,为后辈学人树立榜样,是传承校园文化的生动素材[8]。对多伦多大学图书馆COVID-19专题资源建设实践的调查研究可以为我国高校图书馆相关实践提供参考和依据。

3.2 多方合作,共建共享,促进特藏资源的高质量发展

多伦多大学图书馆整编的加拿大七大COVID-19原始资料收集项目大都是多馆多地甚至是全球联合推进项目,通过借鉴他们的实践经验,一方面尽可能全面而详实地搜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形成的各类文献资料,包括与疫情相关的官方资料、新冠专题知识、研究资料等;另一方面,积极联合本地或跨区域图书馆、档案馆及其他相关机构合作采集抗疫经历记录资料,如医护及其他一线工作者工作场景记录、手稿、实物、日记、照片、视频和电子文件等各类原始资料;专门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创作的书法、绘画、篆刻、摄影和摄像等艺术作品;各类题材的抒发感怀的诗文创作;教师网络授课资料、师生往来书信、学生听课笔记等,形成丰富而全面的新冠专题资源,实现新冠专题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特藏资源的高质量发展。

3.3 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抗疫经历

目前大多数图书馆或档案馆主要是通过COVID-19资料收集公告发布相关项目内容、收集资源类型等信息,鼓励大家积极捐赠自己抗疫经历记录资料。收集资源类型多样化,如表1所示的项目5“Wiregrass Under COVID-19 Documentation Project(新冠肺炎疫情经历记录项目下的Wiregrass档案馆)”,项目人表示将从被动地收集扩展到通过口述历史积极记录那些没有制作任何材料的人的经历,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口述历史具有生动形象和“亲民性”的特点,“能够拉近集体记忆与普通大众之间的距离,用有形的画面和有声的语言,建构起关于个体、集体、文化、民族和国家的记忆之场[9]”。通过口述方式积极记录那些疫情期间奋战在一线医护人员、传染病研究专家等的抗疫事迹,新冠患者接受治疗及康复的经历,高校师生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独特教学方式,快递小哥的无私奉献等,全面还原和再现这一特殊历史时期人们的社会记忆,展示民生百态,为今后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及大众科普阅读积累有价值的资源。

3.4 助力高校图书馆科普阅读推广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10]。这深刻诠释了科普与科研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11]。科普如此重,而阅读推广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重要延伸,那么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活动图书馆责无旁贷,是图书馆形成特色品牌活动的重要环节。积极推进高校图书馆COVID-19及重大公共事件专题特藏资源平台建设能进一步丰富图书馆的科普文献信息资源,更有利于高校图书馆开展科普阅读推广服务,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而提升专题特藏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能进一步保障高校图书馆精准化学科服务的开展。

猜你喜欢
特藏指南抗疫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探析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工作探微
指南数读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特藏发展与实践研究*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图书馆特藏服务模式研究:服务策略和价值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