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骨探微

2022-02-07 14:33徐舒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期
关键词:甲骨

摘要:卜骨是占卜所用。商周时期的卜骨有其独特的特点。以山东任城张山洼遗址出土的卜骨为例,对卜骨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加深对卜骨的认识。

關键词:卜骨;占卜;甲骨

一、卜骨的制作和作用

(一)张山洼遗址出土卜骨简介

1999年12月,任城区文物管理所在对济宁运河电厂建设工程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了张山洼遗址[1]。济宁市文物考古研究室、任城区文物管理所对遗址占压部分开展了抢救性发掘。在遗址的南部开探方14个,连同扩方共发掘约400平方米。清理出北辛文化水井1口、商代灰坑11个、东周房址2座、瓦棺葬1座。

商代灰坑出土遗物特别丰富,可辨器型有陶甗、簋、罐、鬲、斝、豆、盆、纺轮,以及铜镞、细石器(石镞)、石斧、石刀、骨耜、骨锥、蚌刀等,还有卜骨、卜甲。

其中出土的一件卜骨十分完整,长21.5厘米,顶部宽8厘米,底部宽13厘米,重235克。均经整治修整,一面有明显的刮磨痕迹,在靠关节处有一刻符,刻符长约1厘米,宽约0.6厘米,另一面骨质硬面被去掉,露出骨髓质,有明显的钻、凿、灼痕迹,凿窝有大有小,灼痕密布,应是有一定的排列规律。

该卜骨的刻字类似“斥”字,形制与殷墟sH314③:3相同,不同的是没有刻辞。之前商代甲骨文仅在安阳殷墟、郑州商城及济南大辛庄遗址有出土,此次是除上述三处以外的首次发现。商代盛行甲骨占卜,无论祭祀先祖神明、战事征伐、农作收成、天气情况等都靠骨卜释疑。研究甲骨及甲骨文,能帮助人们更进一步认识到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从殷墟出土的卜甲、卜骨看,钻孔、凿刻、烧灼等制作手段都有规定的顺序及排列组合。卜骨须先经过人工整治,将骨脊削平,骨臼部分只留下约一半,然后用锥子、凿子等工具凿挖出一些不穿透的圆形凹窝,还有的卜骨会在凹窝旁凿有凹槽,由此可见殷商时期制骨工艺高超。在举行占卜仪式时,卜者用烧红的木炭烤灼钻凿成的凹窝,使骨面崩裂,正面出现裂纹,即所谓“兆象”,据此判断占卜事项的吉凶。最后的结果由专职的占卜人员刻在甲骨之上。这些占卜活动神圣庄严,必须在庙堂上进行。从现存的甲骨卜辞内容看,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卜问最多的内容是祭祀,其次是战争和天气。

(二)作为殷人占卜的载体,卜骨具有记载历史的作用

因为占卜是殷人沟通神灵的重要方式,为表示对神灵的敬重,祭祀用的载体也必须是神圣之物。因龟寿命较长,在当时被认为是沟通天地的神物之一 。《礼记·礼运》记载:“何谓之四灵?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史记·殷本纪》中说:“殷人视龟如神。”因此,殷商时期占卜多用龟甲,而当时农耕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牛也是人们珍贵的财产,在殷商时期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备受人们重视,有的民族甚至把牛作为图腾。《尚书·微子》说:“今殷民乃攘穷神祇之牺牷牲用。”所以,当时占卜所用的牛肩胛骨和龟甲数量相当庞大。遗留下来的卜骨卜甲以无文字记载者居多,有文字的不足十分之一。卜甲一般用龟的腹甲,这个部位又平又薄,较背甲更易用,卜骨主要用牛肩胛骨,也是因其比羊、鹿等动物的肩胛骨面积更大,表面更光滑,质地更坚硬,更利于刻字占卜。到目前为止,殷墟出土带字甲骨就有15万片之多。众所周知,甲骨文是记载殷商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载体,正如梁启超所言:“不独在文字源流学上开一新生面,而其效果可及于古代史之全体。”因此,完全有理由认为骨质制品卜骨、卜甲与后世的竹简、帛书、纸一样,能起到记载历史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

二、甲骨文的意义

(一)卜骨的兆纹与卜辞

因为商代甲骨文没有史载,因而甲骨文命名不一,有殷契、殷墟卜辞、龟卜文、甲骨刻字等各种名字。《左传·桓公十一年》中“卜以决疑,不疑何卜”正是先秦时期人们对占卜态度的一种真实反映。《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由于尊神,王在处理各种事务时都要用甲骨进行占卜,以请鬼神之意,再将占卜的情况与结果契刻于甲骨之上,多刻在甲骨正面,但也有少部分刻在反面的。

根据至今出土的遗物以及卜骨反映的迹象来看,当时的卜者对动物骨骼的形态以及物理属性有一定的了解,对卜骨整治、钻灼的部位,钻灼的方式和解读都有定规,所以当时应该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卜者阶层。甲骨材料用火钻窝烧灼,骨面会受热崩裂,出现“卜”字裂纹,即为“兆”。《史记·龟策列传》曰:“灼龟观兆”,可见当时人们是用兆纹来预测吉凶的。将占卜事项刻于甲骨之上,就形成了所谓的甲骨文。完整的卜辞由“前辞”“命辞”“占辞”“验辞”四部分组成,前辞为干支、贞人,命辞为卜问之事,占辞为预测吉凶和未来之事,验辞为占卜后的结果。他们卜问的范围涉及生产活动、社会宗教活动与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包括婚、丧、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

殷墟出土的有文字的卜甲卜骨,绝大多数是商朝后期的,早商以前的卜辞很少。从殷墟卜辞看,商王大事小情都要祈问祖先鬼神,再以祖先鬼神的意志来决定祈问之事是否可行。例如:“辛亥贞:王正召方,受佑”(《屯南》4103)、“己亥卜,争贞:王勿立中”(《粹》1218)等。研究这些卜辞可以知道,殷人在大事如征伐方国、祭祀先祖、祈求丰收,小事如出行、解梦等,都要进行占卜,以鬼神的意志为准,甚至选择吉日也要占卜,如“庚申卜贞:王唯乙令毕暨并□庚申卜贞,王唯丁令毕暨并”(《屯南》4048),说明占卜在殷代的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

(二)军事和祭祀在商代社会极其重要

国之大事,唯祀与戎。军事和祭祀是商代社会极其重要的两件大事。如山东博物馆馆藏的“戉允其伐”卜骨就是作占卜军事之用。“戉”和“伐”两字说明卜辞的内容是关于战争方面的,卜辞释文“贞:戉允其伐”,意思是卜问将领“戉”是否真的要率军征伐,卜辞内容也有祭祀先祖的,如天津博物馆馆藏牛骨祭祀先公卜辞,记录了商王杀牲祭祀“喾”“毕”“河”三位先公之事;另有卜问收成的,如天津博物馆馆藏牛骨受稻年卜辞,内容是在甲申日商王卜问稻子能不能丰收,卜辞很明确地记载了商人种稻;卜问天气祈雨,如山东博物馆馆藏允雨卜骨。“贞今日其雨,王占曰:疑,兹乞雨。之日允雨。三月。”意思就是商王祈雨成功的意思。此允雨卜骨刻辞涂有朱砂,可进一步证明当时有在甲骨文上涂朱、涂墨的习俗。这些卜辞内容记录了殷商时期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历史信息,是“商代社会百科全书”,不仅为了解商代文明提供了可靠的资料,还是中华文明最原始的宝贵财富。

三、“证经补史”的文化记忆

(一)甲骨文具备后世汉字书法要素,嬗变轨迹清晰

文字在某种程度上是统治阶层为推行其统治意志而出现的产物,具有如此严密的内部机制的古汉字关系网络不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之中你一个、他一个,无组织、无规则地创造出来的,而是在有组织、有规则、有设计的情况下少数人在短时期内精心设计、创造出来的。使这个契约性的符号系统为整个国家所接受,还必须得到最高权力机构的支持[4]。迄今为止,一代代学者付出艰辛努力,呕心沥血释读甲骨文字,4 000多个甲骨文中已经识别的达2 000字。董作宾先生所著的《殷人之书与契》和《安阳侯家庄出土之甲骨文字》两书记载,在甲骨文笔画漏刻处,发现甲骨文是先书后刻,已经具备后世书法的用笔、章法、结字三要素。甲骨文运刀如运笔,有细微、轻重、粗细的变化。章法上生动有致,疏密错落,富有变化。因刀之柔韧性不同于笔,所以甲骨文形态多峻挺、工整,锋芒显露,兼具线条美和力量感。

古人总结的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即“六书”理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和假借,在甲骨文中都可以找到例证。因此,严密规律是甲骨文所特有的,实为后世方块汉字的鼻祖。我国文字由甲骨文到商周金文,再到春秋战国的大篆、小篆,汉魏的隶书直至行书、楷书,汉字的结构数千年没有改变,其嬗变轨迹清晰,得以跨越时空,沟通思想,传承中华基因。

(二)甲骨文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详细记述了商王朝的世系和历史。甲骨文出土之前,缺少当时的实物资料和文字记载,学界多对商王朝和上古史有所质疑。之后通过对甲骨卜辞中所见商代诸先王、先公的整理,对照《史记》所述,经过详细的考证,学界终于证明了《史记》中《殷本纪》的可信性。殷墟是商朝第10代王盘庚于公元前1318年,把都城从奄(山东曲阜)迁到殷,历经8代、12王、273年在此建都。甲骨文不仅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遗存,以殷墟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的演变而承续至今,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甲骨文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而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使得汉字更具生命力。甲骨学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字、考古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徐舒,1975年2月生,女,汉族,山东济宁人,馆员,研究方向为文物博物。

参考文献

[1]李德渠,夏义勇,傅吉峰.山东济宁市张山洼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2007(9):2,26-35.

[2]孟憲武,谢世平.殷商制骨[J].殷都学刊,2006(3):8-16.

[3]慧超.论甲骨占卜的发展历程及卜骨特点[J].华夏考古,2006(1):48-55.

[4]梁晓强.从甲骨文的结构看汉字的起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5):62-67.

猜你喜欢
甲骨
甲骨传拓复文献 纸上墨香贯古今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充分利用考古发掘成果,将甲骨学研究推向新的阶段
甲骨整治研究综述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所藏甲骨梳理
殷墟甲骨档案的历史价值评述
商代甲骨档案的农业研究价值
到国图看甲骨文去
中国甲骨文发现34个新字和新字形
甲骨卜辞“王占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