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粮食产业“双循环”发展路径研究

2022-02-08 23:52朱坤林刘依依
粮食问题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消费需求双循环

朱坤林 刘依依

摘要: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日益严峻的国际形势双重压力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河南省作为粮食大省应及时把握发展机遇,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粮食产业有机结合起来。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河南省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其次剖析了制约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从推动农业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完善粮食产业的内循环体系、优化粮食进口结构、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等方面入手,提出了河南省粮食产业“双循环”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双循环 粮食产业 供需结构 消费需求

一、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蔓延,给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粮食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也对国际安全问题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使得粮食安全成为眼下极为重要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其主要目标在于:刺激国内消费需求,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升级,保障国内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同时,要合理利用国际市场,借助国际资源来激活我国的经济发展潜力。

河南省作为我国排名第二的粮食大省,粮食年产量保持在全国10%以上,对全国粮食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推动河南省粮食产业与“双循环”的结合,不仅可以巩固河南省“粮食大省”的地位,而且对加快河南省粮食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河南省粮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已势在必行。

二、河南省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粮食产量保持稳步增加

从生产层面来看,近年来河南省的粮食产量保持在3500万吨以上,仅次于黑龙江省。其中,小麦和玉米的产量分别名列第一、第二,稻谷和大豆次之。如图1所示,2015-2020年,小麦、稻谷和大豆的产量基本呈现出逐年稳定上升的趋势,但上升幅度不大;而由于国家政策的调整变动,使得玉米的产量相较于其他三种粮食作物有较大变动,但仍保持在合理区间。总体来看,虽然河南省的粮食生产增长幅度有限,但整体上一直保持着稳步向前的态势。

(二)粮食收购体系不断完善

作为产粮大省,河南省的粮食收购问题始终备受关注。自2004年国家实行最低收购价以来,河南省不断完善各项收购预案,积极发挥政策的托底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增收。2017年以来,河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抓住“优质粮食工程”这一重要机遇,不断完善本省内粮食产业的产后服务体系,推动了优质粮食收购工作的展开。2020年,全省粮食收购总量达3000万吨,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保障了粮食收购工作的有序进行。

(三)粮食储备制度更加全面

2019年,国家出台了《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加强粮食储备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对积极推进我国粮食储备体制的发展和革新。在此基础上,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不断积极推动国家政策的执行,并制定了分层次的粮食应急保障计划。2021年8月,河南省颁布《关于建立粮食加工企业社会责任储备的指导意见》,强调了粮食加工企业对社会粮食储备的重要责任,尝试采取政企互补的全新模式来丰富粮食储备主体,将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明确到社会范围内。不仅减轻了政府调控的负担,也可以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了政企互补、协同高效这一新局面的开启。

(四)粮食加工实力不断增强

河南省是我国的产粮大省,同时也是主要口粮的加工大省。面粉、方便面、以及各类速食等加工食品的产量均保持在全国第一。目前,河南省的成品粮加工企业多达774家,可实现每日处理粮食超26.45万吨;拥有粮油食品加工企业304家,每天产出的粮油食品可达1.1万吨。此外,双汇、思念、三全等省内一大批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了河南省的名片,推动了河南省的进一步发展。由此可见,河南省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加工实力不容小觑。

(五)粮食消费潜力仍然很大

据河南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河南省人口总数为9936.6万人,位居全国第三。从消费层面来看,2019年河南省城镇居民的人均粮食消费量为136.09kg,乡村居民的人均粮食消费为137.13kg,均高于全国人均消费量130.1kg。这表明,河南省粮食消费市场的潜力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据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为6825.80万吨,与2019年全省的粮食消费总量1495.7万吨比较而言,仅占21.9%。由此可见,虽然河南省人口众多,但粮食自给率已达到100%,完全可以满足本省居民的消费。

三、河南省粮食产业“双循环”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粮食产业自身的脆弱性无法避免

由于粮食生产对自然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而自然环境的变动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因此粮食产业中所承担的風险高于其他产业。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投入的增加和化肥的使用,对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自然条件的影响还是无可避免。从粮食自身来看,粮食的储存具有时效性,需要在其保质期内通过流通将粮食销售出去,否则会对粮食的使用价值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会影响到粮食的质量和价格。粮食生产层面和粮食自身在流通过程中所固有的脆弱性使得粮食产业自身也存在着脆弱性,这属于不可抗力因素,是无法避免的,会对粮食产业链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产业各环节间未实现有效对接

粮食供应链主要包括粮食的生产、收储、加工、销售等环节,各个环节之间看似独立,实则关系紧密,整个粮食供应链的完成需要各环节主体之间必要的相互配合。但现阶段来看,河南省粮食产业各环节之间的联接仍相对薄弱。河南省的粮食生产经营相对比较分散,大部分农民还是选择直接将粮食出售给粮食采购商,而非直接与粮食加工企业进行对接。因此,农民在粮食生产加工环节几乎没有话语权,种粮收益也相当有限,无法融入到粮食产业链环节中。其次,农户大都选择留存部分自用之后直接将剩余的粮食卖给粮商,农民手中没有多余的存粮。这就使得粮商对市场中的粮食具有定价权和话语权,同时可能会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柠檬效应”,这就导致了市场上陈粮广泛流通的循环链条。

(三)国内外粮食循环受阻严重

从河南省历年粮食进出口贸易的综合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河南省的粮食进出口量都不多,但是进出口比例严重失衡。由于我国粮食进口关税较低,而国际粮食市场价格持续偏低,使得我国的粮食进口量不断增加,这对我国粮食的流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河南省产生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并且,由于我国进口的粮食种类较为单一,使得我国的对外依存度相对偏高,不利于河南省粮食的内循环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受贸易保护主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粮食出口的受限范围不断扩大,使得粮食出口变得更加不易。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我国粮食出口所遭受到的贸易壁垒不断增多,不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国际上各国对于粮食贸易的出口保护状况也在进一步的增强,严重阻碍了国际层面上的粮食循环发展。

四、推动河南省粮食产业“双循环”发展的路径选择

(一)保障粮食生产,促进粮食产业链整合

第一,以政府为主导,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要加大财政支农的强度和效率,增加粮食生产过程中的科技投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第二,提高粮食流通速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粮食产业自身脆弱性给粮食产业链带来的风险。第三,完善粮食产业链中的信息网建设,促进市场中各类信息之间的交换和有效利用;通过信息的全方面共享,实现各个环节间的有效衔接,促进粮食产业链的优化整合。

(二)延长产业链条,构建粮食内循环体系

粮食产业的产值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取决于产业链的长度。产业链长的产品,附加值必然会高。粮食作物的最终产品离人们的餐桌越近,附加值越高。河南省要不断推动省内粮食产业的完善和发展,提高粮食内循环的质量,促进各流通环节之间的紧密衔接,使粮食流通不仅仅停留在销售原粮上。延长粮食产业链,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能大大增加农业就业人员的信心和生产动力,从而使得河南省的粮食安全得到更好的保障。

(三)立足市场需求,推动粮食外循环发展

第一,在粮食进出口方面,要充分考虑到省内粮食市场的发展状况。立足于省内粮食的消费需求,对产量无法满足人民正常生活需求的粮食品种进行国外采购。第二,要扩大进口的区域,不能局限在某些国家或者某些区域,提前降低市场风险,降低粮食进口的对外依存度。第三,要推动省内大型粮食企业和国际大粮商之间的战略沟通,通过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优势,提升省内粮食企业的实力,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国际合作,畅通粮食内外循环发展

第一,要拓宽国际粮食贸易渠道,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粮食产业链和供应链层面上的投资,推动各国粮食产业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不断增加我国粮食生产贸易伙伴国的数量。第二,要加强与周边国家在粮食安全层面上的合作,提前做好未来的规划布局;加快培育大型国际粮商,保障我国在国际合作中的竞争力和话语权。第三,要借助各类龙头企业打开国际市场,鼓励海外粮食生产、加工区域的建设,推动实现国内外互联互通的国际化局面,畅通国内外粮食产业的循环发展。

参考资料:

[1]迟福林.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N].经济参考报,2021-03-10(001).

[2]张任远.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思考与路径[J].区域经济评论,2020(06):56-62.

[3]黄锟.以新发展格局谋划“十四五”新目标新任务[N].河南日报,2020-10-21(009).

[4]沈坤荣,赵倩.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十四五”时期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纵横,2020(10):18-25.

[5]王娟娟.新通道贯通“一带一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基于产业链视角[J].中国流通经济,2020,34(10):3-16.

[6]徐奇渊.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理解和构建[J].金融论坛,2020,25(09):3-9.

[7]贾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粮食生产安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20.

[8]陈明.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9.

[9]郭园媛.河南省粮食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8.

[10]张若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河南粮食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8.

[11]邓国清.中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8.

[12]Nan Guo. Reasons and 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uble Circulation” in Post-Epidemic Period in China[J]. Frontiers in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021,2(2).

[13]Peng Junjie. Recognition on the Food Security Strategy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hain[J]. Agriculture,Forestry and Fisheries,2017,6(4).

基金項目: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粮食安全目标的国际粮食资源利用机制与制度优化研究》(20BGJ016);郑州市2020年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一带一路”框架下农业资源走廊建设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朱坤林(1980),男,博士,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国际贸易。

刘依依(1995),女,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粮食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消费需求双循环
中国削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实现“内外双循环”发展新格局
双循环需要怎样的科技创新生态?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循环”培养模式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依托工会优势,践行“双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生网络贷款调研分析
浅析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对策
浅谈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消费需求和营销策略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五年制建筑装饰专业“双循环”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双循环”备课是创新备课途径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