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全年龄向动画电影的创新策略

2022-02-08 14:09杨依璇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4期
关键词:姜子牙哪吒共情

杨依璇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

全年龄向动画电影,即是以全体年龄层观众为目标受众,在题材选择、制作水准、主题表达、市场定位等方面都能够满足儿童与成人的观影需求,实现其审美趣味整合、统一的动画电影作品[1]。

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成功迎来了国漫的复兴,成人向动画电影和低幼向动画电影陆续得到了发展。一方面从《大鱼海棠》到《白蛇2:青蛇劫起》的国产动画逐步偏向成熟,另一方面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猪猪侠》等为代表的国产动画还依然面向低幼群体,两极分化逐渐趋于明显。相比之下,迪士尼动画电影更能够抓住观众的心,最大限度做到迎合市场,原因是其动画电影是不分国界和年龄段的全年龄向动画电影,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无论是《寻梦环游记》《长发公主》,还是《疯狂动物城》《狮子王》,这些作品几乎都是在歌颂真、善、美,歌颂家庭、亲情、爱情,情节简单直白,角色善恶分明。而且,这些电影结构完全符合好莱坞“开端—发展—高潮—结尾”这样的四幕剧作结构,这种动画是大人和小孩都能够接受的,因为这样的故事是完整、深刻且经得起推敲的,它让家长不单单是陪同孩子前来观影,而是让家长和孩子能够一同体会到动画电影带来的快乐。因此,全年龄向动画电影无疑是推动我国动画产业的最佳动力之一,不过,打造全年龄向动画最重要的就是先找到儿童和成人的审美共同点,因为成人与儿童对于故事的理解、画风的喜爱、形象的偏好等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要在差异中寻找交集,推进国产动画电影的全年龄向发展,为国产动画电影产业的市场升级提供动力。

1 好故事是全年龄向动画电影的灵魂

一个好的故事不仅要具备完善的故事结构,还需要具备情感内核。优秀的动画电影都是将情感作为纽带,串联不同的地域文化,以满足不同的性格偏向、年龄阶段的受众需求。不同年龄、不同国家的受众的情感是能够互通的,动画情节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共情才会被观众认可。共情又被称作同理心,它可以拉近人们心理之间的距离,共情是一种真实的心理感受,如果动画电影中主人公的经历能够使观众感同身受,让他们跟随主人公产生情绪上的共鸣,就是一种共情的表现。优秀作品能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它发现了这其中的奥秘,这些作品“换汤不换药”,将成功的案例换故事而不换结构,清晰地区分了儿童与成年观众的观影需求,使各取所需成为可能。例如,《闪电狗》的童话文本是小狗波特与同伴寻路回家的故事,但其隐喻文本却是类似于《楚门的世界》的成人寓言,充满了对娱乐产业虚幻与虚伪的讽刺和嘲弄[2]。

2021年上映的动画电影《白蛇2:青蛇劫起》中,小青为了心中执念被打入修罗城,要想寻找到自己逃出去的路径,就需要周旋在牛头马面帮和罗刹门等妖怪之间,一次次面对生死考验。其实小青本可以轻松一跃地跳入无池,可她从未选择放弃,而是与修罗城的怪物和法海僵持多年,在这期间有那么多次的背叛、伤感、怀疑,在几次生命垂危之时,小青都选择了站在情义的这一方,这需要很强的意志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够有动力坚持下去。但相反的是,影片中对于小青执念的描绘少之又少,只有寥寥几个和姐姐在树下练功的镜头,这种较为强行的情感支撑,较难让观众为小青的坚持所感动。2020年上映的《姜子牙》也同样是如此,影片剧情显得松散,虽然其中的人物每次到达新的场景就会发生一段新故事,但人物之间的联系较少随影片的推进而加深,他们遇到的事件也难以对人物的性格和观点造成深刻影响。影片在交代姜子牙和妲己之间的情感脉络时总是“浅尝辄止”,二者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对方,两人之间的关系停留在表面,因此观众不能理解姜子牙为妲己所产生的那种执念,也无法产生共情。由此可见,创作者在创作剧本阶段,就应该尽可能让每一个剧情都和后面的发展严丝合缝地结合起来,让动画人物有充足的行为动机,让观众能够真切地站在动画人物角度思考,让每一个人物都有血有肉。相比之下,《哪吒之魔童降世》就做得很好,它塑造了两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式问题儿童形象,反映出了很多中国家庭问题。电影中也屡次出现哪吒被其他小朋友孤立的场景,为后面哪吒暴躁、易怒、孤僻的性格埋下伏笔。表面上总是玩世不恭的哪吒其实很需要被认同,而李靖夫妇在对哪吒的教育过程中总是用哄骗和威胁的方式试图让哪吒变得省心,这和现实生活中父母违约逐渐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于是孩子逐渐变得任性、玩世不恭的现象极为相似。因此,“我命由我不由天”这句话一时间风靡网络,这不仅是哪吒的呐喊,也是孩子心中久违的呐喊。而敖丙则代表着另外一批被望子成龙的孩子,敖丙生来就被强迫肩负起振兴家族的重任,从小家教严格,对于权威言听计从,他和现实生活中那些成绩优秀、聪明乖巧的孩子十分相似,这些孩子从出生开始就被父母“剥夺”了自己对于生活的选择权。《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能够赢得口碑与票房的双丰收,是因为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在哪吒和敖丙的家庭里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引起反思或者慰藉,这就是真正的共情。每个前来观影的观众都能够找到自己获得启发,这部影片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老少皆宜,称得上是国产动画中的成功之作。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用简单的几句话、不经意的几个眼神就能够使人接受。往往低幼向动画导演总是低估了自己的观众,试图把每一件事的方方面面都说清楚,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与真人电影相比,动画电影的优势更在于其作为“动画”的高度假定性维度,但以“低幼”为主要取向的电视动画片与合家欢动画电影由于过多地依赖于假定性带来的视觉奇观,而放弃了成人观众的价值需求[3]。

2 IP是全年龄向动画的重要载体

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汉译的意思有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智力成果权等。当IP与电影进行结合时,IP应当指的是那些具备知识产权的,可供改编的创意思维或内容产品[4],IP在动画电影中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电影的票房基础。目前中国动画IP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与传说,这类动画都是对本身的中华传统文化加以改编,利用观众对于该名著原有的了解,使得该片在未上映前拥有一定的粉丝基础。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拥有许多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能够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唤醒大众的家国情怀,使其产生共情,强烈激发大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这样的IP大多数都是成功的,如《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2:白蛇缘起》。第二种类是原创动画IP,这类多是符合低幼特点的低幼向动画,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大耳朵图图》等系列动画片,该类型动画片有长期的固定观众,会有一批小影迷为其买单。例如,在六一档长期占据一席之地的《哆啦A梦》系列动画,能够霸占该档期的原因在于它牢牢抓住了市场,《哆啦A梦》是“80后”“90后”的回忆,同样也被“00后”的青少年所接受,在上映之前就有大量粉丝。然而,这样的成功IP未必只存在国外,我国也有大量有价值的IP在等待开采,如《黑猫警长》《葫芦娃》。如果我国动画导演能够看到这些动画IP中的情感内核,打造完整的故事结构,深入开发这些已经具有一定观众基础的IP,必将会获得成功。

人们通常都会更加偏爱自己已经熟知的事物,电影也是如此,往往全新的导演、演员团队所制作的影片在上映初期票房都比较低,这在于大多数的观众都不愿意去冒险尝试一个未知领域。但是,如果现阶段能够打造出一款经典IP,那么等再过50年,这个IP也将有可能成为一个超级IP,有着两代人的拥护。所以,打造一个成功且能让人铭记于心的IP是全年龄向动画电影的重要载体,而打造一个成功的IP形象需要先为IP构建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其在不脱离故事真实的同时要给观众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中国动画电影已经从一开始的摸索阶段到了发展阶段,摸索阶段时,人们为了减少试错成本,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激活动画市场。但如今动画已经到达了发展的阶段,长此以往观众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初时的好奇一过,这样的题材就丧失了对市场的吸引力。虽然神话故事可以是国产动画电影打开市场的一块敲门砖,但其无法成为拯救这个行业的万能钥匙[5]。相比之下,《大鱼海棠》在这一方面就很值得学习,它并没有直接利用传统故事里的IP,而是利用其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这一句诗中的元素加以创造而来,这不仅让观众感觉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让观众不由得好奇这句话中的鲲到底会是什么样子。因此,在创作动画电影的过程中,创作者可以不再完全照搬传统文化,而是对其加以创新,如可以参照《花木兰》《埃及王子》等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从中提取更有原创力、有趣的历史典故或传说,通过我国动画特有的表现手法进行叙述,并利用其与现实生活中的关联性,最大限度让观众认可该IP,实现从民族化到世界化的蜕变。此外,应当加紧对IP的衍生品产业链的开发,一部优秀的动画可以运作出一个好的IP,利用成功的IP打通市场,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这不仅能够让电影在上映后继续维持热度,还能促使该动画电影长期获得稳定的收入,形成共赢的局面。

3 全年龄向动画的人物塑造

画风又称之为绘画风格,其可以细分为构图、角色造型、色彩基调等。笔者认为,一部动画最重要的就是角色的塑造,动画角色就好像一根“针”,它可以将故事这根“线”串联起来,没有一个好的动画角色,即使再生动的故事,也很难支撑起这部动画电影。

近年来,国内外产生了大量优秀的动画电影,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动画角色。在《飞屋环游记》中,所有的角色和道具都是采用简单的几何体进行形变,更容易让年龄小的观众接受。在塑造卡尔的形象时,制作者大幅度采用方形,与其有关的所有的人物道具也都是以方形为基础来表现,除了卡尔圆形的大鼻头,影片也是利用这一反差感让卡尔的角色形象深入人心。就像卡尔的性格一样,固执的卡尔愿一生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观,但也会因为自己的真爱艾利而放弃原则,实现飞屋的梦想。与卡尔不同,制作者在塑造艾利和罗素两位人物形象时则大量使用了圆形,如罗素手拿的小号、平底锅、水杯、照明灯都是以圆形为基础创作的。圆形没有棱角,它代表着更多的可能性,同时圆形也能让人感觉到可爱灵动。《飞屋环游记》在设计人物角色时十分讨巧,简单的几何形体就能够完美地表现出角色的人物性格和生活状态。相比之下,国内许多动画电影中的人物较难做到直接从人物造型看出其本身的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经常会随剧情的推进和身上的衣着而变化,缺少形象本身特色。例如,《白蛇:缘起》《姜子牙》这样优秀的动画电影,其人物角色也难以成为经典,从制作角色的难易程度、所花费的精力及美观程度来看,虽然《白蛇:缘起》《姜子牙》都达到了优秀水平,但问题在于它们创作人物造型时相对拘束,正面角色只是从人物的美观程度来进行设计,人物的特点表达不够夸张,观众无法根据这个人物形象看到其身处的背景环境和剧情故事,导致创作者虽然尝试在人物的细节部分体现出其性格特点,但也较难抓住观众的眼球。动画电影应该尽可能实现真人影视电影所不能实现的场景,人物的创作过程中不必严格遵循人物的结构比例规则,也不用刻意为了追求美而削弱人物的特征。同时,在创造人物性格时,不能一味地讲述该角色的优点,因为一个完美的IP形象反而会拉远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说过,他在设计哪吒的人物造型时很纠结,设计过很多版本的哪吒,但在最后阶段坚持选择了最丑的一个版本,事实证明,他的选择十分正确。笔者将《哪吒之魔童降世》与《姜子牙》进行对比发现,这两部电影出自同一家动画制作公司,都是基于传统历史人物的改编,但这两部动画电影主角在网络上的口碑评价却有着较大的差异。如果只看造型,把哪吒和姜子牙放在一起,就算观众的审美喜好不同,姜子牙正义凛然的霸气形象和哪吒玩世不恭的黑眼圈造型也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美丑的,但为什么这个黑眼圈少年的口碑在网络上会比姜子牙好,则需要先看电影故事再来看造型。哪吒从一开始就是大家眼中的坏孩子,与人们平时看到的传统哪吒形象截然不同。但观众没有因为之前哪吒长期以来的正派形象而在这部影片中感到突兀,因为在电影开头作者就把这一反常的设定原因交代了,有了故事的铺垫,观众就有了接受和思考的时间,所以当观众看到后来黑眼圈和痞气十足的哪吒时,也就会把这一版的哪吒和其他电影中的哪吒区分开来,并且接受这一叛逆少年。这样的做法不仅拉近了哪吒和观众之间的距离,而且使哪吒形象更具有多样性。反观姜子牙的角色形象与故事关联性并不强,创作者在角色外形设定上单纯为了美而美、为了帅而帅,在人物性格塑造上,角色性格行为与电影主旨相互矛盾。就像柳冠中先生所说,设计不应只停留在视觉与造型上,好的设计应该更具有实用性。

哪吒在这部动画电影里所表现的就是一个不受约束、唯我独尊的“熊孩子”,观众期待看到的哪吒应当是一个比较顽皮的孩子,如果还按照以往哪吒的英勇果敢的形象进行设定,反倒会给观众一种“跳戏”的感觉。所以,一部动画电影要想和观众产生共情,需要通过故事情节让观众产生共情,同时也要兼顾角色造型的共情。共情是电影与观众之间的桥梁,人物的设定是搭建桥梁的工具,一个好的角色设计一定不是只围绕角色外观展开的,无论一个设计者把他的动画人物的造型设计得多么可爱,只要人物造型的设计不是建立在角色性格上进行的,那么这个角色的造型塑造就是不成功的。对于儿童来说,他们更加偏爱卡通的、夸张的、艳丽的人物造型,而对于成人来说,一个简单且有记忆点的角色造型反而更容易让人们对其产生共情。因此,一个好的动画角色塑造不仅要呼应整体动画风格,还要尽可能考虑观众的心理预期,用角色故事打造角色,而不是用角色来创造故事。

4 结语

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的发展逐渐从量的提升转变为质的提升,越来越多的成人愿意为国产动画电影“买账”,动画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和青少年一代,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必须更加重视动画市场的受众,打破年龄限制,发展全年龄向动画,用好的设定和剧本来打造更优秀的角色造型,创造出经典的IP形象,让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和儿童都愿意花时间走进影院选择动画电影,让前来观看动画电影的观众不再是因为对国漫的一腔支持,而是真正地被动画电影的真诚所打动。动画制作人应坚持初心和恒心,努力创作出一系列优秀作品,而我国动画电影领域也存在无限空间等待其开发。

猜你喜欢
姜子牙哪吒共情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哪吒买“车”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姜子牙》中的历史
姜子牙(动漫电影《姜子牙》主题曲)
DEITY DEFYING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