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数字化心理健康

2022-02-08 19:42李春波
心理学通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数字化医疗

李春波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影响着每一个人。近年来,5G、人工智能等技术高速发展,各类相关应用也得以迅速普及。2022 年2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 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 亿,手机网民规模达10.29 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22)。数字健康已成为医疗服务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

数字健康是把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应用于整个健康服务过程的一种新型现代化医疗方式。数字健康日益受到广泛重视,一些国际著名学术杂志,如Lancet、Nature等相继推出了数字健康子刊系列: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Nature的npj Digital Medicine等。2019 年4 月,世 界 卫生组织发布了首个数字健康干预 (digital health nterventions)指南,对数字健康干预在医疗体系不同环节中的有效性、可接受度及可行性做了总结和推荐(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对进一步实施推广数字健康将起到规范引领作用。同样,在政府监管机构以及政策制定层面,不少国家也积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推出相关政策、条例,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智慧健康和数字化健康管理等新业态,培育健康医疗数据要素市场,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助力数字健康产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

从2020 年起,全球范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也成为数字健康加速发展的推动力。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群心理状态meta 分析研究发现,心理问题普遍存在于疫情的不同阶段。疫情过后,焦虑、抑郁和躯体症状等仍旧持续高位存在(Li et al., 2021)。2022 年春季的上海疫情中,数字健康的重要性更加得以显现(Hall et al., 2022)。在如此巨大的需求下,数字化心理健康产业在全球范围得以迅猛发展。数字化心理健康,一般泛指通过互联网、移动平台或手机等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主要包括: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心理科普、培训或咨询;利用计算机化心理治疗程序、心理治疗移动应用程序和微信小程序等进行自助式或半自助式治疗;利用网络或数字技术进行情绪或行为实时检测、追踪及干预;聊天机器人、虚拟现实技术等其他新兴网络或数字技术的应用(韩瑾, 2019)。澳大利亚较早推出了电子心理健康澳洲战略;英国国家健康系统中亦包含数字化精神健康内容。一些精神障碍治疗指南中也开始建议应用数字化心理健康疗法。

数字药物是近年来数字健康发展的产物,它是通过软件程序,提供了基于循证证据的一种治疗方法。2020 年6 月,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了国际上第一个基于游戏的数字药物EndeavorRx。EndeavorRx 主要适用于治疗多动症的注意缺陷核心症状群(The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2020),它的广告“边玩边治疗”从侧面凸显了数字药物非常便利的可及性优势。面对众多的患者或者高危人群,数字化心理健康的相关产品、设备亟待发展,以进行预防、评估、诊断、治疗和康复,这也是今后的产业方向。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深入的发展,进一步赋能数字化心理健康产品或技术,在家庭、学校等不同场景就可完成这些心理健康服务(无论是提供方还是接收方)。

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数字健康照料包括在线心理治疗,通过移动应用程序检测情绪,共享决策工具以及具备即时显示相应指南内容的智能医疗记录系统(Ratheesh & Alvarez-Jimenez,2022)。数字化干预工具在精神卫生自我管理中也已普遍应用。国内由于医疗设施、人力资源和信息系统等分布不均衡,尤其是各地医保政策原因,一部分精神卫生主流项目(如在线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目前尚未能广泛开展。虽已有企业与医院合作,进行相关业务探索,但这些数字化干预工具未能涵盖在医保系统中。此外,国内需要对数字化心理健康工具及干预方法等进行相关临床研究和政策研究。这些研究除关注疗效外,还需要提供包括成本效益在内的卫生经济学评价内容,从而实现循证决策。

今后在数字化心理健康相关服务实施、推广过程中,参考WHO 数字健康干预指南(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9)全 面 健 康 覆 盖 目 标(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需考虑或关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对应不同的目标人群(如老年人群)和地区(如经济不发达地区),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是否能够提供和覆盖?

(2)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的供应是否得到保证?如产品和设备、人力资源和卫生设施的供应,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障碍。

(3)如何培育和驱动需求,增加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的可及性,实现个体需求与卫生系统(设施、卫生工作者和服务)的多种互动。

(4)数字化心理健康干预质量与有效覆盖有关。干预措施提供不理想,例如卫生工作者不遵守治疗方案,效果不佳,也会影响到干预的有效覆盖。

(5)如何保证更广的财政覆盖面,以使更多民众和机构有相应的负担能力。数字化心理健康干预措施也可针对卫生工作者,使之可在线获取决策支持系统或与其他同行进行远程医疗咨询等。

(6)是否已经制定证据标准框架,以支持决策者评估数字化精神卫生治疗。对有助于改善数字化心理健康干预措施的证据进行批判性评估,包括对其获益、危害、可接受性、可行性、资源利用和公平性等因素的评估。

本期论坛的文章聚焦于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领域,针对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面临的健康公平发展问题、机遇与挑战、相关伦理困境等进行了全面思考,对基于心理健康产品设计的多学科融入进行了深入探讨。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亦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互通、共享、用户隐私保护、科技创新和伦理规范、行业间和部门间的政策协调等。唯有不断完善相关体系和服务质量,才能促进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数字化医疗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数字化制胜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