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2022-02-08 19:42王立伟,赵俊秀
心理学通讯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数字化

2022 年3 月以来,上海遭遇了新一轮疫情的袭击,整座城市面临着常态化疫情防控以来最严峻的考验。身体可以“足不出户”,灵魂对自由的渴望却难以被控制。此次疫情以来,心理服务热线来电量突增,反映出特殊时期人们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强烈需求。与此同时,人们面对面接触机会受到限制,如何借助数字化技术提高心理服务可及性,不断完善和拓展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显得更为迫切。为此,编辑部特别组稿了“数字化心理健康”专题,以期推动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为了促进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立足国际研究前沿,互学互鉴,在本期社论中,李春波教授(P3)结合国际数字化心理健康发展态势,针对我国在这一领域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评论。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在中国的应用前景广阔,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在数字化心理健康服务的实践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Brian J. Hall 教授团队(P5)的文章将为您释疑解惑。关于数字化心理健康技术应用情况,杜江教授团队(P9)着眼于数据安全、知情同意以及相关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作为数字化医疗服务,数字疗法的产品设计以及应用效果是不少行内人的关注重点,韩挺教授团队(P14)结合已有的产品设计案例,为我们呈现了多学科融合、设计赋能科技的发展现状。

《心理学通讯》在2021 年第四期刊登了题为《中国心身医学诊疗模式何去何从?》(袁勇贵 ,2021)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心身医学的发展和现状,引起了一些讨论。作为现代精神病学和心身医学的发祥地,德国心身医学的发展也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过程。曾经留学德国的吴佳佳,赵旭东等2位作者(P19)对德国心身医学的发展历史作了概要性的回溯,为我国心身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认同自己的生物性别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但对另一部分人而言,他们认同的自身性别与出生后被指派的性别之间是不一致的,这种性别划分令他们困惑、烦躁甚至想要摆脱,本期论著中张飞等作者(P25)探索了性别烦躁(旧称性身份障碍)患者的父母养育方式和患者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为更好地向该群体提供心理咨询或治疗服务提供人格理论、家庭关系理论依据。对于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儿童来说,排除分心刺激物的干扰从而将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任务上,可能是一件极富挑战的事,江雯等作者(P33)采用视听跨通道oddball 范式,考察了奖惩对ADHD 儿童过滤新异刺激的影响,为改善ADHD儿童的注意力提供了参考。从重庆万州公交坠江事故到贵州安顺公交坠湖案件,当前很多社会风险引发的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可能都与人们内心状态有密切关联。如何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减少人们内心的不安与恐慌?谭阳等作者(P40)研究了公交车驾驶员的压力知觉对抑郁的影响,以及职业倦怠和神经质人格在其中的中介机制,为从心理层面探索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策略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网络上不时爆出涉及情感操纵的两性关系热点事件,韩晶鑫等作者(P50)从家庭视角出发,分析了与约会暴力相关的风险因素,提出增强家庭凝聚力与改善亲子关系或是保护因素。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以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保障人民身心健康,心理咨询与治疗行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本期专题栏目聚焦于“心理咨询行业发展”,邀请了社会心理服务机构之一的“壹心理”机构,基于其开展的线上调查报告呈现了当前心理咨询服务中咨询师群体和来访者群体的部分现状(P58),为进一步了解国内心理健康服务现状提供参考和建议。

连接与分离是人类心理发展的两个侧面,儿童成长过程中与养育者的连接和分离会对个体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张永洪作者(P66)对马勒的分离-个体化理论、斯特恩的婴幼儿心理发展层阶理论以及鲍尔比的依恋理论做了比较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有关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闭环管理是疫情期间社区防控的一个重要方式,李小平等作者(P75)通过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处于医院闭环管理中人员的心理服务需求,探讨了闭环管理中的心理疏导工作模式,以期为类似工作环境和要求下的心理疏导工作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数字化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数字化制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