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烤方式对南阳烤烟上部叶品质和产值的影响

2022-02-08 14:33程玉渊张常兴赵园园王金星
江西农业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外观烤烟用工

李 倩,程玉渊,张常兴,王 辉,吴 疆,赵园园,王金星*

(1.河南省南阳市烟草公司,河南 南阳 473000;2.河南农业大学 烟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2)

烤烟上部叶是烟叶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单株烟叶产量的30%~40%,影响着烤烟的最终收益[1]。在烟草实际生产中,上部烟叶存在生长周期长、成熟慢、难烘烤,烤后叶片厚、油分少、僵硬、挂灰、杂色、杂气重等问题[2],导致其可用性低。多数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烤烟产区,因生态气候和主栽品种特性的差异,选择合适的采烤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上部烟叶的质量[3]。仙立国等[4-5]研究认为三明市翠碧一号上部叶的最佳采收方式为6片叶充分成熟时一次性采收烘烤,而永安市翠碧一号上部叶的最佳采收方式为2次采收。赵元宽[6]研究表明,带茎烘烤可以减少南平市上部烟叶的杂色和挂灰现象。许自成等[7]研究认为在三门峡采用上部4~6片叶一次性带茎采烤方式,可以显著提升烟叶的化学成分含量、香气质量、外观品质和经济效益。黄浩等[8]研究发现上部6片叶带茎烘烤有利于提高宁乡上部烟叶的产量和质量,采用这种采烤方式的烤后烟叶外观质量更优,经济效益更好,内在化学成分更加协调。

南阳烟区是浓香型烤烟的典型产区之一。该区域上部烟叶采收期主要集中在8月中旬,此期的高温干旱容易造成上部烟叶逼熟、假熟现象,使得常规采烤后烟叶品质不佳。鉴于此,本研究以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为材料,对比分析了常规分次采烤、上部6片叶一次性带茎采烤和不带茎采烤方式的烘烤用工、能耗成本、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和感官品质,旨在探明南阳烟区烤烟上部叶的最佳采烤方式,为提升烟叶品质提供理论支撑和生产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于2021年在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温桥村进行,试验地坐标为东经112°99′,北纬32°96′;海拔为121 m,年均气温为15.2 ℃,年日照总时数为2187.8 h,年均降雨量为910.11 mm,全年无霜期为233 d。试验田土壤类型为砂姜黑土,其基本理化性质为:pH值为6.00,有机质含量为13.86 g/kg,碱解氮含量为101.0 mg/kg,有效磷含量为18.91 mg/kg,速效钾含量为160.35 mg/kg。

1.2 试验设计

供试烤烟品种为当地主栽品种云烟87。试验共设3个采收烘烤处理:对照(CK)为常规分次烘烤,即按照叶片的成熟情况分2~3次采烤;处理1(T1)为上部6片烟叶一次性采收、不带茎烘烤;处理2(T2)为上部6叶片一次性采收、带茎烘烤(以下简称带茎烘烤)。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供试密集烤房由河南佰衡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造,规格为2.8 m×8.0 m×3.5 m,为气流上升式,温、湿度自控。试验地面积为20 hm2;烟苗于4月20日移栽,在大田生育期内按当地优质烟叶生产技术规范进行田间管理。

1.3 样品采集与测定

在中部叶片采收后,留上部6片叶,让其慢养在田间。选择长势均匀一致的烟株,对上部6片烟叶采用不同的采烤方式进行采收和烘烤。CK:按照叶片的成熟情况,进行常规分次采烤。T1和T2:在烟株顶叶以黄色为主、主脉全白发亮、支脉变白2/3以上,茎叶角度接近直角,叶面黄色成熟斑明显时,分别对上部叶进行一次性不带茎采收和带茎采收,并依据鲜烟素质挂竿装炕,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标准进行烘烤。

烘烤成本:在烘烤前严格落实3道工序(采收装烟、专业烘烤和出炉)、6个工位(采收、运输、定量编烟、分类装烟、专业烘烤和出炉)专业化采烤一体化服务;统计每炉烟用工数、每竿叶片数、每座烤房挂竿数量;在烘烤过程中记录各处理的燃煤消耗量。

外观质量与经济性状:烤后烟叶平衡水分后,依据《烤烟》(GB 2635—92)烤烟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对外观质量进行评分[9],并统计其等级结构和均价,计算单叶重、产量和产值等经济性状。

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及感官质量的评吸:取各处理烤后烟叶B2F(上桔二)1 kg,于40 ℃下烘干,研磨过60目筛,使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仪(由法国Alliance公司生产),按照《烟草及烟草制品标准体系》 (YC/Z 240—2008)测定化学成分含量[10];另各取B2F样品1 kg,送湖北中烟工业有限公司进行感官评吸。

1.4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 2016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基本计算;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LSD法进行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差异显著时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采烤方式的用工数及烘烤能耗成本差异

从表1可以看出:在3种采烤处理下,CK(常规分次采烤)的单座烤房用工数最多,T2(带茎烘烤)的用工数最少,两者相差5.6个用工,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与CK相比,T1的每竿叶片数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而T2的每竿叶片数显著增加了31.67%;与CK相比,T1的每炉竿数和每炉干烟重均无显著变化,但T2的这2项指标均显著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49.38%和20.15%;T1和T2的每炉烟标准耗煤量、每千克干烟耗煤成本、烘烤时间均比CK显著增加,其中T2的增幅最大,分别增加了14.10%、42.79%和21.32%。

表1 不同采烤方式的用工数及烘烤能耗成本

2.2 烟叶的外观质量

由表2可知:3种采烤方式烤后烟叶的成熟度、颜色和油分比较一致;CK的烟叶色度中等,身份表现为中等—稍厚,叶片结构尚疏松—稍密,挂灰、杂色、僵硬叶稍多,综合评价结果为中等;T1和T2的烟叶外观质量均优于CK的,身份适中,叶片结构更加疏松,色度中—强,挂灰和青杂烟少,综合评价结果均为好;此外,T2的烟叶身份优于T1,颜色更鲜亮,挂灰和杂色烟更少,烟叶的外观质量更好。

表2 不同采烤方式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评价结果

2.3 烟叶的经济性状

由表3可见:与CK相比,T1和T2的烟叶单叶重、产量和杂色烟比例均显著下降,其中T2的降幅最大,这3项指标分别下降了7.35%、7.35%和5.66个百分点;然而在烟叶均价、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及黄烟率这4项指标上表现出截然相反的规律,与CK相比,T2的烟叶均价、产值、中上等烟比例及黄烟率分别显著提高了13.16%、4.85%、5.06个百分点和5.0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与常规分次采烤(CK)相比,上部6片叶一次性采收烘烤可以提高烤烟上部烟叶的经济效益,且以带茎烘烤(T2)的效果最优。

表3 不同采烤方式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

2.4 烟叶的化学成分

由表4可知:与CK相比,T1和T2的烟叶总氮和总植物碱含量均显著下降,而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显著增加,其中,T1的总氮和总植物碱含量比CK分别下降了0.55个百分点和0.21个百分点,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1.07个百分点和0.67个百分点;T2的总氮和总植物碱含量比CK分别下降了0.70个百分点和0.33个百分点,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了1.70个百分点和2.05个百分点。在3种采烤方式处理间,烟叶的钾含量、氯含量、两糖比和钾氯比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4 不同采烤方式烤后烟叶的化学成分

2.5 烟叶的感官品质

由表5可见:T1和T2烟叶的感官品质优于CK的,主要差别在香气质和味感上;CK烟叶的香气质表现一般,味感较重;T1和T2烟叶的香气质分别表现为中等偏上和中等,味感均较轻;与T2相比,T1烟叶的香气质略优,枯焦杂气有所减轻,但劲头出现了明显下降。

表5 不同采烤方式对烤后烟叶感官品质的影响

表6 不同采烤方式对烟叶经济效益的影响 元/hm2

2.6 烟叶的经济效益

从表6可以看出:在采烤成本上,无论是用工费还是能耗成本,T1与CK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但T2的能耗成本较CK显著升高,而用工费较CK显著降低,且能耗成本的增加幅度大于用工费的降低幅度;T2烟叶的产值最高,且与其他2个处理差异显著;T1和T2的实际收益较CK分别增加了340.63和1379.38元/hm2。由此可见,上部6片叶一次性采烤增加了烟农的经济收益,且以一次性带茎烘烤的增收效果最显著。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上部6片叶一次性采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及感官品质均优于常规分次采烤烟叶的,这与黄浩等[8,11-12]的研究结果类似。张冰濯等[13]研究表明,延迟采收能提高上部烟叶的成熟度和品质。本研究为了保证上部烟叶的成熟度,上部6片叶一次性采收的时间比常规采收时间推迟了7 d,这可能是一次性采收烤后烟叶质量优于常规采烤烟叶质量的原因之一。与常规采烤和一次性采收不带茎烘烤相比,带茎烘烤的烟叶比较松散,间距较大,可以为烟叶水分的蒸发提供更大的空间,使烘烤过程中水分散失比较均匀,促使烤后烟叶组织更疏松,使挂灰烟和杂色烟减少,均价及上等烟比例增加。此外,据报道,上部烟叶带茎烘烤能明显提高新植二烯、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和芳香族氨基酸代谢产物类致香物质总量[7,14],这或许是本研究中烤后烟叶香气质得到改善的主要原因。

在烟株的生长过程中,上部烟叶接受的光照较强,获得的水分较充足,烤后含氮化合物占比大,含糖量低,化学成分协调性差,烟气劲头大,刺激性大,杂气重[15-16]。因此,降低烟叶的含氮化合物含量、提高含糖量对提高上部烟叶的品质及可用性至关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上部6片叶一次性采烤方式,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而总氮、总植物碱含量及氮碱比下降,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17-21]一致;黄浩等[8]研究发现,随着上部6片叶一次性采收烘烤时间延长,叶片中的淀粉酶促反应更加充分,总糖、还原糖的生成量增加,进而可以改进烟叶品质。同时带茎烘烤烟叶中的各种物质会逐渐向茎部转移,导致烘烤后叶片中的含氮化合物等减少,这可能是总氮、总植物碱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22-23]。钾和氯会直接影响烟叶的香气质量和燃烧性[15]。本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采烤方式处理间,烟叶钾、氯含量以及钾氯比无显著性差异,这与何结望等[17]的研究结果“烟叶钾和氯含量不因采烤方式而异”类似。另外,黄浩等[8]研究发现带茎烘烤烟叶的氯含量降低了,而钾含量增加了;王晓宾等[21]的研究显示烟叶钾含量稍有增加。因此,关于上部6片叶一次性采烤方式烟叶钾和氯含量的变化规律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采烤成本及烤后烟叶产值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采烤方式的可推广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体积烤房内,与常规分次采烤相比,带茎采烤的每炉装竿数减少,烘烤时间和每炉标准耗煤量显著增加,但用工数节省了5.6个,最终实际收益增加了1379.38元/hm2。刘光辉等[24]的研究也表明带茎烘烤烟叶的烘烤成本高,但是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由此可见,带茎烘烤虽然造成烘烤能耗成本增加,但减工优势明显,有利于烟农增收。

综上所述,采用上部6片叶一次性采烤方式,尤其是带茎烘烤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烟叶的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内在化学成分及感官品质,还能增加烟叶的实际收益,可以在南阳烟区推广该采烤方式。

猜你喜欢
外观烤烟用工
外观动作自适应目标跟踪方法
以“灵活用工”破解用工荒是有益尝试
A Shopping Story to Remember
“信息超市”精准破解用工“两头难”
不论外观还是声音,它都很美 Yamaha(雅马哈)A-S3200合并功放
烤烟上炕机械研制
不同追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用工难”困扰西部地区:费力气招人 干一个月走人
烤烟专用水溶根施肥技术介绍(二)
烤烟专用水溶根施肥技术介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