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2-02-09 02:59董龙祥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初中山东济宁2720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33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师

◎董龙祥 (山东省济宁市实验初中,山东 济宁 272000)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能力、打下良好数学基础的重要时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核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教育教学改革更加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以此为核心,革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师利用有效提问,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互动性,同时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较小,好奇心强,提问能够让其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借由有效提问,能够让学生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奠定夯实的基础,提高整体水平.

二、初中数学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现状

从目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对提问的重视程度不高,对有效提问的认知还不正确,因此有效提问在数学教学当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动性不强

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并没有重视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提问仅仅是点到为止,只关注学生的回答,而忽视了借由问题加深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导致学生并没有真正借由问题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会越来越多,从而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二)提问的方式单一

教师在课堂当中一般以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而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封闭性比较强,学生只要回答是或不是、对或错即可,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比较强.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其在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上都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如果按照统一的方式进行提问,那么无法很好地满足不同水平下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忽视了整体发展

教师一般在课堂当中互动比较多的对象是发言比较积极或者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而对于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而言,其在课堂当中鲜有和教师进行互动的机会,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忽视了班级整体的提高,且没有对学生进行平等对待,从而使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三、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初中学生在思维能力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教学,教师要对新课改的要求有充分的认知,加强对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视,通过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消除对数学学习的畏惧,从而以更加轻松的心态面对学习.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可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能够敞开心扉,从而主动和教师进行互动,这样可助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目前在学习上的困难,从而更有指向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重难点知识,提升其学习的效率.比如,在对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教学时,对于其稳定性的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为什么射击运动员要用手来拖住枪杆才能够保证射击的准确率”.借由这一类问题,教师可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学生讨论的积极性.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将学生的讨论引导到三角形的稳定特点上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设置问题悬念

在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能够自发地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教师在课堂中应注重悬念的设置,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质疑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初中数学所涉及的知识比较繁杂,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基本学情,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设置悬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在对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和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围绕这一知识点进行悬念设置,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探讨,展开学习.教师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发挥多媒体技术生动、有趣的展示优势,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和的内容时,教师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角和是2570 度,那么请问它是一个几边形? 在悬念的设置下,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有的学生立刻开始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用2570÷180=14……50,得出没算上的内角应该为130 度.用内角和加130 度再除以180 等于15,由此可以得出这是17 边形.教师通过设置悬念,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趣味的问题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三)用有效提问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基本的数学知识进行教学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的策略和内容,优化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运用有效提问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课堂氛围的活跃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为核心,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保证问题的趣味性,帮助学生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和学习,促使其深度学习的开展.教师的设问可以和所营造的情境相融合,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情境当中主动地思考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点时,教师为了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这样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拉近数学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当中学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在生活当中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并且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现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判断其是否属于轴对称图形.学生在多媒体设备上看到蝴蝶、苹果、太阳、月高等图片,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根据直观的图片展开思考,判断物体是否属于轴对称图形,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四)掌握好提问的节奏

在课堂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掌握好教学的节奏,合理安排提问的时间,让学生的学习更有节奏感,更加高效.部分教师在教学当中,习惯将整节课都用来教授新的知识点,这样的教学方式违背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在课堂当中对学生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准,没有结合关键知识进行提问,因此没有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在正确的时间点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比如,在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利用课前的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初步了解,并且让学生思考生活当中有哪些圆形.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询问学生,圆是如何画出来的,让学生尝试利用自己手边的工具画圆,从而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证明圆的性质,从而学会利用解题方法对其进行证明,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认知.同时,教师可以布置课后思考题,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尝试解答问题,并且将答案带到下一节课当中进行验证.这样进行的提问能够让学生的思维紧跟着教师,从而集中注意力,一改沉闷的课堂氛围,保证教学效率.

(五)开展差异化的提问

每一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结合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提问策略.比如,对于数学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提高提问的难度,要求学生独立解答;对于数学水平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用较为基础的问题进行提问.当问题超出学生能力时,学生可以组成学习小组,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探讨,找到正确的答案.比如,在学习“随机事件与概率”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基本的定义和概念,并结合实际生活,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比如,如果明天会下雨,就属于随机事件,下雨的概率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具体的概率.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只需要让其进行简单的计算即可,而针对比较难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交流和探讨.当学生得出结论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验证.教师用这样差异化的提问方式,可缩短班级中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

(六)重视问题的设计

教师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核心来设计问题,从而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和教师的问答互动当中,从而积极地思考问题,并借由主动探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能够在有效的提问当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要根据三维目标开展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升,培养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数学综合素养.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学习的深度,加强对整节课的把控,明确教学当中的内容,突出重难点.教师要紧扣教学重点,提出有效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既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又可以形成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比如,在“同底数幂的乘法”教学中,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进行运算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围绕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来进行,帮助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进行转化,从而使学生学会用同底数幂乘法法则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七)选择合适的提问时机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简单、明了,能够让学生迅速抓住出题者的意图,理解题目的意思,避免学生纠结于题目当中,造成无意义的时间浪费,从而将更多的时间腾出用于思维构建.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找准提问的时机,在重要的时间节点上进行提问,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提问,由具体到普遍,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并从事物当中挖掘其发展的规律.教师可以在重点知识、问题深化等地方进行提问,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在提问之后,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对于不同的学生,教师要留给其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对于数学水平比较好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预留相对较短的时间;对于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加长时间;对于学困生就可以再延长一些时间.教师借由分层设置,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教师要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的学生,使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只是过于被动地完成教师的任务,而不是真正地基于自身的学习需求来进行解答.只有在足够的时间内,学生才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散自身的思维,真正地融入课堂学习,和教师与同学进行互动,从而提高问题的有效性.比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时,教师可依据函数y=3x2-6x+16 图像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来绘制图像,并借由图像得出函数的性质.这一内容属于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因此教师要预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探寻图像的绘制方式,并且在图像的绘制中归纳其性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形成思想上的碰撞,找到问题,自觉纠正问题,形成反省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提升其问题解决水平,并让学生具备更好的数学表达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式,用有效提问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问题探索,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新课改下的教学需求.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