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融入”党支部服务工作法促进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

2022-02-09 05:11祝英明蔡小培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2年11期
关键词:支部师生党员

□ 文/时 瑾 祝英明 蔡小培 辛 涛

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治功能弱化、服务能力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支部凝聚力弱、与系所工作结合不紧密等[1]。因此,在新形势下高校基层教师党支部要充分发挥政治引领功能,将提高支部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实现党建与系所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强化服务功能是新形势下高校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基本着眼点,是更好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关键[2][3]。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道铁系教师党支部(以下简称支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4],始终紧扣铁道工程专业特点,凝聚轨道交通工程行业优势,以育人为中心任务,以服务实践活动为载体,从师生面临的学习、科研、生活入手,创新服务工作方法,构建了“四融入”党支部服务工作法,把师生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齐心聚力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奋斗。

把牢支部建设方向,创新服务工作方法

一是服务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根据师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确定服务内容,拓宽信息反馈渠道,及时获取服务需求信息。积极创新工作方法,探寻工作方式,提供有温度的个性化服务,切实做到关心师生生活、解决师生矛盾、维护师生权益,使支部真正成为爱党爱国、团结师生、服务人民的核心大本营。

二是服务工作突出融入特点。为进一步将服务工作融入到师生思想、科研和生活实处,扎实推进服务工作法形成生动实践。借助铁路学科建设优势,支部依托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搭建师生共同成长平台,持续开展学术交流、试验研究及研究方向凝练等研讨活动,并将工程实践、科研成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通过学术合作实现“以老带新”,营造良好的科研风气,为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三是确保服务工作有机制保障。通过建立“三力”政治引领工作机制提升党支部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每学期根据学校、学院党委的决策部署细化服务工作内容,增强支部工作的“引导力”。与系所行政工作有效结合,通过系务会、组织生活会、支委会等制度把工作任务量化到人,增强支部工作的“执行力”。落实人才引进、年度考核、职称晋升考核制度,对候选人的思想动态、科研能力和生活作风进行细致考察,严把政治关,增强教师队伍的“支撑力”。

聚焦精细化服务,做实“四融入”

一是融入教师,服务教学工作。定期举行教学研讨会,建立教学促进师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在实习实践中有机融入思政元素,构建思政和实践教学双基地。例如:支部与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举办“学习风格认知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本科生导师制的哲学基础与实践分析”等教学研讨活动,通过研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疫情防控期间,教师党员作为教学促进师开展网络教学培训,号召党员教师积极联系行业知名专家,举办了线上讲座,党员教师赴现场开展“云实习”;建立铁道兵纪念馆、中国铁道博物馆等思政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实习实践过程中自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是融入团队,服务科研创新。充分依托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轨道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团队和平台建设,营造优质科研环境,使得团队成为优秀党员的孵化器,提升专业建设、教学科研水平的助力器。以支部为阵地,团队党员积极投身国家重大铁路工程科技攻关,如在复杂环境下高速铁路无缝线路关键技术、无砟轨道设计理论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科研创新成果有力支撑了中国高铁发展,同时为交通强国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三是融入专业,服务职业发展。积极与地方政府、铁路行业企业单位开展科研交流活动,努力做好科研成果对接。定期开展专业交流活动,在基金项目申报、职业规划等方面给予青年教师指导。在新入职教师中实施导师制,充分发挥团队负责人的引导作用和组织能力,将年轻人才“扶上马,送一程”。组织举办全国铁道工程专业论坛等活动,为教师专业交流学习提供成长土壤。

四是融入学生,服务成才成长。支部与道铁专业学生党支部联动共建,打破师生支部的界限,变各自为战的“独角戏”为师生交流互动的“大合唱”。党员担任学生党支部理论导师,共同与铁路行业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实现“育人帮己、乐教敬岗”双向共赢。同时,通过创新创业讲座、担任班主任、本科导师制等方式,加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辅导,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和科研能力。依托教师党支部党员牵头建设的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服役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通过举办铁道工程关键技术国际会议等加强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

强化示范引领,以点带面促发展

支部以“四融入”党支部服务工作法为引导,形成了坚定红色信仰、引领科学创新、强化人才培养的工作体系,先后获得先进基层党组织、北京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支部建设中强化典型示范,通过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支部的服务水平,发挥支部的组织力、感召力和创造力,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一是突出党员攻坚克难中的奉献精神,积极推动师生投身交通强国建设的伟大生动实践之中。全国第二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深入高铁建设一线,在疫情严峻形势和恶劣环境下,充分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始终保持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攻克一道道高铁技术难关,把智慧和力量奉献到交通强国建设中。通过开展网页专栏、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专题讲座等形式,掀起学习热潮,引导党员教师对标先进典型。

二是强化党员在人才培养中的示范作用,以支部为阵地,党员创先争优,积极投身国家重大铁路工程科技攻关。近三年,支部党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高水平科研项目百余项,获得了双主持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十余项,7人次入选长江学者、交通运输部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计划。党员专家凝练形成的“中国高铁铺路”“蓝领科学家”“京城守夜人”等优秀事迹被主流媒体报道,在师生中传递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育人成才表率的正能量,有力促进支部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支部师生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支部联建润“甘泉”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共长沙特别支部的统战策反工作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