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在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2022-02-09 07:23黄前明
警学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边境地区边境公安机关

黄前明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我国与周边14个国家共享2.28万公里陆地边境线。边境地区纷繁复杂的安全形势,违法犯罪活动呈现的多样形态,不仅直接影响边境地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影响着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与此同时,靠人工守卫和物理拦阻的方式,无法真正有效防范和打击边境地区的违法犯罪活动,必须把大数据融入进来,才能发挥功效。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为例,公安机关近年来正是有效依靠运用大数据应用技术在打击偷跨越南(边)境、走私贩卖毒品、电信网络诈骗、反恐怖暴力犯罪和经济类犯罪跨境赌搏、疫情防控等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在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同时,大数据背景下完善公安机关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以数据思维开展应用系统建设和使用理念转变,破除警种、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构建数据治理规范、互通互联、数据共享的创新警务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大数据应用系统效能的发挥。

一、大数据在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的应用现状

(一)边境地区典型违法犯罪活动

打击边境涉毒犯罪。大数据应用系统对本区域采集的涉毒情报线索、涉毒人员信息、涉毒案事件信息等数据进行聚合分类,提取涉毒人员特征标签,建立积分数据模型,对涉毒人员群体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实施监测和预警。一方面通过在库涉毒人员和密切关系群体及活动轨迹进行线索扩展,开展数据碰撞和交互,挖掘出整个贩、吸毒嫌疑团伙及成员。另一方面对现有涉毒人员涉案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和智能算法分析,建立贩、吸毒团伙和人员关系模型,实现涉毒案件情报导侦和提前预警。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公安机关禁毒部门共破获涉毒案件152起,缴获各类毒品46.37公斤,查处吸毒人员1 137人次,强制隔离戒毒638人。[1]

打击边境货物走私。在数据层面融合货物贸易、人员通关等基础数据、人员和车辆活动轨迹数据、关口卡口视频监控数据等,通过预设关系和分析模型实现可疑人员、车辆自动识别发现,走私贩私重大案事件提前预警,为防范和打击边境走私贩私违法犯罪提供情报支撑。如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公安机关边境管理部门结合辖区工作实际,将边境区域调整划定为边界严管区、抵边临控区、实际管控区“三道防区”;科学优化点位织防线,推动设立511个一线执勤点、11个二线执勤点。2022年第一季度,通过大数据系统应用模型发现预警,视频开展实时跟踪,实现“业务+应用”数据赋能,崇左市公安机关共查获11起涉物品走私案件,案值约211.6万元,抓获涉案人员18人,查获涉案车辆14辆。[2]

打击边境地区暴力恐怖活动。通过公安大数据系统广泛应用,有效解决暴力恐怖活动中成员的情报传递手段监控、加密活动内容获取、团伙成员关系和活动轨迹侦察等手段,提高了暴恐案(事)件的情报导侦、综合防范和预警打击能力。某地公安机关通过将重点人员信息、车辆轨迹信息、汽油酒精等危爆物品管理信息汇聚到公安大数据平台后,系统前端感知设备通过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对过往人员面部特征和相关信息进行采集,通过应用系统快速比对和智能分析,及时发现暴力恐怖嫌疑人员作案动机和行为轨迹,系统自动案件线索进行预警警示。公安大数据应用系统部署和应用以来,已将99%的暴恐犯罪案件成功预警在萌芽中。

打击反动邪教渗透。受境内外人员、贸易和通关便利特点驱动,边境地区常常是“反动邪教”进行宗教渗透的重点区域。各种“反动邪教”以其“掩饰”和“美化”的信仰观念和隐蔽活动方式对边境地区普通民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同胞进行“非法传教”,达到其攻击党和政府、非法聚会煽动、诈骗群众钱财、反对社会和毒化群众思想的目的。公安机关通过大数据应用系统对“反动邪教”团伙及成员涉案的“社交网络”通联数据、互联网数据、资金流向和活动轨迹数据、电子出版物传播路径数据等开展智能挖掘,形成“反动邪教”团伙、成员和活动轨迹“画像”,实现“反动邪教”管控、打击的目的。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公安机关持续筑牢边境反邪教防线,严密防范边境邪教渗透风险,有效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

(二)边境地区安全管理

打击人员偷越国(边)境。依托公安大数据应用系统模型建设,通过对已抓获的涉嫌偷越国(边)境人员涉案数据进行智能聚类,通过对偷渡活动路线因素和团伙行为特点分析,结合视频监控、交通卡口和目标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数据支持,实现对可疑人员、车辆进行不间断跟踪查控,及时发现预警偷越国(边)境事件发生。同时,系统还可以为值勤、办案民警提供通信、数据支撑和可视化指挥保障。2021年10月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凭祥公安机关在原有基础上,增加156处监控探头,设置自动感应探头100个,加装自动报警器94个,大幅提升巡查预警能力,实现对8起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案件的及时预警和精准打击。[3]

(三)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通常涉及人数众多,涉案地域范围广,涉案资金查控困难,受害者群体广泛,社会反响强烈。其中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熟人诈骗、兼职(积分、代练等)诈骗、荐股诈骗、退税(退费)诈骗、银行卡(ETC、会员卡等)类诈骗等等花样百出、数不胜数。公安机关为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锋芒,成立专职机构、抽调专职人员、建立反诈应用系统平台。同时与相关部委办进行协调协作,积极开展“断卡行动”“境外通话和信息技术阻拦”“涉案资金快速冻结”等有效反诈措施。与传统案件侦查方式不同,崇左市公安机关在大数据技术支持下,通过使用GOIP技术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发掘、排查出电信网络诈骗嫌疑人。此外,综合运用可视化图形分析的方法(关联分析、网络分析、空间分析等)来发现并还原案(事)件之间的串并关系[4],对案(事)件嫌疑人的身份要素、通信要素进行数据关联,根据关联度进行关联权值评估,可以挖掘出人/案/事件之间的关系,实现案(事)件的串并分析。以涉案账单分析为例,将涉案账单数据导入大数据应用系统,对涉案数据进行清洗、索引、关联和智能分析,一线办案民警能够快速掌握嫌疑人员的账务往来规律[5],分析各嫌疑人账号之间的交易关系、共同交易节点和交易资金流向,挖掘可疑的涉案团伙组织架构和“头目”,为案件侦查提供详实线索和侦查思路。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公安机关共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1 019起,破案率同比上升160.61%,刑拘电诈嫌疑人529人,同比上升70.72%,打掉跑分平台18个,返还受害群众涉诈资金400多万元,预警劝阻43 013人次。[6]

打击跨境赌博。由于存在嫌疑人所在的国家对赌博犯罪法律定义、司法条约、案件管辖、侦查取证困难等歧义和困难,案件侦查方向往往只能用“一案一例”来研究确定。但是,案件办理过程中,通过公安大数据应用系统对嫌疑人个体和群体涉案数据进行综合研判,开展赌博网站和APP侦查、加密赌博数据破解、团伙关系模型建立、资金流转渠道监控和止付等工作取得良好成效。通过跨境赌博案件侦查和国际警务合作,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公安机关打掉跑分窝点18个,收缴GOIP、电脑、手机设备156台(套),银行卡273张、电话卡68张、抓获违法犯罪嫌疑67人。[7]

打击非法跨境务工。根据非法入境务工案件特点和历史数据,借助公安大数据应用平台,建立相适应的数据分析战法模型,可以有效获取非法务工人员涉案情报线索,及时发现预警跨境务工人员活动行为,实施精准边境人员管理手段和措施,起到良好案件预防控制作用。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边境管理部门应用大数据平台,通过对多种信源数据进行实时查询、比对,为现场执勤民警判断是否“三非”人员提供重要依据,人员查验、识别效率提升2倍多,破获偷渡刑案303起,同比上升78.2%,抓获组织运送者383人,同比上升3.8%,打掉团伙62个,查处偷渡“三非”外籍务工人员2 273人。[8]

边境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2020年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公安机关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原则,坚持科技引领、信息支撑,智慧预警促打防。通过提升视频数据、智能查验、平台判断应用能力,实现全方位赋能,使打防更精准、更高效。一是推动技防融合集成化,系统接入天网、雪亮等各类视频监控资源7 000余个,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鲜活的数据支撑。二是推动查缉预警数字化,全面开发应用二线检查站大数据平台,大幅提高查验效率。三是推动装备应用实战化,增配一批科技装备,将前端采集数据记录仪接入视频专网,不断完善指挥体系。四是推动大数据的综合运用。结合扫码、轨迹、支付等历史信息数据,还原相关人员的活动轨迹和时空交集,实现了快速精准流调。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公安机关累计隔离入境人员约7.2万人(其中口岸入境人员6.47万人,“三非”外国人4 275人,中国籍人员3 018人),妥善处置多起入境阳性病例,成功拦截处置非法入境阳性病例19例。[9]

二、边境地区大数据产生及特点

边境地区公安大数据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公安机关公共安全管理和警种业务数据;二是天网(雪亮)工程项目和交通卡口中图像感知设备采集的数据;三是政府各职能部门、各社会主体运营(经营)的重要数据;四是互联网数据;五是尚未整合的公安机关内部数据、社会面广义外部数据和其他数据。

边境地区大数据具有以下特点:

(一)数据采集量庞大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天、地、人、物、事、组织和电磁空间等与人们衣食住行相关的活动,都会在通信载体和信息网络上留下行为数据和活动轨迹。公安机关需要采集数据内容也从以前的特种行业扩展到更加广泛的领域,数据采集的设备类型、工作模式、技术类型和手段也更加多元、复杂。而基于云存储、智能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可视化等新兴技术,又延伸出庞大的关联数据业态。

(二)数据种类繁多

公安大数据应用系统平台数据包括各种公共安全管理数据、违法案(事)件、视频侦查、网络安全管理、科技信息化、交通卡口等诸多方面,不仅数据来源渠道多样,数据结构和数据传输方式也各不相同。其中既有结构化数据,又有半结构化数据及非结构化数据。而且即使是结构化数据,其数据字段、类型等也由于各个子系统建设模式存在较大差异而各不相同。对这些多源异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是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需要解决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数据价值密度不高

由于公共安全管理数据量庞大复杂,数据价值密度高低不尽相同,但每一条数据又重要不可或缺,因此对公安大数据应用平台的数据存储和挖掘,以及系统运算及响应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基于“木桶效应”,任何的可能数据遗失,都可能会成为引发危害公共安全的案(事)件风险和隐患的直接“导火索”。

(四)数据时效性强

数据实效性决定公安机关应对突发案(事)件的策略和效率。例如,在重大群体性事件和情报分析预警工作中,数据的实时性展现得尤为淋漓尽致。因为一但数据出现较大幅度延迟,事件可能超出预期可控范围,给予处置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大数据资源采集获取的时效性、准确性,是数据鲜活可靠的重要指标。同时,在社会管理和民生服务、舆情监控和引导等现实工作中,鲜活的数据可以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三、大数据在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的典型应用及存在问题

(一)大数据在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的典型应用

1.国内的典型应用案例。在中朝边境,国家根据其区域地理特点、现实条件和边境管理需要,通过在边境一线、抵边区域和边境纵深区域,梯次部署建设“三道防线”边境防控网,完善铁丝防护网、公安检查站、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任务,并建立相应配套运行机制,实现了昼夜监视、连续追踪、自动报警等信息化功能,显著提升了边境地区的管理、控制和防范能力,为保障我国边境安全提供了有效管理手段。[10]

在粤港澳边境上,珠海市依托大数据资源建设了反偷渡数据库、智能验放系统、人脸识别抓拍系统,还为一线值勤民警配发移动警务终端,实现人像自动识别追踪以及历年反偷渡数据的自动统计,图表分析和联网输入、查询,极大提升了打击偷渡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

2.国外的典型应用案例。在长达3 145千米的美国与墨西哥边境,为提高对边境威胁的侦测、识别、监控与反击能力,美国在美墨边境使用多种传感器并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来自雷达探测、视觉成像和热能测量的数据,能够发现美墨边境墨西哥一侧可能出现非法越境的活动并及时进行追踪报警。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使用生物识别技术,帮助验证大多数抵达美国入境口岸的非美国公民的身份以及识别试图非法进入美国的移民。

英国的电子边境以生物特征识别为支撑,通过采集申请入境人员照片和指纹,甄别申请人材料的真假和犯罪记录等,筛选出潜在危险人员。

欧盟为防止非法移民入境,于2013年启动了边境监控系统Eurosur,在各会员国设立监控中心,共同形成监控网络,共享边境地区的图像及信息资料。[11]2017年,欧盟提出Roborder研发计划,该计划与无人机或航海器、热成像、被动雷达、射频信号感应器等感测科技,组成自主边境监控系统。一旦发现边境异常行动,欧盟及其成员国相关单位能即时得到预警情报并采取行动。

2010年以色列启动“沙漏项目”,在埃及与以色列边境线上修建边界防护网,项目包括视频监控、雷达和移动检测器,以打击走私、偷渡、非法移民和恐怖主义。[12]同时,在与黎巴嫩、叙利亚交界地区以及加沙地带,以色列部署了大量的电子防护栏,除了起到物理隔离的作用外,还能够利用综合传感器和监视系统,通过数据链向指挥中心提供有效的入侵警报,防止遭到对方的突然入侵袭击。[13]

约旦在沿叙利亚和伊拉克长达275英里的边境线上部署了一道融合传感器的边境屏障,该系统集成昼夜摄像头、地面雷达以及完整的指挥、控制和通信套件,可以捕获过境人员或车辆的信息,并自动合成通用的作战图,分析数据,帮助决策。

(二)大数据在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本地统一的数据应用平台。目前,由于公安机关各类管理数据资源的接入方式、更新时序、数据标准、内容范围、安全类别等存在一定差异,基层公安机关实战应用所依赖的许多数据资源分散在不同的业务子系统中。各警种资源、社会资源、案件资源多呈现管状流通,在基层公安机关还无法完全实现数据汇聚和实时共享,一线实战部门还需要更多依托省级资源共享平台进行综合查询,还缺乏一个统一的、面向本地开放共享的“全量”大数据平台应用系统。

2.缺乏更加有效的数据安全管理手段。公安机关数据资源管理目前普遍采取“谁采集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由于公安机关公共安全管理数据广泛分布在各业务部门、警种的自建系统应用里,在采集、汇聚、储存、应用等过程中,仍然面临数据泄露、遗失和数据滥用的安全风险。一是云数据存储层面的风险。公安机关数据在云存储时代,还普遍缺乏云数据安全管理的技术手段和能力,基层公安机关对云数据安全意识还急需全面加强。二是网络安全管理层面的风险。公安机关面向公众服务的信息系统被勒索病毒入侵,导致部分业务中断的案例还不在少数。公共信息网络的物理安全和内容安全还需要提升重视的高度。三是用户层面的数据安全风险。非授权用户假冒身份查询、获取数据导致数据泄漏;用户违规通过拍照、截屏或其他非法手段备份、下载数据;越权访问数据、滥用访问权限;系统承建单位在系统开发和维护时违规获取、储存数据;应用系统“一机两用”违法接入互联网等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

3.应用系统缺乏更加良好数据思维。基层广大民警对大数据应用的认识还存在一定不足,思维还停留在相对滞后状态,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时代衍生出的新型违法犯罪形态不断刷新感官,基层民警对于运用大数据服务实战的能力,提升信息科技知识的危机意识还需要特别加强。主要表现在对大数据的作用认识理解还不透彻,与时俱进拓展大数据应用岗位技能大练兵还未成常态,以固有工作思路和习惯开展业务还比较普遍,对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存在一些抵触情绪。

4.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存在壁垒。基层公安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过程中,外部数据汇聚渠道分散,数据获取范围还不够全面。一方面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和服务数据、企事业单位经营数据、社交网络通信数据、社会组织及团队运营数据等等,还无法实现全部实时和全量采集。另一方面警种间数据共享和流转渠道还不完全通畅,跨部门间信息交流和数据交换模式还不完全规范,还存在数据共享的壁垒,部分案(事)件的流转还需要部门和层级间纸版文书审批等,不能高效的进行线上流转审批。再一方面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警种业务模块和独立应用子系统还未能完全融入大数据应用系统中来。

5.基层公安机关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现象还比较明显。受制于公安机关编制体制因素影响,高层次、高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引进还制约在公务员考录、薪酬待遇、职务等级确定等层面。一是基层警员编制“数量”问题。近年来,随着基层公安机关业务工作日益繁重,警力向基层配置倾斜理念还未能全面落实,基层警力不足的情况普遍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公安机关曾经参与大数据建模,具有大数据相关工作经历的民警不足20人。二是专业技术岗位警员“职业化”问题。新形势下,公安大数据应用对民警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但由于基层民警多是肩负多个岗位职责和承担多项工作任务,还无法全身心钻研公安大数据的应用问题。基层民警还普遍缺乏更深入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培训,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岗位培训和练兵比武人次更少,导致基层公安机关大数据应用水平提升受到影响。[14]三是基层民警的“专业化”问题。在知识层面,基层公安民警能够从涉网和新型违法犯罪的基本特征、发展趋势来研究案件,尚不能做到全面、精细和透彻;数据证据、数据研判的能力还普遍不是很高。在实践层面,基层公安民警普遍无法拓展“智慧警务”应用的边际和实战效能,也不具备较高的警务数据决策与组织指挥能力。

四、公安大数据在维护边境地区稳定的几点思考

(一)建设更加多元异构的大数据应用平台

1.加强公安大数据应用系统的顶层设计。新时期,在面向公安业务新形势、警务需求新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加强公安大数据应用系统的“顶层设计”,将系统架构标准化、功能模式化,将数据资源采集的广泛性、数据挖掘的智能化、数据分析的可视化、数据应用便捷性和数据安全保护等内容全面融入“顶层设计”理念之中。同时,强化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的整体性、时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正确处理警务特色需求与信息技术演进及应用创新的关系,建设一整套符合新时期警务工作需要、业务功能全面、人机界面智能友好的新型公安大数据应用平台,形成自上而下、覆盖全面、结构清晰、功能齐全、流程标准规范的公安大数据应用形态。

2.面向基层实战需要的应用创新能力建设。公安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在满足“顶层设计”原则基础上,重点应从区域警务模式、管理和服务对象特点等方面开展“针对性”和“个性化”创新。全面融合基层警务创新和警种特色业务需求,是系统生命力的重要表现,是公安大数据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理念。实际操作中,在充分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先进信息技术不断完善系统功能的拓展,创新研发“功能模块”和“应用子系统”功能,不断提升和完善公安大数据应用系统的服务功能。

3.推进边境区域特色数据融合。从区域警务和数据应用特点来看,本地行政区划内数据价值较高、时效特点鲜明、地域特色明显的重点数据,是纳入公安大数据应用系统采集优先层级的重要选项,是构建全面、“鲜活”本地数据池为区域警务提供技术支撑的根本。推进边境地区政府职能部门数据与公共安全管理实时数据动态融合,构建覆盖边境地区各行各业信息的海量数据存储模式,推进数据互联互通、融合共享,实现边境管控数据信息的全覆盖,拓展数据共享应用范围,提高边境管控决策的科学性、系统性、协同性。[15]

4.加大应用系统建设资金投入。公安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巨大、建设任务繁重,需要持续不间断的投入进行升级迭代,基层公安机关在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支持的前提下,应及时将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并编制好项目建设规划方案,主动做好资金转移支付和采购流程衔接,提前做好技术人才储备,提高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队伍的执行力。

5.适应应用系统建设和使用模式创新。应用系统建设和使用模式转变,是近年来公安信息化建设普遍推行的解决方案。从建设模式讲,项目实施过程中尝试采用“以租代建”“分期付款”“合作共建”等多种建设模式,这是当前解决基层公安机关建设资金短缺,克服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的一种多元尝试,是解决基层公安机关大数据管理、应用、服务和技术保障的有效手段。同时,还有其他多种建设选项,基层公安机关可以尝试探索和实践:一是购买服务。通过与上级认证认可的大数据服务单位签订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大数据应用相关工作。二是与有创新实力的公安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本地信息技术企业联合研发大数据应用平台或应用子系统。三是开展基层公安技术革新和科研项目申报,开展专项理论研究或警用技术装备研制。

(二)培养大数据思维

大数据思维是公安机关警务机制创新的基石。信息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时代,基层公安机关广大民警如果不能及时转变数据思维模式,即便拥有海量数据及智能分析平台、设备和技术,也很难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真正有价值案件和情报线索。因此,培养数据思维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警务思想转变过程。一是要在工作中培养。通过警务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民警大数据应用相关知识、方法和技巧。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开展大数据相关技术交流和专题讲座,传授大数据思维的相关案例和技战法,解决大数据应用的普遍能力提升问题。二是通过专项比武和大练兵来验证深层次的大数据应用能力。通过案件侦查、知识竞赛、比武通关等多种形式,力争使从事大数据相关工作民警尽早实现从“工具人”向“建模人”转变。

(三)建立专业化基层大数据应用人员队伍

1.提升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水平。建立健全和完善大数据相关专业人才引进机制。落实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政策,制订专业人才引进实施计划,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拓宽大数据专业人才引进渠道,建设符合信息时代需要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构建一支专业化、技术强的大数据人才队伍。

2.提升基层公安民警的专业能力。全面加强和提升基层公安民警的大数据应用能力。可以采取短期集中培训、院校专业培养、比武竞赛练兵、实战技能磨炼、小教员和一帮一结对子等多种多样培养模式;也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业务交流培训模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知识更新和技术讲座,实现公安民警大数据应用能力培养、转化良性循环,尽早实现大数据应用人才“自给自足”。

(四)增强公安大数据的安全保护

1.建立数据使用的“权、责”机制。公安大数据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安部相关规定管理和使用;对收集和存储的数据,要严格按照使用、管理权限进行合规赋权,切实做到数据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专业化。基层公安机关在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应明确数据的使用“权、责”权利边界,完善数据管理、使用的权责和清单,树立大数据建设参与人员、使用民警的责任意识,提升大数据服务边境管控的规范性和秩序性。[16]

2.强化人员的保密意识养成,树立牢固的数据保密意识。公安大数据包含重要和敏感信息内容,涉及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信息、公民个人身份信息、企事业和公民财产信息、社交网络和通信信息等方方面面。因此,数据的所有者必须加强数据安全保护意识,在数据的采集、储存、使用全过程,都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切实做到保护数据和公民隐私安全。同时,建立和完善数据安全管理问责机制,对数据泄露导致公民或法人利益受到损害的,除按法律规定进行查处之外,力求通过责任“倒查”机制,强化数据安全管理责任人的保密意识。

3.加强数据保护的技术创新,夯实数据安全防护体系技术应对能力。重点关注云、系统、存储和网络传输设备的物理安全问题,优先解决系统应用和数据管理的信息内容安全问题,全面排除和降低应用系统的潜在安全风险。严格按照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对与边境管控相关数据进行保护,对个人身份信息、敏感信息采取加密升级和认证保护技术。[17]推行持续性安全风险和信任管理机制建设,建立安全访问控制和可信认证的授权体系,确保边境管控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大数据技术在边境管控中得到更有效的利用。[18]数据保护的技术创新,是数据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之一。

信息时代的到来及蓬勃发展,汇聚了大量的社会数据资源,给公安机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更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边境地区,相对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思维理念已经不能良好地适应各类跨境违法犯罪,将大数据运用到边境地区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已是大势所趋。只有充分把公安大数据与现有工作模式结合起来,才能发掘出公安干警的最大潜力,更好地服务公安业务工作。

猜你喜欢
边境地区边境公安机关
边境扬威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边境地区语言教师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探讨——以云南为例
守卫边境的“帕米尔雄鹰”
严阵以待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的通知
公安机关将开展3个月行动 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资和环境犯罪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新墨西哥州的边境地区 探险蒙蒂塞洛峡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