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业态从业人员社保经办服务转型升级

2022-02-09 07:46费平
中国社会保障 2022年9期
关键词:经办业态养老保险

■文/费平

中欧“提升中国社保经办服务能力,实现全民社会保障”项目关注的内容之一,就是如何应对将新业态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挑战。为此,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在全国范围内对3145名新业态从业人员进行了线上问卷调查,还从2020 年11 月起,在线下对北京、上海、江苏、河南、湖北、广东6 省(市)的2016名新业态从业人员进行了访谈调查,全面了解其群体特征、就业特点、参保情况、社保经办服务需求及获得情况。

主要调查结论

群体特征。在受教育水平方面,平台类人员整体高于非平台类人员。在平台类人员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为51.9%;非平台类人员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为56.4%。青年人依然是主力,占比55.3%,但中年人(30-50 岁)占比也不低,占比41.2%。新业态从业人员整体呈现年轻化趋势,这一点在平台类人员中更为明显。

就业特征。平台就业的稳定性较高,从事当前工作已满1 年的占比达到77.1%。近8 成人员当前从事的工作是其唯一工作。超5 成每周工作时间超6天,超8 成每天工作时长超过8 小时,有14%每天工作超过12 小时警戒线。

收入及缴费负担。平台类人员月均收入主要集中在4000~8000元,非平台类人员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000~4000 元。平台类人员参保缴费基本占月收入的10%~20%,认为“缴费负担不重,能承受”的比例最高(占比61%);非平台类人员认为“缴费负担重”的比例最高(占比43.5%)。

参保及经办服务获得情况。在社会保险参保情况方面,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6 成)明显高于工伤保险等险种的参保率,全民参保计划推进效果明显。但不同行业参保情况也不同,如生活服务类、快递员、骑手参加养老保险率最低,是下一步扩面的重点。平台类人员(占比36.3%)主要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非平台类人员(占比21.7%)主要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平台类人员中,不同行业参保情况也存在差异,其中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占比最高的职业为在线教育(占比55.5%),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占比最高的职业为网约车司机(27.3%)。

在经办服务获得情况方面,已参保人员均不同程度获得过经办服务,满意程度高达8 成;未参保人员获取经办服务信息的渠道有限。在工伤基金赔付过程中,有71%的人员回复顺利,不顺利原因主要集中在周期长、流程复杂、工作人员态度不好。

在经办服务需求方面,调查显示,新业态从业人员对社保经办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可以随时参保缴费(占比66.1%)、可以手机或网上缴费(占比57.1%)、可以随时查询缴费等情况(占比53.6%)、有专人提供咨询服务(占比46.4%)、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参保缴费(占比39.3%)等。可以概括为:随时办、网上办、跨区域办、专人办。

在调查未参保原因时,首先,不了解相关参保政策仍然是重要原因。在排名前三的未参保原因中,占比第一(47.3%)的是收入不稳定,容易断缴;占比第二(37.9%)的是不了解相关政策;占比第三(30.7%)的是个人无缴费能力。其次是经办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参保手续复杂、缴费不方便、跨地区转移接续难以实现导致无法享受待遇,参保地与就业地不同导致异地无法享受社保待遇仍是未参保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三,平台行业有差异。不同行业未参保原因并不相同,比如骑手和快递员的未参保原因中,位居第一的是“不了解相关政策”;网店微商、网络文化服务类人员的未参保原因中,选择“我想要当前获得更高收入”者占比最高。第四,地区之间有差异。西北、东北地区因“不了解相关政策”“个人无缴费能力”“想要获得更高收入”而未参保的比例最高;中西部地区因为“参保手续复杂、缴费不方便”“跨地区转移接续困难”“参保地、就业地不同,异地无法享受待遇”而未参保的比例最高,说明中西部和西北、东北地区仍需大力提升经办服务能力。

在未来参保选择及缴费意愿方面,未来参保险种首选基本养老保险的占比最高(60.5%),其中又以 “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作为首选的占比最高(31.8%)。在未来缴费意愿上,若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希望按照5%~10%的月收入水平缴费的占比最高(44.1%);若参加工伤保险,愿意按照10~20元水平缴费的人员占比最高(超过3 成)。

主要改革措施及困难

新业态从业人员就业形式多样,跨区域转移就业频繁,工作时间、空间不固定,未跟雇主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只能以个人身份参保,对社保经办服务的需求与传统服务模式存在很大差异。

为满足新业态从业人员的社保经办服务需求,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以信息化为抓手,采取多种措施推动经办服务提质增效。一是不断完善“三级管理、五级服务”的多元经办服务体系,推动服务下沉;二是持续优化社会保险经办信息系统建设及应用,推进经办服务模式数字化转型;三是积极推动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确保经办服务统一、规范;四是加快数据共享,推动社保业务跨地区协同经办。但目前看,要满足新业态从业人员“随时办”“网上办”“就近办”“跨区域办”的服务需求,还有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经办服务能力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二是信息化程度不统一,部分地区信息数据尚未实现实时互联;三是社保经办业务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有待提高;四是跨部门、跨区域业务协同难,服务下沉难。这不仅与我国社保经办服务体系自下而上的发展历程有关,也与以地方财政为主的经费投入和管理体制有关。

相关政策建议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解决“网上办、跨区域办、就近办”难题。其一,推动以信息化为主的标准化建设。实现信息系统标准统一、经办服务标准统一、风险防控标准统一。其二,进一步完善经办服务体系。强化部级、省级、市级经办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能;完善市级以下的经办服务体系,推动建立“一个平台,两级管理,四级经办”的垂直管理服务格局。其三,加快经办资源整合,将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的登记、稽核等职能进行整合。其四,统一内设机构,根据职能调整、信息系统、综合柜员制统一省内地市、区县的内设机构。

加强收入监管,推动有能力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从国际上看,许多国家会通过多部门统一征收的方法推动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例如,法国要求数字平台必须向其员工发送当年收入和活动的详细情况(1 月31 日之前),并提醒他们注意自己的缴税和社保缴费责任。这种做法值得借鉴。我们应该加强人社部门、税务部门及平台企业的数据共享,掌握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收入明细,加强收入监管,推动有能力的群体参保。

分类实施宣传政策。其一,针对平台类和非平台类人员确定不同的扩面策略。从调查数据看,平台类人员学历更高、收入水平更高、缴费压力不大,应引导其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非平台类人员学历偏低、年龄偏大、收入偏低,缴费负担重,缴费能力差,应引导其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或医疗保险。其二,针对已参保人员和未参保人员确定不同的宣传策略。对于未参保人员,应依托多元经办服务体系,缩小宣传半径;对于已参保人员,针对其关心的社保关系转移等权益类问题,应借助大数据,实现每天24 小时业务咨询服务。

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其一,优化完善新业态从业人员参保政策。突破地域限制,让其自主选择在就业地或户籍地参保;参保登记、缴费、信息变更、权益查询、关系转接、社保证明打印等高频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其二,允许个人自主缴费。参照居民或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方式,划分多个缴费档次,按月、季、半年度或年度等多种方式缴费;取消五险捆绑缴费,自选参保险种。其三,简化参保经办手续。可宽进宽出,缴费即享、中断即停;建立线上网络服务平台和线下服务网点的联动模式。其四,加强大数据分析,预测就业流动和服务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猜你喜欢
经办业态养老保险
发挥示范功能,探索数字助农新业态
唤醒街区想象力:多元业态赋能创意社区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推进社保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这15种新业态、9 个新职业“拍了拍你聪明的小脑瓜”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社保经办:用便捷提升幸福感
医保经办管理期待创新
谢先文:面对新常态 开创新业态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