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广府文化精神促进“两湾”交融联动

2022-02-09 08:32陈学璞杨辉庄严
广西社会科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广府精神文化

陈学璞,杨辉,庄严

(1.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 南宁 530021;

2.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广西 南宁 53002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1]传承弘扬文化精神,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重塑国家和民族灵魂的重要举措。文化精神是文化的深层内容结构,是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广府文化精神是研究广府文化的重点、传承广府文化精华的难点、推广先进广府文化的焦点。广府文化精神作为广府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在促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两湾”)交融联动上发挥重要作用。

一、广府文化与广府文化精神

(一)广府文化

广府文化是岭南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广府文化发端于以广州为中心的广东地区,这一地区背山面海,北有五岭,南有绵长的海岸线,在历史上曾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自然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较为落后。自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中原文化南渐,与南越民族文化不断碰撞、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以广府为中心、以粤语方言为主要标志的广府文化区域。“广府”是“广州府”这一行政区划的简称。“府”在岭南的设置最早可追溯到东晋南北朝所设的广州都督府,但所谓“府”也只是官署之称,直到明代开始设广州府,其才成为行政区域。广府文化并不仅仅是指广州府文化,而是泛指广府民系的文化,即以广东珠三角广州地区为中心、使用粤语方言的汉族居民的文化。广府文化盛行的区域不仅包括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地区、粤北部分地区[3],还涵盖中国港澳地区、海南部分地区和广西部分地区,乃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广泛传播。在这些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社区中,粤语作为广府文化最重要的基因和最具特色的符号得到广泛使用。粤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语言汉语方言。有人认为粤语源自北方中原的雅言,也有人认为其源自楚国的楚语。汉代至唐宋,中原汉人不断地迁徙到岭南,促进了粤语的发展和定型。粤语中保留了较多中古汉语成分,特别是较完整地保留了中古汉语普遍存在的入声,其声母、韵母、声调与古汉语标准韵书《广韵》高度吻合[4]。随着粤语的广泛使用,广府文化也被更多人了解和认同。综上,广府文化是以粤语为主要标志、以广州为中心、以广东为主体的涵盖粤桂港澳琼广大地区的地域文化,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广府地区,广府文化与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高凉文化、雷州文化并存,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穿透力。

(二)广府文化精神

广府文化精神是广府文化的深层内容和实质,是广府文化的灵魂和精髓。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府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中的天人合一、以民为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丰富内涵,但同时也具有自身的突出特点,包含了对外开放的多元兼容精神、义利兼顾的务实重商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精神、教育与文学艺术并茂的文化精神等。

1.对外开放的多元兼容精神。广府文化是历史上中原移民与广府地区原住民相融合后产生的文化,其形成与发展过程具有对外开放、多元兼容的底色。历史上我国出现过几次大型移民潮,岭南地区成为南下移民的归宿地。第一次移民潮是在秦汉时期,中原数十万移民迁来岭南地区,当地经济随着大量人口涌入而迅速增长,合浦、徐闻成为我国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番禺成为我国南方重要的外贸口岸。第二次移民潮是在唐宋时期,由于中原地区群雄逐鹿、烽火连天,大批民众被迫背井离乡,南下迁移到珠江流域地区。第三次移民潮在元明清时期,当时的塞外民族军队南征和农民起义,中原人大批举家搬迁到南方避难。近代清王朝闭关自守,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发起侵略战争,在广东等沿海地区强行开辟通商口岸,这一过程中许多民众被迫下南洋谋生。这在客观上形成了广府人对内对外的开放和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开平碉楼群作为历代华侨华人回乡建设的、被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特色建筑物,就是这种意识和精神的象征。不同的地域文化经过长年累月的磨合,相互交融,形成了既有中华传统各民族文化的基因,又有岭南文化自身色彩的广府文化精神。

中国近代史上,广府地区率先引进当时西方的先进文化思想,出现了中国较早的民主主义改革家和革命家,以及留学生、西医、科技人员等优秀人才,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例如,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个也是最成功的经济特区,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试验区,除毗邻香港等地理因素外,还因其是广府文化盛行的主要区域。经济腾飞不能没有文化软实力的支撑,广府文化为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吸引国内外人才、接纳各地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广东、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开放兼容的广府文化精神息息相关,受益于广府文化精神中心辐射的良好文化生态。

2.义利兼顾的务实重商精神。“义”是广府文化的主要特点,广府人也具有行侠好义、扶危济困、热情好客的传统。历史上广府地区人口稠密,但仍有一批又一批外地移民选择在此地安居,并在交融中最终获得了和谐发展。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广府文化重“义”,但不排斥经营者应得之“利”,德义为先,兼顾利益,关注企业的利益和劳动者的个人权益。除“义”外,务实苦干也是广府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广府人向来不喜空谈,而是崇尚实干、讲求实效。这既是工商业伦理之要求,也是扎扎实实创业兴业的精神体现。广府文化主张把仁义道德与重商言利结合起来,主张理性合法经营,追求工商利润。义利兼顾的务实重商精神,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得到传承延续、发扬光大。例如,深圳经济特区创立之初的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大批国人被务实重商精神所吸引,成群结队到广府地区打工。广府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价值观,成为促进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商务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已举办上百次,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中国外贸第一促进平台,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缩影和标志。由此可见,义利兼顾的务实重商精神促进广府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广府地区的繁荣也带动了其他地区商业经济的长足发展。

3.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精神。敢为人先是广府文化的精神传统,广府人以创新创业为荣。“敢为人先”精神,使得广府人“敢干、能干、会干”,同时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富有闯劲和干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近代史上,广府地区出现了一批影响中国工商业发展的民族企业家,如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现代香港也有不少著名的广府企业家,他们往往体现出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精神,与时代共同进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广府人继续发扬广府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勇于先行先试,大胆实践探索。例如,40多年来,广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和转变政府职能,协同推进各领域改革,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很好地发挥了窗口作用、试验作用、排头兵作用。广东的经济快速发展,多年来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对国家的贡献均排在全国各省区前列,深刻彰显了文化自信、敢为人先的精神文化内涵。

4.教育与文学艺术并茂的文化精神。教育是广府文化的重要内容,重视教育是广府人的传统。从书院数量看,早在宋代,广府地区就设立了广州禺山书院、番山书院、濂溪书院等书院。到明代,广府地区书院激增,总数位居全国第三,位于广东的西樵山成为理学名山,江门学派成为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学派。清代是广府书院空前发展的时期,书院数量大量增加,而且门类齐全、分布集中[5]。从科举人数来看,古代广府地区教育培养了大量人才。从具体人物来看,明代出现了内阁首辅梁储、尚书湛若水、礼部尚书霍韬等著名人物,为国家作出较大的贡献。从西方教育情况看,美国传教士在澳门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西式学堂马礼逊学堂,中国第一位留学美国的大学毕业生容闳、第一位留学英国的大学毕业生黄宽曾就读该校。

教育发展带动了学术兴起。南宋时期,广州创立了岭南地区历史上第一个学术流派——菊坡学派。明代开启心学先河,创立了“江门学派”。从陈献章倡导涵养心性、静养“端倪”之说开始,实现了由理学向心学的转变,成为儒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湛若水在全国各地创办多所书院,弟子多达数千人,遍布中国大江南北,促进了明代心学的发展与繁荣。以湛若水为代表的“甘泉学派”自成理学的一大门派,与王阳明的“阳明学”被时人并称为“王湛之学”。清代,广州形成以陈澧为代表的“东塾学派”,佛山也出现以朱次琦、简朝亮、康有为为代表的“九江学派”。鸦片战争后,康有为在广州创办“万木草堂”,培养维新变法人才,研究维新变法理论,其门生有梁启超、陈千秋、徐勤等。近代以来,广府地区出现众多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先驱人物,包括中国物理学之父吴大猷、中国航空之父冯如、中国革命空军之父杨仙逸等。新中国成立后,广府地区教育快速发展,诞生中山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知名高校。新的历史时期,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以改革开放著称,在老牌高校中异军突起。这些学校每年都为国家培养大批优秀人才。由此可见,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刻彰显了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的道理。

文学艺术是广府文化的元素和外衣,是广府文化精神的内核。广府文化的代表有“岭南文学”“岭南画派”“粤剧”“粤曲”等。广府地区文学艺术历史悠久,从宋代开始,珠三角地区逐渐取代粤北成为岭南文学中心。元朝“南园前五子”在广州南园创立南园诗社,形成“岭南诗派”,成为明初中国诗坛五大流派之一。清代,珠三角地区出现了以“岭南三大家”和“岭南七子”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享有声誉的岭南诗坛与中原诗坛、江浙诗坛三足鼎立。除文学外,广府人在绘画上也有很深的造诣。明清时期广府画坛人才辈出,创造了“撞水”“撞彩”等技法。清代随着广州国际贸易繁荣,洋画家也来此谋生,并收徒授业,培养出第一批中国油画家。20世纪初,在珠三角地区诞生了“岭南画派”,成为20世纪中国画坛的三大画派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广府文化唱时代绝响,开风气之先,成为中国开放文化和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符号。例如粤语通俗歌曲《我的中国心》《万水千山总是情》《恭喜发财》等,以及电影“大话西游系列”“黄飞鸿系列”等广府文艺作品可谓风靡祖国大江南北,在世界范围内也有较高的知名度。

诚然,任何文化都会有其糟粕,但广府文化精神摒弃广府文化中的糟粕而提炼精华,张扬了广府文化的先进气质和精气神,这正是我们倡导广府文化精神意义之所在。总体来看,广府文化精神是一种务本求实、尚德重商的精神,包括爱国开放、义利兼顾、敢为人先、知书达礼、人文情怀等诸多方面。

二、弘扬广府文化精神的方式

广府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府文化善于吸收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把各种地域文化中的文明元素融入自身的开放性精神文化。广府文化地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保留区和延续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广府文化必然是题中之义。广府文化精神能够激发人们内心的文化认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弘扬广府文化精神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弘扬新时代广府文化精神,就是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摒弃传统广府文化消极保守的一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广府文化精华,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之中,促进粤桂港澳琼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体来说,弘扬新时代广府文化精神有如下四种方式。

(一)发扬矢志不移、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

坚持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独立、领土完整,是广府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两广地区涌现出无数爱国志士、英雄豪杰,如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7]在孙中山的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孙中山为当时中国的积贫积弱痛心疾首,第一个响亮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广府地区涌现大批为共产主义理想不怕断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中不惧屠刀,慷慨就义。如今,我们继承革命先辈遗志、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就是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建设广府地区美丽家园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以变革求新为荣,以勇于担当为任,以不懈奋斗为乐。

(二)构建开放包容的大格局

开放包容的广府文化精神,历来是促进粤桂港澳琼合作共赢的精神推动力。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应继承发扬广府人“下南洋、进东盟、闯欧美”的传统,主动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积极投入“一带一路”建设,在文化交流、人心相通中发挥广府文化的优势。应扩大开放,把粤桂港澳琼的相互开放包容放在优先位置。粤港澳大湾区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接,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验区与海南国际经济试验区互助,政策相通,资源共享,利益均沾。广西提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的经济发展格局,重点在“南向”“东融”。珠江西江经济合作试验区,应“两广”合办,统一政策、统一管理,共同开发、合作发展。

(三)开创实干与创新相结合的新局面

广府文化精神有埋头苦干、敢于创新的特质。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党的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粤桂琼改革开放发展的新格局新使命等,发扬广府文化精神有利于开创实干与创新相结合的新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增长率一直领先于各个兄弟省区市,经济总量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正是由于解放思想,观念转变,勇于开拓创新,加上不尚空谈,真抓实干,使广府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时代应继续发扬广府地区的优良文化传统,创新科技金融体制,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经济等现代管理方式和新兴技术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进而促使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行稳致远,开创广府地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四)以先进文化领航广府地区经济社会均衡发展

广府地区地域辽阔,农村广袤,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既有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经济发达的城市,也有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究其原因,除地理因素、历史因素这些客观存在外,从主观上看还与文化有关。相对落后的地区未能传承弘扬不甘落后、敢于进取、打破常规、革新创造的文化精神,在困难面前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优势难以发挥,劣势不能克服。只有弘扬包括广府优秀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文化精神上补“钙”,才能培本固元、提振精气神,从而解放思想,打破僵局,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发挥优势,扬长补短,取得改革发展的主动权,从根本上改变后进面貌。因此,目前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应积极奋进,主动对接经济发达地区,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为此,可应从文化抓起,以实现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促进人们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激发文化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从而用软实力拉动硬实力发展,实现人文塑造、经济振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应从细处着手,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方针,研究整理广府文化资料,挖掘抢救宝贵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广府文化遗产,提炼好广府文化精神,传承普及先进广府文化。正确处理全国文化与地方文化的关系,在保障主流文化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发展地域文化,给予广府文化适当的生成空间。

(五)在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中传承发展广府文化精神

广府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是在与其他地域文化的融合中产生发展的,同样在各种地域文化的交流碰撞中传承发展广府文化精神。广府文化吸纳其他地域文化的长处与精华,取长补短、相互包容,反对地方主义和狭隘的民族主义。例如,广府地区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粤语白话与桂柳话、客家话、壮话、瑶话、苗话、黎话等少数民族语言应共存。此外,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大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大家庭理念,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各地域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各民族各地域兄弟姐妹紧密团结,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广府文化与客家文化、骆越文化、桂柳文化等相互交融,地域和民族之间人员相互尊敬,守望相助、手足情深。在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中,相互学习,文明互鉴。传承发展广府文化精神,促进民族团结、地区协作,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先富帮后富,达到精神和物质的共同富裕。

三、以广府文化精神促进“两湾”交融联动的具体路径

建设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和推进的国家战略。广府文化精神作为广府文化的灵魂和精髓,在促进“两湾”交融联动上发挥重要作用。广府地区应持续加强经济文化方面的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贯彻执行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发挥先进广府文化的纽带作用。具体就广西而言,以广府文化精神促进“两湾”交融联动,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

(一)把握“两湾”联动发展新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

2021年11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宁在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北部湾经济区与粤港澳大湾区‘两湾’联动实现重大突破,面向东盟、RCEP和‘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加强互联互通,加快通粤高速铁路、货运铁路、高速公路和西江航运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重点港口、干线机场航线合作,构建连接大湾区快速通道网络。加强与大湾区产业集群精准对接,深化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务实合作,构建‘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东盟’跨区域跨境产业链供应链,更好融入大湾区高质量发展。”[8]重大战略决策的提出为广西把握“两湾”联动发展提供新机遇,为推动地区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广西应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促进与其他地区的交往交流交融,进而助力“两湾”联动发展,推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落实对接。

(二)谋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升级发展,促进“两湾”交融联动

从规划建设、开放型经济、发展动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同城化等六大方面谋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升级发展,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促进“两湾”交融联动。一是制定北部湾城市群发展规划广西实施方案,以南宁核心城市为支撑,以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为重要节点,构建“一湾双轴、一核两极”北部湾城市群框架,促进同城化发展,辐射带动沿海沿边城镇,强化陆海空间管控,建设宜居城市和蓝色海湾城市群。二是充分发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面向东盟和沿海沿边优势,以创新为导向,加强与粤琼、港澳、东盟产业合作,有针对性地集聚产业高端发展要素,打造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区域联动的现代产业基地。三是打通互联互通瓶颈,统筹推进广西北部湾城市群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群内外联通水平。四是充分发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的独特区位优势,建立健全北部湾城市群开放合作协调机制,深化海陆双向开放合作,不断优化开放格局,加快推进“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建设。五是打破行政壁垒,强化协作协同,推动建立桂粤琼三省区全面推进机制,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纵深发展,推动北海、防城港和钦州三市一体化发展。六是加强生态环保联防联控,推进与城市群生态安全关系密切相关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水系生态廊道构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等工程建设[9]。

(三)加强文化教育交流,助力“两湾”人心相通

文化是经济与科技的先导,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粤桂港澳琼地区流行的广府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互动、教育培训合作等方式助力“两湾”人心相通。

1.推动广府地区文化交流。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其一,建立广府地区文化交流中心,加强“两湾”对接的常规性、基础性工作。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文献整理、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10]。2022年7月12日,“桂港澳青少年交流计划”广西特色考察交流活动在广西南宁启动。活动期间,70名来自桂港澳三地的青年学生走进广西百色、河池等革命老区,深入了解广西历史,体验民族文化,感受乡村振兴新变化。桂港澳三地青少年在考察交流中用心体验广西特色民族文化,开阔眼界、增进友谊,为今后结合自身优势,更好把握新时代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对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过程中寻找合作机会,实现自身价值,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1]。其二,举办粤桂琼港澳群众文化活动周。群众文化是广府文化发展的基础。举办粤桂琼港澳群众文化活动周,可以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湾”文明互鉴文旅振兴的亮点。2021年桂—粤港澳群众文化活动周在南宁举行,开展了“桂粤一家亲”群众文化战略合作联盟交流座谈会及签约仪式等活动,有效促进了广府地区内各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两湾”开放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实现广府文化与民族文化互动发展。广府文化地区与民族文化地区往往相互交叉。广府文化与民族文化互动交流,可以优势互补。香港和澳门与广西同属广府文化区域,文化相近,语言相通,又有各自地方文化特色,三地的文化旅游资源互补性很强。2022年4月14日,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广西首次举办“壮族三月三”走进港澳系列活动,这也是全港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首场活动。少数民族文化与广府文化相结合,让全港市民认识“壮族三月三”这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到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同时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桂港澳三地联合举办活动,深入加强文化和旅游交流,深化在艺术创作、文艺演出、旅游市场推广、旅游产品开发等方面合作,促进了桂港澳三地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和振兴[12]。

3.加强广府地区高等教育和高级人才培训合作。广府文化走进校园、走进培训机构,成为粤桂琼港澳高校和高级培训机构培养人才的交际工具。为落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大学主动与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等名校联系,合作办学,推动培养“两湾”对接的高层次人才,包括创新型人才、企业精英人才等;大力吸引粤港澳高层次人才落户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探索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干部队伍到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深圳等地交流、挂职机制。

总之,广府文化精神作为广府文化的精髓源远流长,新时代广府文化精神经过蜕变重塑焕发出新的生机。我们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响应新时代的召唤,弘扬广府文化精神等中国文化精神,面向新时代新征程,风雨兼程,踔厉笃行,促进“两湾”交融联动,为建设雄伟南粤、壮美八桂贡献社科磅礴力量。

猜你喜欢
广府精神文化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虎虎生威见精神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