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疗保险专业的差异化办学模式刍议▲

2022-02-09 14:13
广西医学 2022年22期
关键词:公共事业医疗保险办学

赵 云

(右江民族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广西百色市 530000 )

【提要】 教育差异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选择,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目前高校医疗保险专业的办学模式有趋同之势。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医疗保险专业办学模式的趋同化,包括专业内部不同方向办学模式的趋同化和外部不同专业办学模式的趋同化,提出构建高校医疗保险专业差异化办学模式的关键点、落脚点和突破点,为高校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同质化是当前教育的共性问题[1-2],差异化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1,3-4]。所谓教育同质化,是指教育模式和教育资源趋同化。教育同质化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元化不符,也与行业和岗位的细分化趋势不符,极易导致专业人才竞争陷入“红海”的境地。所谓教育差异化,是指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人才培养的个性化,本质上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人才培养的特色化,本质上是一种“人无我有”的教育模式。教育差异化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选择,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高校医疗保险专业的办学模式有趋同之势。但随着医疗保险人才竞争的白热化、医疗保险工作岗位的专业化、医疗保险产品市场的细分化,高校医疗保险专业的趋同化办学模式必须转型为差异化办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市场适应力、岗位胜任力、就业竞争力的医疗保险人才。本文分析高校医疗保险专业办学模式的趋同化,包括专业内部不同方向办学模式的趋同化和外部不同专业办学模式的趋同化,以期为医疗保险专业差异化办学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1 高校医疗保险专业内部不同方向办学模式的趋同化

目前,绝大部分医科院校均开设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办学方向多元化[5],但是归类起来主要有两个办学方向,即卫生管理方向和医疗保险方向。两个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生源结构、教学模式、实习制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能相互照抄,应当采取差异化的办学模式。

1.1 生源结构 对卫生管理专业及卫生管理人才而言,是核心管理技能,是背景医学知识,即医学知识对卫生管理类岗位工作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对于医疗保险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而言,医学知识对医疗保险类岗位工作具有决定性影响。缺乏医学知识和技能的支撑,医疗保险工作将无法开展,医疗保险人才也将失去执业的条件和发展的资本。医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中,从生源结构看,理科生源与医学类课程、技术性教育具有对接性,而文科生源与管理类课程、理论性教育具有对接性,故卫生管理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应该形成“以文科为主、以理科为辅”的生源结构,而医疗保险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则应该形成“以理科为主、以文科为辅”的生源结构。

1.2 教学模式 当前,卫生管理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理论教学为中心、以“软实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基本正确的,但若照搬这个教学模式培养医疗保险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是失当的,培养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掌握不了“硬技术”,亦不具备“真功夫”,在医疗保险机构及相关岗位上会因“什么都干不了”而不受欢迎。因此,卫生管理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适合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软实力”,而医疗保险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则适合采用“以实践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硬技术”。

1.3 实习制度 从实习过程来看,针对卫生管理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适合采取一段式的实习模式,以专业实习为核心内容,以临床实习为选修项目。而医疗保险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实习过程宜采取“三段式”实习模式,既要有课程实习,也要有专业实习,还要有临床实习。尽管两个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均需进行专业实习,但是专业实习的地位和适宜时段并不相同。对于卫生管理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而言,专业实习比临床实习更为重要,且必须在毕业实习中完成。而对于医疗保险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而言,专业实习与临床实习同等重要,但是专业实习主要在课程见习和假期实习中完成,所以毕业实习主要进行临床实习。目前,医疗保险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照抄照搬卫生管理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即采用一段式的实习模式,毕业实习主要是专业实习,把临床实习从毕业实习中剔除。对此,笔者有三条建议:一是在实习时段上,将一段式毕业实习升级为三段式全程实习;二是在实习内容上,将专业实习扩充为专业实习和临床实习并重;三是在实习条件上,课程见习依托校内实训基地,需有软件模拟和角色扮演等实训条件配套,而假期见习和专业实习依托校外实习基地,需有合作办学机制和专业带教老师配套。

可见,医疗保险专业和卫生管理专业尽管同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但是两者应采用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因为办学时间先后顺序不同,卫生管理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办学模式变成了医疗保险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办学模式的“路径依赖”。如何走出“路径依赖”,是医疗保险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2 高校医疗保险专业外部不同专业办学模式的趋同化

当前,我国高校主要有3种培养医疗保险人才的学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险方向)、保险学专业(医疗保险方向)。高校医疗保险专业的办学模式出现3个趋同化态势,即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化、人才培养方案的趋同化、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化。

2.1 办学模式趋同化三大表现 从人才培养目标上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既培养医院医疗保险人才,也培养商业医疗保险人才和社会医疗保险人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险方向)既培养社会医疗保险人才,也培养商业医疗保险人才和医院医疗保险人才;保险学专业(医疗保险方向)既培养商业医疗保险人才,也培养社会医疗保险人才和医院医疗保险人才。当然,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所侧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侧重培养医院医疗保险人才,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险方向)侧重培养社会医疗保险人才,保险学专业(医疗保险方向)侧重培养商业医疗保险人才。从人才培养方案上看,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既设置医院医疗保险课程,也设置商业医疗保险人才课程和社会医疗保险课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险方向)既设置社会医疗保险课程,也设置商业医疗保险课程和医院医疗保险课程;保险学专业(医疗保险方向)既设置商业医疗保险课程,也设置社会医疗保险课程和医院医疗保险课程。而3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各有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的特色是医院管理和病案管理类课程设置,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险方向)的特色是公共管理和社会医疗保险类课程设置,保险学专业(医疗保险方向)的特色是经济学和商业保险类课程设置。从人才培养模式上看,无论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还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险方向),抑或是保险学专业(医疗保险方向),均采取以文科为主的生源结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毕业论文”的教育模式,以及“以保险公司为主、以医疗机构为次、以医保机构为辅”的就业结构。

2.2 办学模式趋同化弊大于利 高校医疗保险专业办学模式的趋同化,有利于培养“厚基础和宽口径”的医疗保险人才,也有利于规避“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毕业就业风险。然而,办学模式的趋同化,只能培养出“万金油”的医疗保险通才,难以培养出“高精尖”的医疗保险专才。这种医疗保险通才,理论上什么都“知”一点,但什么都知不深,技能上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会不精,素质上什么都“备”一点,但什么都备不全,导致其在医疗保险人才市场中不具备竞争力,在医疗保险职业环境中不具备适应力,在医疗保险工作岗位中不具备胜任力,在医疗保险事业发展中不具备创新力。此外,高校医疗保险专业办学模式的趋同化还会导致不同学科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陷入就业竞争的“红海”。

3 高校医疗保险专业的差异化办学模式的构建

高校医疗保险专业要构建差异化办学模式,必须找准关键点、落脚点和突破点。差异化办学模式的关键点本质上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精确化选择,即是以培养学生的“软实力”为主,还是以培养学生的“硬技术”为主。差异化办学模式的落脚点本质上是人才培养流程的再造,包括对进口环节(招生)、过程环节(教学)和出口环节(就业)进行精确化设计。差异化办学模式的突破点本质上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即依据学科属性和社会需求进行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1 高校医疗保险专业差异化办学模式的关键点 高校医疗保险专业差异化办学模式的关键点在于学生必须具备医疗保险营销性岗位、业务性岗位、技术性岗位、金融性岗位、行政性岗位和管理性岗位执业所需的“硬技术”。这个“硬技术”主要包括医学技能、数理技能、金融技能、外语技能、电脑技能、办公技能六大技能。其中,医学技能、数理技能和金融技能必须在校内进行系统学习,方能在校外进行充分实践。六大技能都是高校必须教授给医疗保险专业大学生的必备技能。为此,高校要在招生上改变纯文科的生源结构,形成文理科交叉的生源结构;在人才培养上,以能说、会写、善交等“软实力”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电脑技能、外语技能、数理技能和医学技能的“硬技术”,并按商业医疗保险人才的培养要求来培养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在毕业实习上,在专业实习中加入临床实习的内容,或在专业实习外另设临床实习;在就业上,引导学生从对公立医疗机构和社会保障机构的就业依赖中走出来,将民办医疗机构和商业保险机构作为重要的就业渠道。

3.2 高校医疗保险专业差异化办学模式的落脚点 高校医疗保险专业差异化办学模式的落脚点包括招生、教学和实习等在内的人才培养流程的全过程变革,以及包括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和实践基地在内的专业办学资源的全方位建设。在招生环节中,形成以文理科交叉的生源结构,为学生日后学习医学和数理类课程创造“先天优势”。在教学环节中,设置以医学类课程为主、以保险类课程为次、以管理类课程为辅的课程结构。其中,医学类课程要适当减少基础医学类课程,尽量增加临床医学类和药学类课程,突出临床医学类课程的系统学习和实训的重要性;保险类课程要整合理论性课程并减少社会保障类课程,尽量增加保险技术类和业务类课程,特别是数学、统计和精算类课程应进行系统学习和实训;管理类课程要适当减少公共管理类课程,尽量增加经济管理类课程,特别是对金融类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和实训。在实习环节中,将一段式毕业实习转变为三段式专业实习。同时,在毕业实习中加入临床实习(一般为20周),适当减少专业实习时间(一般为8周),且专业实习应该尽量在课程见习、假期实习中完成。

尽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大部分高校对外公布培养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是“保险人才”,授予管理学或经济学学士学位,但是在办学者心里务必明确:医学知识和技能是医疗专业人才的“杀手锏”,是医疗保险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敲门砖”,是医疗保险专业大学生发展的竞争力。高校应对医疗保险的营销性岗位、业务性岗位、技术性岗位、金融性岗位、行政性岗位和管理性岗位进行科学的岗位分析,明确每个岗位所需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然后组建由医学专家和保险学科人员组成的团队,编写专业教材,最后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把保险医学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3.3 高校医疗保险专业差异化办学模式的突破点 高校医疗保险专业差异化办学模式的突破点在于依据学科属性和社会需求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医疗保险专业办学过程中,要区别对待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不同方向的设置,并依据各自方向的特点建立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医科院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医院管理、医学信息和医疗保险3个主要方向。这3个方向尽管同属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办学方向,但是由于各自特征明显,其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不能相互照抄。以招生为例,医院管理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应该以文科生源为主,而医学信息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应该以理科生源为主,医疗保险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应该以文理交叉生源为主。以教学为例,医院管理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课程应该是“背景性课程”,而医学信息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课程应该是“基础性课程”,医疗保险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学课程应该是“核心类课程”。以实习为例,医院管理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和医学信息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应该以专业实习为主,而医疗保险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应该兼顾专业实习和临床实习。

同时,在医疗保险专业办学过程中,还要区别对待医疗保险专业的不同学科属性,依据学科属性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学科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学科特点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医疗保险方向)应该以培养医院保险人才为主要目标,制定医院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医院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医疗保险方向)应该以培养社会保险人才为主要目标,制订社会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社会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保险学专业(医疗保险方向)应该以培养商业保险人才为主要目标,制订商业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商业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

因此,高校医疗保险专业要具备就业竞争力、环境适应力、岗位胜任力、发展创新力,必须将趋同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转变为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将趋同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转变为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将趋同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差异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各类医疗保险专业按照自身学科属性培养医疗保险人才,拒绝“吃着碗里,看着锅里”的办学心态和模式。在明确人才培养的类型后,各高校要依据社会需求和岗位要求确定医疗保险人才的规格,例如依据医疗保险营销岗位的要求培养医疗保险专业学生的营销能力,依据医疗保险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培养医疗保险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依据医疗保险经营管理岗位的要求培养医疗保险专业学生的经营管理能力。因此,各高校应该构建按学科属性确定人才类型和按社会需求确定人才规格的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兼顾学科属性和社会需求,兼顾专业特点和岗位要求。

4 小 结

目前,我国高校医疗保险专业的办学模式有趋同之势,包括专业内部不同方向办学模式的趋同化和外部不同专业办学模式的趋同化。随着医疗保险人才竞争的白热化、医疗保险工作岗位的专业化、医疗保险产品市场的细分化,高校医疗保险专业的趋同化办学模式必须转型为差异化办学模式,才能培养出具有市场适应力、岗位胜任力、就业竞争力的医疗保险人才。高校医疗保险专业要构建差异化办学模式,必须找准关键点、落脚点和突破点。差异化办学模式的关键点本质上是人才培养目标的精确化设计,即在培养学生“软实力”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硬技术”。差异化办学模式的落脚点本质上是人才培养流程的再造,包括对进口环节(招生)、过程环节(教学)和出口环节(就业)进行精确化设计。差异化办学模式的突破点本质上是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即平衡学科属性和社会需求进行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猜你喜欢
公共事业医疗保险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关于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发展现状及问题探究
新时代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的路径选择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转型的方法初探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中国商业医疗保险的增长轨道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