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气理论论治恶性肿瘤*

2022-02-09 16:27周琴张红陈孟溪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正气气机阳气

周琴,张红,陈孟溪

1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升高,2020年全球新增恶性肿瘤人数约有1930万人,预计到2040年,全球每年新发恶性肿瘤人数将达到2840万人,比2020年增长约47%,癌症负担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1]。肿瘤的治疗方式,目前主要有手术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生物制剂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但这些治疗方式作用于中晚期患者时存在生活质量差、生存率低等问题。中医药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医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能起到减毒增效、提高免疫、预防复发、延缓耐药的作用。

早在殷墟时期,中医就有了与恶性肿瘤有关的记载。恶性肿瘤的命名有以主要临床表现命名者,如石瘿、肠蕈、乳癌、翻花疮等;有以病因病机命名者,如积聚、肝积、癥瘕等。恶性肿瘤的出现,多认为是正虚基础上,复感外邪,饮食失调、情志不畅,素有旧疾等造成的。对恶性肿瘤病机的认识,大多认为是正气不足,再加上气机郁滞、血液瘀结、痰浊凝结、水湿聚集、毒热内炙等,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脏腑组织气血经络等功能受到障碍,日久导致病理产物聚结于局部,逐渐形成的有形肿块。如《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病》所言“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恶性肿瘤的病理属性总属于本虚标实,机体整体属虚,肿瘤局部属实。应以扶正祛邪、攻补兼施为基本治疗原则。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气理论是重要组成之一,对临床实践有较为深刻的指导意义。中医气理论包含气及其运动的相关论述。气是人体生命信息的载体,连接人体各个局部组织。气的运动称为气机,由气的运动产生的各种变化称为气化,因此气机是气化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而气化是气机的必然结果,机体通过气化进行物质与能量的转化,从而推进人体的生命进程。在这个过程中,阳气是推动气运动的动力源泉;而脏腑、经络、器官是气运动的场所;津、气、血、津液是气运动的物质基础。机体通过气及其运动,维持着各个局部之间以及局部与整体之间的统一性与联系性。气理论与恶性肿瘤的治疗探讨如下。

1 扶正祛邪,提高免疫

正气是指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自我修复的能力,即人体自身免疫力,体现了人体之气的防御功能;邪气泛指一切致病因素。疾病的发生总责之于正气不足,邪气来犯。若人体气虚,血、精、津液等物质与能量生成不足,脏腑功能低下,人体正气不足,防御无力,外邪趁机侵袭人体,导致气机不畅,若气不行血,则气血瘀滞,若气不行津,则聚为痰湿,痰瘀交阻,日久而诱发癌病。《医宗必读·积聚》言“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而周仲瑛教授[2]提出“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认为肿瘤转移的发生是毒邪侵袭机体虚损之处所致。可见无论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还是肿瘤的转移过程中,机体正气都起着主导作用。正气不足是诱发癌瘤的主因,而癌瘤又进一步耗伤正气,形成恶性循环,终致正气耗竭而生命垂危。因此顾护正气应贯穿肿瘤治疗的始终,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强调“衰其大半而止”,“养正积自除”的治疗原则。治疗癌症不应以完全消除瘤体为目的,应当适可而止,调动机体自身的正气抵御病邪的侵袭才是治疗癌症的关键。从现代免疫机制研究来看,扶助正气可以起到改善机体内部免疫微环境,提升机体识别与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使癌细胞不易快速增值,减少肿瘤复发转移,使机体逐步达到稳态的作用[3]。

由于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的生成主要依赖脾胃运化功能的正常发挥,因而人体气虚主要责之于脾胃,正如《景岳全书》所言:“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皆有积聚病”,健脾养胃可使正气充足,为扶正补虚之根本。补土派的李东垣认为,元气产生于脾胃,若脾胃健运,化源充足,则外邪不能攻击人体而发病。因而临床治疗肿瘤时,应注重健脾养胃,醒脾开胃,培土以生气,临床也不可滥用峻猛、攻伐、苦寒之品,以防伤人正气[4]。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是机体正气与致病邪气相抗争的过程,如《医宗必读·积聚》言:“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在肿瘤疾病的初期正虚不显,邪盛为主,治疗当重攻轻补;中期正气渐损,邪气渐盛,治疗当攻补同施;晚期邪盛正衰,机体不耐受攻伐,治疗当以补为主,兼顾去邪;术后患者正气尚弱,余邪未尽,治疗当补虚兼顾清除余邪。刘永惠[5]教授总结肿瘤患者在不同时期顾护胃气之法:①初期正盛邪实,病情较轻,应当去邪为主,兼顾正气,在解毒、散结、抗癌等去邪基础上,兼用甘草、大枣等健脾养气之品,使去邪不伤正。 ②中期邪渐长而正渐消,治疗当攻补并重,临床常在去邪基础上合用四君子汤、黄芪建中汤等补中益气之品。 ③晚期正气虚弱,身体不耐受攻伐,治疗当扶正为主,辅以去邪,临床在补益时常合用香砂六君子汤、厚朴八味汤加减,使补而不滞。

2 调畅气机,舒畅情志

《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上……思则气结”,百病皆由气生,无论是内因(饮食、情志、劳逸等),外因(六淫、疫疠等)还是不内外因都能引起气病,包括气虚、气的运动(气化、气机)失常而发病。气机失常,包含气的运动失衡和气的运行受阻。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衡时,可出现气逆证、气陷证、气脱证、气闭证;如气的运行受阻,则会出现气滞。若气机失常,则影响机体的气化功能,机体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与能量不能正常转化,导致气滞而不行、津停而不运、血留而不走,日久形成痰浊、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而病理产物的蓄积又会进一步影响机体的气机,形成恶性循环,日久结成徵瘕积聚,终致肿瘤形成。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衡,气上升太过,下降不及可致气逆,如肺癌患者肺失肃降、肺气上逆致咳嗽、咳血;胃癌患者胃气下降不及,上升太过致呕血;食管癌患者气下降不及,致饮食难下。气下降太过,上升不及可致气陷,如结肠癌患者,气陷于下易出现便溏、便血等症;颅脑肿瘤患者,气上升不足,不能上荣耳目,致头晕、目眩、耳鸣。气不内守,亡失于外可致气脱,如晚期肿瘤患者,正气被癌毒耗竭,致气不能内守而外脱,可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肢冷脉微、二便失禁等危重症。《灵兰要览》言“治积之法,理气为先”,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都离不开气机失调,因此调畅气机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中尤为重要。由于各个脏腑气机有其特定的升降之性,如肝气升发、肺气下降、脾气上升、胃气下降、心气下降、肾气上升,因此在调畅气机时,应顺应各个脏腑的升降之性遣方用药。由于肝主疏泄的中心环节是调畅气机;而脾胃位居中焦,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肝、脾胃与气机调畅与否密切相关,因此调畅气机的关键在于调畅肝、脾胃之气,在肿瘤疾病治疗中,常常需加入柴胡、砂仁等调理肝、脾之品。中药也有升降浮沉之性,在调畅脏腑气机时,可以以中药之性调脏腑之性,共奏升清、降浊、攻邪之效,恢复机体气的正常运行。疏肝常用柴胡、枳壳、八月札、木香等;肃肺常用前胡、杏仁、紫苏子、桔梗、紫菀等;调理脾胃常用陈皮、黄芪、薏苡仁、白术、茯苓、砂仁等。而保证气运动正常的前提是气的充足,若气虚则无力行气,可致气滞,从而影响气机,因此补气在调畅气机方面也不可或缺。脾胃为后天之本,健运脾胃是补气的关键所在,若脾胃运化失常可用砂仁、厚朴、陈皮、枳实等醒脾开胃,若脾胃虚弱,可用大枣、党参、白术、黄芪、山药等健脾养胃。

气的运行受阻时,引起气滞,而引起气滞的病因很多,痰饮、食积、瘀血等皆可引起气滞,主要病因是情志抑郁。气滞于机体某一局部,该部位可出现闷、胀、痛等症;气滞则津、血不行,可引起血行瘀滞、水液停聚,日久形成瘀血、痰浊、水湿等病理产物。现代医家大多认为肿瘤形成的关键在于痰、瘀、毒、虚。正气虚弱,又遭致病因素侵袭,致机体气机失调,气不能行血、行津,致气滞、血瘀、水停,日久形成瘀血、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久留不去,终成积聚癌毒。肿瘤病人常常出现患病部位的闷、胀、痛等症,即是气滞于局部,病理产物蓄积所致。孙庆才[6]等将肿瘤分飞三期,将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贯穿于肿瘤病始终。初期为肝失疏泄期,常见太息、纳差等症;中期为正气消散期,常可见因气虚造成的气滞之症;晚期为正气衰竭期,五脏衰竭,元真不通。由于气机郁滞的主因是情志不调。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的状态容易促发恶性肿瘤,肿瘤患者也大多存在紧张、焦虑、抑郁、不安等精神状态,而不良精神状态又会使恶性肿瘤进一步恶化。因此调畅情志对调理气机有重要作用。情志因素在肿瘤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预后上有重要影响,这也符合现代推导的“身心医学”的主旨。在临床上除了药物治疗外,心理疏导也是治疗肿瘤疾病的重要方面,可帮助消除患者的紧张、忧虑、恐惧等情绪。医生应当多用安慰性、鼓励性、暗示性语言告知患者疾病相关信息,使患者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肿瘤疾病,心情舒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正确面对疾病,恢复机体的精气神,增强抗病能力[7]。另外根据中医以情胜情的治法,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情志来疏导患者的心理。例如,“怒伤肝,悲胜怒……恐伤肾,思胜恐”。

3 扶助阳气,阴阳匀平

《内经》言:“阳化气,阴成形”,阴阳为气的不同功能状态,阳气推动着世间万物的气化,阴气推动着世间万物的成形,阴阳双方对立制约,维持着万物的平衡协调[8]。机体的气机、气化活动,离不开阳气的推动作用,人体在阳气的推动作用下进行着生长壮老矣的生命进程,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言,女子每七岁为一阶段,男子每八岁为一阶段,见证着人体阳气由盛到衰的过程,女子五七阳气渐衰,男子五八阳气渐衰。表明女子35岁、男子40岁开始出现阳气由盛到衰的转变,而肿瘤高发人群为40岁以上者,即是机体阳气渐衰所致[9]。精、气、血、津、液在人体阳气的推动和温熙下,上输于脾、上归于肺,外达皮毛肌腠,内而五脏六腑,起到濡养机体的作用。若机体受病邪侵袭,阳气受损,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协调,温熙、推动功能减退,气机、气化无力,气、血、津液运行障碍,积聚于局部,阴凝成形为水饮、痰浊、瘀血,日久形成癌瘤,即《灵枢·百病始生》所言的:“积之所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在肿瘤疾病的进展过程中,阳气逐渐衰退,终致阳气衰竭、阴阳离绝。沈曼娜[10]等认为当机体阳气不足时,机体无力对损伤进行修复,机体局部持续诱发产生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炎性细胞及其代谢产物构成局部炎性微环境,与“炎-癌转换”学说不谋而合。

《诸病源候论》言“积聚起于冷结”,认为肿瘤是阳气不足,气的推动、温熙功能减退,气化不行,阴寒内盛所致,终致的阴凝成形。 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时,当遵循“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选用附子、干姜、肉桂等温热药以制其阴,使阴平阳秘,防止阴气太过而凝聚成形。高振华[11]等在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擅长选用理中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等温阳散寒方药,屡奏奇效,验证了温阳散寒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性。由于脾为后天之本,又为阴中之至阴,邪气易损伤脾阳,致脾阳不足;而肾为先天之本,肾阳称为元阳,是一身阳气之根,因此温补阳气的关键在于温补脾肾阳气。赵希忠[12]等认为正邪斗争日久、邪盛正衰而发肿瘤,正衰为本,治疗应当重视培补阳气,蒸解寒凝,提倡直肠肿瘤治疗应以培补脾肾之阳为主,助阳化气,温化有形之阴邪。张介宾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由于阴阳互根互用,在选用温补阳气方药时,可加用少许滋阴药物,以期许阴中求阳,少火生气[13]。由于机体阳气随着肿瘤的进展而逐步减退,因此在肿瘤疾病的不同阶段,培补阳气有所侧重。在肿瘤疾病初期,阳不化气伊始,在活血化瘀、化痰利湿、解毒散结等去邪的基础上兼顾扶阳,可在方药中添加吴茱萸、肉桂等温里药;在肿瘤疾病进展期,阳虚进一步加重,阳不化气日久,治疗当遵循“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温阳药,温阳散寒以化气,使阳气敷布周身,扶阳以抑阴,消除有形之邪。“温阳化气”法在肿瘤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同时需依据不同的疾病阶段、变证兼证、虚实主次,辨证论治。

4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由于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各脏腑组织与整体之间通过气及其运动维持着协调平衡,因此若局部气及其运动紊乱,必然会影响整体气及其运动,而整体失常,又会影响整体协调平衡各个局部机能的发挥,这正是中医整体观念在机体内部的体现,即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包括“形神一体观”和”五脏一体观”。肿瘤是一种虚实夹杂的病症,肿瘤局部为实,机体整体为虚,肿瘤的发生是全身病变的局部表现,是机体整体失衡的结果,而肿瘤又会进一步破坏整体的平衡性。西方学者提出“种子和土壤”学说,认为肿瘤病灶是“种子”,而肿瘤微环境是“土壤”[14]。而炎性微环境、酸性微环境与缺氧微环境等与肿瘤细胞的产生、繁殖、转移关系密切,这是对肿瘤与机体整体关系的形象描述[15]。

中医的整体观念能够指导临床整体地、动态地看待疾病。“五脏一体观”认为在人体这个统一体中,脏与脏之间、脏与腑之间、腑与腑之间都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局部某一脏腑的病变可能殃及他脏,而机体局部病变可以反映全身状况,即所谓的“见微知著”。 遵循“五脏一体观”的思想,当一脏病变时,可根据传变规律,提前顾护易受传之脏,如“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肝脏病变易影响脾脏,因此肝脏发生恶性肿瘤时,应提前调护脾脏,以防传变。由于局部病变可反映整体的情况,因此在局部发生改变时,可提前预测整体情况,力求对恶性肿瘤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张蓓[16]等人发现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有50%几率出现青紫舌,而青紫舌与肿瘤预后有很大关系:即经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青紫舌相对于非青紫舌者,复发率明显升高,而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形神一体观”将机体的形体与精神思维等看作一个统一体,它们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的健康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因此精神思维情志既是影响癌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又是评估疗效的重要指针。在“形神一体观”的指导下,临床上治疗肿瘤患者的时候,要“以人为本”,既要重视患者的生存质量,顾全整个机体情况,又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精神状态,即是符合现代推崇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7]。

肿瘤的治疗应将整体治疗和局部治疗有机结合起来,以局部治疗为核心,以全身治疗为基础。张蓓[18]等人认为在整体抗肿瘤的基础上,不同部位的肿瘤,中医用药也有所偏好,如脑部恶性肿瘤多常用蜈蚣、全蝎等虫类药;乳腺癌多用丝瓜络、海桐皮等;食管癌多用守宫、生半夏、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妇科肿瘤多用皂角刺、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红豆杉等。谌玉佳[19]等认为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其对患者全身与局部的影响并不一致,在治疗过程中,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并不同时进行,当先截断肿瘤与机体之间的血脉联系,然后再拔毒外出,损毁其根。胡凯文[20]等强调肿瘤治疗应将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内治外治相结合、中医西医相结合,尽量在抗肿瘤的同时,降低治疗对机体带来的损伤,并提出了肿瘤的三阶段治法:第1阶段为局部治疗,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消”法,并与现代微创技术相结合,消除局部病灶;第2阶段为全身调理,采取放化疗、生物治疗、内分泌治疗等结合中医“补”法,扶正祛邪,改变机体整体正邪力量的对比;第3阶段为调整体质,采用中医“和”法,调和气血阴阳,调整体质状态。国医大师周岱翰[21]提出了“带瘤生存”的思想,认为中晚期无法根治或者体虚不耐受的肿瘤患者,不可一味地追求完全、彻底地消除瘤体而出现过度治疗的情况,应当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辨证论治,在驱除癌毒的同时,尽量降低机体损伤、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与癌“和平共处”,实现带瘤生存。

结 语

恶性肿瘤是现代医学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发病率逐年增长,患癌年龄呈现低龄化趋势,而肿瘤本身又十分“狡诈”,有早期不易被发觉,中晚期不易被根除,易复发、转移等特点。目前西医药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存在治疗费用高、治愈率低、对身体伤害性大等问题,中药因为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效果显著、适用广泛,在恶性肿瘤辅助治疗中的作用日益突显。中医学理论基础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具有前瞻性、普适性、高度概括性等特点,是无数先贤临床经验总结的思想荟萃,有望通过挖掘中医理论来寻求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中医“气”理论是中医理论中的经典之一,对中医临床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从中医“气”理论出发,结合临床肿瘤诊治实践,浅略探讨了中医药在临床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的思路,望与读者共飨。总结文章所述,可发现扶正补虚法在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并贯穿治疗过程始末;情志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预后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调畅情志、舒畅气机显得尤为重要;阳气不足是肿瘤形成与发展的重要环节;而随着“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普及与推广,人们不再完全注重缩小瘤体,而重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猜你喜欢
正气气机阳气
夏天养生要先养一身“正气”
长歌正气重来读,我比前贤路已宽
正气方天祥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清风正气
便携电子打气机
手脚冰凉 醋泡生姜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早上洗澡伤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