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贸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2022-02-09 03:08赵景峰王长明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国际贸易校企院校

赵景峰 王长明

(西北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69)

应用型教学是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应用型教育的重视程度,培养了一大批有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师队伍。应用型教育具有应用型、职业型和技术型的特点,其培养出的人才可直接服务于生产实践和管理活动。作为国际贸易教师,一方面,需具备专业教师应有的基本教师素质,本身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文化水平,具有专业教师职称;另一方面要具备基本的行业素质,这就要求国际贸易教师具备符合院校标准的专业教学技能,在专业技能的保证下为社会培育出具有高专业水准的人才。培养出高质量人才,关键在于培养一批既具备充分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国际贸易学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教师素质和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应有的实践教学能力,这一能力正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关键能力。从学校和企业合作的角度出发,研究教师的教学模式,并且注重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这既是国家的政策指示,也是充分显示应用型教育的特点,使应用型教育充分对接企业实际需求,从而达到校企合作的最终目的,即双方共赢。

一、校企合作下开展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一)校企合作是提升学校实践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模式综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优势资源,既可以从课堂中学到专业知识,同时将在课堂学习到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能够培养出具备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具有充分竞争力的人才,从而在企业中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以学校与企业合作为背景进行国际贸易实践教学具有很大的优势,对于学生而言,在学校课堂只能学到书本上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但是由于资源、条件的限制,学生没有将这些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去的平台,而这一点却是企业的优势所在。地方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为学校投入资金,而学校可以借此构建完善的实践体系,设立实践培训基地,从而提升教学过程面向实践活动的能力。通过提供更加专业的实践环境,可以更加高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环境一旦建成,便可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循环使用,当随着时间演进,实践教学环境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时,学校和企业可以将其进行更新,这样时间环境便可以进行可持续利用,一方面能够服务于学校的实践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的实践培训提供场所,从而发挥更大的综合价值。所以,通过校企合作,使得院校和企业的资源、优势等得到了共享,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学校的实践教学环境得到极大提升。

(二)校企合作是促进学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而言,在课堂学习国际贸易中的一部分,而想真正完善教学,必须让学生不仅在课堂学习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将这些国际贸易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得到应用。实践教学的意义在于其可以提升学生将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应对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往往是学校教育所缺少的部分,而这一部分却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大意义,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不断领悟在课堂中学习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加深对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考能力。学校要及时改革其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提升整个实践教学质量,由于学校自身的观念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缺少一定的创新意识,因此仅依靠学校,实践教学的改革难以为继。学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由于企业处于行业发展的前沿,往往能够接触到最新的信息,而学校可以利用企业提供的相关信息,不断优化其实践教学质量。一方面,企业可以在学校课程改革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由于学校专注于课程教学,对各种最新消息的了解程度远不如企业,而课程改革就是要破除旧的思想和模式,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时代信息,从而对专业发展进行科学准确的预测和规划。学校在这方面的劣势正是企业的优势所在,企业为学校提供时代信息,帮助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从而使教学活动能满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帮助学校进行专业竞赛的方式,不断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三)校企合作是激励国际贸易教师提升质量的基本保障

而实践教学环节重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课堂实践,二是综合实践,综合实践包含了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我国政府对实践教学条件有明确规定,要求必须有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其中最重要的是有既具备充分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国际贸易教师。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之后,企业可以派遣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到学校内参与实践教学工作,学生能够比较出企业职工的教学模式和在校教师的不同之处,从而促使教师积极学习,在深入企业中发现知识不完整之处,完善教学结构,更新教学思路及方法。同时,对于院校教师而言,大多一直潜心于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之中,因此,教师也应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中,将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在增强自身能力的同时,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加丰富多样的知识。所以,在校企合作中,不仅能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平台,也能够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使参与校企合作的院校的水平得到提升。

二、校企合作中国际贸易教师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校企合作不具有长久性

学校与企业当前的合作不具有长久性,往往只关注于处理当前的问题,不具有长远眼光,而且相关人员的联系交流也仅集中在实践基地建设、解决就业等方面,它们之间的合作具有较强的临时性。学校与企业的沟通合作太少,这就造成学校学生参与到企业的实践活动是间隔的、不连续的,因此,不能形成一种完整的反馈机制,当院校发现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时,不能及时和企业沟通,进而无法得到解决。而与学校进行合作的部分企业只是就一些问题寻求学校进行临时性的合作,而依托其合作建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也不具备长久性,因此不能稳定持续地发挥作用。

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基于经济效益的考量。由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受限于短期经营压力,过于关注短期投入产出比,对校企合作的投入缺乏远见。企业普遍认为,校企合作教育受益最大的是学校和学生,对企业来说,参与合作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精力,短期内企业受益不大。此外,在校企合作中,政府对企业在资金方面的扶持不到位,缺乏必要的成本补偿机制,导致企业不愿为校企合作教育投入更多资源。二是基于人才招聘需求的考量。学校毕业生普遍存在定位模糊、特点不明显等问题,除个别专业能够为酒店、旅行社提供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外,其他行业的学生往往无法在短期内上手,无法给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甚至给企业带来许多负担,因此,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企业方对于校企合作的意义及价值产生怀疑的想法。三是企业对教育管理成本的权衡。对于接受学校学生到本企业实践活动的企业,一方面企业要给予这些学生专业的工作指导,承担着较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而且对于来企业实习的学生,企业同时要承担安全责任。此外,学校需要接受各类评估,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精力用于材料的收集与整理,教育管理成本较高。

(二)校企合作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

当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仍然没有形成固定有效的合作模式,它们的合作仅仅在浅层次,现在校企合作中存在许多活动仅仅是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等现象。这些浅层次的合作无法为校企双方带来更大的效益,因此无法为二者的合作提供持续的动力。而对于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商讨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实践教学课程的安排等方面也缺乏思考。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滞后。学校专业设置缺乏严谨论证,没有结合当地的优势和实际情况,往往只是基于原有教师团队的专业延伸或追求热门专业,导致培养的专业人才与产业需求不同步。此外,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内容脱节,大大减弱企业参与课程教学的适应性,无法发挥企业技术人员的工程实践优势。二是校企合作教育互动形式单一。所谓合作,就是要有交流互动,多渠道、深层次、高频次地交流沟通能够不断促进合作教育的持续改进。当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就是要构建能够及时有效联动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教育过程中,互动交流主要集中在实习实训阶段,交流时间短、内容形式单一,学校不熟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企业方面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也不了解,距离形成“合作—沟通—反馈—改进”的良性双向联动的“互动闭环”甚远。

(三)校企合作机制不健全

在校企合作关系中,好的机制能够促进二者进行有效合作,提升合作的质量和效益。校企合作所涉及的主体,从直接关系来看,校企合作与学校和企业直接相关;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校企合作不仅仅关系到学校和企业,政府也参与其中。当前,我国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在运行中只有学校和企业的关联(更多的还是学校倾情于企业或有求于企业),缺少学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有效互动合作,因此校企合作教育的成效只是有限的。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因素:第一,学校、企业和政府的动力不足,在三个主体中,仅有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就业问题,有充足的动力来开展合作,而企业和政府则没有足够的推动力来开展合作。第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整体运行缺乏完善的体系,并且没有处理好各方的关系,同时,对于校企合作中产生的成效,双方也并未建立一个完整的评价体系,这就使得校企合作的效果很难呈现出来。

三、以校企合作加强国际贸易教师实践教学的途径

(一)搭建平台促进国际贸易师资队伍建设

1.学校平台

为提高国际贸易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学校要为教师去企业挂职创造条件,让教师在走进企业的过程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拓宽视野,紧跟时代的潮流,能够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建立不同的知识结构,从而为学生教授最新的知识。同时,在规范国际贸易教师企业实践方面,学校也应做到对口企业的确认工作,一方面,为确保工作的落实,应出台相应的引领政策,起到桥梁作用;另一方面,为保证学校与企业对接工作的顺利实现,应建立教师行业实践基地,基地的建立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师知识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完成对接。另外,在校企合作中,教师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因此,对于参与到校企合作中的教师,学校要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其中包括,专业教师去行业企业进行了实践,学校应将教师认定为学时,这将极大地提高专业教师深入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学校应对去行业企业实践的教师给予经济上的补助,在年终绩效上也要给予奖励。对于教师而言,职称评级是其职业生涯重要一部分,学校对该类教师在职称评审上也要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一线人才因为地理位置较好、经济发展较快等优势,对于学校而言这些一线人才能够给学校带来最新鲜有活力的思想,因此,学校应积极吸引企业的一线人才,提供更多的鼓励政策,吸引他们来校任教。最后,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对于去行业企业实践的专业教师,学校应相应减轻其在学校的授课时间等其他工作,进而保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深入企业,学习更多的知识,加快国际贸易教师培养的步伐。

2.企业平台

对企业而言,企业应该不断扩大对院校教师来企业的开放性,建立院校、企业职称匹配制度。同时,对于到企业实践的专业教师,为保障教师工作价值的体现,企业应在给予职称的肯定的同时,应给予一定的岗位薪资。对于到学校任教的公司人才,学校也应按照院校相应的岗位薪资待遇给予企业人才。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图书馆,有的也只是小型的图书馆,因为,企业可以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利用院校丰富的图书资源,或者和院校合作建立图书馆,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员工获取知识的渠道,扩大企业员工学习平台。

3.政府平台

在校企合作中,对于政府而言,政府应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通过引导、支持、鼓励推进国际贸易教师的培养。国际贸易教师一方面是学校的教师,另一方面又是企业员工,这样的特点决定了国际贸易教师在工作中可以合理流动,既懂学校专业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又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样的教师具有较高水平。但是人才敢动、能动、有价值才是保证国际贸易教师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对于能够得到认证的校企合作单位,应给予相应的挂牌认证,同时,对于认证成功的相关单位,政府应在其政策、经济及科研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对于认证的企业,在评选优秀企业、模范企业等时给予优先考虑的政策,通过该举动,提高院校和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对于去行业实践的专业教师,政府应首先确定标准,对于通过资格认证的国际贸易教师给予相关的福利待遇,从而增强教师及企业优秀人才的积极性,推进优秀人才培养的步伐。

(二)形成校企合作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

1.建立与企业的沟通平台

在校企合作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院校和企业之间如果不能做到问题及时沟通,将会成为阻碍校企合作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建立院校和校企沟通平台十分必要。对于院校而言,可以采取“一对一”或“一对二”的形式与企业及时沟通。院校专业教师通过定期到企业走访、交流加强与企业方的沟通联系,对于定期去企业交流走访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补助。对于企业方而言,企业应鼓励去学校授课的员工,由员工个人行为转变为企业行为。通过建立校企沟通平台,将大大提高学校企业信息知识共享的效率及时效性。

2.薪酬制度适当向企业倾斜

对于长期到院校任教的企业方教师,符合条件的,应为其颁发客座教授证书,以提高其在院校任职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企业员工薪酬与院校教师薪资的不同,对其薪酬奖励也应有区别。对于院校教师而言,其薪酬与职称挂钩,而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其薪酬待遇往往与其从业年限相关,因此对于企业方教师,建议对其的薪酬奖励应按照其从业年限而定,以提高企业方教师到院校就业的积极性。

3.切实为企业利益着想

对于企业而言,在校企合作中,如何提高其参与积极性,达到校企合作的目标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在校企合作中,要积极为合作企业进行宣传,在开展校内与校外活动中为企业宣传,同时要保证为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在社会的认知度。同时,在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开放思维,为企业的良好发展献计献策,并协助实施。另外,校企合作中能够将院校设备给予企业共享,学校也可以为企业提供专业师资的支持,为企业培训等工作给予支持。

4.完善校企合作治理机制

一是由政府牵头成立政校企合作协调领导小组,设立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等多方代表参与的董事会,有效发挥其在学校发展中的咨询、协商、审议与监督作用,明确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投入机制、风险分担机制和成果利益分享机制以及投入产出效益的评价体系;二是成立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二级学院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在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二级学院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地方、行业、企业的委员比例至少要达到30%。三是建立校企合作定期和常态会话机制。通过定期会话交流,能够消除合作中的误解和困惑,增强相互之间的信任,解决校企合作教育过程中的管理、机制、利益分配等重大问题。完善常态会话机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校企合作教育管理系统,标准化校企合作基地各类材料采集、汇编、归档工作,设计在线沟通—反馈—整改流程,建立“互动闭环”的双向联动机制。

(三)完善校企合作的学校实践教学体系

1.课程实践

参与校企合作的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的能力的同时,对于学生基础层面知识的培养,要先进行训练。实践教学并不仅仅是让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也不是所有专业的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实践活动均是一致的,院校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实践课程,而且教学形式也应有所差异,但这并不是代表着教学体系的杂乱文章,院校实践教学应始终坚持系统性和程序性的原则。针对需要较强理论基础的专业,学校更加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在课堂学习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真正的工作中去,可举办的活动形式如“3+7课堂模式”,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到国际贸易理论知识之后得到夯实印证,可加强学生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在这种前提条件下,专业教师的作用更加重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应将实践案例在课堂上体现,学生才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不仅是专业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在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活动中,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做到游刃有余,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对实践活动的好奇心。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更应将正确的工作观念灌输给学生,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心的学生。

2.模拟仿真实践

在校企合作活动中,实践基地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校企合作中,实践基地不仅能建立在院校内,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其他地点。在实践基地成立之后,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进入实践基地参观及实训学习。不仅如此,教师应及时更新实训基地,不断提升实训基地的专业性以保证实训基地对工作真实性还原。教师是实训基地项目模拟的“布置者”,但是教师也应和同学建立反馈机制,及时将学生在模拟实训中发现的问题统计改正,以不断提高实训基地的质量。学生能够在高模拟质量的“工作环境”中,接受系统性的实践教育,与学生交流实训感想,在发现问题后及时与企业方进行交流,不断改进。

3.企业内实践

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阶段,学校应根据各学生能力、专业知识等不同确定不同的分类标准,有目标性地进行分配安排;而企业方也根据人员不同的优势划分为不同的培养小组。这样,对于能力稍低的同学,可分配至有专业企业人员引导组,加快其成长速度,对于能力较强的同学,可分配至相对应的组中去,这样能够保证企业院校资源优势的最大化利用,保证学生在实习中接收到真正的企业实践经历,不断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为其以后正式进入企业工作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培养专业的工作素养。

猜你喜欢
国际贸易校企院校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