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节水农业发展成效及“十四五”前景展望

2022-02-10 17:29河南省土壤肥料站孟繁华
河南农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水肥十四五农田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 孟繁华

一、发展成效

农业以土而立、以肥而兴、以水而旺,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之一。“十三五”期间,河南省紧紧围绕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总体发展要求,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加快“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促进国家节水行动落实落细,坚持工程、农艺、生物、管理节水相结合,深入开展农田节水集成示范,加强土壤墒情监测,增强抗旱减灾能力,接续推动全省节水农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全省有效灌溉面积540.87万 hm2,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46.67 万 hm2,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27.12%;测墒灌溉面积187 万 hm2,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34.57%,呈逐年上升趋势;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达35.33 万 hm2,实现平均减少灌溉用水30%以上,减少用肥20%~30%,粮食作物每667 m2增产10%~15%,经济作物每667 m2增产20%~30%。

二、存在问题

(一)农田用水效率依然不高

近年,河南省虽然开展节水工程建设和推广农田节水技术,但大水漫灌的现象在少部分地区依然存在,水资源利用仍然较为粗放。

(二)节水工程建设投入不足

河南省仍有一部分耕地没有灌溉基础设施,早期建成的高标准农田投入标准低,部分地区存在机井水位低、井水电不配套等现象。

(三)农田节水技术推广缓慢

水肥一体化田间灌溉施肥设备投入较大,且后期维护成本高,如果没有国家财政资金支持,普通农户基本无力承担建设投资。

(四)农民节水意识淡薄

受传统耕作习惯的影响,部分地区群众水安全观念不强,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缺乏危机感,再加上种粮效益低、用水成本低等,导致农民主动节水的自觉性较差。

三、有利条件

(一)国家高度重视农业节水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不能把水当作无限供给的资源,“有多少汤泡多少馍”。农业生产上要推行因墒用水、适水种植,以水定地、以水定种、以水定产,要减少地下水采用,控制农田用水总量,降低水资源消耗。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提升用水效率,发展旱作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国家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到2030 年河南省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将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10.67万 hm2。这些都为推动河南节水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二)新形势下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下,节水农业有关工作被纳入河南省政府责任制绩效考核体系。国家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对省级人民政府进行考核,其中涉及两道红线,一个是农业用水总量红线,另一个是农业用水效率红线,考核的主要目的就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水资源管理。河南部分地区化肥施用强度高、施肥结构不均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要改善农业投入品结构,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只有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推广以水肥一体化、测墒灌溉等为主的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才能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减轻面源污染,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三)突破河南农业发展方式瓶颈的迫切要求

长期以来,河南农业发展在“量”的积累上取得了历史性成效,但水资源却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部分地区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在绿色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河南迫切需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和水资源利用方式,提高农业生产布局和环境的匹配度,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瓶颈。

四、“十四五”前景展望

“十四五”是落实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五年,2022 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节水农业发展不仅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前瞻布局,而且要善于扬长补短、化危为机、坚定信心、乘势而上。

(一)发展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讲话精神以及“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立足河南粮食安全和提高资源利用率,树牢新发展理念,坚持工程、农艺、生物、管理节水相结合,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助力推进全省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发展方向

1.加强农田节水工程建设。与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强田间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设施建设,同步开展微灌、喷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输水、灌水损耗,提高农田用水效率。

2.推广旱作节水农业技术。相关部门要建立高标准示范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集成研究,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测墒灌溉、水肥一体化、集雨补灌、蓄水保墒、抗旱抗逆等旱作节水农业技术应用。开展土壤墒情监测,强化抗旱减灾手段,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

3.推行适应性种植方式。针对全省不同区域水资源状况,统筹规划,因水布局,合理安排农作物种植结构。尤其在豫西丘陵地区,加大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的调整力度,减少高耗水作物种植,推广种植耐旱作物和耐旱品种,提高自然降水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产和节水增效目标。

4.强化农业节水基础研究。相关部门要加强教学、科研、推广和育种单位协同创新,加快培育、推广高产耐旱品种,加大节水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研发和技术集成组装力度,尽早形成一批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群众接受度高的节水主推技术模式,为节水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5.广泛宣传凝聚节水共识。相关部门要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开展节水农业宣传,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节水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通过科技下乡、技术讲座、示范观摩、印发资料、现场培训等方式,宣传普及节水农业技术,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和主动节水的自觉性。

(三)保障措施

发展节水农业关系到河南省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属于公益性事业,政府是投入主体,应及早建立以政府带动宣传为主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推广机制。

1.注重技术研发,加快示范推广。政府要组织协调科研院所、技术推广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备生产企业等多方力量,共同做好大田粮食、经济作物节水农业新技术研发集成与创新推广,不断摸索和改进技术环节,促进技术模式成熟,提高适应性和可复制性。

2.合理调配水资源,加快绿色发展。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大力度在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上推广以喷(滴)灌水肥一体化为主的农艺节水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合理调配水资源,优先使用天然降水和地表水,减少地下水采用量和化肥投入量,促进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3.重视示范引领,加快产业发展。农业农村部门要围绕优势农作物种植,建立各具特色的农田节水示范区,搞好试验示范,集成技术模式,精心打造样板亮点工程,突出展现示范效果,辐射引导周边发展,扶持、培育一批重点合作社,促进节水产业规模发展壮大。

猜你喜欢
水肥十四五农田
雅苒致力于推动水肥一体化
“水肥一体”新系统 助力增收有一手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达尔顿老伯的农田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水肥一体化”这么厉害!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