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县花生主要病害的为害症状及防控措施

2022-02-10 17:29正阳县种子管理站张红
河南农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正阳县锈病病株

正阳县种子管理站 张红

正阳县花生的主要病害有茎腐病、病毒病、白绢病、锈病等,病害的发生对花生产量构成了一定威胁。近年,一些地方因白绢病和茎腐病造成的死苗率为15%~30%,严重地块死苗率在50%以上。因此,正阳县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蔓延和为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产量损失。

一、茎腐病

花生茎腐病又被称为“倒秧病”,属于真菌性枯萎病,苗期或者成株期产生危害。幼苗感病植株死亡,成株感病侧枝或者整株死亡。茎腐病在正阳县花生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轻者病株率5%~10%,重者为30%~40%,甚至达到70%,造成大量死苗。

(一)症状

1.苗期。病菌从子叶或茎部侵入植物,子叶变为黑褐色干腐状,根颈部产生黑褐色水渍状病斑,地上部萎蔫枯死。

2.成株期。病菌为害多发生在与表土接触的茎基部第一对侧枝处,初期产生黄褐色水渍状病斑,茎基部变黑枯死,引起部分侧枝或全株萎蔫枯死,病株易折断,地下荚果不实或脱落腐烂,病部密生黑色小颗粒。

(二)发病条件

花生茎腐病在苗期雨水较多、土壤湿度大,尤其大雨之后骤晴、气温回升快时发病较重。温度过低或过高均易使此病发生。当5 cm 地温稳定在23~25℃且空气湿度为70%~80%时,该病容易发生。

(三)防治方法

1.药剂拌种。施用适乐时(咯菌睛)、卫福(萎锈·福美双)、迈舒平、亮盾、0.3%~0.5%多菌灵等可以减轻镰刀菌、立枯丝核菌等引起的苗期根腐病、茎腐病。

2.药剂喷雾。发病初期,选用80%多菌灵、30%嘧菌酯、10%苯醚甲环唑、50%福美双、10%多抗霉素等兑水喷施防治。间隔7~10 d 防治1 次,连续防治2~3 次,药剂交替使用。

二、白绢病

花生白绢病属于真菌性枯萎病。花生白绢病又名白脚病、棉花脚,在花生生长中后期遇多雨潮湿的年份,为害尤其严重,造成花生大量枯死。

(一)症状

白绢病多发生在花生生长中后期。受病害组织初期呈暗褐色软腐,环境条件适宜时,菌丝迅速蔓延到花生近地面中下部的茎秆以及病株周围的土壤表面,形成一层白色绢丝状的菌丝层。病部菌丝层似油菜籽,受侵染病株地上部叶子萎蔫,随后枯死,病部腐烂,皮层脱落。

(二)发病条件

病原菌以菌核或菌丝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可以存活5~6 年,大部分分布在1~2 cm 的表土层中。菌核在土中2.5 cm 以下的萌发率明显减少,在土中7 cm 处几乎不萌发。高温、高湿、土壤黏重、排水不良、地势低洼及多雨易使此病多发。雨后马上转晴时,病株迅速枯萎死亡。连作、播种早的花生发病重。

(三)防治方法

1.种植抗病、耐病品种。

2.花生要与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做到无病田繁种、深翻、适度减少播种量。

3.药剂处理土壤。每667 m2花生用70%甲基硫菌灵2~3 kg,50% 福美双 2~3 kg,40% 五氯硝基苯5~7 kg,加细土或水混匀施于土壤中。

4.发病初期,每667 m2用0.19~0.25 kg 戊唑醇、0.34~0.45 kg嘧菌酯、12.5%苯醚甲环唑、0.2 kg吡噻菌胺、噻呋酰胺悬浮剂600 mL 等喷淋植株基部或者灌根。

三、病毒病

花生病毒病是植物病毒引起的一类病害,多数由介体昆虫传播,与蚜虫传毒或种子带病密切相关。

(一)症状

花生病毒病常在花生顶端首先发病,叶色呈黄绿相间,产生大小不一的绿色斑或黄色条纹,严重时叶片呈淡黄绿色,有的叶片表现皱缩,硬脆窄长,叶缘卷曲。花生丛枝病症在花生开始下针时出现。发病初期一些小叶从植株基部叶腋处抽出,以后继续向上发展,乃至顶梢。这些小叶密生成丛,茎部节间缩短,植株矮化。

(二)发病条件

病毒病在正阳县一般发生在初花期,7 月上旬是发病高峰。进入雨季以后,为害程度逐渐下降。该病在晚播的春花生及早播的夏花生田发病较多。旱地、沙地、坡地、高地比水田、黏土、低洼地发病率高。

(三)防治方法

花生病毒病要以防为主,采取综合措施。

1.注意从无病地留种,选用抗病品系。

2.清除病残体,清除豆科杂草。

3.及时防止蚜虫、叶蝉、蓟马等。

四、花生锈病

花生锈病是一种主要通过气流传播病原物引起的病害,发病轻重与发病早晚有关,发病越早,损失越大。

(一)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能为害茎、叶柄及托叶、子房柄及果荚基部。发病初期,花生叶片背面出现白色小斑点。1~2 d 后叶面相应部位变为黄绿色斑点,同时白色小斑点变成可见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很快扩大,破裂后散出锈褐色的粉末,即夏孢子。夏孢子堆为圆形,直径0.3~0.6 mm,周围叶肉组织常变为暗绿色。叶片上夏孢子堆数量多时,分布密集并彼此聚合呈不规则形。病害严重时,花生叶片青枯、脱落,甚至全株枯死。

(二)发病条件

此病往往在多雨高湿季节发生流行。因此,夏季雨量大小和雨日多少是决定锈病发生迟早和能否流行的主要因素。夏孢子发芽适温为24.5~28℃,温度主要影响孢子萌发及潜育期的长短。在栽培方面,排水不良、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等都有利于锈病的发生。

(三)防治方法

防治花生锈病除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外,在锈病发生时,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50%敌锈钠600~800 倍液配0.1%洗衣粉,也可喷施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50%克菌丹500 倍液或75%百菌清600 倍液,药剂一般10 天左右喷施1 次,连喷3~4 次。

猜你喜欢
正阳县锈病病株
玉米黄锈病现状和青贮调制措施
2021年正阳县“沃夫特”复合肥在夏花生上的肥效示范
云南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大理试验点结果分析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正阳县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辣椒青枯病防治效果试验
试论天山东部云杉锈病及防治措施
广州地区鲜食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及其综合防治
淮北平原地区耕地质量监测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