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河南花生生产 保障国家油料安全

2022-02-10 17:29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臧秀旺
河南农业 2022年11期
关键词:油酸花生高产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臧秀旺

我国是食用植物油非常短缺的国家,自给率在30%左右,对外依存度高达70%,油料安全供应存在较大风险。特别是在新冠疫情和国际经贸摩擦双重影响下,许多粮油出口国加强了粮油出口管控,给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然而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大面积扩种油料作物不切实际,只有通过科技赋能提高产量和选择种植产油效率高的作物加以解决。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油来源。在花生部分(约52%)用于榨油的情况下,花生油产量始终仅次于菜籽油,是国产植物油的第二大来源,而且占比稳定提高。就单位面积产油量而言,花生远远超过油菜、芝麻、向日葵、大豆等油料作物,花生单位面积产油量是油菜的2 倍,是大豆的4 倍,是产油效率最高的油料作物。因此,扩大花生生产对于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河南花生生产优势

(一)区位优势

河南省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兼有南北之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3~15℃,无霜期为190~230 d,日照时间2000~2500 h,全省年降水量600~1400 mm,自南向北递减。花生生育期(4—10 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80%~90%,雨热同期,非常适宜花生的生长发育,大部分地区均可满足小麦-花生一年两熟种植模式的需求,基本不与粮争地。

(二)效益优势

河南省花生平均荚果产量4650 kg· hm-2左右,按5.5 元/kg 保守计算,每公顷花生荚果收益为2.55 万元,副产物秸秆收益0.15 万元,毛收益合计2.7 万元,减去种植成本(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耕种收费用)1.05 万~1.2 万元,每 公顷纯收益1.5 万~1.65 万元。在大田作物中,花生种植收益最高。

(三)规模优势

河南省是我国花生生产第一大省,种植面积和总产量连续多年均居全国首位。近年,在产粮大省奖励资金、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与规模化示范等项目的辐射带动下,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得到较快增长,2019 年种植面积122.3 万 hm2、总产量576.7 万t,2020 年种植面积126.2 万 hm2、总产量594.9 万t,2021 年种植面积129.3 万 hm2、总产量588.2 万t。

(四)品质优势

2017 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制订了《河南省推进优质花生发展工作方案(2017—2018 年)》;2019 年8 月19 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的意见》(豫政办〔2019〕44 号)文件。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下,河南省优质花生新品种得到快速推广,全省良种覆盖率超过95%,其中高油、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接近50%。河南省在优势区域开展了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与产业化示范工作,市场前景看好的高油酸花生得到快速发展。据种子部门初步统计,2021 年全省高油酸花生种植面积超过40 万 hm2,为满足国内外市场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科技优势

一是育种水平国内领先。花生科研领域唯一院士及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国家花生良种联合攻关技术依托单位均在河南省。通过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和省内其他兄弟育种单位的不懈努力,目前,全省在花生野生种利用、远缘杂交、高产早熟育种、高油酸育种、高脂肪育种方面均居国内、国际先进水平,育成的豫花7 号、豫花15 号、远杂9102 等品种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花生品种高产潜力在10 500 kg·hm-2以上,居国际先进水平。“十三五”期间,河南省先后育成11个含油量超过55%的高油品种,数量和质量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育成高油酸品种17 个,其中,豫花37 号2021年种植面积超过20 万 hm2,满足全省优质花生品种更新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二是生产技术先进。河南省花生1 hm2产量比全国平均高900 kg,居国内先进水平。近年,河南省在花生主产区开展了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集成与示范,先后引进、研发、示范了多种花生生产机械及适宜机械化的种植模式,大力推广机械深耕深松技术、机械化起垄种植技术与机械化收获技术,全面提升花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2021 年全省花生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居全国前列。

二、扩大花生生产建议

(一)稳定种植面积

近年,由于价格较高,种植花生收益较其他作物优势明显,河南省花生种植面积稳步提升,2021 年达129.3 万 hm2。但2021 年花生收获期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多数产区花生未能及时收获或收获后得不到及时晾晒,造成发芽和霉变,导致品质下降。再加上国内食用油市场疲软,油脂加工企业收购意愿不强,销售价格较2020年度下滑明显,种植收益降低。而同期玉米、大豆售价上升明显,花生比较优势减弱,农户种植意愿降低,预计2022 年种植面积会有所下滑,影响花生生产稳定和持续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应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引导,确保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126.7 万 hm2左右。

(二)提高单产水平

据研究,花生单株开花在1000 朵以上,结果能超过660 个,单株果产量突破1 kg,按理论推算,花生单产可达19 950 kg·hm-2。实际生产中,2017 年山东省平度市古岘镇创造了小面积11 739 kg·hm-2的全国花生高产纪录。在河南大面积高产典型也不断涌现,2013 年商水县舒庄乡6.67 hm2夏直播花生平均产量8376 kg·hm-2,2019 年浚县善堂镇666.7 hm2麦套花生平均产量7263 kg·hm-2。受涝灾影响,2021 年河南省花生单产4549.5 kg·hm-2,虽居全国前列,但仍不到全国高产记录的1/2,即使与2018 年周口市花生平均单产5646 kg·hm-2相比,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河南省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通过样板展示、科技培训、科技入户等形式,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瓶颈,促进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提高花生单产。

(三)强化科技创新

花生科研要加强与生产、市场的结合,加大先进、实用生产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花生生产的科技支撑能力。在育种方面,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开展优质、高产、抗逆等重要性状鉴定和基因挖掘,建立花生株型、抗逆、抗病、高油酸、宜机收等性状分子鉴定平台,运用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基因编辑等育种新技术、新手段,选育高产、多抗、优质专用型花生新品种,满足国内外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增加花生的综合效益,提高全省花生在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在栽培技术研究方面,通过研究不同种植方式花生高产生育规律和高产品种生理特性,集成绿色高效生产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用量;通过筛选抗逆花生品种,特别是抗旱、耐涝、强休眠品种,结合花生抗逆生理机制和调控技术研究,集成防灾减灾栽培技术;通过开展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究,不断提高花生生产的机械化水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与花生生产管理的结合,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加速实现栽培技术的定量化、生产管理的智能化和数字化。

(四)促进三产融合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特点,搭建科研院所、推广部门、种子企业、加工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参与的花生成果转化与示范推广平台,通过开展联合攻关、技术创新、信息共享、决策共商、互帮互助、产销协调等活动,破解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和体制机制制约难题,提高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科技水平,促进花生初加工、精深加工产业的蓬勃发展,培育一批精深加工领军企业和国内外知名品牌,大幅提升加工能力,实现“三链同构”和“三产融合”,推动全省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

(五)加强政策支持

充分认识扩大花生生产对保障我国食用植物油供给安全的重要性,结合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实施,将花生生产纳入地方政府优先发展和重点支持范围,整合相关涉农资金,进一步加大对花生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全省花生生产的布局区域化、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方式绿色化、发展产业化和产品品牌化。开展财政补贴试点,探索建立花生生产收益保险制度,稳定全产业链各环节经营收入,提高生产积极性。

猜你喜欢
油酸花生高产
掏花生
花生中的翘楚――高油酸花生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HPLC-ELSD法测定丽水薏苡仁中甘油三油酸酯的含量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高油酸油菜与双低油菜的比较研究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