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公共图书馆新型阅读空间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2-02-12 22:36刘志芳
新阅读 2022年2期
关键词:昆明市书房昆明

刘志芳

2021年3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立足城乡特点,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业态,营造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昆明市“新型城市阅读”的建设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打通公共阅读最后一公里,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文化需求的新突破。

新型阅读空间产生的背景及特征

新型阅读空间产生的背景。公共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主要推动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单一、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数字化覆盖水平不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强、人群覆盖率偏低等问题,新型阅读空间就是在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无法满足城乡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精神文化需求这样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

新型阅读空间的特征。新型阅读空间多数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能够为居民群众提供优质阅读内容和服务体验的公益性、开放性场所,是外部颜值与内容品质、阅读与互动有机结合的新型文化生活空间。实现了图书馆服务的连续性、自助性、多元性,是以“图书馆+服务模式”打造的“城乡一体15 分钟文化圈”最高效的服务方式,是图书馆总分馆制度的延伸和创新。

昆明市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特点

昆明市坚持在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如商业综合体、景区、社区、街道建设新型阅读空间,以“小而美”“精而智”的新型阅读空间为载体,最大程度满足市民群众的阅读需求。自2014年至今,全市已建成开放近40余个各类型新型阅读空间,在建设上虽各具特色,但也具有共性特点,力求打造成为“书香昆明”建设的金色名片。昆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强市建设,围绕“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的总体目标,不断健全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市书房建设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全市一盘棋,在城市书房的统一规划、用地用房、点位设置、经费投入等方面统筹规划。

高位统筹,确保城市书房建设有力推进。城市书房的建设用地是一大难点,仅靠公共图书馆或文化部门一己之力难以解决,昆明市城市书房建设前期使用的场地均由市政府牵头进行资源整合。首先,利用原有政府公共服务用房,公共图书馆负责完成改造装修建立城市书房;其次,在部分商业用房或是企业所属的商业综合体内建设的城市书房,实行政府统一规划,社会力量参与投入的方式,积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的参与热情,或以直接资金投入或免费提供书房建设用地用房的方式参与建设,由政府相关部门比如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参与场地设计、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图书的统一配置等,由企业出资完成城市书房的装修改造以及内外氛围营造等,共同打造城市书房。整合各方资源,昆明市公共图书馆利用城市中心区以及人流量较大的历史城区、商业繁华街区、城市商业综合体、老旧小区、老旧街区以及闲置厂房等,充分整合利用空间建立了24小時城市书房和智能阅读书柜,满足阅读需求、营造阅读氛围。

在政府经费专项投入基础上,撬动社会公益力量。政府主要在城市书房的规划、建设指导和财政投入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昆明市市县两级公共文化事业经费专项投入城市书房建设,截至2020年,先后投入近2000万元用于场馆建设及设施设备购买,力求为广大市民打造更加安全、舒适、温馨的阅读空间。社会公益力量也适时补充,除在建设用房上进行投入之外,在城市书房后续运行维护方面进行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为城市书房的建设及后续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总分馆体系统一管理。作为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创新形式,建成后的城市书房统一纳入昆明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进行管理,按照统一业务管理平台、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名称标识、统一服务标准进行管理,作为总分馆体系服务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助力昆明市“城乡一体15分钟文化圈”的打造。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点亮昆明城市之光。以科技赋能城市书房创新服务,是昆明市城市书房建设的建设理念。科学实施城市书房建设工程,力求让昆明市紧跟公共文化服务智能化、自助化发展趋势,在智能化设备上投入了包括自助借还系统设备、升降式还书箱、单通道智能安全检测门、门禁控制系统、自助图书馆自动控制软件、立式空调、监控系统、朗读亭以及电子书刊自动下载设备等。城市书房设置有安全检测门,配合门禁控制系统来控制开关门。不仅延长了图书馆开馆服务时间,使读者享受24小时全天候借阅服务,节约了人力资源和运行成本,扩大了图书馆服务范围和影响,改变了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方式,采用先进的人脸识别系统、身份证认证、二维码多种识别方式,为读者阅读提供了良好安全的阅读环境,提供纸质文献与电子书刊相结合的综合服务方式,满足各层面读者的需求,实现了公共阅读、图书借阅服务的“不打烊”。

“城乡一体15分钟文化圈”

昆明虽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但昆明市属于云南省的省会中心城市,也是一个人口大区,常驻人口达800多万。大量偏远郊区或农村地区人员强烈期盼如中心城区一样,在家门口就能获得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昆明市15家公共图书馆在满足公众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务原则下,创新发展理念,在延伸服务半径上下足功夫,在原有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内国家投入建立的市、县、乡、村四级图书馆网络建设的基础之上,整合社会多方力量,以各类型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的覆盖面,以多元化的服务模式打造“城乡一体15分钟文化圈”,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文化均等化服务需求。

文旅融合打造新型阅读空间。2019年,在文旅融合的大环境背景下,昆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在服务网络建设上对文旅融合进行了探索性尝试。文旅融合的发展,使文化更加富有活力,旅游也更加富有魅力。昆明市公共图书馆作为昆明文化的先行者与传承者,力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探索将文化与旅游事业相融合,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资源,立足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突出展示昆明经济、文化、历史的和谐关系融入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中,打造了一批集外在美丽与丰富内涵于一体的图书馆新型阅读空间。

历史街区里的宁静空间——悦读小屋。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中心位于昆明老街的核心区域“钱王街”,整条街区内现代化建筑风格与优雅古朴相互交融,是昆明几百年的历史文化缩影,作为昆明游客必去的网红打卡地。2019年,在寸土寸金的“钱王街”一座吸引游客的四合院里,昆明市图书馆建立了全省乃至全国首个以户外旅游为专题的公共阅读空间——悦读小屋,5000余册书籍涵盖云南和昆明的文化历史、地理地貌、户外运动、人文环境等内容。除此之外,小屋还配备自助借阅机,实现与昆明市图书馆的通借通还书刊借阅服务。读者在“悦读小屋”里不仅能免费借阅书籍,还能免费使用数据库资源以及下载使用数字图书、期刊资源。大气而雅致的装饰,内容丰富的专题藏书真正让读者在“悦读小屋”享受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动静结合之美。丰富的阅读活动也在这个闹市里的净地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如今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网红打卡地。

自2019年底落成开放以来,在满足市民游客休闲阅读的同时,不断整合多行业资源,开展了大量的文旅结合的阅读推广活动,内容涵盖阅读分享会、新书发布会、读者见面会,诗歌散文朗诵会、行业沙龙、品鉴会、培训会等,其中包括作家半夏《与虫在野》新书分享会、导游英语口语公开课、导游业务培训会、摄影培训会、普洱茶品鉴沙龙等。此外,还举行了中国旅游日—品质旅游线路发布第三季“云发布”活动、2020昆明艺术周系列活动、“春城花都 好享昆明”昆明文旅打卡地推广活动等大型活动百余场,直接服务和参与人员达5000余人。同时结合省、市旅游文化资源,致力于打造成为昆明户外运动爱好者之家,通过与昆明市体育总会合作,在引入省、市百余家户外运动协会、俱乐部的户外运动及相关旅游线路信息的同时,也为户外运动爱好者免费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活动场所。

异域风情的景区图书馆——孔雀书屋。寻甸县图书馆特色分馆孔雀书屋位于昆明市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凤龙湾小镇景区内,因寻甸县以回族居多,凤龙湾小镇的建筑风格以穆斯林建筑为特色,极具异域风情,孔雀书屋坐拥小镇核心区域,因其独特美丽的孔雀造型而得名。步入书屋,宛如置身于绿野仙踪,更有图书隧道藏于深处,与景区风格相得益彰。书屋内设有图书借阅区、读者阅读区、儿童游乐区、游客休息区、文创产品区、旅游推介区等,很受市民游客欢迎,是昆明市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打造的一个为旅行与生活制造惊喜的图书馆新型阅读空间。作为昆明市寻甸县图书馆的分馆,凤龙湾孔雀书屋实现与县图书馆的总分馆通借通还、互联互通,依托馆藏文献资源与服务优势,与景区开发旅游公司合作开展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活动,特别是别具一格的文创产品,以图书的外观进行包装的旅游纪念品,吸引着游客目光。把图书馆送进景区增加了景区文化内涵,提升了小镇旅游景区品质,并通过开发文化旅游纪念品打造旅游经济增长点,将文化元素引入旅游工艺品、食品设计理念等举措,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真正实现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标,进行了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嵌入旅游场所的有效尝试。

“阅读+酒店”,“觉晓书房”温暖旅人。昆明,素有“春城”之称,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是享誉世界的宜居城市,这个“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地方也是世界各地游客心向往之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昆明的酒店业也因此蓬勃发展,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昆明市图书馆探索将浩瀚的书海“搬”进酒店,让旅客在旅途过程中不仅通过昆明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体验昆明的自然美,还能通过阅读地方文献和历史文献了解昆明的历史、感受昆明独特的文化美。

2020年,昆明市圖书馆与旅游民宿与精品酒店行业协会进行跨界合作,共同在昆明市范围内统一打造一批主题旅游民宿及精品酒店图书馆——“觉晓书房”。旅客感受到了在自家书房阅读的轻松自在感,还能通过阅读让旅客了解昆明历史,带走昆明故事,让书香弥漫在春城的酒店,让书伴随着旅程。此外,海量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只需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在手机上进行阅读。按照订单式服务模式,图书馆定期组织各类阅读推广活动,内容涵盖阅读分享会、新书发布会、读者见面会,诗歌散文朗诵会、各类行业沙龙、品鉴会、培训会等,不仅面向酒店旅客,也惠及周边群众,让酒店图书馆的服务向更多的群体辐射。通过酒店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推动了昆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与旅游民宿、精品酒店业融合发展,增加了民宿以及精品酒店的文化内涵,起到了宣传推荐的作用,更延伸了图书馆服务的半径,实现了双赢。

城市24小时智能书柜。盘龙区图书馆的城市24小时智能书柜以智慧借阅打破传统借阅方式,读者只要用微信扫一扫,上传身份证信息就可以免押金借书,看完后以同样的操作,把书放入书柜关好柜门,后台就会显示还书信息。柜内嵌装LED照明灯,在光线较暗或者夜晚的时候,书名清清楚楚,借阅简单又省心,最大程度缩短了图书馆与读者间的距离,24小时随时在线,打破了时间上的限制。首批24台“书香盘龙”智能阅读书柜在盘龙辖区的街道、社区及商业综合体中一亮相就得到了读者的喜爱。在小区、学校、车站、地铁、街边布设的智能共享书柜,构筑起了一个个城市中最有暖意的小书房,营造“人人爱阅读 处处有书香”的浓厚文化氛围,辅之以大数据支撑的推广方案和专业化阅读服务,不断激发更多群众对阅读的渴望,并养成长期阅读的好习惯。

云上乡愁书院。云上乡愁书院是云南省出版集团发挥实体书店的网络资源优势,促进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文化载体。新华书店昆明公司在昆明市14个县(市)区与文化站、文化中心结合,推出以图书经营为主体,兼具公益文化活动的云上乡愁书院14个,总投资600万元,总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云上乡愁书院的建设体现当地文化的风貌,营造出新型阅读空间和体验场景。突出实体书店作为重要阅读场所的文化功能,丰富了产品和服务供给,零距离服务日益增长的多样性文化需求,已经成为昆明市14个县(市)区的文化地标和旅游文化消费场所,是增进市民沟通交流,寄托家乡情感的媒介。

以书为媒、借书求效,助推多元化产业发展,云上乡愁书院搭建了领域宽广、层次丰富的展示平台,把业态扩展到图书之外的教育培训、家风教育、道德讲坛、文化体验、读书分享、休闲旅游、文化美食等大文化领域的复合式、体验式多业态经营空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标志性文化活动空间。通过乡愁书院建设,实现渠道下沉,服务前移,逐步构建渠道多元、层次丰富、营销立体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文化的内涵得以彰显,让文化的基因得以保存,让文化的精华得以代代相传。

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成效

昆明市在原有城市书房建设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的城市书房转型之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新型阅读空间的建设,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在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的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合作力量的经济效益,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城市书房建设推进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通过“阅读+服务”,突破了传统图书馆阅读服务的刻板模式;“阅读+服务”运营模式提供多元化服务,公众不仅获取知识提升、陶冶内在涵养,也借助这个更接近社会公众的平台让更多人融入社会群体,产生文化交流,破除交流障碍,实现公共性的重塑,通过柔性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实现社会文化治理功能。

作者系昆明市图书馆副馆长

猜你喜欢
昆明市书房昆明
把自己关进书房
我的书房
Task 11
童眼看兵器
作品鉴赏
2016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
温馨家园之我的小书房
大师们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