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目次

2022-02-12 12:24
移动通信 2022年12期
关键词:关键技术研究

第1 期

“5G 核心网”专题

2 5G 边缘计算组网关键技术研究冯征 周维 卜忠贵 马洪源 杨小乐

10 5G 接入与移动性管理策略增强的应用探索龙彪 陈卓怡 张钰滢

15 5G-Advanced 网络及服务演进需求探讨夏旭 齐文 王恒 梅承力

20 5G 双域专网解决方案浅析赵际洲 周欣 谷群 都晨辉 黎丹

27 联邦学习在移动通信网络智能化的应用吴墨翰 马丽萌 杨爱东 王达 叶晓舟 欧阳晔

34 支持5G LAN 的UPF 转发模型王立文 张雪贝 杨文强 杨文聪 黄蓉 王友祥 唐雄燕

41 5G 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进展黄颖 于青民 李宗祥 王哲

46 面向5G Advanced 网络的话音业务演进研究吴滨 张剑寅 周越 魏彬

51 5G 与卫星网络融合演进研究尼凌飞 胡博 王辰 谷尚铭 孟萌 张剑寅

58 5G-Advanced 核心网技术综述秦鹏太 李爱华 姜怡 张昊 王玮

67 基于AI 算法的5G 多接入协同方案及关键技术牛娇红 方琰崴 郑兴明 陆光辉 马驰容

研究与探讨

72 基于5G 智慧园区的车联网系统应用示范刘琪 洪高风 梁鹏 夏俊杰 许幸荣 宋蒙 曾传鑫

78 通信行业2021 年回顾及2022 年展望李进良

84 两步随机接入机制的深度解析和未来增强魏浩 张梦洁 杨立

91 运营商IMS 网间互联互通组网关键技术研究翟振辉 邱巍 吴倩 李心恬 马洪源

96 5G 移动通信网的定位技术发展趋势李健翔

网规网优

101 基于原子能力平台的5G 专属切片客户自助管理方案池炜成 刘开开 伍运珍 张金娟

第2 期

“5G 增强技术”专题

2 面向5G-Advanced 演进的移动性增强技术张梦洁 杨立 黄河 魏浩

9 基于5G-A 通信感知融合的能力开放技术林琳 朱斌 王光全

13 无线接入回传一体化关键技术及标准化进展焦慧颖 张莉 李红阳

19 NR 覆盖增强方案及标准化进展李南希 朱剑驰 郭婧 尹航 佘小明

26 NR 系统双连接和移动性增强技术刘胜楠 林佩 蒋峥 佘小明 樊渭

32 5G 小数据传输增强技术徐霞艳 张宏莉

38 4.9 GHz 异帧隔离间距研究刘吉宁 刘少聪 刘大洋 唐国顺

43 5G 端到端网络切片进展与挑战分析张雪贝 黄倩 杨文聪 黄蓉 王立文 李沸乐

49 5G 邻近服务关键技术贾靖 聂衡

55 5G URLLC 技术应用刘珊 黄蓉 王友祥

61 AI 在5G 行业专网的应用场景和使能技术牛娇红 方琰崴 何伟 马驰容

67 5G 移动性增强关键技术及应用分析刘献玲 李铁钧 张大钧 王志鹏

研究与探讨

75 基于广角漏缆的5G 室内低成本覆盖分析周亮 金明阳 万俊青 李益锋

80 基于I/Q 数据的5G 控制信道盲检姜国凯 魏贵明 李雷 杨业鑫

85 5G 建网初期SSB 波束设置策略孙怡婷 丁杰 范凌

89 基于HMM-Viterbi 的通信网络资源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吴茜 李尧辉 朱青仑

95 基于软件无线电平台的电磁信号数据表征方法黄璐莹 陈润丰 石亮 徐逸凡

101 用户自动签约5G SA 方案谢沛荣

100 《移动通信》编辑部2021 年度新闻记者证核验公示

第3 期

天线设计与实现

2 基于人工表面等离激元周期调制的漏波天线设计王萌 彭玉婷 马慧锋

8 W 波段双圆极化天线研究与设计修韬 詹学丰 姜航 程潇鹤 姚远

13 高性能的5G 毫米波天线(阵列)实现与性能评估吕思涵 何宇奇 赵鲁豫 张璐 凡泽兴

天线研究与探讨

21 基站天线效率相关技术研究刘旭

26 多探头球面近场天线测试效率提升方法陈雷 丁明玲 鲁帆 姜华 樊勇

31 基站天线交叉极化比测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王恩钊 李勇 王世琦 于卫东 赵腾飞

36 低轨卫星传播特性仿真与分析乔艳丽 田磊 李志军 张建华

42 高效线性氮化镓射频功放芯片模组研究狄皓月 陈文华 吕关胜

49 国外ATG 网络进展及余割平方波束ATG 地面天线设计李立忠 王程 王来军 陈伟

55 一种适用于FDD+TDD 基站天线阵列的多天线共存方式熊英健 刘木林 岳彩龙 高永杰 付聪

天线技术应用与拓展

62 基于天线波束形态设计的5G 高铁沿线覆盖方案董佳 曹景阳 王桂珍 邓伟

67 5G 高铁网络新架构及天馈发展趋势研究杨艳 张涛 李福昌

73 VoNR 无线覆盖能力研究胡春雷 侯佳

80 5G 室分智慧化融合技术李聪 刘旭 刘佳 刘云峰

87 多频多波束龙伯透镜天线在海域覆盖场景下的应用郑洪振 高黎明

93 双碳目标达成与移动通信基站节能减排技术的探索安涛 何明宪

99 “双碳战略”给移动通信天线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孙善球 林学进 王昊 赵娜

第4 期

“面向6G 的智能感知与信息处理”专题

2 面向智能反射面辅助通信的深度学习信号检测霍浩淼 许威 陈栋

7 迁移学习在6G 无线通信中的应用综述 王美玉 林云 司光振

14 面向远距离目标感知通信一体化的OFDM 信号波形设计宋佳 赵艺帆 昌硕 黄赛

22 基于迁移学习的小样本SAR 船只目标识别王程丽 赵静 杨攀攀 李姗

28 半监督学习在恶意软件流量检测中的应用桂冠 宁金辉 王禹

33 基于信道状态信息的Wi-Fi 感知技术与实践张宁

38 面向6G 承载网的路由优化算法研究张冬月 韩赛 王光全 王泽林 刘畅

42 基于AI 智能关联技术的5G 网络切片研究与实现耶旭立 曾强 康萌

研究与探讨

50 自动驾驶出租车远程遥控驾驶研究葛雨明 廖臻 康陈 林琳 刘晋

55 一种基于Grubbs 和孤立森林的多维序列异常检测方法王锐

60 基于军用互联网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探索谢俊彤

65 面向6G 的智能反射面无线通信综述齐峰 岳殿武 孙玉

74 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无线小区负载均衡自优化郭华 张东林 徐维华 张航 陈超

80 多点渐变馈电双极化微带辐射单元的研究李惊生 詹敏峰 李俊

85 一种5G 空口单向时延及其可靠性的测量方法林高全 郑海彤 陈嘉敏

91 5G 专网在智慧医疗中的应用刘虹

第5 期

“通信感知一体化”专题

2 通信感知一体化应用场景、关键技术和网络架构徐晓东 李岩 叶威 王飞 刘亮 胡南

9 基于CSI 的通信感知一体化设计:问题、挑战和展望张大庆 张扶桑 吴丹 牛凯 王炫之 姚健 姜大洁 秦飞

17 通感一体去蜂窝超大规模MIMO 与高频段无线接入技术徐友云 许魁

26 感通融合系统中保障公平度的时间与功率分配方法张勐 唐勐 粟欣 吕铁军

33 基于移动终端的MIMO 阵列三维成像技术曾昭赫 杨明磊 曾昆 刘楠 梁之昱 王晓冉 陈晓玲 王光健

38 雷达通信一体化波形设计综述李国琳 郭文彬

45 通感一体化融合的研究及其挑战高飞 王文剑 刘建国 徐朝军 许文怡 徐夏刚 蔡立羽

52 通感一体化融合架构及关键技术杨艳 张忠皓 李福昌

56 6G 通感一体化组网融合技术刘家祥 蒋峥 孙震强 田文莎

62 一种通感一体化的信号设计与性能分析吉静 陈伟 卢红洋 李昌振 杜路遥

69 通信感知一体化关键技术与挑战姜大洁 姚健 李健之 丁圣利 杨坤 袁雁南 陈保龙 秦飞

78 通感一体化系统的下行功率分配技术赵喆 夏树强 马一华 韩志强 杨立 孟骁

84 面向扩展现实的通信感知计算一体化视频传输及QoE 评价王文博 侯跃峰 田峰 杨震

研究与探讨

89 移动智能终端人工智能芯片算力评测方法庞涛 沙通 崔思静 杨婷婷

94 5G 移动大数据在新冠流调中的创新应用王建斌 苏效东 刘东升

101 4G/5G 频谱资源协同关键技术何文林 刘建华 李新 江天明

106 边云协同环境下智能家居物联网入侵检测方法吕正林 段炼 朱龙 岳岩岩 刘斌 吴正坤

网规网优

113 北斗导航干扰监测网定位覆盖分析与验证林荣鼎 冯晓超

第6 期

“6G”专题

2 6G 时代新用户面设计和关键技术薛妍 杨立 谢峰

8 面向6G 的通信感知一体化架构与关键技术刘光毅 楼梦婷 王启星 金婧 张小舟 王亚娟

17 面向6G 的大规模MIMO 通信感知一体化:现状与展望张若愚 袁伟杰 崔原豪 刘凡 吴文

24 空地协同车联网V2I 与V2V 混合传输机制设计何亦昕 王大伟 黄方慧 张若南

31 面向6G 的欠采样相移键控可见光调制方案包荣珍 彭朗 贾松霖 冯春燕 朱志宇 杨洋

38 基于光通信的6G 水下信道建模综述易湘 刘欢欢 班堃

45 面向6G 网络的水下光通信系统王林宁 刘鹏展 胡芳仁 王永进

52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物理层安全技术综述王荣 贾少波 张迪 苏昱玮

60 6G 物理层安全技术综述厉东明 杨旋

64 6G 极化码低时延译码方案魏浩 张梦洁 王东明

72 基于6G 的联邦学习部署和应用牛煜霞 赵嵩

77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海洋物联网技术综述徐涴砯 姜胜明

82 基于毫米波感知的手势识别技术研究进展罗朗娟 王勇 何维

研究与探讨

86 水下无线光通信关键技术与未来展望褚馨怡 袁仁智 彭木根

91 基于特征融合和自注意力机制的水下目标识别徐承 李勇 张梦 汪小斌 方磊

99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空地无源干扰技术彭玲 徐以涛 王海超 谷江春 丁国如

105 带内全双工水声通信系统自干扰抵消技术研究框架与思路赵云江

111 水声信号调制方式智能识别技术张威龙 王景景

117 一种基于双MCU 协同的多功能押解脚环王杰 邹志强 李雪峰 刘世龙 张曙辉 苗伟根

第7 期

“复杂电磁环境下的智能感知与识别” 专题

2 基于数据增强与集成学习的小样本识别技术王满喜 陆科宇 王佳保 林云

10 基于知识表示学习的通信辐射源威胁评估方法刘毓 李京华 孙佳琛 丁国如

17 面向频谱监测的无人机感知数据回传方法刘仕杰 董超 朱小军 刘青昕 张磊

23 基于深度学习的FDD 大规模MIMO 系统下行CSI 反馈技术华敏妤 张逸彬 孙金龙 杨洁

29 分布式场景仿真中的空间坐标转换研究熊天意 甘德国 齐佩汉

34 基于复数卷积神经网络的辐射源识别方法陶梦圆 张茜茜 王禹 杨洁

40 Wi-Fi 环境下基于注意力机制及深度学习的鲁棒被动感知技术何正燃 张茜茜 王禹 杨洁

46 基于蚁群优化的大规模自组网MPR 选择算法朱天林 王傲 杨锦彬 李大鹏

51 基于自适应形态学的探月雷达噪声压制方法张建民 艾伟 张学军 陈路路 杜楚 员建厦 周云 杜丹

57 基于小波分析的手势无线感知方法魏玉婷 王森 逄德明 陈颖文

研究与探讨

62 基于自适应学习的5G 通信系统信道估计方法王昊

66 基于机器学习的5G 精准营销模型周露露 钟玲 思永坤

72 基于MR 采样用户定位的高负荷扇区优化黄嫚嫚 黄翔 刘庆雅 张海廷

77 Massive MIMO PRB 利用率评估何文林 李新 陈宁宇 范雯 邓伟

82 复杂海洋环境下运动目标回波信号建模及仿真赵显文 陈洲 王正伟 刘志刚 胡鹏鹏 王梦馨

88 5G 700 MHz 覆盖分析高松

第8 期

“5G 专网应用”专题

2 5G 行业虚拟专网驱动应用规模化发展杜加懂 王志勤

8 5G 工业专网架构和关键技术探讨黄蓉 唐雄燕 裴郁杉 范斌 王友祥

15 5G 专网技术研究及其行业应用秦小飞 张勍 冯毅 曹亢

19 5G 专网技术实现与演进分析吴俊卿

25 面向行业数字化的5G ToB 宏观发展之路:回顾与展望邱永生

30 5G 专网融合时间敏感网络架构技术李鹤 张恒升 朱瑾瑜 段世惠 许方敏 赵成林

36 5G 专网大上行带宽技术设计与实现张松轶 孙发帅 付楠楠

41 5G 专网TSN 总体架构及关键技术李立平 陆威 王梦晓 张强 史庭祥

47 基于IPv6 的5G 专网终端身份认证技术与应用李聪 孙吉斌 解冲锋

53 基于时间触发机制的5G 应用确定性方案探索李晶林 刘克彬 万晓兰

60 基于车联网的网络切片GBR 动态专载触发方案刘惜吾 邢剑卿 王笃炎 陈华旺

67 基于NPN 公专网互通的智慧交通专网方案和关键技术叶建阳 蔡建楠 刘西亮 方琰崴

73 发电行业中的5G 组网模式分析马丽萌 王志刚 曾港 杨爱东 王达 欧阳晔

81 5G 专网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及仿真张 昕 程 敏

86 基于车联网的车辆编队标准现状及展望邓辉 张学艳 胡金玲 房家奕

92 5G+智慧矿山中的上行关键技术孔磊 周雷 吴频 褚军 刘道宏

99 5G RB 资源管理及QoS 调度策略在方舱应用的验证与建议郑洁莹 张丽伟 邓超

106 电力通信网与运营商5G 网络融合方案王海洋 王玉东 刘晗 孙海蓬 李正浩 刘明刚 苏俊浩

研究与探讨

113 基于移动云服务的车联网任务卸载策略彭科 黄焘 程旭 李强 李陶然

120 基于DPI 大数据分析的视频感知满意度优化欧阳恩山 方云根

126 移动边缘网络环境中的数据同步方法罗涛 王宏波 黄旸珉 胡金龙

第9 期

“面向6G 的边缘人工智能”专题

2 面向6G 的意图驱动边缘智能网络宋延博 张静雯 弥欣汝 欧阳颖 杨春刚

8 6G 无人机边缘计算场景下智能分组机制杨思远 梁微 李立欣

14 基于脉冲神经网络的无线空中联邦学习杨瀚哲 游家伟 文鼎柱 石远明

20 基于边缘计算的按需优化的深度学习模型单博炜 张荣涛

24 分布式场景下基于拍卖算法的边缘智能节点任务分配李浩 陈迪 李林 王莉

30 基于机器学习的网络状态感知分析方法任育峰

研究与探讨

35 GMSK 通信系统中频偏估计改进算法田成富 解嘉宇 周音 朱博

39 NR-V2X 覆盖能力综合分析万俊青 何华伟 芮杰 张建国

45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运营方法分析与挑战刘家祥 彭硕 蒋峥 佘小明

51 一种高密度4G/5G 无线组网容量模型研究及应用胡晓春 白小平 李纳

58 边缘计算下物联网终端的可信评估安全技术赵研

65 UHF 频段卫星通信地球站电磁环境测试探讨李勇 王世琦 赵腾飞 于卫东 王海

71 移动通信新空口接入信号侦察与协议应用对比吴聪 石荣 邓科 陈俊豪

网规网优

80 面向5G Massive MIMO 性能评估的无线信道验证及测试方法孟令同 旷婧华 江天明 邓伟 曹蕾

87 基于共建共享提升高铁网络覆盖和感知的研究朱贺 廖祖鹏 贾东亮 陈潮贤

92 基于客户感知的楼宇问题定位方法研究与实践张璐岩 贾磊 杜犇

第10 期

“空天地海一体化”专题

2 面向6G 的卫星通感一体化吴晓文 焦侦丰 刘冰 凌翔

12 5G-A 空天地融合核心网方案及关键技术牛娇红 方琰崴 章璐

20 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切片研究综述管莹莹 宋静 宋清洋 郭磊

26 面向5G-Advanced 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移动性管理研究徐珉

35 基于随机接入的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性能分析陈浩 郭佳妮 宋姗姗 刘军 崔军红

41 空间算力网络初探丁文慧 高吉星 虞志刚 冯旭 陆洲

47 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研究刘振

53 空天海一体化网络关键技术徐艳丽 张倩倩 姜胜明 李倩

59 基于北斗短报文的可信远程控制模型设计与验证吴上 李姗 张凯娜 刘益辰 赵辰乾

研究与探讨

65 面向多层无线网络的基站协同节能刘通 田波 袁振宇

71 稀疏多径下基于PASR 的涡旋电磁波传输特性李嘉欣 赵恒凯

77 应急管理场景中的手机信令数据应用探索许致远 张慧

82 4G/5G 上行动态频谱共享算法验证与测试窦中兆 冯穗力

88 LTE 与NR 动态频谱共享关键技术与性能梁健生 王月珍 陈晓冬

设计与实现

94 基于AI 的基站验收图像审核系统庾锡昌 詹宝容 方玮 梁惠康

第11 期

“蜂窝车联网”专题

2 NR-V2X 直通链路定位技术标准研究郑石磊 习一凡 赵锐 胡金玲 房家奕 赵丽

8 车联网多级平台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余冰雁 雷凯茹 毛琦祺

14 B5G/6G 蜂窝车联网智能接入与资源管理关键技术及展望焦椤方 许云霆 张天祺 刘婷婷 周海波

20 面向边缘智能的车联网通信和计算资源联合管理策略赵庶源 佘锋 李道勋 朱永东 冯远静

27 无人机辅助车联网中基于车辆动态聚类的协作卸载策略姜宇晴 李曦 纪红 张鹤立

34 车联网中面向时效信息的动态内容推送策略孙养龙 唐余亮 张建鑫

47 基于直连通信与移动网络协作的车联网信息服务技术李俨 封翔

52 基于交通信号灯信息的车联网应用与系统架构余冰雁 毛祺琦

58 C-V2X 直连通信安全机制和测试体系房骥 于润东 葛雨明 林琳

64 V2X 系统感知参数优先级的分析与探索王子宜 褚景尧 林鸿英 陈音

71 车联网建设推广路线与场景应用模式研究康陈 葛雨明 侯世伟 王晶

76 泛V2X 的理念、框架、应用及实践研究刘思杨 张云飞

研究与探讨

84 5G-Advanced 上行能力提升研究王建斌 陈鉴锋 蔡旭东

90 算力网络业务安全技术研究张逸然 耿慧拯 粟栗 陆黎 杨亭亭

97 特殊室分场景“宏分布”覆盖思路探讨郑伯锋

第12 期

“毫米波、太赫兹通信技术”专题

2 无人机毫米波信道测量与建模研究综述朱秋明 倪浩然 华博宇 毛开 江浩 那振宇 陈小敏

12 智能反射面辅助的毫米波大规模MIMO 技术综述信科 金思年 陈艺灵 岳殿武 鞠默然

19 5G 毫米波规划及应用增强技术研究于一鸣 高松涛 马向辰 曹阳阳 潘都

25 5G 毫米波移动终端测试关键OTA 技术研究周宇 刘媛媛

31 空间飞行器太赫兹天线指向误差补偿算法曹冬平 井庆丰 仲伟志

39 面向密集毫米波蜂窝网络的休眠策略设计与分析罗斯昱 卫海超

46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室内波束选择方法王俊智 仲伟志 王鑫 肖丽君

52 毫米波D2D 通信网络拓扑演化建模孙颖 李旭杰

56 室内毫米波信道路径功率测量建模研究邱彦衡 毛开 陈小敏 冯瑞瑞 宋李新 马健

62 舰船内部60 GHz 毫米波信道特性研究丁同禹 王孟于 张谅

69 基于神经网络的毫米波跨场景路径损耗预测研究雷泰雅 毛开 郑永丰 宋茂忠 朱秋明

75 对称平面天线振子阵列技术研究张长青

研究与探讨

82 创新引领中国移动通信发展李晓明

88 上海市中心城区射频电磁辐射环境风险研究刘寒 谢平展 李家伟 王海超

94 融合生成式神经网络和深度神经网络的流量异常检测顾健华 文成江 高泽芳

102 业务网云化的资源池容量规划方法杨敏 徐磊

108 融合多源告警信息的安全态势感知方法石镇宇

114 基于频繁模式挖掘的网络安全防护刘 懿

120 5G 支撑网告警数据的故障定位方法杨敏

I 2022 年总目次

(卷终)

猜你喜欢
关键技术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小麦春季化控要掌握关键技术
棉花追肥关键技术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成功育雏的关键技术
老苹果园更新改造的关键技术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跨座式单轨与中低速磁浮信号系统的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