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方法

2022-02-13 21:07李羿萱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内涵环节德育

李羿萱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慧谷学校 吉林长春 130000)

素质教育政策的不断深入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师群体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教师们不仅需要重视学生课业知识基础的塑造,而且还要注重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养的养成。这其中,“德”的素养培养最为重要,且最具难度。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探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研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有效方法,以供相关教学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一、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德育教育之所以是“五育之首”,主要是因为,该项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小学生养成未来成长所必需的良好思想意识,帮助小学生树立未来发展所必要的正确行为观念。并且,在当前的学习中,时刻为小学生的学习、生活、运动或其他行为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与“约束”。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意义,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环节中进行渗透,可以有效地端正小学生的学习态度,纠正小学生错误的学习观念,让小学生可以更为主动、更加专注地参与到语文知识、德育内涵的学习环节当中,并保持高效且持久的状态;其次,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环节中进行渗透,可以让小学生的头脑思维变得更加严谨、更为灵动,在思考语文题目、生活问题时,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更为理性地进行思考,并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更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再者,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环节中进行渗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水平,让小学生参悟语文知识,进而实现课业成绩的提升与个人素质修养的成长;最后,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环节中进行渗透,还可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水平,让教学内容更加“丰满”的同时,还可以让教学环节变得更具吸引力,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提质增效[1]。

二、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

语文教学、德育教育,二者在本质上讲,皆属于一个矛盾的辩证过程,教学、教育环节中存在问题,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小学语文教师欲实现德育内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高效渗透,则必须要正视现阶段的渗透现状,找出德育渗透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而后,再根据当前的教学需求以及小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选择科学、合理且有效的方法将之改善并解决。以下,则针对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现状进行分析。

1.教师对德育渗透重视程度略有不足

当前,有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只注重对学生进行教材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而对于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元素没有进行挖掘,对小学语文教材中深层的德育内涵剖析度明显不足。这说明了小学语文教师对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工作重视程度不高。

2.教师落实德育教育的方法相对单一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内涵时,往往会忽略德育教育方法的创新,在阐释德育内涵时,依旧沿用以往“口头教导”的方法。这种情况,不仅会加剧小学生对德育学习的枯燥感,而且还会导致小学生产生较强的抗拒心理,降低小学生德育学习的参与积极性。

3.教师开展德育活动的形式单一

该问题与前者相近却不相同,相近主要是指方法、形式的单一,既难以让小学生体会到德育学习的乐趣,也无法让小学生感知到德育学习的重要意义。不同则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德育活动形式单一,受制于校方对该项教育工作的重视。一些小学学习的高层管理者,同样以“智育”为重,因而忽略了德育教育活动、德育教育课程的“建设”;其二,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有限,难以将“想法”落到实处,因此,在开展德育活动项目时,仅仅只是在课堂上阐述德育内涵、强调德育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会阻碍小学优质德育氛围的塑造,而且还会影响小学生自身德育学习观念、德育学习意识的树立与养成。

三、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方法

1.优化课程导入,引发德育学习兴趣

课程导入是课堂教学体系的伊始环节,有效地导入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对课程知识的预习效果,而且还可以点燃小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为了保障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教师则可以对课程导入工作做出适度优化,要以更具趣味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小学生在预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感知其中存在的德育内涵,进而实现德育学习兴趣的培养[2]。

教师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程时,可以将不同的趣味元素带入到导入环节当中。例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联动多媒体投影设备,播放一段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短片,或播放一段与“雷锋同志”事迹有关的视频,让小学生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知晓“雷锋”的伟大,并感知它所作所行当中潜在的德育品质。又如,利用情景游戏。该角度是指教师塑造特定的情景氛围,让小学生们置身当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演绎,并在这一过程当中,体会“雷锋”的伟大,感悟“雷锋”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语文教师基于课程主旨,对导入工作做出趣味化的优化,既改善了小学生的课前预习体验,又引发了小学生对课程知识与德育内涵的浓厚学习兴趣,进而为后续德育教育工作的高效落实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2.分析文章背景,了解德育深层内涵

语文与数学、英语等学科存在的最大不同点时,它有着更为庞大、更加丰满的创作背景、时代背景,其内容往往与某一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内涵时,便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的方法进行教导,让小学生在剖析文章背景的环节中,感知作者欲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与抒发的德育情感。

例如,教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文章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背景的方式进行授课。课前阶段,教师可以展示几张与“狼牙山五壮士”有关的图片,以此来引发小学生对文章知识的学习兴致;授课时,教师需要对文章涉及的全部知识点做出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所有小学生都可以清晰知晓课文所“讲述”的内容,以此课程重点所在;而后,教师则需要对文章的时代背景进行剖析,让小学生们感悟五位战士身上带有的伟大品质以及爱国情怀。教师将文章讲解与背景分析进行整合,既达成了现阶段的教学任务安排,又加强了小学生对德育内涵的理解,进而助力了小学生优秀思想品质的塑造。

3.赏析课文插图,深化德育理解感悟

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教材课本也随之不断更迭,由最初的纯文字版本逐渐演变为图文结合的版本。小学语文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时,同样可以立足于此,通过赏析课文插图的方式进行讲解。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旨在引导小学生透过表层图片,深挖其中的知识核心,并在此一过程中,更进一步地深化小学生的道德感受,加快小学生自身优秀品质、品格的塑造。

例如,教师在教学《开国大典》这一文章时,可以结合相关图片展开赏析与分析。授课时,教师可以将教学环节拆分为两个板块。前一板块,教师应占据主导位置,对课程涉及的知识、展示的图片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以此来奠定所有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后一板块,教师则应将学习的主导权交给小学生们,让他们自主思考文章插图所包含的德育知识,而后,再自行品鉴与课文插图相关素材所潜在的德育内涵。在赏析的同时,教师还应进行适度引导,以此来保障小学生自主赏析活动的有效性与实效性。教师采取分析德育图片的方式进行授课,既有利于降低德育内涵的抽象性,还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对德育表现形式的认知,进而在家国素材的赏析中,逐步塑造了小学生的爱国情怀与家国观念。

4.拓展语文素材,增长德育学习见地

德育教育本就有着极强的多样性与多元性,教材课本当中所呈现的德育内容也仅仅只是其冰山一角。教师欲塑造小学生综合且优质的德育品质,则需要在剖析课程文章的同时,适度地拓展有利于小学生德育成长的优秀资料。对此,教师则可以通过拓展语文素材的方式进行授课,让小学生们以课外探索的方式进行学习,并在这一环节当中,逐步增长小学生的德育学习见地。

教师在选取课外语文素材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例如,书籍素材角度,教师可以选用《写给儿童的德育课本》《论语给少年的启示》《少年与新中国》等读物,该类书籍皆从“德育”的角度出发,既呈现了诸多教材当中并未提及的语文知识、德育内涵,还对其价值、意义做出了相当细致的解析;视频素材方面,教师则可以选用国家阅兵仪式、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典礼,以及其他德育相关教育影片作为素材,如《暖春》《一个也不能少》等,让小学生们以最为直观的形式,感知不同领域、不同的德育表现形式。教师灵活选取多种与语文相关的课外素材辅助德育的渗透,既可以扩大小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范围,还可以提升小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与认知,进而加速了小学生良好且多元的思想意识的塑造。

5.创设实践活动,发展德育应用素质

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旨在培养小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让小学生可以将课内习得的知识、技能,灵活、有效地运用到课外生活当中。对此,教师则可以采取“创设实践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导,让小学生们以社会实践、生活体验等方式进行演练,并在这一环节当中,逐步深化小学生对德育内涵的感悟,使小学生养成德育应用素质[3]。

教师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出发。例如,文章实践角度,教师完成《为人民服务》这一文章的教学后,可以利用周末、节假日的时间,带领小学生前往红色纪念馆或其他革命纪念场所(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前往烈士陵园),让小学生设身处地感悟革命前辈“身上”所闪烁的德育光辉,而后,再让小学生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为社会、人民做出贡献;生活实践角度,教师则可以带领小学生前往社会福利机构,为社会弱势群体送去关怀与温暖,也可以组织小学生帮助城市的环卫人员,清扫社区的垃圾,共建清洁、整洁的卫生环境。教师将教学活动与德育实践活动进行整合,既充实了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深化了小学生对德育内涵、德育行为的感悟,进而使小学生具备了德育应用的能力与德育奉献的品质。

6.巧设家校联动,构建优质德育环境

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相比,它有着更强的发散性与不确定性,仅凭借小学语文一方施力,远远无法达到理想化的教育效果。对此,教师则可以基于家校联动的角度,将小学生的家长们带入到德育教育的环节当中,充分地发挥家长群体所独有的优势,来弥补以往德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教师与家长们的密切配合下,逐步建成更为优质的德育环境。

例如,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主题的家校联动活动时,可以从“线下联动”与“线上联动”两个角度出发。“线下联动”角度,教师既可以开展校园开放日,让小学生的家长走进校园、走入课堂,与小学生一起学习德育知识,并指导小学生完成语文练习与德育练习,也可以定期召开家校座谈活动,与家长们面对面、零距离地沟通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见解和心得,并围绕家长们的建议,适度地调整未来的教育计划。“线上联动”角度,教师则可以借助微信、钉钉等软件,与家长们进行线上沟通,并为家长们布置具体的语文课后作业与德育培养任务,也可以借助微课技术,录制德育指导的参考视频,让家长们扮演“教师”的角色,利用家庭时间,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德育品质。教师巧用家校联动的方式渗透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既扩大了两项教育工作的范围和面积,又密切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联系,进而加速了良好教育环境的建成。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基于多元角度,选取导入优化、分析背景、赏析插图、拓展素材、实践引导以及家校联动等方式渗透德育教育,既改善了以往枯燥的德育教育氛围,又提升了小学生对德育内涵的理解、认知,促进小学生坚实语文知识基础塑造的同时,又保障了小学语文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与高效落实。

猜你喜欢
内涵环节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活出精致内涵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挖掘习题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