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

2022-02-13 21:0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美术传统艺术

倪 敏

(南京市翠屏山小学 江苏南京 210000)

引言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传统文化对青少年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作为传播文化知识,提高艺术鉴赏力的小学美术课程,应当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将传统文化引进课堂,将素质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首先在课堂中开始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中的有趣有味的知识,然后能够自主地在课堂以外去探索、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知识,从而具备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思想与意识[1]。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深入发掘、充分利用体现中华美学精神的艺术资源、美育资源,将丰富多样的优秀艺术资源与艺术课程教学有机结合。”那么,我们就完全可以借鉴传统文化当中,有利于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教学的一些部分内容,再以合适的形式融入我们的日常课堂中去,以“寓教于乐”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近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知识讲授法、讨论探究法、过程演示法、实践感受法、情境激趣法、游戏活动法等一系列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获得全新的审美体验[2]。

一、传统文化的内容

传统文化是某个地域经过千百年的演变形成的一些自然景观,也是当地人们在历史的进程中所形成的人文特色。传统文化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大部分是与居住地的人们日常生活有关的民间艺术。在自然景观方面,它既包含一些自然形成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山河风景,也包含一些依附于这些自然风景而造成的建筑。比如,在我们江宁就有牛首山,有“天印”之称的方山,还有南京第二大湖的百家湖等。

传统文化中最广泛、最重要的部分是由当地人民所创造的艺术形式,包括当地建筑中的一些装饰风格、建造特色,以及人们日常使用的工具、服饰等,也包含人们在一些重大活动中,如节日庆典、嫁娶婚丧中会用到的剪纸、塑像、花灯、彩绘等。再以江宁为例,当地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阳山碑材、传自六朝的麒麟石刻、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金箔生产、有独特的民间传统艺术表演形式方山大鼓,更是出土大量文物的“湖熟文化”的中心地域。

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发展时间之长远,流传范围之广博,由当地人民所创造,也为当地人民所使用。传统文化,不仅是人们朴素生活的象征,而且承载了他们对于美的追求与表现[3]。

二、小学美术课堂的现状

1.借鉴较多,传统文化内容较少

从我们小学美术的教材来看,不难发现,其中的内容都很符合各年级学生的各阶段学情,但大部分的形式、内容借鉴的教育模式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的,而我们本地的传统文化相较之下则不够被重视,其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介绍、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所占的比例比较少。所以,加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加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比重是需要我们解决的首要问题[4]。

2.学生对传统文化缺少了解

现在的学生们对于我们本土的文化艺术认识不够充分,不知道自己生长的这片土地上有哪些精彩的传统艺术。甚至,在他们现代审美的潜意识里,有一部分人认为传统艺术已经是过气的艺术,并没有什么地方值得去学习、去传承的。所以,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要通过对传统艺术的深入了解,从而转变学生的这种错误想法。

三、传统文化运用于美术课堂的意义

1.传统文化本身具有的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到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传统文化从本质上讲是当地历史的见证,体现了当地的民俗特色。它由劳动人民所创造,将审美与生活艺术化地结合,表现了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艺术,涵盖了服饰、饮食、建筑、手工、绘画等多个方面,可以为我们的小学美术课堂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作欲望[5]。

2.提供教学素材,丰富美术课堂

美术新课标中指出: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与审美能力。在现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教学形式和内容还是比较单一的,基本都是老师在台上讲授、示范,学生在台下听讲、模仿,长此以往反而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他们的个性以及创造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小学的美术课堂中,是一种因地制宜的教学方式。美术课程是一种主观性较强的课程,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更期盼学生的勇敢创新。老师和同学们可以就地取材,了解与学习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美术教学的内容,能使得美术课程的形式与一些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比如,在“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以写生的形式对本地的一些古老建筑进行描绘;在“设计·应用”领域,可以增加剪纸、泥塑的课程......相信这些基于传统文化的美术课程能够有效地催生出许多我们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中无法见到的精彩作品,并且能够提高美术课的教学质量,提升美术课堂本身的价值[6]。

3.变换学习情境,提升美术素养

现阶段的小学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还是比较大的,但这种兴趣却随着年龄的增加成逐年递减的状态。究其原因,无非是文化课的要求与压力变过变大了,而美术课程基本是以绘画为主要的表现形式。长期下去,对于学生们的吸引力难免不够大了。将传统文化引入小学美术课堂,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转换传统的美术学习的情境,学生在这样一种新的情境中学习一些有别于平时美术知识的传统文化内容,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热情,也有利于个性发展。

传统文化在一些大型的民俗活动与节日庆典中有着充分的表现。在美术课堂中,将其中一些有价值的内容加以运用,让学生用现有的各种工具材料,以他们喜爱的形式与熟悉的表现方法进行艺术创作,能够让学生有多方位的全新体验,在学习与感受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动眼观察能力、动脑思考能力、动口演说能力以及动手创作能力。

在美术课堂中,了解学习传统文化,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培养他们新的审美意识,而且能够让他们在此过程中与传统文化产生共鸣,加深对于家乡的了解,从潜意识中增强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从而使他们更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文化,这对于传统文化的发扬也具有很大的意义[7]。

四、小学美术课堂运用传统文化的探索

1.发掘可在课堂上实际教学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形成历史较为漫长,又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不难发现,在衣食住行中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传统文化,所以,对于小学美术来说,想要在课堂中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教学课程,就要先发掘出能够被实际应用的内容。还是以江宁地区为例,这里有传统表演“方山大鼓”,有精彩的舞龙舞狮,有绚丽夺目的花灯,还有节日装饰剪窗花......这些带有强烈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既可以作为欣赏对象。也可以是学生临摹、创作的对象,它们存在于日常生活,是学生们稍加留意就能接触、感受到的。这样的话,在课堂上,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传统文化的课程内容,能够引起共鸣,并且尽快地学习与掌握。

2.从单纯观赏转化为实践操作

传统文化中虽然有许多形式与内容,如建筑遗迹中的装饰、传统服饰中的花纹、手工艺品中的做法,想要将它们运用到美术课堂中去还是要实践操作起来。在笔者所教授的苏少版教材三年级中就有《漂亮的灯》这一课,教师通过先给学生欣赏我们著名的秦淮河畔的花灯开始,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发言,说一说有关秦淮河花灯的历史和小故事,想一想怎么制作,其款式、纹样、色彩有什么独到之处?这样,学生在接下来的手工创作中就能做到得心应手,对于本土的花灯文化也能有新的认识。

本课笔者通过传统常见的大红灯笼,引导学生发现灯笼的特殊结构,主要由灯架、灯纱、光源、提手、灯纱、灯穗等部位组成;接着,通过长信宫灯这种著名的青铜器灯、柱状树形灯到木质、竹制、铁质的手提灯笼、煤油灯,我们一起学习了解中国社会从古代到现代“灯”的一个造型、材料的演变过程;然后,通过图片、视频欣赏羊角灯、鲤鱼灯、宫灯、走马灯、纱灯等不同的灯笼,让学生发现传统灯笼的装饰之美,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获得审美直觉和美感体验。最后,笔者结合本课主题,开展创意实践,邀请学生们为一年一届的“金陵灯会”设计出一盏符合自己审美情趣的“漂亮的灯”,既能够让学生巩固本课有关传统灯文化的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对于传统的灯文化进行再一次的创造与发扬。

另外,还有关于纸版画的一系列课程,贯穿了小学的一至六年级,教材上将其设置为儿童纸版画,增加了儿童的可操作性,又由于纸版画独特的制作方法与肌理效果,所以,一直很受学生们的喜爱。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再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之中就能赋予纸版画新的意义,给孩子们带来新的感受。其中主要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特色。比如,有“金陵四十八景”之称的东山秋月与牛首山景,在让孩子们欣赏了解江宁本地的东山与牛首山的历史文化与秀美风景之后,孩子们就能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一幅幅带有个人特色的纸版画。在人文特色方面,江宁有传统悠久的方山大鼓和铜山舞龙舞狮的表演活动,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欣赏一些图片、故事,让学生自己探讨其中的人物动作、服饰纹样、用具特点。这样便又以传统文化为主线,引申出了点线面、造型、色彩、装饰、人物动态等美术课的要点,让学生们在欣赏的乐趣中感受传统文化,在纸版画中表现传统文化给他们带来的独特情怀。

3.开放展示鼓励,改变评价模式

传统美术课中的评价模式基本上是: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在运用了传统文化的美术课程之后,我们不妨打破以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作品走出教室,在学校内进行一场小型的展示活动,将结合了传统文化的优秀美术作品向全校师生公开展览。例如,在元宵节前后,在校内合适的场地挂上前面学生们自主设计制作完成的小灯笼进行公开展示,在学校艺术节期间内,把学生们完成的纸版画作品进行装框或者挂在画架上在校园一角举办小画展。这样一来,小作者们不仅能够得到极大鼓舞,而且今后会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传统文化的美术课学习中去,也能够让其他师生们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认识到传统文化既是普通的民俗活动、人文景观,更有可能在艺术的领域中占得一席之地,绽放出其独有的文化光芒,也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认识传统文化,甚至能够参与进来,并且发扬传统文化[8]。

4.开放课程资源,树立文化自信

艺术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以便通过优质校外艺术资源共享,提升艺术教学的质量。”学生不应仅仅局限在学校里的活动,更应该走出校园,亲身感受一下身边的风土人情,乡土文化。老师应合理地安排一些艺术实践活动。比如,我们可以走出校园,走进博物馆欣赏千百年前的美丽神秘的文物,走进美术馆观看画家们笔下的线条色彩,走进少年宫开展别开生面的美术手工活动;可以与当地的民间艺术作坊携手,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可以邀请民间手工艺人教一教孩子们制作一些简单有趣的传统手工作品;也可以为孩子们讲解这些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传统物件背后的小故事,以此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开发地方传统艺术资源可以成为拓展美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方法。一些自然景观、人文特色的融入既能够丰富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也能够增加欣赏对于本土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美术 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感,而且对于地方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

结语

传统文化是一个地域的劳动人民在历史的长河中发展、留存下来的文化。它凝结着先人的智慧,有着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魅力,也是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我们的印记,理应得到保护和发展。现在的小学教育越来越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对传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与教授学习,能让学生们对美术这门学科激起学习的热情,提升个人的美术素养。学生在这种氛围中长大,也该对其有所了解与认识。这不仅能够激发他们对于美术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能够提升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意识,更能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新的认识。这对于传统文化来说,也是一种保护与发扬,让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迸发出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美术传统艺术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老传统当传承
纸的艺术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