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如何融入大学英语教学

2022-02-13 21:0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大学

陈 敏

(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无锡 214122)

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修订的2020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也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机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英语既是全国高校普遍开展的必修课程,也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在“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下,大学英语课程既要传授语言知识,学习英语文化,也要引导学生辨析中西方制度、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弘扬中国优秀文化,帮助学生准确地表达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1]。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不同于“思政课程”,后者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而“课程思政”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课程思政”的核心含义为:通过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彰显教书育人的责任。

大学英语是全国高校普遍开展的必修课程,面向全校学生授课,受众面广。在以往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更重视语言知识点等认知性内容的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完成“教书”的任务,而忽略了“育人”的职责。课程思政的要义就是要将育人的内容、要求、原则与英语课程有机结合,与课程知识的建构系统、科学地融合[2]。

大学英语作为“课程思政”的核心载体,应该成为一门“培根铸魂的基础课”。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广大英语教师可以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使其了解中西方文化,从而更好地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树立文化自信,增强爱国意识,同时,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困境

广大英语教师虽然广泛地认同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积极地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但真正把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还面临一定困难。

首先,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师都比较重视语言的教学,尽管语言教学是一种与文化、政治意识形态关联的社会、文化生产和再生产的政治行为,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思政育人的认识还不够,不能真正做到有机融入教学。其次,由于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大学英语教材大多直接选取西方原版素材,主要反映了英美文化,缺少中国元素,给广大教师挖掘思政素材带来一定的难度。此外,广大英语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能力和经验,往往在德育教学时浅尝辄止,浮于表面,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育人教学。因此,要想程思政教学困境,必须从上述三方面进行全面改进[3]。

三、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大学英语教学

思政教育和英语教学并不是割裂的两部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英语教师必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机地融入课程思政。做到这一点,可以从挖掘教学素材、优化思政教学设计、完善教学评估,提高大学英语教师思政素养等方面实现。

1.挖掘教学素材

教学素材是课程教学的主要载体和依据,教材素材中的思政内容建设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大学英语教学主要是依托教学素材而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同时,组织学生对教学素材进行讨论、思考、语言输出。可见,教学素材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关于英语教学素材的各类研究发现,素材中呈现文化、群体、阶层等往往带有选择性,其中蕴含的知识、观点、态度等也无可避免地带有选择性。作为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素材会显性或隐性地塑造学生的思想,影响他们的价值取向[4]。

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素材大都选取原版文献,西方元素较多,多与英美两国文化相关,缺乏中国元素。因此,在教学素材方面,大学英语教师要深挖已有教学素材的思政内涵,从学科属性、学生特点入手,旁征博引,正确引领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避免过多的西方元素影响学生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削弱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大学英语教师还要从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等角度出发,选取反映中国特色文化、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素材,补充到大学英语教学中;通过阅读教学分析此类素材,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辨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开展、组织讨论,对比中西方文化、制度等的异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跨文化交际意识;通过翻译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准确地输出含有中国元素的材料,讲好中国故事[5]。

2.优化思政教学设计、完善思政教学评估

大学英语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教学,了解外语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原则、教学法,而且还应结合学科属性、学校特色、学生特点和线上线下融合情境、掌握育人相关知识,具体包括目标设定和活动设计的理论及原则、多模态多样化教学素材评价方法及标准、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这类知识也能切实地为外语课程思政育人服务。

(1)优化思政教学设计

思政教学和英语教学不是两条平行线,而是互相交融在一起,密不可分。在设计英语课程时,教师依据教材和实际教学单元,确定思政内容主题。思政内容主题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易于接受和引起共鸣。

围绕思政主题,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把英语教学和思政教学融合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学科专长,利用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教学特长挖掘教学素材的思政教学点,让学生在参加教学活动过程中去感悟与领会,通过理解、分析与思考实现知识内化,形成个性化和批判性思维。

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为例,学生经过多年学习,用英语表达西方元素时游刃有余,却不能很好地用英语表达中国元素,特别是和中国文化相关联的元素。在设计翻译课程时,教师可以选取中国文化的素材,介绍有关中国文化负载词的译法,让学生学会如何翻译类似词汇,更准确地表达中国元素;同时,通过对素材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思考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体会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建立文化自信,从而愿意讲好中国故事,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6]。

在设计思政课程教学活动时,英语教师还要重视情感目标。因为这涉及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投入等情感相关因素,直接关系到英语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能否有效实现。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更多注重认知的学习而非情感学习,这在思政教学上必须得以纠正。因此,设计思政教学活动时,英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目标,体现大学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促成情感领域高层次价值观塑造和内化目标,从而为价值观与学科知识真正融合,避免二者的融合流于形式、浮于简单嫁接而并无实质关联提供方法路径。

(2)借助现代信息技术

历经多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大学英语课程普遍面临着课时紧、教学内容多的问题。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既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又把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十分必要。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多种现代信息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丰富学习形态,优化教学过程,改善学习体验。大学英语教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当代大学生“网上居民”的特点,利用文本、图像、可视化、更直观的慕课、微课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指定学生学习有关中国文化等元素的英语课程,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学习、了解中国文化;线下课堂结合线上学习内容,组织学生对比、讨论中西方文化,加深对中国文化、西方文化的理解,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7]。

(3)完善思政教学评估

由于课程思政的特殊性,评价方式和内容与以往的外语课程有所不同,不仅要注重学生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的发展,还需从多方面评价课程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等涉及思政的积极影响。因此,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也无法采用以往英语测试方法进行评估,教师应采用多种间接测试的方法对课程思政进行综合评价。

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应及时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评定学习效果,判断是否达到思政教学的既定目标;线上课程或课后布置的微课程、微视频等学习内容,应设计相应问题或组织讨论,鼓励小组内互评,促进组内成员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思政素材信息的批判性审视、分析和质疑;课后,布置相关作业和平时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掌握情况,加深对思政内容的理解。

目前,尚未有一个较为完整、体系的外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还需要广大大学英语教师在思政教学中不断摸索、探究,借鉴比较完善的课程评估模型,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纳入评价体系,形成适合外语课程思政的综合评价体系[8]。

3.提高大学英语教师的思政素养

“课程思政”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思政育人”意识和“思政育人”的能力。育人意识指外语教师要凝聚“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共识,有意识引导学生比较中西方文化意识形态差异,注重中华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尽管大学英语教师大都有着强烈的思政育人意识,但在具体的思政教学中却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思政育人”的能力有待提高。首先,由于缺乏系统的思想政治学习,大学英语教师思政育人的理论素养不高,这就造成了在深挖教学素材课程思政点时比较零散,往往集中于中西方文化比较等表面现象,无法探讨深层次的问题。教师应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积极参加课程思政的教学培训,主动与思政课教师交流、合作,加强课程思政能力[9-10]。

其次,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把英语学习规律和思政理念联系起来,注重实践教学,做到学思结合。英语教师的职责是通过语言教学,培养学生对自身、国人、自己民族的价值观及其他民族的价值观形成批判性视角和态度。课程思政外语课程应该是高阶的金课,课堂教学也应该体现高阶性,采用思辨和辩论等高阶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求解、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能力[10-12]。

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是必要的、可行的,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成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一大变革方向。大学英语课程虽然在学科性质、教学人数上拥有天然优势,但想要提高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还必须在教学素材、教学设计、教学评估等诸多方面都进行创新和改革。广大大学英语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思政教学能力,了解、洞悉学生思想成长的真正需求,使课程思政真正融入英语教学,让大学英语成为一门“能力与灵魂双修”的金课。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大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留白”是个大学问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