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路径创新探索*

2022-02-13 21:07吴慧欣王国卿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研究生育人思政

韩 珂 吴慧欣 王国卿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

引言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这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强调:研究生教育工作要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2]。研究生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思政”是推动研究生教育机制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交织渗透着多元价值观,高校必须充分地利用多学科的长处,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探索符合研究生群体特点和回应时代需求的育人模式。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需要将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围绕研究生思想开展人性化的思政教育,提高政治觉悟、道德品质。计算机类课程思政应该建立在计算学科方法论的基础之上,用具有学科方法论性质的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文将以研究生计算机类公选课程为例,探索课程思政教育路径。

一、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重大意义

1.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坚强保障

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坚强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应当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标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之一就是“课程思政”,因此,作为高等教育非常重要环节之一的研究生教育,必须加强课程思政的建设力度,积极地挖掘探索具体课程教学目标、思政内涵建设,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明确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2.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也是研究生教育的根本标准。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师生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确保师生能够掌握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辨别真伪的水平,培育出更高素质、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层次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瓶颈

1.“课程思政”内涵挖掘有待加强

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无论是从培养对象、培养目标方面,还是在培养方式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别。以专业设置为例,研究生的专业设置更加细化、精准。相较于本科生课程思政,研究生课程思政面临更具体的专业区分。如果单纯地脱离专业谈思政元素,就出现了专业和思政的两张皮现象,部分教师仍未厘清“课程思政”的内涵,往往忽视专业的多元性和独特性特征,造成对课程思政开展的认识性障碍。

2.导师群体的引领力有待凸显

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引领者,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术能力培养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部分导师在培养研究生中存在一定问题,如只关注研究生的科研成果,缺少对研究生个人生活的关心,或者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不够,侧重传授知识和培养专业技能,忽略引领和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就割裂了专业课程和思政课程的育人功能,研究生导师在课程思政中未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不能有效地进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3.课堂内容创新力有待提升

课程思政侧重挖掘课程中可以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联系的元素或资源,这对专业课教师来说,无论是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本科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的手段、方式、方法更为单一。就目前来看,尤其是工科课程,在课程思政的形式上仍存在“泛思政化”“形式化”等现象,没有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4.评价机制的覆盖面有待拓宽

指标性的考评机制难以全面地体现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当前,研究生教育效果的考评以学生的科研能力为主,往往忽略了评估学生思想道德素养。而课程思政的评价机制要实现对教学效果的整体评价,这就要根据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制定。就课程思政的效果评估而言,存在难以量化的现实问题。如果简单地将其量化,容易导致教师为了应付考评出现“形式化”和“功利化”,忽略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

三、推进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创新探索

1.厘清课程思政内涵,明确育人目标

课程思政是基于传统思政教育理念上的变革,既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寓于课堂教学环节的教育理念,又是以课堂教育为载体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目的与功能的教育方法,[3]既要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地位,又要引领其他学科的价值和政治思想。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理念应当遵循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等,目的是实现协同育人、整体育人、发展育人的大思政局面。

在宏观目标上,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深入地剖析关键技术应用中的使命担当,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在中观目标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文明”等理念为切入点,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在微观目标上,要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结合研究生的课程内容,以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为引领,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内在德行和素养。课程思政的育人重点是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研究生。

2.夯实课程思政关键,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队伍既是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也是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教师队伍既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又要对标看齐做表率,既要不断锤炼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养,还要巩固教师队伍的道德水平。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抓好师德日常教育引导。一方面,要加强思政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政队伍的政治素养,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教师工作团队。另一方面,又要注重教师的道德建设,通过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师德监督、考评等机制,为研究生课程思政的建设和发展保驾护航[4]。

3.找准课程思政重点,创新教学内容

各学科结合专业课程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对照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内容,深挖思政元素,制定符合专业特色和思政元素的培养方案,将课程和思政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但是,与思政课程不同的是,专业课程思政不能大段地讲解政治理论,思政元素必须结合专业内容进行点滴引导。选择具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的课程内容,将主流价值观引领融入知识传授中。第一,要从学情调查中寻找融入点。在开课前,调查分析学生先修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储备,分析学生特点,将学生的思政教育“易受点”分层次,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重点寻找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的“对接点”,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教育。

第二,是要从课程的设计理念方面寻找融入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讲述计算机类课程的知识过程中,案例和素材的选择上,可以很自然地融入思政元素。在素材的选择上,可以引导学生选择具有正确价值观、民族自豪感的素材。编程能力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基本技能,让学生了解国产软件研发现状,强调及算法软件发展,编程技术以及编程智能化对增强国力的重要性。在案例的选择上,也可以引导学生制作爱党爱国、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的案例作品,让学生明白艺术“为谁创作、为谁抒写、为谁抒情”。

第三,是要从教学过程设计中寻找融入点。在教学大纲的制定中,突出“思政教学目标”。在各个章节的教案编写中,注重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明确每节课的课程思政元素内容,紧扣思政目标和知识目标,进行教学方法和授课方找准专业和思政元素的结合点,明确在教育教学方法上的具体手段,实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明确的育人目标。以精彩教案、课件、微课和课堂为推手,加强课程教学设计,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发现、解决实际问题。

4.融入计算思维

学习任何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最终目的是学习计算机语言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路。而计算思维就是计算机科学家长期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法。本科阶段的C语言的学习,老师往往会花费大量的实践用于讲授基本语法。但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已经系统学习过至少一门语言类课程,所以是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计算思维模式的培养,以及编程能力的提升。具体到课程内容,从问题的抽象表示、算法设计以及编程实现,将计算思维贯穿于计算全过程,避免陷入语法语义学习的困境。同时,在课程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利用国内的在线测试系统,提高实际编程能力。

5.编写课程思政教材

加强教材建设,深度挖掘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德育元素,融入中国飞速发展的生动素材,将中国的好故事、好素材“植入”到文本、图表或者演示文稿中,设计课程思政案例,突出计算机领域的中国元素。例如,中国古老的珠算,讲解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朴素的计算方法和思维,增强文化自信,介绍当前中国先进的高速计算机,让学生深刻地了解中国科技飞速发展,增进民族自豪感。此外,教材编写过程中凸显工匠精神,敬业求精。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能力和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职业价值取向的表现。

6.夯实课程思政保障,健全评价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实现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评价改革中,侧重课程思政的内涵和过程。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在考核方式上,除了学生作品案例的知识考核外,同时将思政元素融入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素材选择是否价值观正确、素材是否表现作品思想、作品是否切合作品主题要求等。在制作思政案例时,还增加讨论环节考核,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和言论进行跟踪了解,帮助学生解答思想、价值和情感困惑。选择宣传正能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等为核心的开放性题目,同时考查学生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对国家文化民族精神的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传达不忘初心的思想,不断地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针对教师的教育效果评价,应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纳入个人考核范围。此外,要拓宽评价主体,借助师生互评、社会评价以及第三方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最后,要注重对评价结果的成果转化,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运用,推进课程思政在“三全”育人工作中落地生根,整体提高育人效果。

结语

本文首先辨析了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前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短板弱项,如课程思政的内涵挖掘不够、导师引领力弱化、课堂内容创新力弱化、评价机制的覆盖面不足等,最后通过内涵挖掘、课程体系设计与建设、完善队伍建设、创新课程内容、建全评价体系等举措,破解现实困境,这对于进一步提升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研究生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他们用“五招”育人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