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融入微生物学检验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2022-02-13 14:07淼,迟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微生物学专业课专业课程

孙 淼,迟 静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医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专业课程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开设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和专门技能教育的课程,专业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优势,是学生重视程度高、感兴趣的课程。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为载体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2021年4月,《教育部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的通知》(教职成〔2021〕3号),要求“坚持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把德育融入课堂教学、技能培养、实习实训等环节”。

微生物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重要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主要为微生物检验的基础知识、微生物检验操作技术及方法,通过系统地微生物检验及时准确地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结果报告,从而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挖掘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获取专业知识同时潜移默化接受价值观教育,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 大力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

专业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关键在专业教师。作为专业课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需兼顾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行和价值观等[1]。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掘课程中(教材上)、生活中(社会实践类)、科技发展领域(科研前沿)的思政元素,开展对学生核心价值观、辩证思维能力的引导[2]。

1.1 强化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2021年教师节的主题为“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体现了广大教师承载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精神。医学专业课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努力提升“立德树人”意识和能力,培养出具有责任感和道德感的医学人才[3]。高等教育教学课程思政建设及实施是实现高校育人目的的重要手段,是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一种趋势[4]。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使命,也是教师的根本责任。

1.2 提升专业课教师挖掘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做到课堂教学与思政育人全方位地有机融合,是专业课教师探索的一个方向[5]。需要教师熟悉掌握大量的思政素材,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自然融汇[6]。

微生物学检验专业教师毕业于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相对较少,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常常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缺乏融入课程思政系统化设计。我们推进课程思政,由单一的专业教学维度向价值引领、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等多维度考核评价延伸,引导和激励专业课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专业课教师每周参加政治学习,组织专业课教师学习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文件,作为高等学校教师,应该对高等教育政策法规透明清晰认识,才能够更好地传道授业解惑和培养人才;专业课教师每周参加教研室教学活动,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团队中专业课教师共同挖掘专业课中蕴含的育人因素;组织专业课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比赛、演讲比赛和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等;专业课教师申报或参与课程思政课题;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特点、人才培养要求和自身特点参与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教师考核评价中实行师德否决制;专业课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结对共建,共同打造课程思政等多种方式提升专业课教师挖掘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能力。

2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应用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专业知识与人类健康和生活密切相关,微生物为“双刃剑”,正常菌群可构成生物屏障保持人体生态平衡和内环境稳定、合成部分营养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等有利方面,但是致病性微生物能够引起感染性疾病甚至严重传染病。自然科学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和人文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载体[7]。

2.1 专业教师的言传身教是无形的课程思政专业课程课时多、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多,对学生的影响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具有很强的示范性,直接关系到学校德育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健康成长[8]。身教胜于言教,专业课教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精湛的专业知识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对待工作一丝不苟,每天以精神饱满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乐观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做学生的引路人。专业课教师以自身的表现在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方面展示正能量,起到示范表率作用,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使课堂成为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让融入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也是无形的课程思政。

2.2 培养学生爱国精神和敬业精神通过我国微生物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敬业精神,弘扬科学精神,以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本领、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理想和信念。

1955年,江苏南通大规模爆发脊髓灰质炎,病毒蔓延的速度远比我们想象的快。“糖丸爷爷”顾方舟不懈努力研制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在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期时,面对疫苗未知风险,作为科研带头人,他自己服用疫苗后,又瞒着妻子,让自己不到一岁的儿子冒着瘫痪的危险试服尚在研发期的疫苗。他研制的脊髓灰质炎活疫苗避免了150万人麻痹、11万人死亡,小小的“糖丸”护佑了数千万中国儿童的未来。他把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的健康事业,实现了我国2000年全面消灭脊髓灰质炎。

110年前,鼠疫斗士伍连德在东北拯救了一座城市,挽救了数万人的生命。1910年12月,伍连德逆行至哈尔滨,通过解剖尸体找到爆发疫情的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通过研究肯定此次疫情是肺鼠疫,病原体传播途径是呼吸道传播,与腺鼠疫传播方式和途径不同;他发明了伍氏口罩在疫情防控中最为有用;封锁哈尔滨,隔离、消毒、阻断交通等防疫措施迅速而有效地阻断了人与人之间传播。1911年,蔓延6个月、吞噬六万多人生命的东三省鼠疫大流行宣告结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

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协同育人的效果[9]。结合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专业知识点,通过我国微生物学学家艰苦探索历程和重要事件,来引导学生树立“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的敬业精神,弘扬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2.3 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和友善教育相关案例融入微生物学检验课程教学中,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职业责任感,又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同时还能进行思想意识教育。如“布鲁菌属”教学中教师讲述专业知识布鲁菌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意义后,列举2019年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让学生结合课程学习内容分组讨论造成这次事件的后果如何?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避免?学生们认真思考讨论不仅能更加深刻掌握布鲁菌的致病性,还对前面学习过的消毒、灭菌、实验室安全、气溶胶等专业内容进一步理解巩固。最后教师强调工作责任心的重要性,每份医学检验结果都是有“生命”的,关系到被检查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增强学生质量安全意识,工作中应该把患者健康放在首位,关爱患者、尊重患者、帮助患者,及时发出准确医学检验报告为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将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等人文素质教育引入微生物学检验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时适当引入时效性高、震撼力强的案例强化学生诚信、友善意识。讲到“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与耐药性”章节时,重点介绍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操作、报告,药物敏感性结果是微生物检验报告重要组成部分、指导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帮助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现象;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热点“兽药残留”阐述细菌耐药机制和原因,有些养殖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非法、滥用、违背有关规定使用兽药,造成兽药残留超标。为切实加强兽药残留监控,农业农村部印发《2019年动物及动物产品兽药残留监控计划》通知。各地市场监督管理局监督抽检,检出不合格样品进行曝光并处罚。通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理论内容,同时强调“兽药残留”危害及由此导致的诚信问题,提倡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诚信、友善意识。

现在的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实施健康中国的重要力量、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者,倡导“诚信”“友善”价值观,在实践中逐步树立高尚医德,有助构建正常医疗秩序、和谐医患关系。

2.4 发掘抗疫中鲜活的课程思政素材病毒检验在微生物学检验课程内容中占有重要比例,微生物引起人类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性疾病最多,病毒专性细胞内寄生,近年又不断发现新型病毒引起人类疾病。学生们亲身经历全民抗“疫”,2020年春季学期全国大中小学“停课不停教、不停学”,教师们网上教、学生们在家通过网课学。面对突如其来、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国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人民共同努力,高度团结,积极配合并遵守防疫措施,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广大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战,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我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控制了疫情,人民的生活恢复正常。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中国力量、中国效率、中国精神,彰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微生物学检验相关课程内容教学中运用“抗击疫情”这本“活教材”进行爱国教育、道德教育、科学教育、生命教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5 加强学生医学检验职业精神讲述“细菌检验基本技术”分子生物学检验中聚合酶链反应(PCR),强调PCR原理、操作方法、特点等专业知识,联系本学期开学进校时每位学生新冠肺炎核酸标本采集,采集后的标本集中送往医院检验科进行核酸检测。医院检验科新冠肺炎核酸检测的工作人员与新冠肺炎病毒直接交锋,他们争分夺秒快速准确报告。核酸检测流程,从开始的样本接收到最终发出检测报告,前后经历多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必须准确无误地操作,医学检验工作人员在新冠肺炎防控中起到重要作用,为临床一线做坚强后盾,甘当“幕后英雄”。抗击疫情的一线医务人员是“主力军”,医学检验人员就是“侦察兵”,为临床诊断和预防提供准确及时的检验报告。医学检验人员的工作对传染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起重要作用,通过专业技能、专业人员工作要求介绍加强学生医学检验职业精神。

3 课程思政融入微生物学检验教学的效果

3.1 专业教育与价值教育相结合育人和育才双向并行,教师要把知识的传授和学生人生三观的塑造有机地结合起来[10]。微生物学检验专业教师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过程中有机地融入课程思政,努力将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各个环节,增强学生职业道德、社会责任、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文化自信等价值教育,提升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修养(表1)。

表1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中部分思政教育内容

3.2 微生物学检验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我们抽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3个高专班级,每班20位学生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微生物学检验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86.7%的学生对微生物学检验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效果整体评价非常满意或满意;80.0%的学生对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在提升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诚信守法、法律意识方面的帮助程度非常满意或满意;85.0%的学生对课程思政和微生物学检验专业内容有机融合有助于学生学习动机、兴趣提高,非常满意或满意;83.3%的学生认为,微生物学检验专业课教师挖掘的课程内容背后故事、规律和体现的精神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效果非常满意或满意;81.6%的学生对微生物学检验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教学在提升学生互助精神、团队合作、合作精神方面的帮助程度非常满意或满意;80.0%的学生对微生物学检验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良好品格和行为形成影响程度非常满意或满意(表2)。座谈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肯定微生物学检验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同时拓展视野,提高主动学习的兴趣。近三年,微生物学检验课程专业课教师年度教学考核等级都为优秀,学生评教在教师教学考核中占比例高,学生对微生物学检验课程评教的分值也高。

表2 微生物学检验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调查

4 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应注意几点问题

首先,课程思政应是结合专业特点将家国情怀、历史文化等德育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学生容易接受,不能把专业课上成政治课,思政内容不能占用专业课堂比例太大,思政内容的“量”应适度。其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如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案例探究、专业讲座等。再者,医学专业课和思想政治课协同合作、相互补充、共同完成立德树人任务。

5 结语

微生物学检验属于自然科学,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专业课程中本来就有思政元素,专业教师应该充分认识专业课程的内在价值,在学生“拔节孕穗期”进行精心引导和栽培,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专业课程教学中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传授、专业技能培养中,能够帮助学生在“专业成才”的同时“精神成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猜你喜欢
微生物学专业课专业课程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开展微生物学双语教学实践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PBL结合CBS教学法在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