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3 15:19闪靓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3期
关键词:包小包回老家烟花

闪靓

今年过年,我们依旧没有回老家。

在我眼里,北方的年總是比南方的年有味道。那时候临近过年,一放假,我就会兴高采烈地冲回家,开始着手收拾带回老家的物什。尽管离出发的日子还有好几天,尽管东西很多大包小包的,但都阻挡不了我们回家的步伐。是啊,家,那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家。在南方待了这么多年,我以为自己早已适应,早已成了一个南方人。可是,每当过年的氛围渐浓,骨子里那滚烫的、灼热的北方灵魂就会不自觉地喷涌而出。

火车站里,到处都是大包小包赶春运的人。卧铺要乘坐一天半,我们也无怨言,因为这列火车,驶向我们朝思暮想的地方;因为这趟旅程,奔向我们日夜牵挂的亲人。每当这个时候,不知怎的,好像遇见的每一个人都能同我产生共鸣。自己心里明白,他们要回家了,大家要一起回家了。温暖在此时此刻就萦绕于身边的每一个角落。沉默不语、萍水相逢的陌生人之间,也多了共同话题。“回家过年?”“可不嘛,大家都一样。抢张火车票可难了。”“您老家哪儿的?”这是这个季节才有的对话,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人群中流露的欢声笑语,走廊里飘香的方便面味儿,车厢里爽朗的浓浓乡音……中国人共有的关于“年”的记忆,像一根无形的线,将火车上的每一个人连接。我时常坐在火车窗边,欣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任凭浓浓的思念飘向远方。

一下火车,扑面而来的冷空气使人倍加精神,驱散了旅途奔波的疲惫。这座城市总是用它的包容迎接归来的游子。出租车窗里映射出来的景象,宣告了我未曾见证过的这座城市的变化。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霓虹灯群闪烁不停,配上街边烟熏火燎的烤串摊儿。白雪覆盖了这座城市却盖不住节日的浓厚气息,喜庆的红色甚至被白雪映衬得更加耀眼!这里是北方,没有轻柔却在冬天异常湿冷的海风,只有那从西伯利亚高原上吹来的干燥、粗犷的冷空气,能把人的脸、耳朵和手冻得通红,能把人的双脚冻得僵硬,却更凸显了节日的温暖。这是南方的春节所没有的。出租车转进了那熟悉的小巷,亲爱的外公外婆从三楼的窗口里探出头来,张望着我们的归来。一切是那样陌生,一切又是那样熟悉。我们全家老少一共六个人挤在外婆九十多平方米的家中,格外温馨。外公炸了酥脆的麻花,外婆腌了爽口的老虎菜,还有那一大锅喷香的炖羊肉,是逢年过节绝对不会缺席的佳肴。

老家的烟花种类也特别多。晚饭后,我们总是会点燃一炷香,拿着买来的烟花到楼下燃放—仙女棒、蹿天猴、小蜜蜂、惊天雷,绚烂夺目,将漆黑的夜空点亮。我们用中国传统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来迎接新的一年。来北方过年的头五天晚上你就别想睡个好觉,因为在街上不知道从哪儿突然就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惊天动地却格外应景,别有味道。

我想,最让我怀念的,还是家乡那朴素、接地气的人情味儿。我们的家乡话与普通话差别不是很大,外地人容易听懂,但又透露出一股乡土气息,亲切可感。当地的老百姓,热情好客:出租车司机拉上乘客,就开始聊个不停,畅谈这几年老家的发展变化;街边的小摊贩,不管有没有人路过,都会吆喝不停,吸引你的注意。街上总是喧闹嘈杂的,就算不过年,也充满过年的气氛。大姨和二姨听说我们回来,携家带口地来外婆家看望,跟父母聊聊家常,帮忙一起准备年夜饭。朴素的家常菜就是年夜饭最好的仪式感。年是什么,年就是一大家子团团圆圆的—可是今年,我们依旧没有回老家。

许多人应该都跟我有同感吧。近些年来,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受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让工作在外的游子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社交软件的普及,让本就面对面的亲人无话交谈。我渴望归去,就像离巢的候鸟总要飞回。即使能与远在祖国那头儿的亲人通过高科技的手段视频通话,却也“远水解不了近渴”。我的思念,我想亲手摸摸他们那刻满岁月沟壑的脸的渴求,始终无法实现。

张家口,南国的花开了,你那边的鹅毛大雪还在落吗?

窗外,远方,一声声烟花点亮漆黑的夜空;门外,客厅,播放着的春晚却无人观看。

我的眼睛早已湿润,不满地走到抱着手机玩开心消消乐的母亲面前,问道:“妈,咱们什么时候能回老家啊?”

“等雾霭退去的时候。”

猜你喜欢
包小包回老家烟花
国庆烟花秀
我要回老家
回老家的路上
放烟花
神回复
你好,那美丽的日子(下)
烟花
再回老家
烟花
新年礼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