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非粮化整治背景下仙居县发展羊肚菌产业的思考

2022-02-14 10:50吴玉勇戴亚伦
食药用菌 2022年1期
关键词:仙居县粮化羊肚

吴玉勇 戴亚伦 叶 放

(浙江省仙居县农业农村局,浙江 仙居 317300)

2020年1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针对部分地区出现的耕地“非粮化”倾向,要求各地采取有力举措防止耕地“非粮化”,切实稳定粮食生产,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2021年1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意见》(浙政办发〔2021〕6号)。目前,全国各地耕地非粮化整治工作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在此背景下,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同时,支持套种或轮作粮食,提高农户种粮的综合经济效益,是避免出现政策落实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农民增收任务间出现矛盾、减少隐忧的重要路径。

1 耕地非粮化整治背景下发展羊肚菌产业的优势

羊肚菌作为一种珍贵的特种菌菇,在我国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多有种植,是与松茸、松露、牛肝菌齐名的世界四大著名野生菌。羊肚菌营养价值高,含约28%的蛋白质、18种以上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除含有常规的矿质元素外,还是富硒产品。羊肚菌中所含的多糖、多酚、蛋白水解物、硒、有机锗、γ-氨基丁酸、甾醇、呋喃化合物等都有明确的药用功效[1]。

研究表明,利用水田种植羊肚菌的连作障碍不明显;旱地种植若头一年不出菇或出菇较少的进行连作影响不大,若头一年出菇较好的地块继续种植则连作障碍严重,有的几乎不出菇。因此,建议羊肚菌最好与其他作物轮作,如水稻、西瓜等[2]。2019—2020年在贡米村进行的“优质稻+羊肚菌”周年水旱轮作模式(秋季水稻收获后在稻田搭塑料棚种植羊肚菌)试验,取得了羊肚菌鲜品每亩(667 m2,下同)产量152 kg,产值18 240元的高收益[3]。栽培羊肚菌还增加了稻田有机质含量,减少了水稻种植的施肥量,实现稻田利用的绿色、高效、可持续。

因此,羊肚菌作为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种植时间在每年11月至次年3月,可充分利用冬闲田栽培,不与粮食作物争田地,可有效提升农户种植整体经济效益,对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2 仙居县羊肚菌种植现状

2.1 发展历程

近年来,浙江省仙居县将羊肚菌产业作为乡村特色产业,按照“稳扎稳打、带动一户就成功一户”的思路,稳步推进羊肚菌产业发展,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据统计,2021年全县共种植羊肚菌约300亩。

羊肚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高,2018年底,仙居县(台创园不老贝专业合作社)在国内羊肚菌专家的指导下开始引进羊肚菌进行不同品种(六妹羊肚菌、高原红羊肚菌、梯棱羊肚菌)、不同栽培方式(平棚、拱棚、连栋棚)、不同培养料配方及不同土壤预处理的栽培试验,试验面积为2亩,对影响羊肚菌生长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催菇措施等开展全面试验和观察,取得成功。2019年,羊肚菌种植面积扩大至15亩,亩产量达到325~350 kg,高于全国平均亩产量150 kg。2020年,开始进行面上示范推广,带动了一小部分农户先行试种。全县种植羊肚菌40亩,主要为5个大户(表1),均取得成功,但产量存在较大差异,亩产量最高的达693 kg,最低的仅123 kg。亩产值均超万元,高的达5万元。

2.2 存在问题

一是菌粮轮作未及推广,种植模式较单一。目前,主要在耕地上利用钢架大棚进行羊肚菌大田栽培;与粮食作物的轮作,仅2020年在双庙乡、白塔镇零星开展,面积约9.5亩。考虑到羊肚菌种植存在连作障碍,迫切需要开展多种种植模式试验。

二是羊肚菌种植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羊肚菌种植技术要求高,菌种和营养包质量是种植成功的关键,种植散户和新种植户对菌种、营养包、遮阳网、地膜、培养料、烘干设备等生产资料服务及技术培训服务的需求较为迫切,目前全县仅依托仙居县台创园不老贝专业合作社提供统一服务,整体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

三是产业链不长。全县羊肚菌尚停留在基地种植、鲜品少量销售(表1)、统一烘干上,深加工产品开发尚处于空白。

表1 2020年仙居县羊肚菌种植大户的种植规模及效益

3 对策建议

羊肚菌作为特色农业产业,对于促进乡村经济振兴,助推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羊肚菌在浙江省的种植面积仅1000亩,尚属小规模栽培的食用菌品种,发展潜力巨大。

在全国耕地非粮化整治大背景下,粮食生产功能区被要求严格用于粮食生产,特别要用于水稻生产,确保种植一季以上粮食作物;永久基本农田被要求重点用于粮食生产。基于此,下一步可重点开展水稻-羊肚菌轮作试验示范,一方面可增加农户种植粮食的综合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羊肚菌种植后土壤中残余的大量菌丝和菇脚料可作为天然有机肥,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施用量,为水稻的生长提供多种营养成分,可提升稻米品质,促进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对于全省正在大力推广实施的“肥药双控”工程有重要意义。水稻种植后的秸秆还田又可作为羊肚菌的栽培基质,为羊肚菌的生长提供天然底肥;同时水旱轮作还能够有效降低田间病虫害的发生。

具体做法上,一是做好试验示范,加大羊肚菌-水稻轮作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就连作障碍方面,充分借助浙江大学科研团队力量,开展添加土壤微生物、微量元素等防治病虫害试验。二是健全服务体系。依托仙居县台创园不老贝专业合作社的技术优势,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按照500亩羊肚菌种植面积建设一个菌种和营养包生产场,统一规划,统一提供菌种、营养包和生产技术培训服务。注重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聚焦解决原料供应、产品加工、抵御风险、市场营销等四大关键需求,全力提升羊肚菌产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三是发展产品深加工。充分利用浙江大学、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校、院所的专业技术力量优势,结合当地羊肚菌种植的条件和资源优势,开展羊肚菌深加工产品研究,开发如羊肚菌米面、羊肚菌小汤包等产品,延长产业链,将其从特色产业转变为优势产业,提升经济附加值,提高农户收入水平。

综上,耕地非粮化整治背景下,随着系列短板的破解,羊肚菌产业有望成为浙江山区稳粮增效、提高农民收入的新途径,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仙居县粮化羊肚
农业农村部:多措并举防止耕地非粮化
全国耕地“非粮化”时空格局分析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仙居县气温变化特征研究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非粮化”的比较分析
我国耕地非粮化问题研究述评
From China to the world
Detecting liars wisely
仙居县美术教师优秀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