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擂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策略探讨*

2022-02-14 09:16郭小兰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赣南英语口语茶文化

郭小兰

(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赣州 341000)

赣南客家擂茶,是客家人在迁徙中留下的宝贵财富,是中国保留下来的古老的茶道之一,被誉为“中国茶文化的活化石”。下面,我们将从客家擂茶的制作与功效、文化习俗等方面,来展示赣南客家擂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一、赣南客家擂茶文化的内涵

1.赣南客家擂茶的制作技艺与疗效

据传,擂茶源于青草药擂烂冲服的“药饮”,是客家先民在迁徙、生产、生活积累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据史料记载:客家擂茶由汉魏的粥茶和唐宋的点茶演变而来,是客家先祖在南迁途中带到赣南的。赣南客家擂茶的制作技艺独树一帜。传统的擂茶制作,其基本原料以鲜茶叶、糯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各类青草药为主,基本工具包括擂钵、擂棍、捞子,俗称“擂茶三宝”。制作时,要先配置好所需的材料,然后按比例放入擂钵内,用擂棍沿着钵内壁顺沟纹走向不断旋转舂捣、磨成茶泥,最后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或大盆里,用刚烧开的开水冲泡,再倒入适量的茶油,并用擂棍搅拌均匀,便能芳香四溢,清爽可口。喝擂茶时,可加入芝麻、炒米、压碎的花生、豆子、米果、烫皮等,这样的擂茶集香、甜、苦、辣于一体,一碗擂茶下肚,满口生津,疲劳顿消,让人回味无穷。

擂茶可因四季气候的变化、人体状况的不同而制作,配料可随时令变换。春夏湿热,可采用嫩的艾叶、薄荷叶、天胡荽;秋日风燥,可选用金盏菊花或白菊花、金银花;冬令寒冷,可用桂皮、胡椒、肉桂子、川芎。还可按人们所需,配不同料,形成多种多样多功能的“擂茶”。例如,加茵陈、白芍、甘草,为“清热擂茶”;加鱼腥草、霍香、陈皮,为“防暑擂茶”。经医学验证,擂茶对常年生活在大山长谷瘴气较重的客家人,有一种独有的驱邪健身功效。客家人每当劳作回来,一进客门,就要先饮一碗擂茶,再说进食解饥肠事。擂茶既有去乏解渴的功用,也有防病健身的疗效。据中医验证,常喝擂茶,有防风祛寒、清肝明目、润肺健胃等功效[1]。

2.客家擂茶的文化内涵

客家擂茶是客家人敢于冒险、坚韧耐劳、热情对外发展品格的象征。客家人跋山涉水南迁,风餐露宿,历尽艰险,到了客居地,又艰苦奋斗,白手起家。正是这种精神品格,让客家人不畏艰难、不知疲倦地开拓新天地,建造美好家园。

客家擂茶是客家人重视健康,深蕴养生之道的结晶。客家擂茶,香气浓、茶味纯,不仅能清凉解暑、生津止渴,而且还能健脾养胃,滋阴补阳、延年益寿。

客家擂茶是客家人热情待客的文明礼仪体现。中国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古老而独特的客家擂茶,深受客家人的喜爱。请喝擂茶是一种社交手段,无论聚会、乔迁、结婚或是生子,均以擂茶待客。一场擂茶宴,就是一幅淳朴的风俗图。桌子摆开,男女老少围坐其中,客人喝着茶,聊着家长里短,谈笑风生,女主人时不时地给客人添上一勺,时而似鸾凤和鸣,时而像高山流水,构成一幅立体的民俗风情图。这种风俗代代传承,使得客家擂茶文化源远流长[2]。

二、赣南客家擂茶的发展路径

赣南客家擂茶要走出农家,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就需要开辟一些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

首先,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创建旅游特色项目。生态旅游要突破单一地观赏自然风光的局限,要充分利用好乡村的山清水秀地貌,建设成规模茶树种植基地,让游客亲手采茶,感受采茶乐趣;修筑茶亭、创设情境,在茶亭唱采茶歌、看采茶戏、喝擂茶,体验擂茶文化底蕴,学习和展现赣南客家的待客礼仪。

其次,鼓励开设赣南客家特色擂茶馆,传承擂茶制作技艺,宣传赣南擂茶文化,这是传播赣南特色擂茶文化的有效举措。把农村擂茶及其特色文化内涵带入城市,不但能给城市的中老年市民提供一种美味的擂茶饮品和客家小吃,而且还能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优雅场所。大城市大部分的休闲娱乐场所多倾向于为青年人设计,而擂茶馆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憾,这也将为擂茶“走出乡村,走进城市”提供重要的途径。

最后,进一步开发擂茶产品,打开全国市场。加大对客家擂茶的宣传力度,树立品牌意识,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了解市场信息,采用多种便民又实惠的包装,研发集充饥、解暑、营养于一体的产品。只有不断地丰富和完善擂茶产品,才能更好地推广擂茶及擂茶文化。

三、客家擂茶文化在赣南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的认知现状和原因分析

在一次英语口语课上,教师对赣南一所大学英语专业的一个班的50名学生发放关于赣南客家擂茶的问卷调查。只有12位学生说吃过擂茶,能介绍出擂茶里面的一部分制作材料;20位同学只是听过“擂茶”,但是没喝过;其余18位同学不知道擂茶是什么,至于制作技艺或者擂茶文化,那就更说不上来了。究其原因如下:

第一,英语教学内容存在缺陷,关于赣南客家擂茶文化的教材内容几乎没有。我国的英语教学教材,多是关于英美文化知识,关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涉及较少。英语教师为了增强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将英美文化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很难将本国优秀传统文化或当地特色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这种教学方式必然会阻碍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将影响新一代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人的培养与发展。

第二,这些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对本地特色文化接触甚少,因而对了解相关文化知识缺乏兴趣。英语专业学生眼界和思想相对开放,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由于长期学习和接触英美思想文化,他们对外国文化的好奇心也更加浓厚,从而也增强了他们对外国文化认同感,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和认同感,致使“文化失语”的现象普遍存在。

第三,本国文化缺乏浸润,外国文化却强势入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外文化交流、文化全球化已成必然趋势,文化底蕴较浅的年轻人一代容易在文化大潮中迷失自我。他们在文化的“拿来主义”中狂欢,忽视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甚至认为它过时、老土。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告诉我们,对待外来文化,我们决不能盲目全盘接受,而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因此,我们要改变以上这些现状,要重拾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弥补教材内容和生活体验的不足,把中华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融入教学,并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体验。要提升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增强国民的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强国。

四、赣南擂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策略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时代风采和永久魅力”。赣南客家擂茶文化,既是客家传统文化的分支,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大纲也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中华传统文化及其内涵,并培养学生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但是,在英语专业的教学中,“中华文化失语症”的问题还比较严重。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不足,更别说在国际文化的交流中用英语熟练表达出来了。因此,将赣南客家擂茶文化与英语口语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把握赣南客家擂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

第一,要将赣南客家擂茶文化编入大学英语口语教材。赣南地区的高校,尤其是赣南的师范类院校,应编写有赣南特色的校本教材,把赣南的客家文化融入其中,当然也包括赣南饮食文化、擂茶文化。这样,学生有了关于擂茶文化的词汇支撑,阅读和学习了校本教材关于赣南擂茶文化的起源、制作技艺、民俗等文化内涵。他们在英语口语的学习和表达中、在国际交流中,就能“学以致用”,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把赣南擂茶文化发扬光大。

第二,将赣南擂茶文化与校园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文化切身体验。学校可以每个月举行一次赣南特色文化展,或者赣南客家特色文化学术讲座,活动后,可以开展有奖竞答,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赣南客家特色文化,提高学生对赣南客家文化的学习兴趣。外语专业的学生积极活泼,乐于开拓,有些班级喜欢开展一些班级集体活动,吃是他们的一大喜好,那么这个班级活动主题可以是“吃赣南特色小吃”。这样,赣南客家擂茶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融入他们的班级活动中去,边吃边聊,而且是用英语聊,既能让同学们真正玩得开心、吃得开心,也能提升他们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3]。

第三,利用互联网数字系统,加大对客家擂茶文化的教学支持和宣传力度。首先,在互联网上,关于客家擂茶的介绍基本都是中文的,中国人的英语文化水平是完全可以把这些中文翻译成英文,中英互译对照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这样既方便外国人阅读和了解赣南客家文化,也能提升中国学生的英语文化水平。其次,在“学习强国”平台上,推出赣南客家擂茶特色版块,采用中英文对照的形式,让每一位党员首先了解和掌握赣南客家特色文化,自觉做文化的传承人。最后,录制英文版赣南客家特色文化微课和慕课,字幕中英文对照。微课是分述赣南客家文化中的赣南客家方言、特色建筑、特色民俗、特色饮食,而慕课可以系统详细介绍这些赣南客家特色文化内涵。有了这样的互联网资源的支持,学生不但能轻松获取学习资源,而且也不会因词汇缺乏而不会表达,更不会因了解不够透彻,而表述不清。老师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微课翻转课堂,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这样,不但能帮助教师节省备课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其英语口语的学习兴趣。

第四,老师适当布置好假期作业,让学生回家真正参与制作和喝擂茶的活动。任务型教学法鼓励学生Learning by doing,也就是“做中学”。语言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实践活动当中去,学会用恰当的词汇和语法,在特定的语境中,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要做的事情,同时,也能让他们在体验的实践中,深刻地理解赣南客家文化的内涵,扎实学识,开阔眼界。

五、赣南客家擂茶文化融入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和重要文化基础,跨文化交流和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首先,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融入赣南客家擂茶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化基础,深刻地理解擂茶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从而更好地搭建跨文化教学平台,帮助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第二,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融入赣南客家擂茶文化,帮助学生提升语言沟通能力,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擂茶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充分展现客家擂茶及擂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重要价值。第三,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融入擂茶文化,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之一。赣南客家擂茶文化体现了客家人民的民族文化、民族特征和民族精神,合理地融入在英语口语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热爱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热爱我们的祖国,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结语

总而言之,赣南客家擂茶具有独特的制作技艺,它包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值得深度挖掘,既承载了赣南客家人民的独特记忆,也应该成为全民族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特别“味道”。将赣南客家擂茶文化融入英语口语教学,需要广大教师制定更多更为科学、有趣、高效的教学设计和规划,让策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赣南英语口语茶文化
赣南采茶戏《一个人的长征》简介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英语口语课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应用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小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赣南脐橙整形修剪技术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