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2022-02-14 09:16魏婧怡黄岩岩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信息管理专业教育

魏婧怡 黄岩岩 赵 静

(河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 河南郑州 450003)

引言

大数据的本质是管理,教育是对人才的培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从最开始单纯地强调技术或管理方式,到后来的信息技术+管理,再到目前的多学科融合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体系已趋于成熟。根据教育部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大全》[1]一书中公布的该专业的办学点数量来看,1999年为151所高校,2001年为228所,2006年为400所,截止到2019年,全国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校已达到597所(不含各高校独立院校,随着高校的合并和重组此数字还会有所改变)。

院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攀升,意味着每年会有大量信管专业的毕业生有就业需求。然而,根据2016年6月上海市教委官方公布的2016年度本科预警专业名单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名列前茅。公司、企业对专业的信息咨询与高级管理师接受度比较高,信息分析师等专业型人才也比较稀缺。在劳动市场上,这种供求关系极其的不对等,信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充分暴露了学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和短板。

因此,如何改善当前传统的教育模式,改善高校盲目扩招,培养体制粗鄙的教育现象,是本文探索的关键。

一、国外实践教学培养介绍

1.德国双元制教学

德国的“双元制”是源于德国的一种职业培训模式。双元[2]是指参加职业培训的学生、工人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即职业学校和校外实训场地。培养模式主要就是以企业培训为主。一方面,在校学习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在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实习,其职能是让学员更贴近社会,在实际工作需求中进行职业技能锻炼。双元制教育从基础幼儿教育开始,定位阶段从四年级开始,选择职业学校和完全中学。在高等教育阶段,职业学校的学生既可选择职业进修,也可选择上应用技术大学。

双元制培养具有两大优点。首先,是特殊的理论课程设计。校企合作的办学制度,课程设计以职业需求为核心,完全按照公司对人才的要求而设立,由教学经验丰富的业内专家按照不同的专业特色编排教程。其次,是课程时间安排灵活。让学员在企业接受严格的实践操作和技能锻炼的同时,学会使用当前最新设备,掌握核心技术,熟知工作流程和公司人事章程,达到完全就业。

2.澳大利亚TAFE模式介绍

澳大利亚的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3]是技术与继续教育的简称,一种新型的现代学徒制度。TAFE能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典范,各国争先效仿的榜样,其独特的原因有:

第一,教育模式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的大力支持。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各州政府采取政策拨款的方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资费标准体系,教育经费25%由联邦政府承担,75%由州政府承担,极力保证培养质量不会受到影响。

第二,高效实用的课程设置,灵活自由的受教时间。学生20%的时间是在学校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其余80%的时间都是在社会各工作场所,由老员工带领进行实操。学习总时长从3个月到2年不等,课程培训短则12周,最长也不超过两年。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全日制式脱产学习,或周末、节假日上课,或直接跟着企业培训走,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

第三,资格证书含金量高。学员在高中考取的一到四级证书以及所获得的职业教育课程的相关学分在任何教育阶段都是被承认的。其中,TAFE的教育文凭受到了澳大利亚所有大学,美国、国际大学联盟和英联邦国家的广泛认可,毕业生会选择先考取TAFE学院相应的培训证书,再去生产经营一线工作。

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

相较于目前高校采取的“广而全”的课程体系,微项目教学是一种课题来源于学校内部基金项目或社会中企事业实际研发课题的创新性教学模式,以“发现、设计、试验、评价、完善”为操作流程,鼓励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自主完成。其特点为教学参与度高,学习周期短,考核形式丰富多样,实用性更强。以下是通过战略分析工具SWOT分析法,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基于微项目学习提升实践能力的培养机制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1.微项目学习在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中的优势分析

微项目教学形式多样新颖。教师在模拟真实工作情境的条件下,利用电脑、Ipad、手机、投影等各种网络交流媒介,将教学大纲里的重点、难点、疑点制成短视频与学生进行线上线下的同步互动。

微项目教学手段先进科学。教师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搜集各种趣味性强、实践性强的研究课题,改编成覆盖教学知识的微项目任务;学生则通过各种信息检索软件和海量的互联网资源解疑答惑,其目的是将优质教学资源充分介入当前教学形式,与信息通信系统相结合,发挥大数据的优势。

微项目教学目标明确具体。项目内容微小务实,完全按照国家各级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科研单位等部门实际人才需求目标编制。选择研发类或管理类相关课题,根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接受能力的强弱有针对性地进行安排,教学内容上完全采用因材施教。

2.微项目学习在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中的劣势分析

对微项目学习的认识不到位。部分教育工作者并不倡导发展学生的个性化,认为那是对学生的一种变相放弃和不务正业,认为教师在微项目课题设计上喧宾夺主,没有将重点放在教学计划上,而是在情景设置和成果展示上,实际意义较少。

微项目学习的监督力度不够。学生学习阶段自觉性较差,相比课堂固定教学时长来说,老师能控制监督的范围和力度也还远远不够,如过分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教师的全局掌控力就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3.微项目学习在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中所遇到的机会

国家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和中国科技协会四个部门于2008年10月30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创新方法工作,切实做好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研究与应用。”我国国家政府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指导意见,充分肯定了基于微项目学习的教学手段的创新,鼓励学校启动教育教学创新办法。

高校积极配合推行微项目教学。高校支持教师参加企业的项目合作,并提供财政补贴。鼓励教师申报实践类的教学研究项目、微项目教学研究课题,及时报销科研经费,鼓励教师担任企业的信息管理顾问以及相关技术能力培训师,允许参加企业的技术交流会、产品讨论会,以及对实践教学研究有成果的教师提出表彰。

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组建一支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同时具备较高的信息管理能力和工作经验的教师队伍,高薪聘请校外优秀的专家或经验丰富的企业信息管理者做任课教师,邀请IT行业的高级项目经理或系统分析师兼职上课,传授经验。把学科专家、学者、博导、院士等“请进来”,定期举办学术报告,活跃学术氛围,让学生接触最前沿的学科技术知识。

4.微项目学习在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中所面临的威胁

与企业合作度低。企业以实习生质量不高、商业信息不易泄露为由拒绝提供深层次的实训机会,有价值的微项目教学课题来源不多,与教育机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业寥寥无几。

项目驱动式教学效率较低。传统教育本身就较为偏重“学”忽略“练”,偏重“会”忽略“想”,偏重学校管理忽略学生主动获取的一个过程,忽略了培养学生为了兴趣而学习的能力,使其自主性不强,这是开展微项目教学遇到的一大阻碍。

5.微项目学习在信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的策略分析

根据SWOT矩阵模型和思路,罗列出现有原因和方法策略,将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内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外因)两两组合,提出SO策略、WO策略、ST策略、WT策略。

(1)SO策略。发挥微项目教学自身优势,在资金政策的支持下完善教学体制,培养个相化发展。(发挥优势,把握机遇)

(2)WO策略。加强网络教育监管体制,高效利用信息技术,筹备建立高素质的师资团队。(利用机会,克服弱点)

(3)ST策略。与企业开展协同合作,设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加强管理,避免产学研脱节。(利用优势,避免风险)

(4)WT策略。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减少弱点,化解危机)

三、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使专业工作者的实践能力更有效地与信息化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对接,笔者认为人才培养还应做到以下几点,使教育机制更加多元立体,丰富多彩。

1.加强校企合作筛选优质项目

产学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新鲜,但在这个逻辑关系中,“产”才是贯穿教育教学创新工作的始终要素,“学”和“研”只是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石。在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铺垫中,应以“产”为导向制订专业培养的目标,以“产”引导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科研项目的设计。学校要与好项目好企业合作,一是选择具有丰富性的管理项目,最好的实践性选题要来自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各种技术需求性问题。二是尽量选择融合有语言、工具、技术、信息系统等多种形式的研发课题,锻炼学生对于知识的融合和驾驭能力。三是选择复杂性的综合实践项目。

2.鼓励信管专业学生创业实践

作为学生创业的孵化器,校企联合搭建“大学生技能培训与创业实践基地”,通过这个平台,既能有效地利用国家“双创”教育的政策,提供优良的创业环境,又为学校引入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源参与到项目转化提供了途径,对高校的项目成果转化起到了促进作用。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实施了创业税收优惠,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培训补贴等相关政策,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企事业单位也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寻找有目标、有计划的创业团队,为其提供技术、设备、咨询支持,鼓励学生将知识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引领方向,为创业团队保驾护航。

3.制定交流制度,引入竞争机制

交流才是学习的最好途径,定期交流制度应该被广泛推广。校内以课题组或导师组为单位,定期开展研讨会、报告会、学术沙龙、例会等讨论交流活动,互相交流研究成果、学术问题和现有不足。校外鼓励学生勇敢地“走出去”,积极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开阔视野;或主动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模拟项目和社区服务,如团队合作、数学建模、acm竞赛等大学生活动,旨在升科学研究水平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入竞争机制,将学生送入公司实习,了解企业或工厂的运作模式,只有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突出表现,展现创新思维的团队才能获批创新基金项目和相应等级的经费支持,用于科研、实验、路费等实际的项目需要。加入社会第三方力量,以竞争的形式促使学生提前适应岗位适应社会。

4.设计科学合理的综合考评机制

科学是指期末测评不再只是以分数作为考核的唯一标准,而是进行程序模拟作品展示等实践能力的考核;合理是指要走全方位、有计划的测评程序,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严谨不趋于形式化。学校、企业、教师应该三方严格把关,对学生年末的成果演示,从团体、个人、技术、管理、文档、报告、推介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和验收。可聘请专业的人才招聘网站负责人或其他机构的教育工作者、项目发起人等相关人员参与,给出客观、合理的实训成绩。选出真正优秀的结业作品除了展示学习外,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就业市场的需求动态,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结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革至关重要,既要在机制体制、科学管理和实践环境等方面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也要通过教育教学、教师作用等激发人才的主动创新意识,打牢创新的理论基础。教育并非是一种行为,而是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相信通过规范校企合作结构,制定系统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深化与优质企业合作交流,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能更好地完善和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猜你喜欢
信息管理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地球物理台网仪器维修信息管理的研究与实现
评《现代物流信息管理与技术》(书评)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