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2022-02-14 09:45黄建辉
南方农业 2022年23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荔枝广州市

黄建辉

(1.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507;2.广东农垦经济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507)

2019 年2 月18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紧随其后,广东省政府及广州市政府分别印发《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三年来,广州市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为契机,以“立足广州、服务大湾区、联结泛珠、辐射内地”为定位,以“一个标准供大湾区”为原则,构建以广州为枢纽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及流通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化、标准化、便利化平台,为大湾区市场提供更多更优的优质农产品。截至2021 年11 月,全国已认定大湾区“菜篮子”1 285 家生产基地、93 家加工企业;此外,广州市虽然拥有“粤字号”农业品牌300 个,总量居广东省首位。然而,广州市“菜篮子”大而不强,优质“菜篮子”供给相对不足,品牌影响力有限,难以满足大湾区人民特别是港澳地区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农产品需求。为此,本文以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为例,分析广州发展优质“菜篮子”面临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为广州市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优质“菜篮子”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指导。

1 广州市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竞争力分析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是农业农村部为深入挖掘、培育、保护和开发各地名特优新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推进农产品品种改良、品质改造和品牌创建而建立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具有以下特点:1)在特定区域(以县域为单元)内生产,具有显著地域特征和独特营养品质特色,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商品量,有稳定的供应量和消费市场,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高;2)有稳定的生产规模和商品量;3)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和依托龙头骨干生产经营主体引领带动;4)产品符合食品安全相关标准要求,产地环境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要求,近3 年来未出现过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根据《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规范》要求,目录经各地自主申报、形式审查、专家审核、公示等程序后公布,并核发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证书。为贯彻落实绿色兴农、质量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农产品质量提升,促进区域优势农业产业发展,根据中编办和农业农村部赋予的职责任务,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决定从2018年开始探索开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工作,大力培育农业农村品牌。

1.1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

根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公布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从2018 年至2022 年5 月,农业农村部已公布了11 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广州市共11 个农产品被收录,分别来自增城区6 个、从化区4 个、南沙区1 个,具体收录情况见表1。

表1 2018年至2022年5月广州优质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1.2 国家级名特优新农产品竞争力分析

1.2.1 从广东省各地级市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来看

2018 年至2022 年5 月期间,广东省共有347 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从已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农产品及品牌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分布来看:肇庆、韶关、湛江、清远排列前四,农产品总数高达172 个,是广东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量的近50%,即占据了广东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半壁江山;珠海、汕头、东莞及深圳位于末尾;而广州市实力居中,排在全省第11位(见图1)。可见,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方面,即使是在广东省内,广州市名特优新农产品竞争力也较弱,且与肇庆、韶关等农业强市差距很大。

图1 广东省各地级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比较分析

1.2.2 从主要生产经营单位是否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来看

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是指通过合同、合作、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方式直接与农户紧密联系,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为主业,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认定的农业企业。广东省现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87 家,其中广州市总数为15 家,居全省各市之首。然而,从表1 中可知,对于已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农产品,广州市有30 个主要生产经营单位,竟没有一个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1.2.3 从生产区域是否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来看

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在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品牌建设与营销体系、科技支撑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经验丰富,设立对特色产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特优区,是顺应农业发展新趋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大举措。创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七部委自2017 年以来,连续发布认定四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广东省共有11 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得了国家认定,其中8 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同时也已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见表2)。

表2 广东省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与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对应关系

1.2.4 从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来看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示农产品(特指农业初级农产品,即在农业生产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历史人文因素和自然生态环境,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截至2021 年8 月底,我国累计认定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共2 482 个,累计核准中国地理标志作为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注册共6 381件,核准使用中国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市场主体共14 315 家,建设74 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在中国农业的特种资源形成、区域生态产品、产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021 年,浙江大学CARD 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浙江永续农业品牌研究院、浙江芒种品牌管理机构等联合组建课题组,选取了获得农业农村部及原农业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工商局商标局、原质监局)的两个及以上部门登记(或注册商标)保护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1 471 个,开展品牌声誉评价研究,并发布了《2021 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评价报告》。

根据《2021 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评价报告》,广东省共有22 个农产品进入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各品类品牌百强榜中,其中5 个品牌进入全国100强(见表3),而广州市农产品品牌无缘全国品牌声誉百强榜;在分类百强排行榜方面,广州市仅有2 个农产品品牌入列,具体是增城荔枝位列果品品牌全国百强榜第42位,增城迟菜心位列蔬菜品牌全国百强榜第41 位,如表4 所示,上述2 个农产品也是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表3 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全国百强榜广东省排位(按品牌)

表4 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百强榜广东省排位(按品类)

1.2.5 从“粤字号”2019 年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来看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推进品牌强农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粤字号”品牌强农的实施意见》精神,推动“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创建行动,加快推进广东省农业品牌高质量发展,形成一批区域特色明显、文化底蕴深厚、全国影响力大、国际竞争力强的农业品牌,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2019年12月,广东省南方品牌农产品推进中心发布了《“粤字号”2019 年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名单。

在以产地即地级市进行的分类排名中,韶关、茂名排在前2,遥遥领先其他各地级市,揭阳及珠海垫底(深圳为零,不考虑排名),广州位列中间,与梅州、湛江并列第8(见图2)。

图2 广东省地级市“粤字号”2019年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数量

在产品类别方面,广州5 个入选的区域公用品牌分布于水果类3个,蔬菜类1个,大米类1个。广州无区域公用品牌入选“茶叶、中药材、畜禽、水产品、薯类、花卉、林特产品”六大类品牌排行榜。

在品牌价值方面,此批百强粤字号品牌拥有品牌价值过百亿的共有8家,其中英德红茶以272.9亿元位于榜首,其余7 家分别是梅县金柚、信宜三华李、凤凰单丛(枞)茶、台山鳗鱼、新会柑茶、化州橘红和德庆贡柑。广州尚无百亿价值品牌,即使是蔬菜类排名第一的增城迟菜心,品牌价值也仅有36.7 亿元;特别是水果类品牌价值差距更大,排名第一的梅县金柚的品牌价值是从化荔枝的14倍(见表5)。

表5 “粤字号”2019年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广州排位

2 广州市提升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竞争力的现实困境

2.1 优质农产品大而不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少

广州虽然拥有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4 个;“粤字号”农业品牌300 个,且总量居广东省首位,但国字头的优质农产品缺乏,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数量与省内的肇庆、韶关等农业强市差距很大。

2.2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主要生产经营单位实力有待加强

截至2022 年2 月,广州市拥有的国家级、省、市、区级农业龙头企业分别达15 家、145 家、330家、328家。2021年农业龙头企业涉农营业收入预计超1 500 亿元,国家级龙头企业、上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如仅2020年,广州市培育新增5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82 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然而,广州市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30个主要生产经营单位,却找不到一家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也就是说,广州市虽有15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但却没有一家是广州市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的主要生产经营单位。因此,广州市不缺农业龙头企业,缺的是以生产经营具有广州区域特色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为主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此外,主要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规模无法取得优势。如水果类“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规模最大的农产品及品牌为广东省的高州龙眼,具体产品包括“高州龙眼干(桂圆干)”“高州龙眼肉(桂圆肉)”两种,生产规模达21.33 万hm2;生产规模第2 大、第3大的产品也都来自广东省高州市,分别是高州桂味荔枝3.87万hm2、高州荔枝干3.72万hm2;而广州市的增城荔枝与从化荔枝加起来也只有3.15 万hm2,无法依靠生产规模取得规模经济效益。

2.3 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有待提升

广东省共有22个农产品进入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声誉各分类的百强榜中,其中5 个品牌进入全国100强(即不分类);而广州市仅有增城荔枝、增城迟菜心分别进入“果品”“蔬菜”类品牌百强排行榜中,且排名居中,没有实力进入全国品牌声誉百强榜。

另外,入选“粤字号”2019 年县域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的广州区域品牌少且品牌价值不高,如无百亿品牌价值的区域品牌,特别是广州知名品牌增城荔枝及从化荔枝,其品牌价值还不到水果类榜首梅县金柚的1/14。

3 优化路径

作为自古就是商贸中心的广州,应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及国家中心城市、农业产业体系健全、广东省名牌农产品众多等优势,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为契机,主动抓住大机遇,融入大湾区,服务大战略,认真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优质“菜篮子”,以实际行动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作出广州应有的贡献。

3.1 高标准提升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品质

经过多年的扶持培育,荔枝、丝苗米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广州市富民兴村、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特色产业。

产业要发展,品质是根本。既然是名特优新,就要用标准来体现名、特、优[1]。广州的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应对标供港澳品质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准入门槛,打造成满足粤港澳大湾区需求的优质“菜篮子”。以供港澳质量安全标准为标杆,以“绿色食品”为质量发展方向,通过标准化生产建立溯源平台,完成农产品从生产、加工、物流到销售的所有信息归集[2],并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编织严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体系,定期开展质量检测等,实现农产品在产地“逢出必检”,检验全覆盖,质量安全“零容忍”,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保证送到消费者手上的农产品优质而新鲜。

聚焦数字农业,发展智慧农业。开展智慧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在生产基地上安装数据监管系统,对农产品生长情况、大气环境、土壤、水环境状况、病虫害实时动态监控,提升产品品质,并实现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的科学化、适度规模化、标准化。

同时,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优势,加大力度建设广州荔枝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级万亩丝苗米产业园、省级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仙进奉荔枝现代农业产业园(荔枝小镇),持续推动农业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荔枝及丝苗米产业,为大湾区优质“菜篮子”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3.2 高质量培育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龙头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是农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在发展乡村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农业龙头企业是名副其实的主心骨与顶梁柱。广州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提前谋划,强化指导服务,坚持政府搭台,为企业和农户唱大戏提供一个良好的政商环境。同时,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按照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要求,结合广州市实际,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动发展格局,撬动广州市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持续兴旺。

1)多措并举助推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优先培育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如生产增城丝苗米的广东友粮粮油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增城迟菜心的广州一衣口田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广州应加大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健全扶持政策体系,实施贷款贴息、奖励和强农惠农等组合财政政策;同时引导龙头企业发挥好“链主”和示范带头作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形成规模经营,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2)充分发挥广州地区已有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如从事蔬菜种植加工的广州从玉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比较优势。广州市应激发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引导他们带动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的发展,并通过成熟的现代管理制度和完整的产业链条,对接小农户生产与消费市场,对本地区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3.3 高水平打造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品牌就是竞争力。坚持走名特优新品牌化之路,是农产品赢得市场的不二选择[3]。广州市应适应新时期农业品牌建设要求,加强品牌管理,在生产、流通、市场营销、品牌打造等方面建立标准,构建起完整的品牌运营体系,提升荔枝、丝苗米、迟菜心等广州特色农产品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市场上站得住、叫得响,在国际市场上受欢迎、有竞争力的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

1)应积极推动荔枝、丝苗米等特色产业加速对接及融入RCEP 市场。加强与广州海关等部门沟通,实施“一企一策”帮扶措施,实时跟进农产品质量管理、技术指导,加工生产和产品出口的每一个环节,推动建设RCEP 广州荔枝、丝苗米国际采购交易中心,全面做好RCEP 成员国产销对接,借力RCEP 拓宽外贸朋友圈,助力名特优新农产品出口并推进相关产业国际化、市场化。

2)在拓宽名特优新农产品外贸渠道的同时,还需加大其国内市场的区域品牌影响力。可在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及西部地区,组织各类广州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推介会、品鉴会等活动,让全国市民能免费品尝到新鲜的岭南佳果;制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生态环保包装设计标准,可在其产品包装和生产经营场所标注“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字样[4],提升农产品的美誉度、辨识度和影响力,凸显品牌效应,带动农民增收。

3)注重文化赋能,实现文旅融合。开展相关文旅精品项目推介,如发布广州荔枝导购图、荔枝纪念邮票,打造荔枝文化体验旅游区等,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新媒体宣传推广,扩大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通过挖掘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文化底蕴,讲好广州品牌故事,如“高僧搜集四方良稻,培育出增城丝苗米”典故,又如“增城迟菜心原产于八仙之一何仙姑的故乡——增城区小楼镇,以及何仙姑为解救世人苦难过程中草马和凉粉草生长成增城迟菜心”的美好传说,不断提升广州优质农产品的品牌价值。

4 结语

广州应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以供港澳标准倒逼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质量,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持续推进名特优新农产品产业规模化、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并做强做大增城荔枝、从化荔枝、增城丝苗米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业,从而实现乡村产业兴旺、农民增收致富,更好地满足大湾区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荔枝广州市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荔枝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