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环境治理经验浅谈
——以漳平市东门溪为例

2022-02-14 01:42刘星华
低碳世界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东门河道流域

刘星华

(龙岩市漳平生态环境局,福建 龙岩 3644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原有生态系统被破坏,城市河流自净能力丧失,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1]。由于城市水环境污染已对人民生产生活以及城市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有效控制水污染的源头和进程至关重要,水环境综合治理刻不容缓[2-3]。

根据我国国情现状,政府陆续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 年)》等一系列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政策及指导意见,并在各地建立“河长制”制度[4],逐步加大了对城市内河的治理力度。各地的“河湖长制”也为河流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治理思路[5]。

漳平市东门溪属于城市内河,由长北坑溪、灯笼溪、黄厝坂溪、铁路东溪4 条支流汇聚而成,在穿过主城区后流入九龙江,水量小、水系复杂,纵横交错。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东门溪变成了黑臭水体,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2018 年,漳平市委、市政府把东门溪整治列入“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通过全市动员、充分发动,制定科学精准的治理措施,东门溪水质有了较大提升,目前已消灭劣Ⅴ类水,2019 年全年平均水质为Ⅳ类,实现了跨越式水质提升目标。本文以漳平市东门溪为例,探索创新技术,总结城市水环境治理的经验。

1 东门溪水环境概况

漳平市东门溪位于漳平城区北门一条九龙江北溪的一级小支流,全流域面积27.2 km2,全长12.85 km,年内流量分布不均,河水丰水期一般多集中在5—9月,流量占全年的60%以上。河水涨落明显受到降雨的影响较大,10 月至翌年2 月为河水枯水期,河水流量骤减。东门溪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热湿润,雨水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6.9~20.7 ℃。每年5—10 月受热带风暴或台风影响,带来大量降雨。

2 环境治理问题解析

以下将简要梳理东门溪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生活污水收集率低

2017 年整治项目实施前,东门溪及各支流水体呈黑臭现象;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制,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污水收集管网不完善,污水收集率仅为25%左右。

2.2 农业面源、畜禽养殖污染

东门溪流域范围内为农产品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流域污染源之一。东门溪流域和平镇、菁城街道存在集中养殖及农户散养生猪、鸡、鸭等情况,大量养殖废水未达标排放。

2.3 生活垃圾污染

通过建立城乡垃圾清理转运制度,规范沿岸村庄的垃圾倾倒,对河道底泥进行清理,东门溪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但由于沿岸居民和企业单位水法、环保意识不强,部门监管难等问题,导致出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入河现象,造成部分水体污染、淤积、过流能力等问题。

2.4 水环境承载力有限

东门溪流域属于经济发达区域,人口密集、土地开发程度高。流域沿线的各类生活、养殖等污水均汇入东门溪流域,流域污染负荷大,而其实际水环境容量和承载力有限。

2.5 河道生态流量不足

根据现场调查,在枯水期,截洪坝下游东门溪时常处于干涸状态,缺少径流量,没有生态流量,水体不流动直接导致水体复氧能力衰退、水温升高,进而导致水体水质恶化,乃至出现黑臭现象。

3 东门溪水环境治理思路及措施

3.1 治理思路

东门溪水质达标治理思路是以强化污染源综合整治、完善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污水处理站从而提升水质为主,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开展河道清淤、沿河垃圾清运、沿岸污染源巡查等整治工作,实现东门溪水质目标。

(1)优化空间布局,保护生态空间。严格落实《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福建省水(环境)功能二级区划》、福建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成果等确定的分区控制要求,划定并实施生态红线管理。

(2)控源减排。采用集中式和分散式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流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确保到2019 年年底,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污水收集率达到90%以上;到2020 年年底,污水收集率达到95%以上。建立健全网格化日常保洁和督查机制,解决垃圾清运问题。通过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行动、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措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沿岸尤其是流域上游的工业点源污染,采取取缔和整治相结合的策略。

(3)提升环境容量。合理调度并优化水资源配置,增加流域河道枯水期的清洁流量,达到生态用水基本需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按照“全面规划、重点突出、系统推进”的原则,以增强河道灌排能力,增加河水流动性,减少底泥污染为目的,对河道进行全面清淤疏浚。推广生态工程和生物技术,推进河道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提升环境承载力。

(4)水生态环境管理。日常监管和专项整治相结合,重点监管流域内排放氨氮和总磷等污染物的企业;定期抽查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强化河道安全监管和巡查。启动流域上下游联动机制,各支流同时开展水质提升和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减少入河污染物,确保提升交界断面水质到Ⅳ类。

3.2 治理措施与经验

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借鉴小流域先进管理模式经验,科学规划、合理组织、明确责任、精心实施,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本次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消除黑臭水体,而且从地表水劣Ⅴ类提升至Ⅴ类、Ⅳ类,2018 年下半年平均水质达到了Ⅳ类,2019 年1—3 月持续稳定在Ⅳ类水质,实现了跨越式水质提升目标。本次治理工作引入了石墨烯光催化网工艺和碳纤维生态草治理技术,用以提升水体自净能力、降解有毒有害有机物、消除臭味和恢复生态平衡。根据实践总结出了主要经验做法:协同治理、全面摸排、精准施策、全民共治,为今后漳平市小流域水环境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1 协同治理

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具体工作涉及的部门众多,相关部门亟须合理分工、各司其职、协同治理、共同推进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系统工程。

(1)建立指挥部专题调度推进机制。成立东门溪整治攻坚战总指挥部,制定《城区内河东门溪整治攻坚战工作方案》《城区内河东门溪水质提升实施方案》等文件,每半个月召开一次调度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各指挥长靠前指挥,实行“一周一督查、一协调、一推进”专题工作推进机制,持续跟踪问效,落实整治工作。

(2)建立专项督查考评机制。成立专项督查组,结合“河长制”工作考核办法,建立科学有效的指标、考核、问责“三个量化”评价体系。每两周对整治工作进行专项督查,及时通报督查情况,督查结果挂钩专项绩效考评内容,将“河长制”转化成“河长治”。

(3)建立部门协同作战机制。组建排查、宣传、执法3 个工作组,开展污染源地毯式摸排、涉水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法宣传、违法排污行为打击处置等工作。2018—2019 年共开展联合行动30 次,摸排出污染源130 多个,入河排污口1377 个;制发整改通知书60 份,查处违法排污行为5 起、处罚21.8 万元。

3.2.2 全面摸排

漳平生态环境局一手抓监管,排查污染来源,重点排查黄厝坂溪10 个排污口、东门溪城区25 个排污口,并对沿线19 家企业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对东门溪上游周边养殖场一并进行拉网式排查。自2018 年3 月起监测站对东门溪及其支流乡镇交界点位、黄厝坂溪沿岸企业废水、生活污水进行采样检测,实行“一周一测”,已采集样品529 份,为东门溪治理提供依据。

(1)管理网格化。本次排查工作把东门溪流域划分为58 个网格,实行“定格、定员、定责、定岗”,选聘35 名市容环境巡查员和30 名市容环境监督员每天4 个时间段在辖区网格开展巡查和监督,发现问题要拍照上传到专项整治工作群,由街道市容环境网格管理办转交至相关单位及时处理,实现发现问题即查即改,有效破解河道治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的难题。

(2)巡护常态化。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原则,全面落实“河长制”,完善“一河一档、一河一策”“一段一策”,建立城区内河日常巡查机制,保洁队伍专职负责指定河段内的保洁、管理、巡查和纪录工作,将发现的有关情况及时报送街道市容环境网格管理办和执法部门处理,实现全面管护到位。同时定期评定最美(靓)河道、示范河段,并予以通报表扬。

(3)监管多元化。创建智慧河长制管理平台,将所有重点河道纳入“智慧之眼”进行全天24 h 监控,利用无人机实现智能巡河、智能治水。构建街道领导干部、社区网络员、河道协管员、市民四级监督网,重点围绕污染源排查、卫生保洁、水体感观等内容,定期分区域开展巡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通过媒体平台进行公布,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及时受理群众反映问题。

3.2.3 精准施策

漳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后,按照省政府《福建省小流域及农村水环境整治计划(2016—2020)》(闽政〔2016〕29 号)小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四有机制”要求,结合漳平市实际,提出围绕“引、截、分、治”四个字制定方案,经过多次研究论证后制定《漳平市城区内河东门溪整治攻坚战工作方案》,确定实施36 个项目,目前已完成26 个子项目。

“引”:引进活水。引九龙江水进城,形成湖库、内河(溪)互相联通,实现活水、净水等水生态新循环。

“截”:截污分流。通过实施雨污分离、新建污水管道、实施截污纳管等工程,将沿溪直排口全部接入污水管网中,做到沿溪两岸污水应收尽收。

“分”:净污分离。实施雨污分流及清淤疏浚工程,完善城区雨水管网建设,有效解决雨天道路积水问题。

“治”:系统工程。涵盖宣传引导、行政干预、工程介入、生物治理4 个方面。实施“岸上控污、岸边植草、水体放养”治水模式,确保全面恢复河道生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整治,狠抓湿地生态修复,推行生物治理办法,恢复水体生态环境,重建水体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河道自净能力。

3.2.4 全民共治

漳平市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和社会团体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三方合力共同向黑臭水体宣战。根据对附近居民随机调查结果,各项水环境治理工程指标的满意度均大于90%,但也反映出公众参与的程度并不高,未来应该采取“政策企业家、公民科学家”等形式提高公民的参与度。

4 治理成效

东门溪小流域水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消除了黑臭水体,流域水质明显提升。一期治理工程从2018 年3 月开始实施后,溶解氧从2 mg/L 上升至6 mg/L,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总磷等指标均有了显著下降,东门溪小流域水质指标对比情况如图1 所示。2018 年7 月之前东门溪水质均为劣Ⅴ类,通过采取“引、截、分、治”综合措施,东门排涝站的水质2018 年上半年平均水质为劣Ⅴ类至2018 年下半年平均水质为Ⅳ类。依据龙岩市生态环境局下发的《劣Ⅴ类小流域正式销号通知书》,东门溪已于2018 年12 月正式销号,顺利达到第一阶段治理工程目标。

图1 东门溪小流域水质指标对比情况

5 结语

通过东门溪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东门溪及各支流沿岸直排污水得到有效截流,区域河道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管理制度较为完善,环境监管能力较健全,境内水体水质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为实现漳平东门溪小流域“水清、河畅、岸绿、生态”,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绿色福利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东门河道流域
压油沟小流域
东门渔村渔文化的构成及其传播路径策略分析
沙颍河流域管理
东门老街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