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国际范儿”舞动“中国风”

2022-02-15 01:08俞岚
传媒 2022年2期
关键词:叙事方式国际传播中新网

俞岚

摘要:互联网时代,提升网络国际传播能力是中国网络媒体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新网积极构建网上对外叙事体系和话语体系,在创新国际传播叙事方式、扩围知华友华朋友圈、丰富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等方面探索网上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径。

关键词:国际传播 叙事方式 舆论斗争 中新网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从战略全局的高度为新时期做好国际传播工作擘画了目标路径,确立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当今世界,新冠肺炎疫情搅动百年变局,国际局势波诡云谲,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国际舆论斗争形势严峻,国际话语权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作用愈发凸显。与此同时,随着技术革新,基于“地球村”的国际传播形态和边界不断更新拓展。新技术赋能新媒体,新理念加速新变革,移动互联时代为中国的对外传播跨越差异、突破壁垒,实现“换道超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而让中国故事“以网为桥”、“借网出海”则是中国网络媒体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国际传播的本质在于跨文化的沟通与交流,而媒体的责任就是做民心相通的传播者、人文交流的促进者。2021年以来,中国新闻网充分利用涉侨涉外报道的优势,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举办多场会议论坛,以“会”搭台唱戏,增信释疑、文明互鉴、民心相通。

1.做沟通对话的搭桥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逆全球化思潮发酵,西方一些政治人物大搞“筑墙”、“脱钩”,散播政治谎言,鼓噪分裂对抗,煽动意识形态对立。在此背景下,媒体扮演的解疑释惑、弥合分歧、增进团结的“搭桥人”角色尤为重要。

在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中新网承办了全球抗疫与国际传播论坛,邀请了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韩国等多个国家的政要、专家、企业家、网红在线上线下同台同屏对话,呼吁全球抗疫合作、消弭国家间的隔阂误解。2021年11月19日,在首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期间,中新网承办了网上内容建设论坛,让中国外交官员、主流媒体负责人、中外自媒体从业者同台交流如何促进东西文明对话,讲好中国故事。这些跨国、跨界的互动交流,在线下增进了沟通理解,在线上聚合了传播势能。

以全球抗疫与国际传播论坛为例,论坛采取网络图文视实时直播模式,在国内外社交平台同步推送,短时间内直播总播放量超230万,单条短视频最高播放量超过6000万,占领多个网络热搜榜,论坛举办后两天内全平台总阅读量超5亿次,短时间内形成强势曝光。整个论坛不仅为中外抗疫合作提供了平台,还成为一次线下高潮迭起,线上流量丰收的现象级国际传播案例。

2.做公共外交的搭台者。讲好中国故事,媒体要“会说”,更要“会做”。当前,国际传播的公共外交作用越发凸显,要以媒体外交推动公共外交,为中外多群体、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交流充分“搭台”,注重细分领域,用更专业的视角“讲中国”,抓住关键人群,让更年轻的一代“懂中国”。

2021年10月,中新网与金融机构在上海合作举办了首届新金融青年论坛,在金融领域为全球英才搭建交流平台。中外金融领域政府高官、企业高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代表等国内外金融领军人物与来自全球的“新金融青年”一道,把脉全球金融市场,共话新时期的中国经济故事和金融故事。2021年第四届上海进博会期间,中新网参与联合主办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智慧出行论坛,全球出行行业领军企业、国际组织、政府部门、科技、能源等领域知名企业代表交流“数智化”、“零碳化”、气候变化等热点话题的全球趋势和中国经验。

实践证明,在垂直领域阐明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同样可以收获“出圈”效果。以首届新金融青年论坛为例,论坛举办后的3天内,全网相关报道近3000篇次,近百家国内外媒体刊发原创报道300余篇次,总阅读数超3亿,论坛直播总播放量超200万,产品覆盖国内外主流社交平台,海外传播触达率高。

这种线下搭交流合作平台、线上唱国际传播大戏,以“国际范儿”舞“中国风”的方式,既整合了网络媒体资源要素,又丰富了国际传播叙事方式,为中外各领域增信释疑、互融互鉴、民心相通架起了沟通机制,创造了合作契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国际传播是讲道理、辩真理的过程,也是找朋友、交朋友的过程。回顾百年党史,从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到傅高义的《邓小平时代》,再到库恩的《他改变了中国》等,这些曾影响世界的中国故事,都离不开知华友华的国际人士致力于让世界读懂中国的努力。新时代需要寻找“新斯诺”,让不懂中国的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让懂得中国的人愿意发声、可以发声。

1.调动“关键少数”。2021年下半年,中新网策划推出了《东西问·中美对话》、《东西问·中外对话》系列中英文全媒体策划,以中外对话的方式纵论全球热点和中国焦点,对话嘉宾为长期以来知华友华的外国政要、智库专家、各界名流等。这些在国际舞台有权威度、有影响力、有话语权的知名人士是国际舆论场上于我国有利的“关键少数”,让这些国际认可的“中国通”回答全球关切的“中国题”,能够把中国声音“再翻译”一下,能够让中外沟通“再理性”一点。

如《东西问·中美对话|老布什之子:美国该如何正确应对中国崛起?》,对话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第三子、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會创始人兼主席尼尔·布什,以美国政商界重磅人物之口探讨当前中美关系发展形势。再如《东西问·中外对话|马丁·雅克:如果只能照搬西方模式,谈何理解中国?》,对话西方世界解读中国最著名的声音之一,英国著名学者、作家马丁·雅克。这些对话所涉问题热度、深度、广度兼具,内容以图文视频全方位展示,并适配国内外不同平台做整合拆分,进行梯次传播。诸如,“要理解中国抗疫,西方最好读一读孔子”、“中国推动共同富裕是在做西方该做而没有做的事”等,受访者的鲜明观点被提炼成标签,在国内外社交平台分发,收获了较好的传播反响。

2.“播种”领军人才。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参与全球事务的深度和广度都前所未有。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宣介中国方案,放大中国声音不能仅停留在外事、传媒、智库等传统领域,还应注重在专业度更强的金融、科技、环保、医学、体育等领域培育和发现拥有扎实研究成果、获得国内外认可的意见领袖。

2021年9月,中新网联合金融机构启动了2021年新金融青年领军者训练营全球招募活动。10月,项目正式开营,来自全球的优秀金融英才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就海外金融科技前沿、人工智能与金融科技等领域接受集中轮训,并以团队为单位进行实案竞赛、项目孵化、人才引进等。训练营项目不仅在激励拔尖人才的创新能力,亦是在金融领域涵养懂得中国、融通中外的全球金融精英,让他们在各自专业领域知华友华。

3.挖掘网红资源。社交网络时代的国际传播要准确把握国际网民,特别是Z世代的心理及其获取信息的方式,知道他们想了解中国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了解。2021年以来,中新网特别注重挖掘在中国有经历、在海外有人气的网红资源,让这些平民视角且自带流量的主播、博主讲述自己的中国故事。这些“洋网红”的视角,少了大道理,多了小故事,兼具对外传播的亲和力和有效性,有利于打破西方受众有关中国的“认知茧房”,让真实的中国形象在国际舆论场“吸粉”。

在全球抗疫与国际传播论坛上,英国视频博主司徒建国、意大利知名网络博主瑞丽等讲述了他们经历的中国抗疫故事;在网上内容建设论坛上,歪果仁研究协会会长高佑思等讲述了他们在武汉、新疆的所见所闻。“洋网红”的中国故事,既有说服力,也有传播力。例如,原创视频《司徒建国:我不回英国,我爸妈也不让我回!》全网播放量超6000万,视频《意大利网红瑞丽:未来会留在中国“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中新网YouTube平台发布后,视频短时播放量就达2.2万。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话语风格一贯以和为贵、含蓄谦和,但是近年来,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反华仇华的国际势力加大对华舆论攻势,围堵打压、造谣污蔑,无所不用其极,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对我国进行渗透、抹黑、分化和污名化,威胁着我国国家形象和国家利益。因此,搞好国际传播,既要春风化雨,也要敢于亮剑,对于攻击诋毁决不能含糊其辞、退避三舍。

2021年以来,中新网坚持守正创新,通过开展开放式沟通、双语时评、创意漫评、英文脱口秀等形式,探索提升适应国际舆论斗争新常态的能力本领和策略艺术。

1.巧设议题,敢于交锋。2019年,CGTN主持人刘欣和美国福克斯商业频道主播翠西·里根进行的中美主播越洋辩论,让传播学界关注开放式沟通在国际传播中的独特效果。

2021年9月,在全球抗疫与国际传播论坛上,论坛特别设置“谎言与真相”议题,从西方刻意回避的抗疫效果中设定话题,让中外嘉宾当面鼓对面锣地讨论疫情发生以来的中国真相和西方谎言,并通过网络在国内外实时直播。中外嘉宾不避敏感、开诚布公,论坛上的大量金句直接成了国内外媒体报道的标题。例如,“对西方媒体的恶毒攻击,该迎头痛击一定要迎头痛击”、“国际传播不应成为鼓噪分裂对抗的喉舌”、“中美关系是美国内部问题的牺牲品”、“疫情问题的政治化必须停止”等。

当前,国际传播“西强我弱”格局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我国的国际传播工作常面临“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话语困境。在以互动传播为显著特征的社交网络时代,不失时机地巧设议题、敢打七寸,并用直播的方式进行线下线上的开放式沟通,利于冲破媒介霸权,放大中国声音。

2.打造品牌,突破壁垒。一直以来,中国的国际传播效能都会受制于文化差异和语言壁垒的影响而有所消解。而近些年,互联网的发展为国际传播克服时空障碍、跨越文化差异、实施精准抵达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为适应网络国际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中新网着力打造名记者工作室,推出中英文脱口秀视频节目。节目以记者出镜短评的形式,及时阐释中国焦点话题,点评国际热点事件,同时主动戳破西方政治谎言和话语陷阱,精准驳斥抹黑中国的言论。

例如,《冰洁时间|“北卡罗来纳大学,请回答”(Please answer questions concerned,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记者以犀利又不失幽默的口吻,驳斥美西方新冠病毒溯源阴谋论,反对病毒溯源政治化,揭批西方政客的险恶用心。节目发布短时间内在推特平台的浏览量就近3万,互动量近2000。

中新网还组建了“蒋鲤评论工作室”,以制度化的網评队伍打造“讲理”品牌,在国内外社交平台集中推出双语评论、英文微评、创意漫评等栏目,力求有料、有趣、有理、有力,丰富国际舆论斗争的“工具箱”。

如中英文漫画评论产品《新漫评:万万没想到!美国是这样“应对”新冠疫情的!(Comicomment:The U.S. way of combating COVID-19)》,面对“怎样才能战胜新冠疫情”的问题,漫画将科学家和医生的客观回答“研究病毒”、“接种疫苗”,和美国政客别有用心的回答“栽赃中国”形成鲜明对比,讽刺了美国政客的“甩锅”策略。产品发布后短时间内在推特平台浏览量就超12万,互动过万,互动中包括多名美国主要媒体和政界人士的认证账号。

勇立潮头,奋楫争先。在新时代向世界讲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主流网络媒体必须抓住移动互联时代这一历史机遇期。要尊重差异和规律,借台搭台,抢占网络主阵地;要善于交流和交锋,借力打力,探索叙事新体系;要培养人脉和新世代,借嘴说话,唱响传播“大合唱”,以数字浪潮赋能国际传播,让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获得更多事实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作者系中国新闻社副总编辑兼中国新闻网总裁

参考文献

[1]喻国明,潘佳宝.试论我国国际文化影响力传播的路径与策略[J].传媒观察,2021(04).

[2]陈力丹.“一带一路”下跨文化传播研究的几个面向[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编辑:陈琦】

猜你喜欢
叙事方式国际传播中新网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电影《千万别丢下我》的叙事学分析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从《夏洛特烦恼》看青春片叙事方式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