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内,拔乎其萃

2022-02-16 13:43胡正强
参花(上) 2022年1期
关键词:唢呐苏北音乐

苏北唢呐班至今已有数百年的漫长活动历史,被收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相关系统性研究一直没有开展。作为苏北唢呐班的传人,作者在国内首次对唢呐班的百年历史进行了阶段性划分,以一个近局内人的观察视角进行了翔实而周密的田野调查,在获取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从苏北唢呐班的历史、物质构成、音乐、表演和生存等方面,围绕着唢呐班如何变、变成了什么样、为什么变、面对这种变化我们应怎么办等几个重要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全面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唢呐班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在正视变化现实的基础上,试图提出在当代社会条件下,如何通过适当的管理和引导,使唢呐班能不断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当下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唢呐俗称喇叭,是我国一种流传颇广的乐器。有学者研究后提出:唢呐“至迟于唐代已传入中国新疆”等地,后逐渐传至中原一带。至明代,典籍中常见有关记载。明武宗正德年间有首题为《朝天子·咏喇叭》的小令吟道:“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可见当时唢呐已有官乐的功能。唢呐班是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民间乐班,广泛流行于晋、陕、甘、豫、冀、鲁、苏、皖、闽、粤以及东北等广大地区,主要服务于农村民俗奏乐活动。唢呐班历史十分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艺术价值很高,至今仍然是我国乡村社会一种重要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现象。2011年,由苏北徐州地区若干个唢呐班参与申报的“徐州唢呐艺术(徐州鼓吹乐)”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足见作为一种民间音乐事象,苏北唢呐班研究不仅有很大的学术价值,而且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和保护意义。人民出版社近日推出的由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赵宴会教授撰写的《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一书,首次从历史流变角度对苏北唢呐班做了系统性的专题研究。该书无论是在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还是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都获得了较大的突破,把我国对苏北唢呐班的研究推进到了一个新高度。具体言之,这部论著至少具有如下五个方面的鲜明特点。

一、近局内人的观察视角

研究视角是观察事物的角度。每一种具有解释力的理论,都是从某一个视角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不同的观察视角,影响着研究者所能达到的认识高度。在研究过程中,视角及其选择往往受制于研究者的身份和经历。与一般音乐文化研究者不同的是,本论著的作者赵宴会先生,不仅是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还是地处苏北的江苏省睢宁县赵家唢呐班第4代传人、钱家唢呐班第15代传人。自7岁入行习艺至18岁期间,他平均每年参与近百场唢呐班吹奏活动,一度因技艺高超而成为当地人点请的知名乐手。后来虽然进入高校音乐专业学习,并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成为一名在专业理论方面造诣颇深的学者,但仍然保持着参与民间唢呐班实地表演活动的习惯。这种特殊的社会出身和实践经历,使他天然地具有一般人所不具备的“近局内人”的研究视角,不仅使其理论分析具有更多直接感知的实践经验支撑,而且在实现文化的互为主体性方面,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其在研究中充分理解“他者”文化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便利,从而有效地克服了一般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因为局外和局内的隔膜和疏离而造成的某种不足与缺陷。

在国内外的民族音乐研究领域,研究者通常是以局外人的身份介入研究对象。作为局外人的研究,固然能够带来某些相对超脱和客观的优势,但他们在对研究对象的理解方面却常会陷入某种话语困境或陷阱。有学者指出:国内每年提交或发表的音乐人类学之类的论文数量众多,大多由于“缺少从‘局外’进入‘局内’的有效途径”,而无法与研究对象形成心灵的高度契合,致使有关研究只能得出肤浅或似是而非的结论。唢呐班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民间音乐班社,有较为特殊的组织与活动方式,具有某种自组织性,甚至在漫长的历史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专业色彩浓郁的行话。研究者如果是个局外人,往往很难深入其中,无法完整捕捉和领会到艺人出于保守或隐私等原因而保留的某些关键性信息与资料,以致在信息搜集和处理中,会因难以分辨信息真伪而误入歧途,甚至得出南辕北辙的认知。

赵宴会先生长年生活在苏北唢呐班这一特定的世界中,不仅耳闻目睹,而且还亲身经历和体验到了唢呐班几十年来的整个变迁过程,所具有的“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双重身份,不仅为他在信息搜集方面带来了一般研究者所没有的莫大便利,而且更使他能迅速而敏锐地对相关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理解,能够深入一般人所不能深入的唢呐艺人的心灵深处。这使该论著在对唢呐班活动的分析过程中,因研究身份而带来的视角优势,使有关分析和论断能切中肯綮,一窥堂奥,具有当行本色的学术品质。

二、充分全面的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是来自文化人类学、考古学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通过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开展研究工作,被公认为是人类学学科的基本方法论,也是最早的人类学方法论。其实质就是直接观察法的实践与应用,也通常是理论研究前,为了取得第一手原始资料而进行的前置步骤。田野调查不仅有深浅之分,而且对调查对象的样本数量有着相应的要求,如果所调查的样本数量不足或者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则无法通过对样本数量的统计和分析,揭示芜杂社会现象背后的事物本质。国内的很多文化人类学研究成果中,因样本不足或受调查对象不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而受到诟病或质疑者,屡见不鲜,在所多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对相关研究的信任。

田野调查是《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一书基本的研究方法和途径,也是本书的卓特和成功之处。书中所有的分析和阐释,几乎都是建立在全面、细致的第一手现场调查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了无证不言,自然得出的结论也信而有征,具有坚实的说服力。在履行田野调查方面,本研究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延续时间长。作者赵宴会先生作为在苏北成长起来的唢呐艺术传承人,长期致力于对苏北唢呐班的研究,此前已经做了长达20年的田野调查,积累了大量资料。2017年,他申请的《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獲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又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集中做了大量田野调查工作。先后积累了2000多张实景图片,录制、采集了近百小时的视频与音频资料,尤其是搜集到了年代久远的“工尺谱原始手稿”两份,以及形成于20世纪40年代的内部油印资料、手稿等20余本。调查了睢宁、邳州、新沂、丰县、沛县、宿迁、赣榆、灌云、东海、大丰、淮安和金湖等苏北十多个县市的数十个唢呐班,几乎囊括了苏北所有较知名的唢呐班社。不仅与众多的唢呐艺人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而且还专门走访了徐州、盐城、淮安、连云港等市县文化管理部门的工作者,就唢呐乐班的生存和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正是充分而全面的田野调查,使《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一书不仅做到了对研究对象的全面覆盖和把握,资料充分,翔实有据,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其中很多视频和音频,把唢呐班艺人的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分析唢呐班艺人的现实生存状况,预测唢呐班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尤其是论证和回答社会生活的经济要素与民间唢呐音乐班社发展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这种联系究竟达到了何种程度等问题,无疑都具有极强的辅助说明功能,使研究结论建立在扎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基础之上。

三、严整完备的体系框架

唢呐班作为一种民间音乐班社,至今仍然活跃国内广大的城乡地区,活跃在婚丧嫁娶等各种民俗活动之中。作为一种具有长久历史、生命力顽强的民间音乐文化现象,可供观察和研究之处甚多。唢呐班社既是一种民间音乐组织,有着自己的组织结构,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民间音乐文化存在。与此前研究成果相比,《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一书首次对研究对象做了系统观照,不仅从历时性角度,对苏北唢呐班百年的发展演变进行纵向梳理,对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进行了细致的归纳和总结,而且从共时性角度,对苏北唢呐班进行了人员和组织结构、运营等方面的解剖和展示。

本研究重点为唢呐班的近百年活态流变,全书除了绪论、结语之外,共设置了苏北唢呐班的历史流变、物质构成流变、音乐流变、表演流变、生存流变以及苏北唢呐班流变分析等六个专题,主要围绕着唢呐班如何变、变成什么样、为什么变、面对这种变化我们应怎么办等几个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通过对唢呐班百年来各个方面变化历程的客观展示与剖析,以认识和了解唢呐班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进而引导人们在正视唢呐班变化这一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努力探索如何在当代社会条件下通过适当管理和引导,使唢呐班能不断地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从而为当下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种相对严整完备的结构框架,得力于作者的先进研究理念。赵宴会先生认为,民族音乐学的核心关注点是音乐,但音乐最终体现的还是文化。音乐与文化相辅相成,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要获得对某一民间音乐事象的全面性认识,就不能只关注其中的某一个方面。因为只研究其中的一个方面,势必管中窥豹,无法实现对其整体和全面地把握。唢呐班作为一种具有现实生命的文化现象,要求研究者须在认知与实践方面具备音乐学和人类学的双重理论视域,兼用传统音乐学、音乐史学、阐释人类学等学术理论资源,而不可画地为牢,偏执一隅。在这种综合性研究理念指导下,《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在研究理论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拓展,特别是引入了阐释人类学、文化滞后理论等,根据研究需要对唢呐班社进行相关研究,以充分发挥理论的解释力。很多分析在该领域确实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四、求真求实的研究态度

学术研究贵在求真。在学术研究中,能否达到事物真理性的认识,受到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从研究者方面来看,会受到研究者的综合知识结构、学术素养和研究态度与方法等因素的限制。从社会方面来看,又会受到政策、环境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在主客观诸多因素中,研究者求真务实的态度至关重要。因为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事物的一种评价和行为倾向,它犹如对事物信息的过滤器,直接制约着研究者对来自客体的信息接收、判断和解释,影响着研究结果的客观真理性。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是对一切学术研究的普遍要求,本来无足称道,但赵宴会先生在对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態流变的研究过程中,却由于唢呐班传承人的身份,使其容易陷入另一种身份陷阱,故而在保持求真务实的研究态度方面,有着比一般人更多的挑战。为此,他主要采取了两个措施以避免个人主观情感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干扰。

一是对自己研究过程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和要素,时刻保持着高度警惕,提醒自己要尽量从他者的角度去观察唢呐班的活动及其现象,以对自己的情感进行相应的限制。作为一个受过多年正规学术研究训练的学者,他深知研究者因情感导致错误认知的缘由,故而在调查和研究中刻意与研究对象保持适当的距离,对每一次调查都进行严格设计,做足调查前的信息搜集功课,根据每一个不同调查者的情况设计出不同的调查方案,以打消被调查者的心理顾虑,使他们能敞开心扉,说出心里话。有意通过局内人和局外人的视角互换,以最大限度地逼近事物的真相。《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一书所使用的材料大多属于他这样亲自调查或体验得到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每过一个时期,他都会再对相应的调查资料进行真实性检验,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性调查,以确保调查研究资料的可靠性。

二是根据实际调查研究得来的材料形成判断,避免先入为主。苏北唢呐班作为一种具有传统文化属性的民间乐班,其发展演变与社会发展演变并不完全保持同步。研究苏北唢呐班的历史流变,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对苏北唢呐班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期,通过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与表现,以揭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曾有人建议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为苏北唢呐班发展的一个历史分界线,这一建议在当下具有很强的政治合理性。但是,赵宴会先生经过考察后认为,这种划分与苏北唢呐班实际不符。经过慎重推敲,他将20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苏北唢呐班发展变化的历史分界线,以此将其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为六个阶段。此种划分更加符合苏北唢呐班的实际,所以提出之后受到了很多专家的赞扬和首肯。

五、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方法是人们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一切问题的门路和程序。通常人们以为自己对某一事物有了认识之后才有了方法,事实上方法是认识的先导,人们往往是借助了一定的方法才对该事物有了认识。科学总是随着研究方法的更新而不断获得突破和前进。19世纪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指出:“研究法每前进一步,我们就提高一步,随之在我们面前也就开拓了一个充满着种种新鲜事物的、更辽阔的远景。因此,我们头等重要的任务乃是制定研究法。”在音乐人类学的研究中,描述与阐释是一对具有各自的功能和效应而又颇受争议的研究方法,为避免引起争议,一些研究中通常对二者采取不分主次、结合并用的折中处理方式。赵宴会先生认为,方法是一种工具,方法的选择使用应该服从和服务于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所以他在研究中明确地选择了以描述为主、阐释为辅的研究方法,从而在描述与阐释方法的实际运用方面,做出了新的结合性配置尝试。实践证明这种探索性方法配置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对研究对象具有很好的解释力,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效果。

为了客观全面地揭示苏北唢呐班社的who、when、where、what、why、how等几个关键性问题,他并未受某种研究方法的局囿,而是广泛地涉猎和利用各种方法,根据需要灵活地予以选择和使用,以尽可能立体呈现苏北唢呐班百年间的变化。具体而言,在对唢呐班进行田野调查和研究视角的选择上,借用了音乐人类学的局内与局外、主位与客位、融入与跳出等双视角观念理论;在叙述唢呐班的历史、乐器、音乐形态、音乐表演方面,则较多使用了音乐史学、传统音乐学、乐器学、乐律学、曲式学和音乐美学等理论;在分析唢呐班变化过程中的社会影响因素时,运用了社会学的场域、全球在地化等理论;在对唢呐班历史进行分期的時候,借鉴和使用了文化滞后理论;在对唢呐班流变原因的分析中,运用了阐释人类学的理论;在论述唢呐班及其艺术的传承保护问题时,应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中的有关最新研究成果。在研究思路上,与此相应地采取了纵横交错的文本建构和叙述模式,纵向是从历时角度阐释唢呐班如何做到传统与现代的接通,横向则是从共时角度解析苏北唢呐班如何做到域内与域外的融合。在纵横交错的宏观立体视野下,揭示和回答唢呐班怎样变、变成了什么样、为什么变以及应该怎么办等重大问题。虽然综合利用了各种理论,却并非仅仅是为了炫耀而综合,而是分析问题的实际需要。所以在应用这些理论时,本书并未显露出丝毫的斧凿之痕,而是如盐入水,自然天成。这充分地说明了作者对这些理论工具拥有着高超的驾驭能力。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一书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与赵宴会先生的身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出生于苏北唢呐班世家,很小的时候就浸淫在唢呐班的生活与艺术世界里,并作为唢呐班的一员参加活动,直到今日这种经历也未中断。在长期的社会活动中,他对苏北唢呐班产生了超越常人的深厚感情,对唢呐班的前世今生也有相对深入的了解,并在后来的学术研究中,渐渐产生了研究唢呐班的兴趣,也由此滋生了保护和推动唢呐班及其艺术进一步发展的强烈愿望。入乎其内,拔乎其萃。从开始进入高校从事教研工作至今,他二十余年来几乎从未间断过对唢呐班的关注、调查和研究,此前已先后发表了20余篇相关论文,主持过多项国家和省级社科基金项目。苏北唢呐班现已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一种国家或民族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对苏北唢呐班及其艺术的保护,其重要性自不待言。作为苏北睢宁县有逾百年历史的“赵家唢呐班”第四代传人,出于推动唢呐班及其艺术传承发展的迫切愿望,也基于对唢呐班多重价值及其始终与民众水乳交融的生命力的重视,赵宴会先生积多年之心力辛勤撰写的这部《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论著,必将在推动苏北唢呐班及其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方面,起到积极的帮助作用。

注释:

①刘勇:《中国唢呐艺术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页。

②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下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68页。

③④赵宴会:《苏北唢呐班百年活态流变研究》,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序》第23页、第13页。

⑤吴生林、贾耕、赵璧如、刘本鑑,译:《巴甫洛夫选集》,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49页。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唢呐系乐种体系化研究”(项目编号:20BD05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胡正强,男,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新闻传播)

(责任编辑 肖亮宇)

猜你喜欢
唢呐苏北音乐
又听唢呐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那些吹唢呐的孩子
唢呐(短篇小说)
谈唢呐演奏中不同气息运用
苏北发展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