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呼吸道感染疾病六气分布规律探析

2022-02-16 01:06陈冰俊吴海荣
亚太传统医药 2022年1期
关键词:温病外感赋值

陈冰俊,吴海荣

(1.无锡市中医医院,江苏 无锡 214071;2.无锡市龙砂医学流派研究院,江苏 无锡 214071)

呼吸道感染疾病为急诊常见病、多发病,无锡市中医医院急诊内科每年收治病人中半数以上为呼吸道感染患者,其发病呈明显季节性特点,属中医外感病范畴。中医对外感病有独特认识,近代温病医学家蒲辅周提出,一切外感病,称时病,也称作六气为病,诊治外感病需掌握气候上的变化,此变化与六气即风、火、暑、湿、燥、寒的运转相应,治疗急性病,需掌握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因此,本课题通过统计2017-2019年六气不同时段,无锡市中医医院急诊呼吸道感染病例数据,将其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理论值进行关联性分析,探讨急诊呼吸道疾病与运气变化的关系,分析急诊呼吸道感染患病率的时间规律,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7年1月20日-2020年1月20日在无锡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①参照《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②《内科学》(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根据无锡市中医医院急诊电子病历,纳入病例均明确符合中医感冒病、咳嗽病;西医呼吸道感染疾病诊断,病例主诉及现病史符合呼吸道感染症状。

排除病例信息记录不完善者、中医诊断与西医诊断未符合者、病案症状不典型者、急性传染性疾病者(如SARS等)。

1.2 研究方法

将无锡中医医院急诊患者就诊日期换算成干支纪年,选取丁酉年大寒日(即2017年1月20日)至庚子年大寒日(即2020年1月20日)间,符合呼吸道感染诊断范畴的急诊病例共计24 720例,按照六气各段起止时间归类(即从各年大寒节气到春分为初之气,从春分到小满为二之气,从小满到大暑为三之气,从大暑到秋分为四之气,从秋分到小雪为五之气,从小雪到大寒节气为六之气),统计不同运气条件下急诊呼吸道感染病例患病率,分析其六气差异性。

对《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外感温病理论分布(见表1)赋值,设无温病发生时段为基准,赋值为1;温病易发时段赋值为2,比较急诊呼吸道感染患病率与理论赋值的相关性。

表1 《六元正纪大论》六气病论述

2 结果

从2017-2019年呼吸道感染患病率六气分布(见表2)可见,各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人数,以戊戌年在3年中最高,为9 201例。各年六气时段中,丁酉年六之气客气少阴君火时患病率全年最高,戊戌年一之气客气少阳相火时患病率全年最高,己亥年一之气客气阳明燥金时发病率全年最高(见图1)。将患者数随六气时间的变化作散点图,患者数呈周期性振荡增减(见图2)。

表2 2017-2019年六气时间段呼吸道感染病例数

图1 2017-2019年呼吸道感染患者数3年比较

图2 2017-2019年呼吸道感染患者数散点图

《六元正纪大论》归纳六气发病规律言:“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指出子午之年五之气,丑未之年二之气,寅申之年一之气,卯酉之年六之气、戊戌之年一之气、己亥之年六之气等为温病易发时令(见表2)。《证治准绳·伤寒卷一·四时伤寒不同》[1]将此归纳为“冬温应常纪者有三岁,少阴司天之政五之气,阳明司天之政终之气,厥阴司天之政终之气,皆病冬温……春温应常纪者有四岁,少阳司天之政初之气,太阳司天之政初之气,阳明司天之政终之气,太阴司天之政二之气,皆病温,其不应常纪而反常者,不可候之,而随时变易也。”表3中急诊呼吸道病例数据,除2019己亥年与此理论论述有所出入外,其他时段病例分布特点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所论相符。

为进一步验证2017-2019年呼吸道感染患病率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外感温病分布理论的相关性,将呼吸道感染患者数与临床赋值进行比较,由于此为定性数值,非正态分布,因而应用SPSS 21.0软件对两数列(见表3)进行Spearman双变量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相关系数为0.503,在置信度(双侧)为 0.05 时(即按照P<0.05),相关性显著(见表4)。

表3 理论赋值与病例对照

表4 相关系数分析

3 讨论

3.1 呼吸道感染属外感

《中医大辞典》[2]中的“外感”指:“感受六淫、疫疠之气等外邪。病邪或先侵犯人体皮毛肌肤,或从口鼻吸入,均自外而入,初起多有寒热或上呼吸道症状,故称。”可见,外感病,初多表现为呼吸道感染症状。

外感病历来是中医研究的重点,中医经典名著《伤寒论》《温病条辨》等皆是基于对外感病的诊疗,其理法方药至今仍常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乃至在呼吸道疫病,如SARS、新冠肺炎等病的治疗中亦疗效显著。

3.2 外感病时令差异

由于中国历史上的气候变化[3],外感病曾有“伤寒”“温病”等多种名称[4],但终究离不开“气”的范畴,《黄帝内经》认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为外感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六淫即是六气的异常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故《时病论》作者雷丰指出,辨治外感病须根据季节时令,结合病证特点,方能丝丝入扣,“是为时医必识时令,因时令而治时病,治时病而用时方,且防其何时而变,决其何时而解,随时斟酌,此丰时病一书所由作也”[5],突出一个“时”字。

历代医家对待外感病皆重视六气的气化,更从六气寻找外感病的本质。顾植山教授认为,不同时期内伤寒温病理论的交错发展,正是由五运六气影响下的疾病谱系变化造成[6]。

现代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外感病的时令特点,如许冬等[7]研究发现,在节气当日死于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明显高于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春季和夏季肺部感染的死亡人数较高,在肺部感染的临床辨证论治过程中,不应忽视相应的节气变化对机体阴阳平衡产生的影响。陆佳等[8]对2014年急诊留观患者发病规律与五运六气关系的研究发现,随着六气推移,发热病与风邪病发病变化具有显著性差异。

3.3 六气周期性分布

虽古籍及前人研究皆认为外感病有明显的时间规律,但目前对于外感病随六气变化模式尚缺乏直观数据支持,部分研究仅从文字描述角度提出临床数据符合理论论述,不利于深入探究其原理且指导临床实践。故本研究将《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外感温病分布理论描述初步定性赋值,与2017-2019年不同六气时段无锡市中医医院急诊呼吸道感染病例数据进行比较,借此以统计分析中医运气理论与临床病例间的相关性。

结果发现,2017-2019年无锡市中医医院急诊呼吸道感染病例数分布呈现明显的六气时令特点,其中丁酉年六之气客气少阴君火时,戊戌年一之气客气少阳相火时,己亥年一之气客气阳明燥金时为各年患者数最多时段,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所描述的六气外感温病高发时段基本相符,经Spearman双变量分析显示临床数据与理论赋值存在相关性,说明外感疾病存在明显六气分布差异,且基本符合《内经》理论论述。

本课题数据中也观察到运气理论与实际患病率不完全一致的地方,2019年的呼吸道感染数据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六气外感温病高发时段描述存在差异,此差异属置信区间外的特例,亦或是运气规律中仍存在未发掘的理论内涵,仍待进一步研究。由于本课题受限于资料的局限性,需后期继续收集不同地区、时间及人种样本。

通过将《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的理论描述定性赋值,分析急诊呼吸道疾病患病率与六气外感温病理论分布的关联性,为探讨中医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指导意义,总结外感疾病随运气变化的不同分布特点提供了思路,也为更好地发挥中医在急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治疗作用,运用中医药进行六气分时防治提供了依据,有利于建立外感病发病模型,并根据运气特点建立相应的诊疗干预方案,值得临床医护工作者重视。

猜你喜欢
温病外感赋值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
抽象函数难度降 巧用赋值来帮忙
利用赋值法解决抽象函数相关问题オ
浅谈养阴法在温病各阶段中的运用
“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初探
学生为什么“懂而不会”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
温病瘥后调理浅探
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