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预后的关系

2022-02-16 10:20梁树姚仲伟郭小燕赵小琴杜岚岚
海南医学 2022年2期
关键词:肺动脉红细胞死亡率

梁树,姚仲伟,郭小燕,赵小琴,杜岚岚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广东 广州 510010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是一种新生儿中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危重症疾病,调查显示其发病率约2‰[1],尤其以足月儿和过期产儿高发。PPHN指各种因素导致新生儿出生后肺血管阻力不能有效下降及肺动脉压力的持续性增高,致使患儿心脏在动脉导管或心房水平出现从右向左方向的分流,患儿往往有严重低氧血症及紫绀症状等[2]。因此,临床上对于PPHN应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而探索新的可以反映PPHN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一种反映红细胞体积异质性的常用参数,炎症反应及机体缺氧情况被认为是引起RDW升高的重要机制[3]。近年来,研究发现RDW与多种成人疾病(如心血管、卒中、癌症等)的预后存在相关性,并可以作为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4]。目前关于RDW与新生儿重症疾病关系的研究有限,尤其缺乏其与PPHN预后相关性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探讨了RDW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预后的关系,以期为临床上PPHN的诊治提供一定的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58例PPHN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组)。纳入标准:①胎龄≥37周;②符合PPHN的诊断标准[5];③合并低氧血症,出生1 h内气管插管。排除标准:①母亲中重度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绒毛膜羊膜炎的患儿;②早产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及代谢性疾病、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红细胞增多症、脓毒症的患儿。按照1∶1的配对原则选择同期58例健康足月儿作为对照组。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受检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

1.2 研究方法 所有受检新生儿均在出生后6 h内采集抽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及RDW水平。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新生儿HGB、HCT及RDW水平及新生儿Apgar评分。记录PPHN患儿住院期间的预后情况,将7例死亡患儿纳入死亡组,51例存活患儿纳入存活组,比较不同预后组患儿的RDW水平。评估RDW对于PPHN患儿死亡预测效能。将PPHN患儿进一步根据RDW水平进行分组,将RDW≥19.45%者纳入高RDW组(n=25),将RDW<19.45%纳入低RDW组(n=33),比较两组患儿死亡率。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RDW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RDW对于PPHN患儿死亡预测效能。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新生儿的血常规及Apgar评分比较 两组新生儿的血HGB及H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的RDW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 min Apgar评分及5 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的血常规及Apgar评分比较(±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HGB(g/dL)13.96±3.10 13.65±3.26 0.525>0.05例数58 58 HCT(%)38.56±4.12 37.67±4.54 1.106>0.05 RDW(%)19.24±3.63 14.54±3.17 7.427<0.05 1 min Apgar评分6.28±2.36 8.95±1.01 7.921<0.05 5 min Apgar评分7.89±2.22 9.81±0.18 6.565<0.05

2.2 不同预后PPHN患儿的RDW水平比较 死亡组患儿的RDW水平为(21.95±4.28)%,明显高于存活组的(17.69±3.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67,P<0.05)。

2.3 RDW与PPHN患儿死亡的关系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提示,RDW是PPHN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7,95%CI:1.75~2.95,P<0.05)。使用ROC曲线评估RDW对于PPHN患儿死亡预测效能,见图1,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9,95%CI为0.646~0.937,P=0.01。其最佳截点RDW值为19.45,其预测PPHN死亡的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78%。

图1 RDW预测PPHN死亡率的ROC曲线

2.4 不同RDW水平PPHN患儿住院期间的生存率比较 高RDW值组患儿住院期间死亡率为24.00%(6/25),明显高于低RDW值组的3.0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6,P<0.05)。

3 讨论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多种因素引发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且合并窒息、肺部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及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肺血管发育异常等疾病的新生儿更容易并发PPHN[6-7]。本病具有起病隐匿、病情凶险、病死率高的特点,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外有研究报道指出PPHN的病死率高达10%~20%[8]。因而临床上对于本病需要及时发现、及时干预治疗,以改善患儿的预后,因此基于此探索简易的预后评估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9]。

RDW是血常规检查的常规内容项目,也是目前临床上一种成熟的红细胞检验指标,具有操作简便、周期短、重复性好及费用低等多种优点,是贫血类型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10-11]。RDW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机体的缺氧时为了增加氧的输送,机体将促进释放红细胞及不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到外周循环,导致RDW升高明显,因而RDW可能是反映机体低氧血症的生物标志物[12]。此外,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可通过影响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从而对RDW水平造成影响[13]。危重症患者往往存在缺氧、全身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升高的CRP、IL-6等炎症因子可通过影响铁代谢、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释放等多种途径而升高RDW水平[14]。当机体发生氧化应激时,红细胞的生成遭到破坏,故而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及循环半衰期改变,最终导致RDW增加[15]。近年来,RDW与多种疾病预后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临床重视,研究发现RDW与心血管疾病、静脉血栓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肾脏等的预后存在着密切的关系[16-18],且在预测成人脓毒症等危重症患者的病情和病死率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9],但是临床上尚缺乏其与新生儿危重疾病预后关系的研究。SAGHEB等[20]指出,RDW的升高与PPHN的发生呈正性关系,RDW可作为PPHN发病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HGB及HCT比较无明显差异,但RDW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1 min Apgar评分及5 min 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pgar评分是反映新生儿窒息的可靠评价指标。分析其原因,PPHN患儿由于出生后出现血液经卵圆孔和动脉导管从右至左分流[21],导致机体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而致使RDW出现升高。

本研究进一步重点观察了RDW与PPHN预后的关系,根据患儿预后(存活或死亡)的不同将患儿分别纳入死亡组及存活组,结果发现死亡组患儿的RDW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进一步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行RDW与PPHN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DW是PPHN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RDW对PPHN死亡的预测能力,最佳截点时RDW值为19.45%,此时的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8%,这一结果也说明RDW可以作为PPHN死亡的预测因子,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基于此,本研究将PPHN患儿根据RDW是否高于19.45%进行分组,结果发现高RDW组患儿住院期间死亡率与低RDW组比较明显更高,说明了高水平RDW与PPHN的死亡率存在着独立相关性。

综上所述,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预后关系密切,高水平的RDW提示PPHN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上可加强对PPHN患儿RDW水平的监测,从而有助于PPHN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

猜你喜欢
肺动脉红细胞死亡率
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显著降低糖尿病死亡率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猪附红细胞体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