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替卡松联合特布他林对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2022-02-16 07:17林成进
北方药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卡松性反应炎性

林成进

(建阳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福建 南平 354200)

慢阻肺为呼吸系统领域多发性病症,以咳嗽、气促等为主要表现,具有病程长的特点,病情呈持续进展,不同患者间病情差异明显[1]。因患者呼吸系统存在炎性因子,会对肺部造成持续性侵害,同时易引发多项并发症,以肺部感染最为常见。在开展治疗时,多采用抗菌药物、止咳化痰药物对症治疗,不过,该治疗方案不宜长期使用,如果长期应用,则会导致患者对所使用的药物形成耐药性,反而会不利于治疗效果的实现[2]。特布他林属于β2受体兴奋剂,可用于对支气管实现扩张目的,对支气管平滑肌的选择性较高,对患者疾病症状可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但在单用的情况下并不能充分保证治疗效果[3]。氟替卡松具有抗炎效果,能够减轻血管内皮受损程度,对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有积极作用。现本文通过60例病发慢阻肺同时伴有肺部感染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一步对上述药物联用的情况作出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研究60例患者均罹患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均为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所设定的研究时间内收治。其中,观察组入组参与实验的30例中,男性人数共含18例,女性人数共含12例,年龄经统计以47~80岁为范围,经对平均数值展开求取,为(62.33±4.76)岁;病程经统计以1~7年为范围,经对平均数值展开求取,为(4.35±0.65)年。对照组入组参与实验的30例中,男性人数共含19例,女性人数共含11例,年龄经统计以50~78岁为范围,经对平均值展开求取,为(60.25±5.87)岁;病程经统计以1~6年为范围,经对测验值进行求取,为(3.75±0.45)年。组间在研究中呈现出的自然信息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确诊罹患慢阻肺;经胸部X检查存在肺部感染;临床资料齐全;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心、肺外科手术史;存在其它全身感染性疾病;接受本次治疗前使用过抗凝药物;存在血液疾病;不宜使用本研究使用药物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用特布他林(生产厂家: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2022694,规格:2.5mg×20片)雾化吸入,每次2.5~5.0mg/次,每天2次。观察组给予特布他林联合氟替卡松,特布他林用法同对照组,氟替卡松(生产厂家:葛兰素史克集团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J20140117,规格:120喷50μg*60喷)应用,以500~2000μg为初始剂量,维持剂量尽量在最低有效值保持。持续用药7d,对照组亦如此。

1.4 观察指标

(1)观察参与实验的两个组别肺功能评估状况,即在实验各项事宜开展前后,对两组的肺活量(FVC)、1s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 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作出检测,针对估值情况加以比较;(2)观察参与实验的两个组别血气指标观测情况,即在实验各项事宜开展前后,即对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气分压(PaO2)指标状况展开观测,并对测定值加以比较;(3)观察参与实验的两个组别炎性因子评估情况,即在实验各项事宜开展前后,即对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展开测定,并对测定值加以比较;(4)观察参与实验的两个组别在不良反应率统计项目上的评估结果并施以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测定值对比

在治疗工作实施前,经展开两组肺功能项目即FVC、FEV1及FEV1% pred的测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工作实施后,各组肺功能项目测定值均表现为上升情况,且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测定值对比

2.2 两组血气指标测定值对比

在治疗工作实施前,经对两组血气指标即PaCO2、PaO2指标状况加以测定,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工作实施后,PaCO2测定值表现为下降情况,PaO2测定值呈升高状况,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气指标测定值对比

2.3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测定值对比

在治疗前,经展开两组炎性反应因子即ICAM-1、TNF-a指标的测定,差异不明显(P>0.05);在治疗工作实施后,各炎性指标均表现为下降情况,且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更突出(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测定值对比

2.4 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

相较对照组所纳入患者不良反应率观测结果,观察组居更低表现(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n(%)]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存在小气道气流受阻问题,且该病呈现持续发展的状态。合并肺功能感染患者,主要与炎性渗出物滞留在体内,加之支气管壁出现异常变后情况有关[4]。这类患者以气道炎性反应为主要表现,对肺实质以及气道造成的损害非常大,因而导致患者出现不可逆性以及进展性气流受限。患者疾病的出现大多与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有重要联系,这类患者对刺激性气体及有害颗粒的反应较为敏感,当受到这方面的严重影响时会出现肺部炎性变化,有的患者会由此出现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5]。随着病情长期发展,一些患者会出现肺性脑病,会致使死亡风险大大增加,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损害。因此,针对该种疾病要及时接受治疗,以控制病情进展,进一步减轻肺部组织受损程度,最大限度降低死亡几率[6]。

在现阶段的临床研究中,普遍认为慢阻肺患者以气道慢性炎症反应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肺部各类重要细胞发生明显的炎性改变情况,致使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a等炎性介质大量异常分泌,使炎症反应不断严重化,进一步加重对肺部功能的影响。糖皮质激素的抗炎作用非常强大,可对各种炎性反应产生抑制,可有效控制毛细血管扩张变化,对白细胞浸润反应作出抑制效果,从而对患者肺部组织存在的炎症起到显著的缓解效果。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此类患者的长期控制药物,经物质代谢、水盐代谢、循环和血液系统发挥作用,大部分可以被快速灭活,因此吸入后不会引起全身明显不良反应。即便长期吸入,也不会到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也不会造成损害,故治疗效果良好且稳定,安全系数较高。氟替卡松为临床常见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药物高效亲和糖皮质激素受体,有较好的脂溶性,进入到气道内依然有很高浓度,药效不会在短时间减退,能够对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产生阻断,同时抑制炎性介质的持续释放[7-8]。同时,可加速嗜酸细胞脱颗粒产生,避免阻断能够产生修复作用的上皮细胞的产生,以减轻局部的炎性状态,进而逐步改善患者呼吸状况。氟替卡松可以阻止IgE诱导变态反应,避免平滑肌发生收缩反应,从而对严重炎症反应起到抵抗作用,并且能够抑制炎性细胞发生聚集情况,使其活性受到控制,进而进一步发挥抗炎作用[12]。特布他林属于β2受体激动剂,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较为常见,特布他林可特异性的选择呼吸道β2受体,使支气管的扩张变化更为显著,而且特布他林的抗灭活性也非常理想,半衰期平均为12h。但是在现实众多案例的应用过程中显示,长期使用特布他林易导致患者出现手颤等身体异常变化。糖皮质激素在慢阻肺以及部感染等治疗中具表现出了良好的作用,氟替卡松作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到达人体内能够与该受体呈良好结合状态,在酯化作用下,实现消除患者局部位置的炎症反应。同时,能够抑制磷脂酶A等的分泌,从而不断发挥抗炎作用。

本次研究显示,在治疗工作实施后,经展开两组肺功能项目即FVC、FEV1及FEV1% pred的测定,各指标均表现为上升状况,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提示联合用药后,可对患者肺功能起到良好改善作用,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独特布他林。在治疗工作实施后,PaCO2测定值表现为下降情况,PaO2测定值呈升高状况,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提示氟替卡松与特布他林可以对患者肺部通功能实现较好改善效果,使肺部血氧交换大大提升,避免肺部组织及全身器官发生缺氧及缺氧情况。在此次治疗工作实施后,各炎性反应因子即ICAM-1、TNF-a指标的测定均表现为下降情况,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提示两种药物联用后抗炎作用得到强化,减轻了肺部及呼吸系统的炎性反应。而且相较对照组所纳入患者不良反应率观测结果,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提示在加用氟替卡松治疗后,患者并没有出现因增加药物而引起的不适症状,很可能与氟替卡松与人体糖皮质受体之间具有较好的亲和力有关系。此外,氟替卡松可以使溶酸体膜及肥大细胞保持更稳定状态,对于白三烯等的合成可起到抑制作用,故可阻止炎性反应的扩大化,与特布他林合用对血液高凝状态有明显的改善效果,这可能由于为氟替卡松在炎性反应方面的抑制能力,从而减轻了血管内皮的受损程度,进而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作出有效改善。特布他林对β2受体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其对支气管扩张作用类似于沙丁胺醇相似,在使用后不会对患者心脏造成明显负荷,以气雾剂形式吸入后可以长时间发挥药效作用。特布他林雾化吸入治疗,对此类患者的通气功能亦具备改善效果,可以使气道受到的阻力明显下降,从而改善患者肺功能,使肺部血氧交换增加,降低缺血、缺氧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使其进可恢复到正常形态。

综上所述,对于病发慢阻肺同时存在肺部感染的患者,在使用特布他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运用氟替卡松,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同时可改善血气指标,减轻气道炎性反应,不良反应较少。

猜你喜欢
卡松性反应炎性
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地氯雷他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异噻唑啉酮对土壤微生物杀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初探①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疗效分析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