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刘公岛

2022-02-16 06:12郭芳读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1期
关键词:刘公岛邓世昌炮台

郭芳读

刘公岛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的威海湾内,横踞海上,形成天然屏障,素有“东隅屏蕃”和“不沉的战舰”之称。“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带着对这句耐人寻味的广告词的好奇,我终于有缘踏上了刘公岛,去感受它的海岛风情与厚重历史。

从威海市区的旅游码头看,刘公岛是被无边的蔚蓝包裹着的一团浓绿。乘坐渡轮,20多分钟即可到达。岛上植被茂密,郁郁葱葱,鸟语花香,海滩绵延,水净沙白,全岛3.15平方公里,是全国第一个海上森林公园。黑松、乌桕、龙柏、朴树等多种林木,各种花草,傲然挺立,散发着勃勃生机,自古被誉为“海上桃源”。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温驯可爱的梅花鹿等动物在珍稀动物园注视着八方来客。几十种鸟兽,自由自在地栖息在树林中,安享着怡然的生活。

刘公岛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还有汉代刘公刘母的美丽传说。不仅如此,这里还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海军北洋水师的诞生地,有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等甲午战争遗址,还有很多欧式建筑。

我把游岛第一站定在最高点旗顶—山炮台。整个炮台分地下掩体和地上炮位两部分。炮台高下分三层,内有蓄水池和良好的通风系统。炮台南侧依崖而建了兵舍、掩体及弹药库,并且相互贯通,所需炮彈可由弹药库直接提升到炮位,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可谓匠心。炮台使用花岗岩砌筑,水泥灌浆,造型巧妙,坚固实用。整个工程规模之浩大,结构之复杂,令人惊叹!这里曾装备了4门由德国克虏伯厂生产的24厘米口径的先进后膛炮,在战事中不仅可以支援岛上其他炮台,还可以与南北两岸炮台配合封锁海口。

站在旗顶山炮台,环视刘公岛,这个制高点正好居高临下,威慑四方。这样大口径的火炮,5000米射程俯射,可击破军舰铁甲板而贯穿船腹!

离开旗顶山炮台,一路观赏来到气势恢宏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这是一处以建筑、雕塑、绘画等综合艺术展示甲午悲壮历史的大型纪念馆。该馆坐落于当年旗舰“定远”舰搁浅的地方,悬浮于海面之上,气势宏大。民族英雄邓世昌的石雕像巍然耸立,他身披斗篷,手持望远镜凝视着远方。他那挺拔的身躯、坚毅的目光,让人感受到保卫祖国海疆的坚强意志。

站在陈列馆广场眺望海面,眼前竟浮现出影片《甲午风云》中的片段:“致远”舰在管带邓世昌(李默然饰演)的指挥下,驰骋海上,虽中弹累累,舰身倾侧。但见日舰“吉野”号横行无忌,是可忍,孰不可忍,“致远”舰同仇敌忾,开足了马力,冒着敌人的弹雨,像一条火龙向敌舰猛冲过去。日寇见此情景,惊恐万分,连续向“致远”舰发射鱼雷。“致远”舰不幸被鱼雷击中,舰上成了一片火海,全舰二百多名官兵,与军舰沉没在波涛汹涌的黄海中。邓世昌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誓与全舰将士同生死的决心,弃爱犬拖救而不顾,沉没于波涛之中。热血染黄海,丹心照碧波。邓世昌为国捐躯的大无畏精神,令世人敬仰。

望着潮起潮涌的海面,我仿佛还能听见黄海海战时那隆隆的炮火声和那震天的厮杀声,还能感受到邓世昌那怒目圆睁、宁死不屈的英勇气概,以及“致远”舰那掀起狂涛巨浪撞向敌舰的壮烈。将士们那万丈豪情深深感染着我,我不由自主伸手触摸着海风,就像抚摸那段时光……

一座刘公岛,半部近代史。时间抹去流年的记忆,深埋海底的永远是一座不朽丰碑。刘公岛上残存的甲午遗迹,如历史的警钟,时时警醒着国人:勿忘国殇,发愤图强。刘公岛,承载着风云激荡的过去,不断敲打着人们的神经去追思、自省,也昭示着如何走向未来。

看今朝,中国海军雄风威震,是一支能打胜仗的威武之师,各式舰艇保卫着祖国的万里海疆。中国的国力今非昔比,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中国巨轮一定能劈波斩浪,驶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猜你喜欢
刘公岛邓世昌炮台
故宫藏三册清代广州炮台图识读及其他
游威海的刘公岛
邓世昌的『红绿灯』
广州大黄滘炮台考论
历史的明镜——刘公岛
南炮台女民兵:无悔青春献海防
虎门长洲要塞佚名炮台考
邓世昌的悲壮里带着些让我说不出的齿冷
论刘公岛景区在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中的运用
爱国壮举 光明道路——纪念刘公岛起义暨海军支队诞生5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