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北山区林下灵芝栽培模式及技术要点*

2022-02-17 03:21何焕清彭洋洋肖自添黄清华许克勇
中国食用菌 2022年1期
关键词:覆土菌种灵芝

何焕清,彭洋洋**,肖自添,黄清华,许克勇,陈 郁

(1.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广东 广州 510640;2.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草菇科技创新中心,广东 广州 510640;3.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省蔬菜新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640;4.韶关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韶关 512100;5.开平健之源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广东 开平 529300;6.广东平甫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有限公司,广东 英德 513000)

灵芝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和药用价值,产销量逐年增加。野生灵芝可遇不可求,一般情况下见到即采,成熟度不一,生长基质(树种)不一,有些甚至老化虫蛀。林下仿野生栽培的灵芝,与野生灵芝生长环境相似,生产出来的灵芝质地坚实、光泽好,可以根据成熟程度及时采收,无论从成熟度的一致性和商品性状都优于纯野生灵芝[1]。

粤北通常指广东省北部地区,包括韶关、清远、河源、云浮、梅州5个地级市,粤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区有丰富的林木资源和适宜灵芝生长发育的气候环境条件,自然条件下有不少野生灵芝生长[2],民间常采摘野生灵芝自己食用或者出售。

随着灵芝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消费者对灵芝保健功效认识的加深,野生灵芝的数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粤北一些企业和菇农开始栽培灵芝,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在进行室内栽培的同时开展林下灵芝仿野生栽培[3]。这不仅为市场提供了高品质的灵芝产品,而且结合旅游、科普宣传让更多消费者了解灵芝生产过程和相关技术,促进了灵芝产业的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通过多年的栽培和经验积累,总结出适合韶关、清远、梅州等地山区的灵芝仿野生栽培模式和技术要点,希望为林下灵芝仿野生栽培工作者提供参考,促进灵芝栽培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1 灵芝栽培模式

1.1 传统栽培模式

传统的灵芝栽培模式为每个栽培个体独立完成整个灵芝栽培过程,从菌包制作到出芝管理及采收。这需要每个栽培个体均建设菌包制作场所,购置用于段木加工(切段)、灭菌、接种等机器设备,搭建菌丝培养场所,成本投入高[1]。传统灵芝栽培季节性强,利用率较低,影响经济效益,且用工不能周年固定,技术工人容易流失。菌包制作、菌丝培养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除要求有完善的设备外,还要求操作人员有丰富的经验并掌握无菌操作等技术。优良菌种的选择和种性维护的技术要求更高,菇农难于做到确保选育优良品种并有效维护种性的稳定。此外,山区的栽培场地往往交通和用电不便,菌包制作受到很大限制。由于上述因素影响,传统栽培模式市场竞争力差,严重阻碍仿野生栽培灵芝的发展和经济效益。

1.2 企业集中制作菌包+菇农进行出芝管理模式

此模式由具有经营诚信、技术能力强、设备设施齐全,且能大规模、高品质生产灵芝菌种及栽培用菌包的企业、合作社或栽培大户制作菌包,菌丝长好后销售给栽培者(包括其他企业、合作社、菇农、农家乐经营者、旅游场所经营者、科普教育基地等)。由制包单位负责技术指导,由栽培者自行进行出芝管理,产品可由栽培者自行销售,也可由菌包制作单位收购或提供市场信息。

此模式具有多方面优势。菌包制作单位与小规模栽培者相比,更有能力条件选择优良菌种,菌种品质经过检验合格后再投入生产,使得品质可控。机械化程度高,工作效率显著提高,若采用代料栽培,制包、灭菌、接种的过程甚至可以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工艺标准化,降低成本,减少生产风险。可以利用较好的生产环境控制条件,使菌丝生长得更好,为获得高产提供更好的保障。同时,栽培者无需投入菌包制作场所和设备等成本,并可减少因技术因素造成的菌包污染等损失。菌包制作单位既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分摊降低生产成本,又可成为技术、信息中心,通过技术指导等方式,对购买菌包的栽培者提供出芝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咨询服务。这让栽培者获得更高的栽培成功率,同时为栽培者提供市场信息交流等,实现共赢。

2 栽培品种

栽培品种可根据产品目的进行选择。以采收子实体为目的的灵芝品种见图1。

图1 采收子实体为主的品种(赤灵芝)Fig.1 Variety used for harvesting fruit body[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

如图1所示,以销售灵芝子实体为目的的栽培品种,最好是采集当地已有销售的野生灵芝品种进行驯化栽培,例如赤灵芝 [Gano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和紫灵芝(Ganoderma sinense J.D.Zhao,L.W.Hsu&X.Q.Zhang) 等;筛选商品性状好、多糖及三萜等有效成分含量高的菌株作为主要栽培品种;也可从外地引进其他优良品种。

以观赏为目的的灵芝品种见图2。

图2 观赏为主的品种(白肉灵芝)Fig.2 Ornamental variety(Ganoderma leucocontextum)

如图2所示,在旅游景点以展示、观赏为目的的,可以选择形状好看、子实体个头较大的品种,例如白肉灵芝(Ganoderma leucocontextum)、赤灵芝和鹿角灵芝(Ganoderma amboinense) 等。

以煲汤等食用为目的的灵芝品种见图3。

图3 煲汤为主的品种(紫灵芝)Fig.3 Variety used for soup(Ganoderma sinense J.D.Zhao,L.W.Hsu&X.Q.Zhang)

如图3所示,在旅游景点以采摘鲜品用于煲汤等餐饮为目的时,应该选择栽培苦味较轻的灵芝品种,例如,可选用无苦味的紫灵芝。

3 栽培原料

3.1 段木栽培原料

段木是灵芝林下仿野生栽培的主要原料,一次栽培可以采收2年~3年,每年可以采收二潮~三潮[4]。一般阔叶树的原木都能栽培灵芝,常用的段木树种有壳斗科的栲、粟,蔷薇科的山桃,梧桐科的洞树,含羞草科的相思树,大戟科的乌柏树等,还有淘汰后砍伐的果树如荔枝、龙眼的木段也可以用于栽培灵芝[5]。根据段木直径大小,可以单根木段装袋或者多根小直径的木段捆绑在一起装袋,无论单根木段还是多根木段捆绑,装好的菌袋直径最好为10 cm~30 cm,长度为15 cm~30 cm,不过每一批次的段木长度要一致。用于栽培特大灵芝或者盆景灵芝的可以根据具体要求确定袋的规格。松、杉、柏等针叶树,以及含有杀菌物质的树,如樟科、桉属等树种,通常不用来栽培灵芝[6]。

3.2 代料栽培原料

随着栽培规模的扩大和标准化栽培的需要,灵芝栽培越来越多采用代料栽培,不仅原材料来源更方便,而且更容易实现机械化、标准化操作,特别适合企业集中制包、菇农管理出芝栽培模式。栽培主料有杂木屑、玉米芯、棉籽壳、桑树枝(粉碎)等,辅料有细米糠、麦麸、玉米粉、豆粕、石膏粉、糖等[1]。代料栽培时,灵芝于当年采收完毕,通常每年采收二潮即结束栽培。代料栽培的参考配方如下。

配方1:杂木屑78%、麸皮15%、玉米粉5%、碳酸钙1%、石膏粉1%,含水量约60%,pH 6.0。

配方2:杂木屑77%、麸皮15%、玉米粉5%、碳酸钙1%、石膏粉1%、红糖0.5%、磷酸二氢钾0.5%,含水量约60%,pH 6.0。

4 栽培季节选择

4.1 以收获灵芝子实体干品为目的的栽培季节选择

灵芝适宜生长发育的温度为20℃~28℃,生产季节要根据出芝最佳的自然温度决定[7]。在条件适宜情况下,短段木接种培养60 d~75 d后即可覆土,再经过20 d~40 d芝蕾才会产生,从芝蕾产生到成熟采收还需40 d~50 d[8]。收获灵芝子实体干品为目的时,在最适合生长的季节进行栽培,可实现产量最大化。在粤北山区,3月底~7月温度逐步升高,而且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是自然条件下灵芝子实体于林下生长较为合适的季节。

有灵芝栽培经验的菇农、企业可以根据各自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经验,安排菌种制作和栽培时间。新开展栽培或经验不足的栽培者,可以参照如下时间安排。

若采用固体菌种,在培养温度等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通常母种生长时间约为10 d,原种生长时间需30 d~35 d,栽培种生长时间需30 d~35 d。段木栽培时,前期温度偏低,菌包生长时间≥70 d;代料栽培时,菌包生长时间为30 d~40 d[9]。粤北山区覆土时间通常从2月底开始,最好至清明节前结束。代料栽培时可覆土或不覆土出芝,清明节后可以开始出芝管理,冷凉山区要适当推迟到4月底。如果从制包单位购买菌包,可以咨询制包单位的技术人员安排栽培时间,此方式通常需要提前预定。特别强调的是,新开展栽培的菇农,最好在4月~6月较适合灵芝生长的时间段进行出芝管理。

若采用液体菌种,菌种制作需根据菌包制作的接种时间准确测算,按照母种生长时间7 d~10 d,三角瓶摇床培养10 d,发酵罐培养8 d进行计算。液体菌种培养完成后应及时使用,液体菌种培养和栽培用菌包灭菌的时间应协调衔接好。通常情况下,液体菌种接种的菌包菌丝长满时间比固体菌种接种菌丝长满时间约少10 d。

4.2 以收获灵芝鲜品或供旅游参观为目的的栽培季节选择

随着灵芝科普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消费者对灵芝保健功效认可度的提升,灵芝子实体鲜品和旅游参观、采摘灵芝的需求不断增加。灵芝鲜品和旅游观光、采摘灵芝的销售价格相对较高,因此除传统栽培季节外,即使在8月~10月上旬(此阶段环境条件较差,前期温度偏高,后期空气相对湿度偏低,灵芝产量较低)也有栽培者开展灵芝栽培。7月~10月上旬的灵芝,小部分为上半年段木栽培的灵芝,此栽培方式通过精心管理仍可继续出芝;大部分为采用代料栽培方式进行出芝管理的灵芝。在粤北地区林下栽培时,4月~10月都可进行出芝管理,但在温度偏低的10月中旬~翌年3月,灵芝子实体较难正常发育。

5 出芝管理技术要点

5.1 段木覆土栽培出芝技术要点

5.1.1 选地、搭荫棚、菌棒覆土

2月下旬~4月上旬进行选地覆土。选水源方便、排水性良好、肥沃、酸性砂质土壤、四周有树木、遮荫度达到70%~80%的场地,翻耕土地清除杂草,搭“人”字形或拱形农膜架,中部高于1.6 m,内设2畦,畦间过道宽约50 cm,便于管理,栽培前诱杀白蚂蚁等害虫。

场地整理好后,选择晴天将菌丝成熟的段木下地、排场。菌木横埋畦中,间距约10 cm,行距约20 cm,复土厚度(指横放菌棒最顶端覆土厚度)根据环境湿度和栽培习惯通常为1 cm~3 cm。段木下地后覆盖塑料薄膜,既可在温度低时发挥保温作用,又可防雨淋,利于灵芝的生长发育。

5.1.2 出芝管理与采收

温度管理:自然环境的林下栽培,通过搭棚盖膜进行适当保温,保持温度在20℃~28℃。

湿度管理:覆土后喷雾加湿,保持土壤和棚内空间良好的湿度,土壤湿润、不积水,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原基出现前后,少通风,多保温,有利于促进原基生长。当原基生长到约5 cm,掀起畦二头及畦边下部的农膜,加大通风,促进菌盖的形成和生长,且此时畦面泥土应保持湿而不粘,干而不燥(不发白),以向空间喷雾方式加湿,保持相对温度85%~95%。当菌盖边缘黄白色生长圈消失,弹射棕色孢子,菌盖表面色泽一致并加深,标志着子实体已成熟,可停止喷水。

菌盖黄白边消失后10 d~20 d即可进行采收。用锋利剪刀或其他刀具在靠近土表处剪切子实体,尽量避免碰摸菌盖腹面,保持子实体良好的外观。采收后太阳晒干或用烘干机烘干(烘干机内温度不超过70℃),以杀死虫卵与霉菌(晒干的灵芝包装前也要使用烘干机烘一次),并可提高子实体的色泽。

第一潮采收结束,停止喷水后约5 d开始喷雾加湿,促进第二潮子实体形成,管理过程同第一潮。管理得当,第一年可以收二潮~三潮子实体。随后温度逐渐降低,灵芝生长进入休眠期,停止喷水。高寒地区为防止霜冻,在畦面覆盖一层稻草,且严禁积水。待第二年开春,去掉覆盖物,修补荫棚与农膜架,进行喷水、保温管理。一般可采收2年~3年。

5.2 代料栽培出芝技术要点

5.2.1 选地、搭荫棚、菌包排放

代料栽培子实体干品的商品性状远不如段木覆土栽培的子实体,通常在采摘鲜品灵芝子实体或旅游参观等商业活动需要时才进行代料栽培。若采用覆土栽培,场地选择、搭棚、覆土、出芝管理与段木栽培相似。若采用菌包地面竖放或叠堆侧放方式出芝,场地选择对土壤性质要求不高,只要能平整摆放菌包即可,其他要求与覆土栽培一致。场地整理好并搭棚后,在地面铺一层薄膜,菌包排放在薄膜上。代料栽培林下出芝通常于清明前后开始摆放菌包,到10月温度下降时结束,每潮出芝时间为3个月左右,一般可采收二潮子实体。

5.2.2 出芝管理与采收

温度管理:与段木栽培相同。

湿度管理:喷雾加湿。不覆土栽培时,湿度管理比覆土栽培更精细,保持棚内空气湿度约90%。原基形成并生长至约5 cm后,加大通风,促进菌盖形成和生长,根据空气湿度情况向空间喷雾加湿,保持空气相对温度85%~95%。

采收新鲜灵芝(供煲汤) 或者整包灵芝销售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采收。采收干品子实体时,待子实体生长成熟进行采收、烘干。未覆土栽培时,应及时采收第一潮子实体,过迟会导致菌包内水分蒸发、流失过多,严重影响第二潮子实体的生长及产量。

第一潮子实体采收结束,停止喷水约5 d后再加大空间湿度,待新子实体原基形成,则按第一潮灵芝管理方式进行管理,采收完第二潮灵芝即可结束栽培。随后要及时将菌包清理出栽培场所,否则下一次栽培时杂菌污染和虫害会增加,清理出的菌渣可堆沤作有机肥。

6 结语

粤北林区资源丰富,环境气候条件适宜发展林下灵芝栽培,有技术和设备等条件的企业或栽培大户集中制作菌包,菇农或农旅结合的经营者购买菌包进行出芝管理。此栽培模式一方面可充分利用菌包制作设备,无需所有菇农投资菌包生产设备和场地,大幅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另一方面菇农可以从菌包制作单位得到技术支持,更容易获得高产稳产,增加效益。开展林下栽培灵芝,不但可以为市场提供品质良好的灵芝产品,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拉动经济发展,对促进粤北地区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覆土菌种灵芝
杏鲍菇液体菌种的细胞固定化技术及其保藏条件研究
被误读的“千年灵芝”
灵芝,冠县的富民之苗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一株“灵芝”——一位贫困妇女的脱贫自述
蚯蚓堆肥在双孢蘑菇覆土中的应用试验
不同覆盖物对水稻钵苗育秧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的影响
食用菌覆土栽培的利与弊
灵芝霜下秀
生活垃圾填埋场N2O释放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