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节粮活动,我们收获满满

2022-02-17 02:11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中心学校李聪聪张林陈银
发明与创新 2022年2期
关键词:节约粮食五谷稻谷

◎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中心学校 李聪聪 张林 陈银

自从学校组织师生开展“节约粮食,从我做起”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以来,我们通过参加“了解传统粮食和现代食物”“调查粮食加工、利用及浪费情况”“参加农事活动,体验粮食获得的艰辛”等一系列活动,知道了很多有关粮食的知识,收获满满。

1.认识粮食

我国有一个成语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指不参加劳动,不能辨别五谷,用来形容人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在这个成语中,“四体”是指人的两手两足,“五谷”分别是指稻(又称水稻、稻谷)、黍(又称黄米)、稷(又称粟,俗称小米)、麦(又称小麦)、菽(俗称大豆),后来泛指粮食类作物。其中水稻、小麦、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三大粮食品种。

除了“五谷”外,肉、蛋、奶、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也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食物。

2.了解大米加工方法

我们通过参观张谷英镇景区原始大米加工作坊、芭蕉村大米加工厂,了解有关大米加工的知识。

最早的大米加工方法是用两块石板把稻谷夹在中间相互摩擦,使谷壳和大米剥离,然后趁着有风的天气在谷场上向上抛撒,风把质量相对轻的谷壳吹走,质量相对重的大米就落了下来。这种原始的方法效率很低。

后来,古人将稻谷放入一个大型的石臼(一种像石碗的器具)中,再用木槌或石锤捶打(即舂米),然后通过人工挑拣或用竹筛分离谷壳和大米。

接着人们又发明了“风车”,利用风力分离谷壳和大米。

再后来,人们在地上安装了一个直径大约5米的圆形石槽(碾),再做两个石轮,用木头做架子,利用畜力(牛或驴)拉动石轮在石槽里滚动,从而剥离谷壳和大米。据祖辈介绍,这种方式一直沿用到20世纪60年代。

图1 粮食加工工具——“风车”

图2 粮食加工工具——石碾

现在,加工大米的工序都是机械化的了,我们体会到了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交换土壤和种子

我们利用假期,准备了20多份本地黄壤和油菜、黑芝麻、湘莲的种子,分别寄往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第四中学、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县第一小学等28个省市学校进行土壤、种子交换,同时也收到了很多学校回寄的富有特色的土壤和种子。

图3 其他学校寄来的种子和土壤

4.开展探究实验

我们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了“五土五谷”以及全国40种农作物生长状态图谱,可谓大开眼界!

我们还懂得了“食不厌精”的道理:过度加工粮食会造成粮食浪费和营养流失。查阅资料后我们得知,100千克稻谷去壳后能制成约80千克可食用的糙米,糙米制成精米最少损失10千克,加上两次抛光、两次筛选又损失约4千克,总计最少损失14千克大米,不仅浪费了粮食,而且其中很多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营养素和活性物质都流失了。

图4 认识全国粮食图谱

通过“扔掉一份肉,浪费多少粮”实验,我们知道了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依次流动的。我国每年有3亿多吨的粮食及粮食加工副产品用于畜牧业及水产养殖业,我们吃的鸡肉、猪肉等都是通过消耗粮食转化而成的。据了解,扔掉一份鸡肉相当于浪费其三倍量的粮食,所以节约粮食不仅仅要节约大米,我们平常吃的猪肉、鸡肉等肉、禽、蛋、奶产品也不能浪费!

猜你喜欢
节约粮食五谷稻谷
走近乡间
谦卑的稻谷
人潮涌动
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三好”儿童在行动
稻谷的故事
创意五谷画
创意五谷画
大寒
江汉平原辞